登录注册
华阳集团电话会纪要
选对股买对时
中线波段的公社达人
2021-11-30 00:10:43
【业务介绍】
三季度整体还是受到原材料供应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是三季度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毛利率相对于二季度来说环比上涨,以汽车电子为例,毛利率环比增长了一个多点,主要原因是我们公司的产品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比如说HUD、数字仪表还有无线充电,这些是有所体现的。另外我们今年压铸的毛利率环比二季度也提升了近一个点,主要是因为我们前期会和客户沟通,做好关于成本上升应对的方案,具体方案已经实施落在了三季度,加上我们内部经营的改善,所以我们毛利率有近一个点的提升。我们在第三季度的时候发生两个比较大的事情,一个是股权激励,这次股权激励我们主要采用了期权的方式,根据定价的原则价格是35.77元,这体现了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另外一个是我们收购了一家精密压铸的企业叫江苏中翼,主要是做镁合金的,是我们在长三角布局和扩充镁合金产品线的需求。可以看到我们整体产业发展就是围绕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是汽车电子和精密压铸,其中前三季度汽车电子的占比已经有66%,精密压铸也有20%,这两块主营业务的趋势是非常明显向好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就具体问题来沟通。

【Q&A】
Q:关于江苏中翼收购,密压铸子公司也是和华为合作,有没有什么协同效应,或者是跟华为更深入的合作这样?
A:协同效应的话肯定会有的,像我们精密压铸收购这一家就主要是因为他家做镁合金的。其实我们一些汽车电子产品有一部分会用到镁合金,所以说我们以后精密压铸这块,这家公司的一些产品可以直接跟我们汽车电子来协同,而且他的客户也有华为更好地有利于业务的拓展。协同效应肯定会有,我们有这方面的考虑。

Q:所以这块镁合金主要是用在汽车电子部件上面这样吗?就是这家公司做的镁合金,它给华为的用途主要是汽车电子这块吗?
A:具体的产品他们还要再去了解一下,但是它主要的话是用在一些电子的汽车产业,比如说汽车的外壳,我们华阳通用在做的汽车电子部件的后面的支架,有很多都是镁合金的了。因为镁合金是比铝合金更加轻量化的材料,所以以后我们的趋势也是往轻量化的发展。

Q:汽车电子业务能具体做一个拆分吗?就是有哪些东西能够各占多少?
A:汽车电子我们主要有三个领域,第一块是智能座舱,第二块是智能驾驶,还有一块是智能网联,但是实际上智能网联现在很多都是跟智能座舱联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最大块还是在智能座舱,占比比较大。智能座舱主要包括的产品就像有中控类产品,比如车载娱乐系统、液晶仪表,另外一块就是HUD、流媒体后视镜、无线充电,这一块是我们智能座舱的产品,现在占比最大。智能驾驶方面,像我们的360环视系统,这个我们已经早就有出货,另外一个像我们的DMS驾驶员检测系统以及APA自动泊车系统都已经有定点项目,然后也正在开发中。所以目前智能驾驶这一方面,我们逐步开拓客户,然后去把量也做起来,目前可商业化落地的产品主要是这两块。

Q:这两块具体产品的销售数据,就比如说各个领域数量上能有多少?
A:座舱领域里面最大块的还是中控类产品,可能占80%左右,因为HUD其实我们是从去年8月份的时候才规模化量产的,那去年8月份到12月份的时候总共是量产了10万台,但其实这部分营业收入占整块营业收入还是比较小的。不过从今年开始的话,由于今年的量比去年多,那主要还是看长城。但是我们展望未来,因为今年HUD也陆续接到了很多市场的定点项目,比如长安、长城的20多款车型,以及广汽今年四季度就会量产,然后还有比亚迪、奇瑞的项目,所以HUD应该更多体现在明年后年,目前现阶段HUD占比还是比较小的。

