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金辰股份20210914
无名小韭38250923
2021-09-22 22:53:55
1.晋能进展?

目前处于工艺调试和设备优化阶段,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数据还不对外公布。晋能是有一条产线,所以公司不是给了晋能一条完完全全有很多腔体的设备,给了晋能一台样机,中试设备,是一定量情况下面的验证;7月份就开始跑片了,目前还在优化,预计现在的产线1-2个月内跑通,可以出数据;

明年上半年会推一台500MW的产线设备,有很多腔体的一台设备,基于链式静态镀膜的,大腔体的设计,基于210半片去设计,每小时超过6000片,一年500MW产能。公司的设备腔体是介于最大和最小之间,腔体太大对后面其他工艺环节会有一个调整,太小又对产能有挑战,所以做了一个折中;

量产机要到明年上半年,有接触其他客户,但是还没有落地,然后还有和客户签订保密协议,不太好披露;

2.25%以上效率技术路线的情况;微晶化情况,微晶化和腔体做大是不是匹配的;管式和板式的比较;订单景气度情况?

目前的设备是基于非晶硅去设计,微晶硅目前还在研发,工艺还没有定型,数据还不全;

有一些公司是基于DHF的设计,确实是腔体没有办法做大,微晶在腔体做大方面肯定是有一些挑战的,公司腔体大小是做了折中的选择,公司目前的腔体是可以做微晶化的,公司目前对微晶化还属于储备的阶段,从设计上来讲是没有问题的,腔体做大后对均匀性和结晶度都有挑战;

公司目前在研发的方案如果顺利就可以无缝接入微晶化的设计;

金辰的topcon团队是做管式PECVD,之前是想用管式去做异质结,后面发现高频电源导入管式是有难度的,而非晶硅膜必须用高频来做,所以就放下管式这条路,现有的管式全部是40KHZ-200KHZ,超过MHZ的基本上没有听过,做非晶硅膜必须用高频来做。公司目前推的设备都是基于板式的;

公司有收到明阳的标书,明阳智能12月31号要交货,公司要明年才能出来设备,爱康的项目和金刚玻璃的项目有结果了;

公司今年订单是增长的,截止8月底,订单量和去年全年差不多,同比增长交到,今年组件设备主要是大尺寸的设备订单,最大是2.5*1.5尺寸;

3.对2022年底抛弃topcon路线的观点的看法?

公司认为接下来2-3年里面,topcon和异质结是共存的,因为有200-300的perc产能是可以去升级到topcon的,异质结现有产线是要废掉的;现有的头部玩家是两条腿走路,明年会去升级成topcon,然后新投会投资异质结,但是5年后预计主流会是异质结;

目前还是有铁粉认为topcon是优于异质结技术的,Perc升级到topcon投资就5-6千万每GW,所以现在很多企业还是投资perc然后保留升级到topcon的接口和能力;

公司做异质结设备都是基于210尺寸130微米的厚度去做的,保证交产品的时候没有问题;

4.PECVD公司的优势在哪里,迈为选择多腔体,其他选择大腔体,怎么看未来客户的选择?异质结和topcon量产效率预期?

链试静态镀膜会是未来的主流方案,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只是在腔体大小和个数上会有差异,这个区别取决于工艺、载板设计、加热方案、传输方案,又会和节拍相关联,公司的腔体的尺寸会比友商大一点,腔体数量就少一点,所以成本会低一些,公司比拼的就是性价比;

公司不排除做PECVD以外的其他设备,公司之前有一家公司叫辰锦,现在大股东是釜川,公司是二股东,这个公司就是做印刷设备的,市场上有几家企业在用,印刷这个环节PERC和异质结区别很小,就是网版和印刷的热处理环节不同。PVD设备公司不排除去做,然后制绒设备的难度不高同时价值量占比10%不到。公司不排除供应整线,虽然长期来看是提供单机,近期主要是出PECVD然后验证,其他环节都有现成的设备去合作,公司的工艺团队是了解整线工艺的;

到年底,异质结量产的平均效率可能到24.7%,topcon的量产平均效率预计到24%;微晶化是异质结到25%+才需要,25%以前就基于非晶硅,金属化,ITO,PECVD渐变膜的优化就可以了;

5.对topcon和异质结的定位,两个团队会不会有交流和对比;未来PECVD的进步主要来自哪些方面;银浆耗用量减少的选择

公司是双轮驱动,异质结主要瞄准新的项目,包括新的玩家,原有玩家的中试线等,topcon主要是原有玩家对perc的升级;

PECVD的优化接下来有微晶化的工艺,现在大家只做到了N面,但是P面也可以做。然后是产能的提升,明年是基于500MW,后面还可以继续提升产能,然后是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这个是成本的迭代;明年底异质结设备3-3.5亿的投资强度;

主要是各家耗材厂和电镀铜的企业在做,异质结目前进展比预期慢主要是金属化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接下来2-3年有一些新的技术出来,可能是电镀的一些技术,或者某些转印的技术,基于现在的丝印的技术,可能会有一定的极限,不一定能做到成本低于perc;背接触的IBC技术呢,异质结和topcon是双面为主,IBC比起双面技术成本不会做到很低,同时IBC对双面率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可能未来占比不会太高;

6.未来单线产能会不会继续快速提升?靶材选择对PVD设备的影响?硅片的趋势是N型薄片然后半棒,硅片厂的配合程度情况?

