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诺德股份交流纪要2021.11.17
沙漠冰泉
超短低吸
2021-11-18 19:16:52
时间:2021年11月17日10:00
地点:华泰年度策略会上海会场
出席领导:王寒朵 董秘

要点:

1)Pet导电薄膜vs铜箔:
技术不经济:不能只算这个直接成本,要算产业化成本,且其直接成本也不低,企业不太愿意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
工艺:目前生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及良率都没有保证,谈不上颠覆行业取代铜箔。
安全性:1)60%+都是磷酸铁锂,不起火,不需要熔断(PET中间可以熔断);2)三元高镍正极容易起火,但正极铝箔可以用Pet铝箔,铝箔在正极跟铜箔在负极本来要求的东西就不一样。
下游应用:Pet焊极耳需热压,大规模应用后下游电池厂也得改变技术。
2)扩产计划:每年至少3万吨;25年至少20万吨。
3)扩产的设备需求:和厂家长期合作关系,无压力。
4)国产设备:有差异,薄的铜箔国产设备做不了。
5)4.5mm的趋势:供应给比亚迪和中航锂电,目前都在试。
6)展望:行业会逐渐越来越集中,未来公司的先发优势更明显,德系美国传统oem进军新能源后对材料验证严格,转换成本高,不轻易切换。

问答环节:

Q:行业明年很景气,各个产品8、6、4.5mm盈利能力差不多?
A:不会,产品结构来讲,肯定是越薄的产品能做的越少,比如像4.5每一家都说自己能做,但事实就是经过了快一年的时间了,事实情况真正能做到量产的,目前也只有我们跟嘉元。其他说的国产设备也能做,但是脱离了一次性跟脱离了良率去讨论,能与不能就没有意义。

Q:青海电费上涨可以覆盖吗?
A:肯定是可以的。因为青海本身电费就比较便宜,本来才三毛多,惠州的电费6毛多,青海虽然涨了10%,但是如果跟惠州6毛多比,它就只有5%了。

Q:怎么看Pet导电薄膜代替纯铜箔?
A:其实也一直都在研究,只是认为这种技术并不是那么的经济。不能只算这个直接成本,要算产业化成本。比如从一种新技术角度来讲,2021年了固态电池依然没有办法产业化,脱离成本去考虑去讨论它就没有意义。而且要看生产过程中的良率,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一致性,不能说拿一个实验室产品,算直接成本就要颠覆一个行业。而且算直接成本也没有便宜多少,谁愿意去投前期很大规模的资金。安全性其实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1)60%+都是磷酸铁锂,不起火,不需要熔断(PET中间可以熔断);2)三元高镍正极还是容易起火,但是正极铝箔可以用Pet铝箔,铝箔在正极跟铜箔在负极,本来要求的东西就不一样,铜箔在负极它就是需要这种抗拉热胀冷缩,要有一定的抗拉强度,有一定的延伸率。Pet一拉一缩回去之后就起皱掉铜粉,焊极耳的时候还得热压,因为焊接的温度太高Pet承受不了,意味着大规模应用后下游电池厂也得改。所以目前有很多问题,不能脱离产业化的过程去讨论一个技术。公司也有研究,但不觉得很经济,所以才把更大的精力去研究4.5mm更薄的铜箔。
Q:有无跟客户沟通?
A:有。首先CATL是投了这个企业的,所以去和他们沟通其实意义不是很大。但是有跟很多其他客户沟通,包括消费类的龙头 a公司,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技术对接。他就觉得不用太大惊小怪,他们的态度是任何一种新技术肯定都会尝试,但是它的量能大到什么程度?它颠覆不了这个行业。
客观看,它确实是一种新技术,而且有一些很好的突破。因为公司自己也在研发,遇到了很多问题,可能他们在某些问题上先取得了一些突破,这也很好,是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公司自己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感兴趣有一些点他是怎么去突破的。现在也也跟像中山大学有研究院,也在做一些研发,怎么去突破一些之前遇到的问题点。
Q:如果假设万一要做Pet铜箔,加工费相对来说对原来会有变化? A:加工费取决于它的成本和供需。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不能只考虑直接成本,还有生产成本,还有前期产业化的沉没成本,所以要等这个东西量产了以后,成本稳定了,才能知道加工费能溢价多少,溢价多少又就取决于供需。
Q:特斯拉的供货一个月出量?
A:原来是8mm,现在在导入6mm。100多吨。目前是刚导入,明年这个量起码会翻几倍。大几百吨现在已经确定了,不一定都是6。现在跟每一家也都还在博弈,他们都要保一个量,公司想尽量不要的那么大。

Q:如果是8mm可以用一些是国内机器或者是生产库存电子存货,还是我们要专线?
A:海外验证是验证到机台的。各家都试图派人到工厂来看着自己的机台,把他的订单给抢走了。
供需现在首先肯定很紧的,而且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还是会很紧。到后年因为涉及到有那么多的新进入者,有一些新的产能投放,但是会去预防,把客户粘性做更好,其实现在更愿意去做一些接海外订单电池厂的订单,因为调研是要延伸验证到材料的,比如说戴姆勒,孚能接他的订单,他要到我们工厂来验,过后这个车型的电池基本上就不会换,就只会用我们的材料,假如中间出现某个爆款车型订单就会很好,也有可能卖的不好。所以客户也没办法去排很长时间的订单,因为他也不能确定某一种车型的销量是多少,所以一定是变动的。
Q:海外接的项目目前还是以8mm为主? A:现状是。他们现在都在导更薄的产品,包括消费也都在导。