Q:刚刚说10万台是去年8月到今年10月份?
A:不是,是去年到年末10万台,今年1月到9月是18万多台。然后10月份的出货量是要比9月份多的,因为其实我们第三季度的话是车厂那边受到一些芯片的影响。

Q:HUD现在一般都用什么技术,都是那种DLP的吗?
A:我们其实两种方案都有,我们现阶段出货主要还是W-HUD为主,然后AR-HUD的话我们是TFT跟DLP这两种技术方案都有。目前广汽GS8车型10月份已经量产了,量产的是TFT方案,然后DLP应该是12月份会量产。我们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就是W-HUD从1.0版本升级到了2.0版本,所以价值量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W-HUD2.0版本的一些参数,比如说FOV、投影距离都有大幅升级,另外从最后呈现的效果看,已经跟小AR尺寸上有点接近了,然后客户对效果也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我们W-HUD2.0已经是在长城的一些车型上有量产了。

Q:W-HUD2.0会比原来1.0贵吗?
A:W-HUD是性价比较高的,它是1000左右,然后2.0版本的话比1000多几百块钱。然后AR-HUD的话有两种方案,TFT的是4000左右,我们自己研发的性价比更高的DLP方案是2000左右。

Q:你觉得未来TFT会成为主流吗?
A:未来的话其实AR-HUD会是主流,因为其实对于车商来说,他会考虑成本的要求,那么我们把TFT性能做的更优化的话,还是有蛮多车厂想要尝试TFT。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广汽GS8上小AR已经量产了,它当时有出一个挺炫的宣传视频,这个视频出来以后也有蛮多车厂客户来跟我们谈小AR的合作。

Q:那我们现在收入大部分还是W-HUD?这个能占到多少?
A:还是W-HUD。目前出货的都是HUD,AR要到后期爬坡量产。目前AR取得了长安的新能源的一个车型,还有一个是奇瑞的两款车型,广汽后面已经去量产了。HUD在第三季度开拓的成绩也是蛮好的,包括长城大花、大虫、坦克400、700这些车型都获得了它的定点,另外广汽的GS4,还有越南VinFast,还有比亚迪的一个车型的项目定点,整体的开拓进展比较好。我们一直以来想重点突破的是合资客户,那么这一块也是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在年内会有比较好的消息跟大家分享,现在还在竞标阶段。

Q:汽车电子里智能座舱占比多少?
A:应该有70%左右。

Q:里面中控是80%,剩下的是无线充电?
A:对,但是HUD和无线充电是今年到明年的增量比较明显,包括我们的数字仪表也是。

Q:已有的业务里海外主要是汽车电子还是精密压铸还是什么?5个亿的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哪里?

A:我们有一部分像华阳通用是有一些汽车电子的后装业务,它是海外的。另外还通过先锋,先锋也是我们的前五大客户之一,我们有一部分业务也是通过先锋来供给其他的。

Q:就是先做tier2,然后再慢慢做tier1?
A:其实不是。我们跟先锋以前在汽车电子的海外市场,在后装这方面是正面的PK的。然后因为我们的性价比各方面都会比他们高,他就说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用他们的客户资源和我们的产品优势去跟他结合。所以现在我们就变成tier2的形式,通过先锋去海外拿项目。

Q:接下来谈合资客户,就绕开先锋,直接去和车厂去谈?
A:不是,先锋这一块业务我们肯定还会保留。我们去年也拿到了他的一些新的项目,所以这一块量是有在增长的。那么另外一块,我们是要通过跟合资客户去拓展没有的份额,是这样的形式。

Q:在出不了整车的时候,客户是先把我们的采购过来还是说先不采购?
A:以长城这个客户为例,他给每个月给我们下的量都挺大的,但是我们最终也会根据实际的情况,然后他随时会给我们一个排产的节奏,他预算的话可能每个月都要五六万台,但实际上我们到最后出货量的话可能两三万台。我们自己也会有一些货库的储备,但是也会根据它的排产节奏来计算。

