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24年中国经济展望:东风化雨
加油奥利给
下海干活的韭菜种子
2023-12-14 07:29:41
(平安证券)











2023年,是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冲击,经济恢复发展第一年。面对外需下滑、地产调整、工业去库存、价格冲击和地方债务等重重挑战,恢复之路虽显曲折,但稳健前行;两年平均GDP增长率为4.1-4.2%,尚未回归潜在增速,但已确立复苏方向。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将在“东风化雨”中延续复苏,受益于稳健而有力的政策引导,内外部环境的滋养和更新。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意在推进经济尽快恢复至新的均衡。

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会更好:外循环将会修复,内循环在“立”与“破”之间寻求再平衡,出口、地产等拖累有望缓解,服务业消费与投资接棒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4.8%,其中消费增速5%以上,投资增速4.5%-5%左右,出口增速在4%以上。


(一)“外循环”将修复

2023年,美欧经济韧性主要受益于服务业复苏,制造业与商品需求实则萎靡,拖累中国出口表现。展望2024年,中美及全球制造业周期有望弥合并同步向好,商品外需复苏令中国出口增长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尽管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持续。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弱修复”,全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4%以上。

1.中美制造周期:从分化到弥合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至新冠疫情前,中美乃至全球制造业周期均呈现高度同步性。

2020-2023年,后疫情时代下中美制造业周期节奏分化。


2024年,美国制造业周期有望重回复苏通道。

2024年,中国制造业亦具备复苏势能。


2.中国出口修复:弹性与结构

得益于全球制造业和商品贸易复苏,中国出口修复的大方向较为确定。


全球产业链调整压力可能影响中国出口地区和产品份额,但对总量的影响不必过忧。

地区方面,中国对美出口份额或面临下滑压力,但在全球中的出口份额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一方面,2023年中国对北美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份额下滑。

另一方面,中国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份额较快上行。

当前看,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力已从2008年次贷危机前的1/4升至接近半数水平。中国出口在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进口中的份额提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北美“脱钩”调整压力。


产品方面,预计产业链调整压力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和消费制造品,装备制造、原材料等出口有望保持强势。



首先,除计算机通信电子相关产品,2017至2022年中国装备制造出口在全球的市占率逐年提升。

其次,中国在化工原料领域的出口份额在疫情前已有提升趋势,2020年以来再上台阶,2022年更是加速提升。

最后,2021至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回落的产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医药物资相关的行业。

总结而言,预计2024年中国出口将有“弱修复”,全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增速有望达到4%以上。一方面,2024年中国出口份额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二)“内循环”再平衡

为达成“到2035年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并在经济总量层面赶超美国,未来十年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速需向4.5%左右靠拢。除增长驱动外,还必须考虑价格和汇率因素。然而,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趋贬,物价水平低迷,给经济增长远景目标的实现增加了困难。

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有必要维持5%左右的增速目标。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释放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2024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意味着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意味着总量和结构的进一步配合。宏观政策在稳定实际GDP增速的同时,推升物价水平,提振人民币汇率表现,“三管齐下”,使中国经济向“中等发达国家”的2035年远景目标更快靠拢。

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需充分释放“内循环”潜力,在新旧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寻求“再平衡”。一是,消费领域的“再平衡”。这需要巩固居民收入复苏势头,助力居民消费持续回温。在地产后周期耐用品消费趋降的当下,需以扩大服务消费为支点,寻求商品消费的新增长点,不断提升居民消费倾向。二是,投资领域的“再平衡”。在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民营房企投资乏力的当下,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面临进一步转变:一方面,在基建地产等传统建筑投资领域,发挥国有资本的牵引作用,弥补民间投资下行的拖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制造业新动能和服务业新兴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1.居民消费:商品与服务的再平衡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达6.3%,支出名义增速达9.2%,平均消费倾向有所恢复。

