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HSBC-乳制品专家会_210310
太阳花冰淇淋
长线持有
2021-03-12 14:52:00
HSBC-乳制品专家会_210310 2021年3月3日 行业 2月价格4.29,超过2014年2月高位4.26,春节过后有所回调,预测全年中低个位数增长。 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包括原材料和人工。2020年玉米涨了10%、豆粕3%,2021年仍在继续,最近玉米价格已经新高,预计回调的话幅度也不会太大,豆粕价格主要看供求,现在上游猪、奶牛扩张,需求旺盛,整体还是上涨趋势;饲料主要是美国进口的苜蓿草,国内燕麦草等饲料的价格都是以其为标杆,苜蓿草的价格受美国本土养殖情况影响,加上贸易不确定性,整个还是高位。奶牛牧场去年上半年改扩建多,产业园区、集群多、扩张快,而且进口来源有限,导致价格年初从17000涨到25000-26000每头。 另外需求仍然维持增长。全行业去年增速2.84%、液态3.8%,幅度不算高但已经好于很多行业,其中白奶和低温奶都有不错的涨幅,疫情对奶业有利好,趋势预计将持续。现在收奶合同一般是一年一签,去年年低伊利预计奶价有5%涨幅,今年年初有一些合同集中到期,他们就重新按5%甚至更高的价格来签订。目前来看,今年2-3月有产奶量和消费量错位,可能有一些波动,但全年整体看是低个位数的增长3-4%,感觉可能达不到伊利说的5%。 Q&A Q:奶业协会数据,4Q20存栏数提升9.8%、单产提升6%,那么今年从供应端来说10%+的增幅应该不难? 奶牛养殖技术门槛不高,还是比较成熟,就是看存栏+单产,目前单12月和1月都是10%以上的增速,而且一旦势头起来比较容易维持涨幅,除非出现极端事件等,不然很难停下来,今年10%以上供给增加应该没问题。 Q:从增幅来看,需求赶不上供给的刚性增长速度,那其实可以通过减少饲料来控量,所以饲料价格的影响应该不大? 一般理解是,饲料直接影响产奶情况,但是技术操作是有难度的,提高单产的途径很多,但是降单产容易对牛的健康产生影响,有时候宁可不断提单产挤压对手也不愿降单产 Q:合同一般一年一签,多少是锁定多少是现货买? 生鲜乳这块,现在基本都是规模牧场,都有稳定合同,政府也有介入引导,但是签的时候有量的约束,超出量的部分是要重新协商的,这些就要参考拍卖价,比如按GDT的拍卖价折回生鲜乳价格来计算,因此合同外价格波动就比较大了,所以有时候官方数据和了解的情况会有差距。 Q:2月份价格4.29的指导意义? 牧场有一套政府上报的系统,前几年这个是中小规模牧场等加起来的平均数,现在这些小产能基本没有了,可以说是接近真实牧场的价格了。但是这个是合同内部分的价格,可能合同外价格特别低或高会对牧场的利润产生影响,而且这个是北方主产省的价格,南方要比这个高一点,因此全国平均也会比这个高一些。所以基本来说这个数字可能比整体实际要偏低一些。 Q:去年是白奶UHT和低温鲜乳增长,有没有规模测算? 行业监测和统计局有差异,统计局3440万,协会监测少1000万左右,2400万吨,这些基本都要用到白奶,酸奶的话可能复原乳和生鲜乳都有。2400万里面以前只有传统巴杀(必须用生鲜乳)和UHT(可以用复原乳但要标识),去年加了个高温杀菌乳(每日鲜语这种,15天保质期,必须用生鲜乳的)。普遍来看消费者都更倾向于购买生鲜乳制作的产品,所以实际UHT里复原乳也很少,估计就10-15%。酸奶工艺来看,用奶粉比较稳定,所以低端基础品牌用的多,这里面奶粉和生鲜乳可能1:1的比例。按乳企的生产口径估算,用于传统巴氏的生鲜乳大概100-120万吨(光明一半左右),去年加上超巴杀之后总共可能200万吨左右,其他就是UHT。 Q:那么看来其实供给和需求还是平衡的状态? 今年来看大致是平衡的,明年可能才会说出现供过于求。 Q:奶制品还有涨价空间吗? 今年前几个月伊利涨价大家关注,但2013年上涨很快的时候也没有出现全行业提价,伊利主要是白奶和乳饮料的提价。大行业来看大家都还是比较低端水平,品牌忠诚度也都不算很高,白奶这块80%成本在生鲜乳,加上未来供过于求很容易出现价格战,因此预计不会大规模提价,主要是结构和促销力度方面的调整。去年底伊利基础白奶提价5%,但这个品类他们的盘子整个大概在200亿,占他们的比重不多。蒙牛这边没有特别看到涨价的情况。 Q:去年中国奶制品尤其是奶粉都要划分A2牛生产,有没有供应的概念? 最早的时候澳大利亚进来的,争议很大,但是市场接受度不错。A2在大牛群占比最多30%,首农、现代有,新希望有一点,首农一开始出了一些A2产品,价格比较贵,主要是实验性质的产品,现代还没有分群。