Q:咱们现在订单周期,包括下单的形式,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因为缺芯,是不是时间拉的更长了?
A:我们虽然有芯片紧缺的影响,但我们一直都是处在比较紧平衡的状态,而且我们跟芯片厂商也是保留比较好的沟通,他会给我们优先去保供。所以是能够保证正常的交付的。对我们有间接的影响,是因为汽车厂商客户缺其他的芯片,所以影响了他出货的节奏,可能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但是他会重点保供它的重点车型,我们有一些产品其实是在它重点保护的车型里边的,所以这一块其实也还好。这个缺芯的情况还是比较不确定,但是展望后面的话,我们在年底会有长安福特的项目会落地量产,还有HUD的几个项目也会落地量产,那数字仪表也会在赛里斯,还有长城的4s75p。长城4s75p它出量还是蛮大的,那我们的数字仪表跟HUD都有获得它的定点,这个也会在年底量产,所以这一部分的量的趋势会比较明显。无线充电也拿了全球的平台性的项目,像PSA,那以后一个月可能的出货量有8万台,这个是明年去陆续量产的。很多增量会体现在明年,但是缺芯的影响会持续的存在,如果会改善的话,那肯定我们会更好,如果说影响持续存在,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去解决。其实我们三季度也是面临着挺大的压力的,但是我们内部做了很多的措施去改进这个问题。

Q:无线充电的单车价值?
A:在200块钱左右。但是后面有自动寻机的专有的技术,另外价值量提升还在快充上。我们跟OPPO、小米、华为都已经是有快充的合作协议了,那它的充电效率会提升,这方面也会带来它价值量提升。这个产品是在华阳多媒体,华阳多媒体在规划数字钥匙的预研,这也会跟我们现在的产品有所结合,也会带来一个价值量的提升。

Q:我们的中控主要是纯数字液晶中控还是传统机械中控?
A:我们数字仪表的话就是纯液晶。因为国内的汽车电子,比国外可能还更激进一些。现在目前很多项目都是,比如说长安UNI-T都是以这种双流体数字仪表。

Q:智能座舱域这块的进展?客户直接采购我们的座舱域?
A:智能座舱域是重点去发展的产品。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话,它有融合的趋势。我们本身在智能座舱的产品线是最齐全之一,我们有这么多的产品,未来是通过做成域控制器,然后实现这个一芯多屏的形态。目前的话我们有基于瑞萨h3跟高通8155这两个芯片去做座舱域控制器的产品。那其中瑞萨h3已经获得了项目定点,在明年去出货。这种座舱域控制器融合了我们的数字仪表、信息娱乐系统、车身控制、副驾驶娱乐屏,都有融合在里边。而且我们未来还会预留一些DMS的,还有辅助驾驶类的接口,便于客户如果以后想要拓展平台的话,那它可以再进行融合。目前我们最新的进展就是获得了座舱域控制器的项目定点。

Q:域的话一般单车价格多少?怎么分布?
A:因为现在客户还在聊方案,具体以后想融合哪一类的产品,价值量都会不同。

Q:中控2020年出货量大概是多少?
A:因为中控产品还是比较多的,在智能座舱里可能占百分之八九十。

Q:中控屏会大型化吗?
A:会,比如长安福特项目,是20多寸的双联屏的。因为主要是技术功能的迭代升级,他的价值量会有所提升。以前单供一个的话就1000多,现在供双联屏产品的话,可以上升到2000多,所以是会往多屏化、大屏化去发展。

Q:我们的中控主要是供给新能源车,还是也供给传统车?
A:都有,比如长城、长安、广汽、吉利、奇瑞。这些车企都有新能源车,比如长城的欧拉好猫、黑猫、白猫系列我们都有供给。

