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石头三季报电话会解读2021/11/1
无名小韭38250923
2021-11-03 20:40:33
收入端:Q3收入14.79亿,自由品牌增速接近30%,占比超99%,小米可以忽略不计。销售区域上:欧洲占比60-70.亚太20-30,北美10左右。

利润端:①毛利率低于同期,产品结构上更偏T7S之类的性价比款(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环比下降主要是原材料涨价(上半年还在用低价库存),亚马逊占比下降。②费用上:研发还是大力投入,Q3新品销售费用有所加大投放。

双十一:不到一个小时全渠道销额突破2亿,高于去年双十一全阶段。

【内销/总体经营】

明年的行业判断?

公司现在推新节点慢慢固定在上、下半年,也在形成自己的价格带,对应2000以上的产品。去年主要布局2000、3000的产品。后续也会通过给整机、基站加更多功能来做产品迭代,继续保持这个中高端的定位。

上半年行业确实自清洁占比高,价增量平;后续各家估计会更多在整机上做一些工作,做一些使用门槛更低的产品。未来随着扫地机越来越好用,量上是会增加持续渗透的。

G10的销售预期?

双十一新品销售来看是不错的,符合公司相应的预期。后面还有很多双十一的大的节点,希望能把好成绩延续到最后。

G10的毛利率情况?

毛利率差异不是特别大,因为这个产品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G10、U10的淘宝、京东占比?双十一备货是否充足?

具体的占比数据还没看到,并没有说主要和天猫或者京东一家合作,哪里的流量转换率高就去哪里。

备货上公司会持续努力,希望营销的成绩不会因为断货被抑制。

从扫地机的销售均价来看的趋势?展望一下Q4的情况?

今年整体均价Q1在T7S没上的时候,是最低的时点;Q2Q3没有太大的差异均价平稳(新品9月末端才开始发货),Q4大促节点会对均价有点影响。

同比来看:今年Q3前均价会比往年低一点,集尘座产品在海外也没怎么出出去,对均价的贡献也比较少。所以均价整体同比是下滑的。

后续自清洁产品占比提升后,均价是有提升空间的(Q4&明年)

整机上也有继续创新价格提升的空间。会希望2000、3000、4000各个价位段都有产品。

手持吸尘器的水平和规划?

上半年推了H7,量确实不太大。后续和G10同步推出了U10,这款消费者认同度比较高,是主推款。现在成绩也不错。

但公司营销力度上看,还是以扫地机为主,长远的迭代机会也更多。所以公司资源更多还是给扫地机。

对今后中国市场的份额规划?

公司营销更多是让消费者理解石头是怎样的品牌,上半年新品偏慢,对市占率有一定影响。现在自清洁出来之后,市占率有所回升。后续会保持现在的节奏,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慢慢增长。营销上也是按自己的步调来,不会做特别激进的投放。

未来的利润率预期?

对于公司而言,公司也还是摸索市场的过程,很难去保证一定的利润率预期。只能说未来会持续中高端,希望能保持稳定。

长期的规划和预期?后续的增长曲线和品类拓展?

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在其他品类的尝试已经越来越多了,一些有机会落地的产品概率也在增加,但现在还是没有要确定一定落地的产品,所以暂时没和市场沟通。不过这块公司在做的工作其实挺多的。

商用这块的进展?

公司产品不断成熟之后,在和各类客户接触,最近合作了水立方、小米园区等。整体还是在打磨产品的阶段,还没有大量的出货。

【海外】

三季度的分区域增长?

差异不是特别大,北美相对弱一些(pd错期),欧洲、亚太的增速变化不大,海外部分的区域增速是26%。

海运涨价,包括采用空运等,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运费计入销售费用,所以海运不太影响成本。

更灵活的海运方式更多体现在美亚上。公司在美亚实现了完全没有断货,也为黑五做了比较充足的储备。

欧洲海运费用的影响?

公司出海是经销模式为主,只有美亚是自有。这块走的fob,所以运费不是公司自己承担的。在费用上没有明显体现。

海运的影响更多是限制了公司的收入增速。

合同负债的正常水平应该是?

这个数是一个时点数,表示公司收到了钱但还没有装船。但日常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公司正常都会有合同负债,总会有在路上的时间。所以这个水平是比较正常的。

海运欧、美情况的变化?

公司很难去判断海运整体变化,从自身感受来看,9月底海运有一部分的缓解,但后续出货量很快又起来了,所以现在是一个波动的情况。

海运的核心节点还是9、10、11月上旬,现在看还是没有特别明显的缓解。后续可能海外大促节点过去之后,缓解会慢慢到来。

海外备货的情况?

不能说备得特别充分,但已经尽了公司最大努力去做准备。

货一直都是在持续地发货,并不是会把12月的货一定就要10月装船,12月不运了。Q4发货是持续进行的。

海外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的差异?公司的战略?

海外的迭代速度没有国内这么快,公司也希望去跟随海外这个节奏,相比国内会有差异。

海外定位上还是持续中高端,基本卖在500美金以上的价位段。

irbot的欧洲表现很差,海外的需求情况?

