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猫神小师妹
孤独求败的龙头选手
2022-11-26 17:29:08
三年前武汉果断封城,全国一片“武汉加油!”的声音,逆行者义无反顾,志愿者心甘情愿。但这种情况,现在看不见了。

三年后再一次大规模封城,我们听到的不再是“XX加油!”而是怨气,焦虑,无奈甚至是愤怒。

全国各地都陆续地传出“冲卡”,“拆围栏”,“阻碍封控”的信息,这说明我们的防疫政策和办法在整个社会的认知层面上出现了大的分歧,而这种分歧似乎正在加剧,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和有效的化解,这种矛盾的爆发会远远大于疫情本身。

“封控”也好,“静默”也好,还是现在又出现的一些类似于“流动性管理”也好,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的,相反,这些举措对于阻断和遏制病毒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会越来越大。

武汉封城之所以获得高度赞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的认为这场疫情是需要并且可以“速战速决” ,需要举全国之力打一次歼灭战,武汉胜则全国胜,所以当武汉抗疫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时候,人们不禁弹冠相庆。

但接下来的三年里,武汉模式成为抗疫的经典和主流的时候,一切都开始变了。“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在不断反复的疫情面前越来越显得不那么切合实际 ,但三年来我们并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却是在一直忙于“封控,筛查”并且不断地重复不断的“层层加码”。

然而病毒的传播并没有因为不断加码不断的一刀切式的大面积封控静默而被实质上遏制,一方面有的地方长期封控并未解决阻断传染和消灭病毒的目的,另一方面有的地方稍有松懈便呈现出病毒传播爆发的现象。

其实,所有的人都知道,“静下来”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最好的办法,但是,静下来也是代价最高的办法,目前是国家有决心也有实力承担这个代价,“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在整个防疫的过程中一直是最核心的原则,为了人民的健康,党和国家愿意付出任何的代价。

但这种“静下来”代价如果落实到每个人头上,时间长了,感受就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于是有一部分民意就会被忽视,就会“被付出”。如何平衡“动”和“静”的尺度,如何关注一部分人“静不起”的诉求,就成了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正确的智慧的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让该动的,能动的,必须动的坚决地动起来,让能静的,该静的,必须静的坚决静起来,这应该是今后疫情防控的方向,这看似简单但非常难以操作,关键是要有非常准确和科学的“动”和“静”的判定标准。

其实国家出台的二十条已经非常清楚地给出了“动”和“静”的标准,但目前看来,各地的执行状态依然在走样,由于对疫情防控的问责心有余悸,地方政府保持“宁严勿宽”的防疫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经济发展出现困难,有“疫情”背锅,而疫情得不到控制就只有地方政府“担责”,老百姓的生活工作出现困难有“疫情”背锅,但如果有一个老百姓“羊了”,便就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背后,究竟需要考量的是“人民”和“生命”究竟是什么?是数据?政绩?职位?还是避免医疗挤兑?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工分
0.4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