Q:智能座舱域是否有这样的趋势,现在车上有很多控制器,包括灯、DMS等相应的控制器是否会融合到一起?以后是否会我们与各零部件供应商谈如何控制这个功能?如果车厂能力比较强可能要求我们提供接口给它,比较弱我们直接做好?
A:我们现在获得项目定点的座舱域控制器已经能够与车身控制融合。这种合作方式有很多:有时候车厂会根据自身能力要求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它可能自己整合供应链;如果车厂欠缺这种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它整合。提供接口也有可能,也可以做好。目前有些车厂比较强,它们想自己做软件;有些车厂需要我们协助,包括从底层到中间件到产品形态形成到最后上层生态像AKA融合。

Q:座舱域一些整车厂想做,华为也想做,竞争合作关系是怎样的?车厂购买我们的产品可能会吃掉他自己的利润,这个怎么看?
A:车厂如果想做座舱域控制电子产品这块,需要一些沉淀。而我们供应商已经做了20几年,各方面各环节较成熟。车厂想做要重新开始,成本较高。前一段时间长城想要自己做这块,但它后来发现不如向供应商采购。这块未来做成怎样还要看,但是自动驾驶很多车厂、巨头都想自己做,因为涉及到高度安全,未来比较有能力的车厂以及华为等巨头可能会做起来。我们就把智能座舱和某些部品做好,专注于这个领域,然后再提升旁边的精品。华为不是想抢域件方面,而是想做中央平台,把操作系统、芯片做好。而车厂很多有定制化需求,可能没有精力做这么多事情,所以我们的合作空间大于竞争,当然在某些领域有些不可避免的竞争,但这也是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我们也给赛里斯供智能座舱产品,项目进展都比较好。


Q:我们相较德赛西威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A:以前发展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最早都是惠州的实业总公司分出来的,德赛西威后来收购西门子VDO所以自带有德系客户资源。我们经过多年发展,智能座舱产品线齐全,现在跑出自己的明星产品如数字仪表、HUD、无线充电,从第三方数据看我们的HUD在国内位居前列,无线充电占到30%且在不断开拓合资客户的平台项目,所以从产品线齐全度和单品竞争力来说我们有比较大的优势。另外,比如国内的汽车电子产品更多提供给大陆、佛吉亚,但从我们年底竞标机会来看,比如长城原本只给这些供应商的供应的产品也会放开给我们和德赛去竞争,所以我们在智能座舱领域这块会去争取更大的蛋糕。我们和德赛在2018年之前的竞争比较大,我们做的中控类产品它们也有,而且以前定制化需求不高,产品比较同质化。最近两年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较快,我们选择的路也不太一样,它更着重自动驾驶,我们更着重智能座舱、集成,现在我们的竞争没有以前大。我们精密压铸这块业务发展也较好,一些汽车电子公司是没有的。

Q:自动驾驶更多是华为或车厂自己做?
A:我们更多的形式是与华为、地平线、芯驰等芯片厂商合作和寻求外部合作。我们目前首先将L2+级别以下的高级辅助驾驶落地商业化,自动驾驶关系到高度安全性问题,很多车厂自己做,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所以这块我们会落地产品,也会以后根据市场推出新产品。我们肯定会会跟着市场发展投入自动驾驶,会采取与第三方合作、收购其他公司等方式,这样会更快。

Q:我们辅助驾驶的计算怎么做的?未来向更高级延申的话,算法方面会不会客户自己掌握,或者让步车厂、让步芯片厂,我们的参与度是否会降低?智能驾驶会更多客户代工?
A:我们自己有算法,自己结合软件和硬件。不会,目前我们公司非常重视软件研发,10名研发人员中7名都是软件研发人员的配比,以后我们会自己做软件、算法,当然也要结合市场趋势发展。是,我们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除了底层的操作系统,中间还有软硬件结合的方面,也属于软件算法,也要去做。比如单个产品HUD,也包括软件、硬件、光学。所以我们也自己掌握软件算法,由我们给供应商提供技术,所以我们是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但如果我们要做域控制器产品,比如基于高通8155,那我们要更快的做出来就要和中科创达合作,最终的目的是怎样把产品性能做好,把它更快的落地、推出市场、获得客户项目。

