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三方工程评估专家交流0628
后韭
只买龙头的散户
2021-07-01 10:41:26
长江_20210628
出席嘉宾:上海平大专项评估部领导
上海平大介绍?(平大和深圳瑞捷2家为行业寡头,规模均在5亿)
平大07年成立,成立背景是但是上海万科有项目管理的需求,当时引进溢价香港企业,但单价比较高,一个标段36,000元,当时看到商机进行了业务合作,成立了第三方评估公司,之后推广到成都、广深等万科其他项目;
07-10年第三方评估在行业内建立了初步认知,12-15年是行业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翻番增长,15年到现在是平稳增长期(平大45%增速);专家之前在总包单位,之后去天佑的监理业务,之后再转到评估,正式进入第三方评估约11年。
行业需求空间&增速?
目前平大增速在45%左右,每年维持在40%左右;
未来展望,以土建过程评估(目前主力业务),全行业在10个亿,未来2到5年应该在50亿(包含各类专项业务、驻场业务等),目前只是土建过程饱和,公司开发了近20种产品;以融创举例,应用评估产品在16-18种,世茂是14个,土建过程评估只是其中一种,现在大力开发的是其他评估,比如专项评估,比如幕墙、机电、钢结构、园林,包括目前把不同的阶段划分不同的评估类型,比如基坑挖土阶段有地下专项评估,主体结构过程评估,精装修评估,还有交付之后有物业运营的评估,整个行业的的体量有很大的空间待开发。
目前房企top200对土建过程评估的应用达到82-87%左右,但是和瑞捷合计这一块应用率已经比较比较饱满,土建过程的发力点不会很多,是新客户拓展的过程,top200以外的。
新进入竞争者冲击?
目前瑞捷将近10多年,我们将近15年,大多数的房企对我们2家非常认可,新的公司并没有技术积累和经验积累,价格也不能特别低,没有竞争力;明源云介入线上评估的5年时间来发现是多元化的互补,没有影响到飞检,反而促进了业务发展。
数据库应用?
积累10年来的确是有庞大的数据库,目前应用主要在项目管理的复盘,比如从建设初期到交付,成功和失败的点在哪;
正在开发应用的2个点:1、项目的发展曲线,项目第一次是90分,第二次80分,可以给项目管理者的风险警示;2、小房企学习大地产会需要大房企的各项分数;目前这两个还不是特别成熟,未来会持续挖掘。
行业现金流情况?
公司每年回款率在60-65%左右,但公司的现金流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进入公司11年没有拖欠过任何工资薪酬;假设一个项目工程造价4-5亿,我们合同只有20-30万算多了,没有必要赖账。
人员增长情况?
我们40%的增长率,匹配的人员增长在50%左右,比如公司目前是700人,明年差不多要1000人;内控的人员年度产额是35万+,人均工资是20万。
关注房企哪些指标来预判业务?
和要是销售额相关。
怎么看地产行业发展?
只能说个人意见:背景上房住不炒坚持了3年,全国都在降低地产增速,这样地产要突破的是:1、利润点在哪,目前是要开源节流,削减成本;2、拼品牌力,回归项目品质追求,这是第三方评估可以带来的;目前有地方就颁布了地产的交付品质要求,第二是万科在供应商大会上确定了理想中交付的状态是以品质为导向,
其他的业务扩展?
一直在想把地产的权管理过程都服务起来,是未来的着力点。
和监理的异同?
原来是国家强制要求,现在国家也发过问特殊项目以外也可以自主选择要不要监理;第三方评估目前还没有政策引导;第三方的实缴是全行业,建立的视角是项目本身;第三方会带来别家房企的管理上的做法等;原来监理行业诞生开始,收入来源是项目的甲方,服务过程中会有失公平公正性,第三方的特点是公正性,收入来源是更高层次的甲方,和项目没有必然联系,可以保持公正。
监理转型的第三方评估的前景?
如果要转型,技术障碍没有很大,最大的障碍是经验的积累,我们头部已经积累10多年,和我们不在一个量级;大的监理一直有很多,要转的话很早就转了,预计未来没有太大的涌入,但是很多跳槽过来是有可能的。
存量房的安全和结构评估业务?
目前覆盖率不是很高,消防和小区运营能力刚才有提过,至于结构检测是检测行业的事情。
是否存在通过第三方评估向施工方罚款创收情况?