产能提升可能速度明年以后就不是那么快了,会维持一段时间,后面主要是去降低成本,不然整个行业做不大,效率上去提升就降低了一些成本。然后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要下游配合着用才行,要用才知道遇到了什么问题,现在开始设备企业就在做国产零部件的验证,比如泵和电源,流量计,真空器等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目前都是进口的;

TCO膜是透明导电薄膜的总称,ITO和AZO膜都是TCO膜的一种,铟主要是贵和最近涨价较多,AZO膜目前是大家提出的一个方案,还没有实际的应用,他有对水汽敏感的问题,未来未必就是走AZO膜方向,可能有新的材料和路线,总体是去降低铟的用量这个思路。未来换了靶材的材料,PVD设备不用改太多,换靶材的工艺时间有调整就行;RPD是用IWO的,PVD没有听到用IWO的;现在210半片真正量产的不多,但是目前来讲,很多客户都想基于这个方案来做,所以公司做的设备都是基于210半片和130微米厚度来做的,但是尺寸可以兼容的,后面回过来做182或者166都是可以的,自动化改一下就可以了;

7.异质结很多是新玩家来做,那他们偏向于采购整线,那公司只做PECVD那兼容和匹配问题怎么应对;公司的设备定价策略;晋能在异质结电池的地位,设备用的谁的

新玩家考虑风险系数可能会采购整线,公司目前可以提供PECVD和印刷设备,后面不排除提供PVD和湿法的设备,所以等到明年公司PECVD设备推出后,其他相关设备企业的合作联盟也不是问题,然后对整线的工艺理解也不是问题,公司有积累;

长远来看,会回到单机设备销售为主的年代,因为最开始从业人员较少,没有这么多可用的人,就和perc一样,各家的设备有不同的knowhow,然后电池企业对各家设备企业的设备会有不同的偏好如性价比等,所以后面迟早要进入单机时代;

金辰的设备,腔体或者硬件的成本会低一些,所以公司的性价比会比其他企业会高一些(定价会低一些);

晋能是中国第二或者第三条异质结产线,15年就建成了100MW的量产线,是先驱,晋能目前的产线设备是进口的;

8.晋能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晋能目前配的几个腔体,量产的腔体会有变化么,是否用INIP?腔体增加的技术难度大么?异质结团队人数配置

晋能的设备用的国外居多,这个产线已经用了4-5年了,所以公司的设备和其他晋能的产线设备是很容易去匹配的,除了公司的PECVD设备以外,就没有用其他国产化的设备了,然后在PECVD设备上,晋能用的国产设备就只有和公司合作;

因为他产线产地的原因,公司的设备没有配足腔体,是否用INIP还是IINP等是取决于客户的选择,但是这两种方案的腔体数量是不一样的。

对于链式的方案来讲,腔体的分解难度不大,但是对于有些方案可能成本增加较多;

公司目前HJT团队50人不到,核心设计的团队占比一半不到;

9.客户采购公司PECVD设备时,会参考哪些参数?公司说业界比较认可静态的PECVD,那相迈为的动态PECVD为什么没有优势?inline和cross的两种排布的方法,厂家是否可以很简单的就可以切换还是需要较大的更改?

首先是看按照单机还是整线来选择,如果按照单机来选择,膜的均匀性,片间的均匀性,载板间的均匀性,批次间的均匀性,控温的均匀性,破片率良率等都会去考虑,整线就会有效率的要求,以及整线的良率要求;

迈为最早推出是动态镀膜,现在就是向静态镀膜了,大家都是走的链式静态镀膜的方式,这个成本最低;

inline和cross的排布,这个一开始就要定下来的,是完全不同的,目前绝大多数都是走inline就是链式的方案;

10.低温银浆的进展,日本工厂要在国内建厂,还有国产的在量产,国产是否可以完全替代了?topcon的难点?

低温银浆现在国产做的不错了,但是现在是这个行业做不起来,耗用量下不去成本就下不去,

进口价格9000,国产价格8000的区不是主要问题,主要是看耗用量怎么去降低;

Topcon之前的主要问题是LPCVD的背面扰镀导致良率较低的问题,现在包括金辰都在推管式PECVD设备,相信扰镀的问题都可以解决,目前Topcon的主要问题和异质结的问题比较类似,比如双面用银的成本问题,以及topcon的售价溢价多少的问题,要算一个投资回报率,然后topcon是perc的工序去增加几个环节,所以良率会比perc低一些,所以就要算综合回报率,所以没有解决良率的问题就不会有人投资的;

11.异质结的非硅成本未来下降空间预期

5毛的非硅成本应该没有这么高,5毛的非硅成本可能是只有一条研发线做出来的,人工骨等应该就会很贵,所以可能会比较高;国内一家异质结企业成本是0.33-0.35左右,比perc贵1.5-1.8毛左右。其中贵的1-1.2毛是银浆,剩下贵的3-4分钱是ITO靶材成本,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金属化的优化,这些都有清晰的降本路线,但是需要时间去实现,导入量产和下游客户去接受;

12.按产业化速度去预期银浆降低成本的技术路径演进预期

短期降低银浆成本是靠细珊,然后是细珊结合银包铜,有可能2022年中有一个产业化,但是如果仅靠这两个,应该还是比不上perc的成本,长期还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技术,像转印和电镀技术,一年内甚至两年内导入量产的难度都较大,所以短期是看浆料和多主珊的方案,所以异质结的扩产脚步不会有大家想的那么快,解决一点就会扩一点,到一定程度比如和perc差不多或者更低了就会爆发出来;

把薄片算进去,可能总的硅成本和非硅成本可能和P型会差不多;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金辰股份
工分
5.5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时光机2021
    春风吹又生的韭菜种子
    只看TA
    2021-09-23 16:54
    专业的,小散就想知道市值多少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