Q:智能座舱系统在传统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或者智能车上价值量的区别?通过开发新客户、新车型来抢占国内份额,那现在市占率达到多少?相比于国外的优势是什么?
A:其实没有区别,我们的产品都是可以适用的。中控还是海外占比大,国内自主品牌也在逐渐放开竞争、加大开拓力度。电子产品方面,华阳作为国内第一家带屏产品制造商,虽然国外对这类产品不感冒,但是国内率先使用了带屏、大屏产品并且发展至今有了很好的产品力去和国外竞争。另一方面海外工艺受到一些限制,国内车企为了成本和更快的反应服务速度而放开竞争,使得我们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机会,我们比国外的开发周期和响应速度都会比较快、短。现在国内的车型换代的速度很快,比如我们在4月份的时候拿到了长安的定点,年底就要量产我们做前端,汽车电子一部分也有后装,但是后装是海外的比较多,占比大概8:2。其实国外的后装就是之前提到的与先锋的合作模式,相当于准前装,它其实也是按照我们供应链的要求,然后直接生产出来的。我们在定点之前有供货给长安其他产品,但是HUD产品他们是很早以前就想直接上AR-HUD,但是因为体积受限,AR-HUD要达到12升,所以后面长安表示那先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但其实前期已经做了很多沟通。

Q:现在看到的新车里面配HUD的比例大吗?
A:基本上像长城改款的新车基本上很多车型都配了,像长安cs75p这种比较重要的车型,里面都会配W-HUD。长城有20多款车型都给我们定点了。

Q:是偏中高端的车型才会配吗?
A:有些车型一开始给我们的配置率可能是20%以下的,后面有些车型比如h6就到了40%,然后又到了60%,那大狗的话直接配置率就有80%。从配置率可以看到车企的装载意愿可能也受到终端客户认可的影响,所以他的装载意愿会更加强烈。

Q:整体来说渗透率怎么样?
A:高工智能之类的三方会有做渗透率的数据,我们自己能够感受到渗透率较快提升。之前高空智能发布过今年上半年前装搭配HUD的大概有50多万辆,前装搭载率首次突破了5%,市占率排名第一的是日本精机,第二是电装,第三是华阳,所以华阳在国内出货量排在最前面的。

Q:国内这方面除了我们还有哪些企业?
A:我们可能会遇到的竞标对手有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也有碰到过,他们也说他们有做,但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量产。

Q:长安4月份定点到量产,中间你们说加班加点所面临的挑战在什么地方?
A:一个项目定点到量产中间要做很多研发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比如说要针对车型具体的要求做开发工作。

Q:那我们的研发复用率多高,类似于这种项目以后会越来越多,我们存量的研发人员会不会不够用?
A:我们一直有在加人员。HUD毕竟融合了这么多学科,特别是光学的人才,所以这块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培养,另一种就是从外部招过来。具体招多少人的规划可能人力资源那边会比较清楚,我们这边是没有具体数据的。

Q:所以长安这种情况是个案还是以后都会是这样?
A:不止这个产品,其他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会变短的。大家都看好这个市场,渗透率提升得会更快,这个蛋糕越来越大,也不可能一家独大。赛里斯目前的产品端并没有要装HUD,我们现在和赛里斯的合作主要就是车机、仪表还有一些其他产品。

Q:智能座舱是不是大家都用高通的芯片?
A:高通是因为大家未来对运算能力的要求,专利比较强,其实是为以后留一些拓展的空间。其实芯片会有很多方案可以选择,像智能座舱这块的芯片都是挺成熟的。

Q:我们可以核心去做一些工作,那系统厂商未来会不会面临竞争压力,包括咱们因为不同芯片的研发设备也会比较多,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在哪?
A:我们在开发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时都会有不同的芯片方案,我们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会采用不同的芯片方案来开发了,这就是我们在做的流程工作。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华阳集团
工分
19.0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5)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 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