牧场需要有比较大的基础种群才能做这个,但是现在也不是很规范,也还没有权威的标准和检测机构。三元之前用A2做UHT奶,很贵了卖到118一提,但是量很少。现在A2概念还比较模糊,A2的宣传点包括不容易过敏等卖点其实羊奶也都有,而且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形成规范价格。 Q:头部几家现代、悠然等扩展计划的都很大,上游周期比较明显,供给平衡会在什么时点反转,会不会像2013年一样进入下行周期? 认为中国奶业周期不是简单的概念,2008年那轮到现在市场变化很大了,之前5头以下的小产能占80%,现在基本都是2-3000头甚至更大的牧场了,养殖环境和主体都变了,集约化、现代化等等,不能简单去套3/5年的周期。如果套周期的话,2019年10月开始存栏稳步增加,那么可能明后年会有一些供给过剩的问题,也确实存栏增长都在同比10%上升并且还有加速迹象。此外,如果中美协定里的美国奶牛进口的话,种群产能比澳洲的更高了,全行业单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所以供给只要不出现疫病,两位数增长没问题。需求这边预计是中单位数增长,实际缺口都说不太清楚,供给增长很快就能填平了,但以后波动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毕竟规模牧场溢价能力、计划性也都更强,预计奶价可能在高位波动。 Q:对超巴杀的看法,伊利、蒙牛布局和地区原奶供应的影响? 技术角度来看,超巴杀有比较大的影响,超巴杀国际已经成熟了,现在美国希望进口到国内,这些产品竞争力很强。在日本90%都是这种产品,韩国也是,他们传统低温7天以下就很少了。中国的话,奶业的冷链还是比较落后的,超巴杀虽然没有公布国家标准,但预计也就是时间问题,目前法规条件下对奶源和冷链的要求已经大大降低了,这个方面来看蒙牛和现代在奶源布局是领先伊利的。超巴杀对地方乳企也有冲击,其中光明应对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这个法规还不明朗,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到这个品类的竞争中。 Q:消费者更接受本地奶源的产品,这个教育到什么程度了? 超巴杀是大趋势,原来地方乳企的优势在减弱,抑制传统巴杀的发展,奶源布局要求大大降低,可以放到更远的地方去做,再冷链运到市场,不用一定在城市附近生产了。 Q:之前说到伊利采购部还是坚持本地采购? 超巴杀降低了布局和冷链的难度的要求,但是仍然是对新鲜度有要求的,还是尽量靠近奶源地更好。现代牧业在华东地区有优势,伊利集中在北方,可能伊利是想看看后面的法规明朗之后再加大力度。 Q:超巴杀的资本开支会更多吗? 差不多,工艺来讲并不会很难,正常来说比UHT还少一次杀菌,但是包装这些方面要更规范,如果原来就做低温奶的话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和资本开支的,细微调整为主,利润率跟现在的UHT相比可能要高一些。现在不挣钱主要是环境不成熟,尽管现在允许生产,但还要等市场明朗化之后才能大力推广。低温奶需求还是挺好的,星巴克、麦咖啡这些都在用低温奶,取代传统巴杀是大趋势,渠道主要还是走KA和有冷链的便利店,很多都是用第三方物流的冷链,这块有比较大的空间。 Q:常温酸奶增长慢,未来的看法? 常温酸几年前就说增长会有,但是速度会降,常温酸觉得到瓶颈了,份额集中做不上去,常温酸是高毛利产品、价格高,但里面没有活菌,将来消费升级之后跟低温酸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低温酸在消费场景回来之后,空间应该会非常大。 Q:蒙牛低温酸不挣钱的原因? 工艺来讲也低温酸门槛也不高,但是行业集中度也低、竞争大。低温酸是个很好的平台,很多网红品牌随便就做出来几个亿的规模,国际的大品牌也都基本没有进到国内,这个品类远远没到瓶颈。低温酸渠道是KA为主。君乐宝是低温酸起家的,他们常温酸业务收缩、低温酸卖的好,有不错的研发能力。预计未来功能性酸奶的市场空间广阔,像保护视力等等带功效的产品会有潜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伊利股份
工分
2.2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