下半年确实是一个高基数。从公司自身来讲,海外还是持续增长,虽然比去年略慢一些。但今年还是受到供给端的海运影响(包括irbt也是),增速放窄很难去拆分供给、需求的影响。但公司自己会觉得供给端影响更大一些。(包括没有货也不会去做太多的营销刺激需求)

对欧美市场规模远期的判断?

市场规模判断上,公司一直是比较乐观的态度;虽然欧美的渗透率比国内高,但本质还是低渗透的阶段,很多人没有使用到好用的扫地机。

所以未来应该还是渗透率提升的阶段,但未来什么时候提升到高位,是现在很难去判断的。

海外行业更偏好什么样价格段的产品?

欧美的亚马逊上,bestsellers确实是中低价格段(200-300美金产品),量上海外确实还是200-300为主的情况。但公司还是坚持中高端的产品路线,和在国内的战略是一样的。

尽管这个价位段不是最多人群的价格段,但这些人群都是最希望买到好用的扫地机的,也更容易认可公司形成口碑。

在这个价格带上的竞争上,竞争者基本只有irbt,和其他产品不形成明显直接竞争。与irbot的竞争,个多体现在产品的差异化上(激光vs视觉,扫拖一体vs纯扫地等)。公司在各个市场也都有营销上的一些准备。

欧洲整个行业的渠道分配?

目前公司还是经销商为主的模式(欧洲市场比较分散),由经销商来做线下线上的分配。

新经销客户的引入要看客户在渠道的影响力,有没有稳定的客户人群,在这个品类的影响力等等。所以目前公司合作的都是当地比较大型的经销商。

U10的海外上市?

公司希望更早推出去,但手持类并没有做非常多的营销倾斜,所以现在国内、海外的贡献量不大,更多资源还是扫地机。所以U10的海外上市,能上很好,如果不能上,对公司的整体销量影响也不大。

Q3慕晨这边的占比?追觅也在通过慕晨出海,竞争格局怎么看?

原来占比太高,但现在到了Q3,大部分自己已经在引入海外客户,慕晨的占比肯定是在下降的。

从竞争的角度,此前慕晨也出小米,现在也出追觅,这对于公司而言不是新的问题。包括公司在海外找的渠道,很多都是之前也做扫地机、做竞品的。

公司更多的力量还是放在产品开发和终端营销上。

海外的价格体系建设?

从公司一开始推S5到S6MAXv 价格上一直是在提升的。但现在S7开始,价格上不一定要一直提升,是去做符合这个功能的价格带的产品。

和irobot相比,它的价格带布局更宽,但他也其实不是每年都推更贵的产品。其实irbt已经把这个价格体系建设得比较成熟了。

海外的竞争没有国内激烈,比如irbt是一两年才推一代新品。但在产品储备上,公司储备肯定会比海外公司更充分,只是会在推品节奏上尝试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海外自建和经销商的渠道占比?

此前海外是以慕晨为代表的国内经销商,后续公司在海外增加更多的客户,公司把这些新增加的客户成为自建渠道,但本质上都是经销客户,交付模式都是先款后货,上船就是交货。

公司有在海外自建子公司的模式吗?

欧洲这边德国、荷兰、波兰都有在做公司,这部分人会包括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等。后续也会考虑在仓储上面做一些准备。

会因为Q3原材料压力对经销商提出厂价吗?

终端消费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对公司而言可浮动的空间不大。再加上公司希望长期和经销商合作,不希望因为短期原材料给经销商带来太大的压力。所以这边基本没有给经销商提价。

欧洲不同国家表现差异的原因?在英法等国家市场率后续是否提升?

公司的打法是先从更容易认可公司产品的国家开始做。意大利、英法这些国家已经原来就有竞争者(有本地的龙头品牌),对公司而言做起来更难,但公司也在持续去做,希望后续的表现会更好。

选择美亚和经销两种渠道模式的考量?

欧洲渠道更分散,大经销商不集中,所以用了这种经销模式;北美这边线下渠道更集中,而且渠道议价能力很强,还有irbt和shark这样的本土品牌,要突破很难,所以选择了进入门槛更低的亚马逊。线上这边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灵活空间,让当地消费者了解到我们的产品。未来影响力变强之后,进入线下的议价能力就会更强。

进入北美线下渠道还要花多少时间?

这个很难说,如果去为了这个渠道单独做个sku,跟渠道单独议价的话,其实也可以进。但要看公司整体安排会不会去为这个单独提供资源,这个事能不能效益最大化。

海外经销售后的做法?

有些是用的第三方,有的是经销商承担。但都会给到消费者满意的安排。

和友商相比,为什么公司在海外能稳定在比较好的价格带?

更多是公司策略的问题。公司的sku比较少,没有多少价格带可选,只能选择比较适合公司能力的价格带。对其他家而言,也有自己的销售策略,比如irbt也是全价格带都有。

海外进入者增多的应对?

竞争情况确实越来越严峻。公司自己对其他竞争者的进入都还是开放的心态,大家都是以把扫地机做好为目标,在行业还在需要渗透率加大的阶段,这种竞争还是良性的。

在应对角度上,公司还是要加大研发,做更好的产品,品牌上也希望消费者知道石头代表一个怎样的产品。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石头科技
工分
3.9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04 07:49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