目前主流95%以上的客户都是奖多罚少的政策,罚款是奖励到其他项目上,不存在罚款创收。
今年业务的平均价格变化?
客户的平均价格会随着客户体量的增加会给出优惠,比如10个项目1万1个标段,到100个项目,可能会调整。
专项评估过去没有做的原因?
土建是所有项目必经的,但幕墙不是每个项目都有,可能只有10%有幕墙,之前不够重视,现在随着管理理念的变化逐渐重视起来了,
25年50亿空间拆分?
比如说25年50亿的体量,土建可能还是有60-70%左右,随着专项评估的发展,土建占比会被稀释。
土建10亿到30亿的扩张来源?
土建的增长点2个:1、客户体量的发展,比如碧桂园很早就喊出万亿,去年7800,还有2000亿的空间;2、土建过程中新的客户增长
专项评估对地产商的收益?
专项15年到现在6年,可能解决了项目管理过程中很多痛点,未解决的痛点比如园林幕墙钢结构消防管理的痛点还没有解决,这是最大东西;
人员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对利润率的影响?
人员的使用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高,在产品开发上要采取措施确保利润率,会有波动,但不会持续降低;人员的涨价过去通过提供品类的增加而抵消
产品价格涨价?
有过涨价,提价是随着提供产品品类的增加而增加价格,目前谈价格没有因为人力涨价而涨价
专项评估的扩张趋势?
1、原来07年那家香港公司只有一个维度,就是实测实量,发展到现在现在最起码有10个维度的增加;
2、专家是专项评估部门,举例大型机械的检查,17/18年开始介入的,那时候全国每年有很多塔吊倒塌,带来很多问题,当时华发要求进行相关检查,立马组织人员培训发展业务,那时候全年才200万,截止到今年,一个大型机械评估就在5000万左右;
3、17/18年万科在七宝有一个基坑坍塌,从那个时候开始地下基础的专项评估,那时候也是从无到有,目前跟瑞捷2家,这一个评估类别有大几千万的营收,专项评估的发展需要一个契机;
专项评估的格局?
目前专项评估只有一个专项有行业先驱的是安全专项,上海蓝安和深圳金鼎,目前我们也在做;其他的比如地下专项和大型机械专项,目前没有发现第3家;幕墙、钢结构等也没有其他的,消防是有北京某个企业在做;90%以上和瑞捷2家是先驱
政府工程渗透情况?
目前比较少,只占10个亿中的大几千万,但也是未来非常好的增长点,19/20年住建部发过一个文,大力推行第三方评估咨询,已经在有意识的推动企业采用第三方咨询;但部分地区会有地方保护主义。
收费标准?
按标段收费,内控是按照人员单价,正常一个标段在6.5-7k左右,人员的成本单价,土建是3-3.5k 专项3.5-4k
和瑞捷的对比?
瑞捷也打交道了7-8年,瑞捷是非常优秀和发展快速的企业,对于中层管理舍得投入,人员接近2000人,对陌生领域勇于招聘专业人员去开发业务,非常值得学习;平大在项目管理上存在一些短板,目前也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2家在行业内口碑差距不是很大
和瑞捷低价竞争情况?
我们的投标一定是合理低价,甚至会遇到了解到某企业邀请到小企业去投标,我们可能就不去投了。
人均评估项目的数量瓶颈?
有瓶颈,根据项目体量来看,如果是单一施工状态,检查内容少,同一个地方有多个项目的话一天可以3-4个项目,如果项目分散,一天就评估2个,目前我们70%左右是1天1个
驻场业务发展?
驻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是50亿可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头部放弃组织架构调整的基调是,头部做专,区域做精,项目做实,就势必要缩减项目管理人员,之后可能会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需要第三方人员的采购来做项目管理我们有100个,瑞捷200个在各大地产做驻厂管理,可能在25年占到50亿中的20%左右,25年往后可能发展的更迅速
驻场和监理重叠的地方?
驻场的管理级别上更高,工作内容比监理更强更高效,专家原来12年在海尔驻场,是每天一会,第二天必须整改,是更高效的手段,未来会得到更多甲方的认可。
驻场收费标准?

目前主流的收费形式,是按照每人每月多少钱,我们目前的标准在2w左右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深圳瑞捷
工分
7.9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7-01 12:41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