Q:海外的加工费和国内有价差吗?
A:今年是有价差的,因为汇率下降的原因。但是明年的订单会考虑到这些原因,同比价格会往上涨。现阶段只能按照现阶段的汇率去考虑。肯定明年海外的这部分价格也会往上调。现状国内大概上8mm得到4万多,海外可能还在4万以下。

Q:设备保障?
A:因为前期都有很多年的长期合作,所以它肯定是在它的有限的产能内,在同等价格范围,它会尽量优先供应我们的设备。比如如果有人要加价抢我们的设备,我们也会说我们也可以加。

Q:设备端有供应瓶颈吗?
A:肯定是有瓶颈的。但是按照公司的扩张规划,目前设备还是能够有保障的。可是有很多新进入的公司就不知道他们的设备会从哪里来。

Q:现在设备的周期大概是?
A:会约定交货过程,大概几个月的周期,先存放在供货商那边。不清楚生产周期,都是提前很多订好的,前面就已经滚动的订单的量。

Q:国产设备差距?
A:现在没办法确定,但可以过一年看出货情况。嘉园的山东工厂只能产8mm,肯定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设备,设备之间有差异。

Q:现在有一种新型的复合箔,性能会比pet的更好?
A:没有听过。现在说复合箔,其实就是中间可能用了一层高分子材料,本质上它还是这种高分子材料类的产品,不知道它的性能更好是体现在哪个方面。因为我们作为集流体,本质上功能是导电。

Q:三到五年的扩产计划?
A:小目标是每年至少是3万吨。25年小目标可能至少也得干个20万吨。

Q:现在4.5微米只有公司跟嘉元量产,产能也比较有限,会不会延后之后的推进进度?
A:其实我们两家能产4.5mm的量比现有的量要大很多,所以关键还是看下游的切换。

Q:他们有这个趋势吗?
A:有,现在比亚迪、中航锂电都在试。我们都有给他们供10吨到20吨。

Q:哪种电池对更薄的铜箔需求更大?
A:磷酸铁锂电池对电铜箔的薄化的诉求更强烈,因为它能量密度有限,所以只能通过减重,多装负极材料来提升能量密度。

Q:对明年、后年供需的判断?
A:我们判断未来两三年我们顺利起量的话,未来整个行业的集中度会逐渐的越来越集中。近一两年是国内新势力造车,可能对材料的管理相对粗放一点,电池厂比较强势。但是过后有很多海外,尤其是欧洲德系的车厂,开始转向新能源领域,他们材料认证很严谨。我们的先发优势会体现。美国、德国的车厂会对材料进行验证的,前期验证的产品导入之后会很稳定。

Q:工厂铺光伏?
A:青海的工厂开始铺光伏,虽然它电费其实很便宜,波峰波谷其实没有什么差价。未来我们所有的工厂都会上光伏。

Q:扩产设备能跟上吗?
A:其实每年都会有一批设备能够交付使用,3万吨就肯定是能做得到的,因为一直有循环滚动在定的。不一定有协议,但是一种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Q:设备短缺问题未来展望?
A:今年明年都很短缺。后面不排除这些设备厂也有扩产的规划,但是目前看肯定是比较紧张,尤其是高端的设备产能肯定是非常紧张的。

Q:现在设备厂主要是?
A:我们的设备组成一部分1)日本一家,每年3万吨左右的量;2)国内的用的比较多是洪田的设备,因为也算是日系的;3)韩国的有一些,但是因为韩国本地很多铜箔厂供不应求,他们也要优先保障当地的需求。

Q:电子类的展望?
A:电子类现在也想要做的更高端,电子铜箔的市场需求其实挺大的。它不像锂电铜箔增量很大,但是它传统的市场本身是很大的。其实真正高端的这种电子铜箔的生产技术目前还是日本掌握的。

Q:设备要进口?
A:肯定设备要进口,越高端的产能肯定涉及到。国内目前做电子类的铜箔都是比较低阶的产品,高阶的产品国内目前做的很少,现在能做一点点,在供深南电路。但还是要继续突破。

Q:标箔目前的技术?
A:比如现在传统的标箔做的可能是12微米以上的产品,现在我们能做到大概9微米左右,好像日本在这一块也能做到3微米。但是它的箔跟锂电铜箔又不一样,但是具体没有那么了解。主要应用是在电子就是 PCB。未来不排除市场厮杀,公司就可以做高端标箔,也很赚钱,且壁垒高,可以存活。

Q:新产品涌现后行业展望?
A:不敢说能再做30年50年,但至少再做个5年10年。其实说的复合铜箔一直都是 PCB的一个传统工艺,只不过以前一直在PCB上用。PCB不需要去拉扯,是一层一层粘上去的。但是锂电池不一样,因为它会热胀冷缩,两种材料本质上热胀冷缩比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粘合的再好都会有很大比例会出现不一致,回缩的时候表面可能就会起皱,目前来讲应该这个比例还不小,所以不能脱离一致性和良率去讨论一个产品。

Q:4.5的跟6的良率差距?
A:不倾向于说良率,应该叫收得率,因为做更薄的产品的时候会减速,因为不然它沉积时间短,降速之后机器设备就达不到理论产能。减了10%的速度,它就减10%,是这个概念,对于目前来讲大概会差到10%。

Q:哪个产品性价比更高?
A:更薄的产品性价比更高。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诺德股份
工分
2.7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