2023年以来,就业形势改善是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受限于企业盈利弱势,平均工资水平的恢复可能慢于就业。

展望2024年,PPI有望由负转正,价格企稳带动之下,企业盈利具备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将为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持续恢复奠定基础。


从消费倾向看,目前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略高于2021年同期,距离2019年同期还有差距。值得关注的是,城乡居民消费意愿存在分化。
过去几年,制约城镇居民消费倾向的不仅是消费场景的缺失、就业和收入的不确定性,还有债务还本付息压力的高企。2023年9月末起,央行指导商业银行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年均可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至1700亿元,助力居民偿债率趋于稳定,也有助于2024年居民消费的继续恢复。


在居民支出方向上,需要探讨两个问题:

第一,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居民消费是“挤入”还是“挤出”?

探讨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往往围绕“财富效应”和“房奴效应”两个方面。综合以上几类家庭的行为逻辑,买房意愿降低虽可能带来家具、家电、建材等消费的下滑,却未必会对居民总体消费形成“挤出”。


目前地产后周期相关耐用品的体量在1.2万亿左右,其对总体消费的影响约2%-3%。

预计2024年家电、家具、建筑装潢对居民消费的拖累较难加大,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于居民总体消费的“挤出”效应趋缓、而“挤入”效应可能滞后体现。

第二,服务消费的复苏是“恢复性”还是“报复性”,增长有无持续性?

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成为2023年消费复苏的主要带动力量。

当前中国服务消费的复苏以“恢复性”为主要特征。

从海外经验看,防疫放开后服务消费增速恢复、以及服务消费占比回升或至少持续2年。


展望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有进一步复苏的基础。最后,结合国内服务业最新发展,供给侧创新有望进一步创造需求增量。

预计2024年中国消费延续复苏,GDP口径的消费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其中商品消费增速可能在4%左右,服务消费增速有望达到7-8%左右。


2.产业投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进

(1)制造业投资:韧性犹存

202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对外需的依赖度保持在较高位置。

装备制造业仍是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带动力量。


预计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速下移至4.5%左右,对总体投资的拉动约1.5个点。

(2)服务业投资:新兴领域崛起

新兴服务业已成为投资中的“第四极”。

高技术服务业已连续九年维持10%以上投资增速。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强劲,与制造业发展“相辅相成”,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社会领域投资关系民生领域“补短板”,近五年复合平均增速在10%以上。不过,2023年社会领域投资呈现减速迹象。

展望2024年,随着企业盈利恢复有望带动研发投入的增加、以及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预计高技术服务业和社会领域服务业的投资增速将达到10%-15%,对总投资的拉动在2个百分点左右。


3.基建地产:国民力量“此消彼长”

(1)房地产销售:二手房“替代”新房

新房销售面积潜在中枢下移。

2024年潜在置业人群减少。

二手房销售表现偏强,加剧新房销售下行压力。

基于房地产销售面积潜在中枢下移、潜在置业人群进一步减少、二手房成交挤压新房的趋势,预计2024年的商品房住宅成交面积可能降至9.5亿平米。


(2)房地产竣工:“保交楼”拉动减弱

2023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修复以“保交楼”为主要特征。

预计“保交楼”对房地产竣工的拉动将在2024年上半年进入尾声。

一方面,以各地“保交楼”的实施方案及预计进度看,80%-90%的项目将于2023年完工。

另一方面,以施工周期推算,资金相对充裕的项目大多将于2024年上半年完工。

(3)房地产投资:国有资本更趋主导

民营房企资金难题待解,拿地持续收缩,新开工动力不足。商品房库存消化周期偏长,抑制新开工恢复弹性。

在民营房企投资动力不足的当下,“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2024年房地产增量政策的重点方向,其中城中村改造规模相对较大,与2015年的棚改有一定相似之处。测算本轮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总投资额或达8.2万亿元,年均投资额8200亿元,占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6.2%。

展望2024年,预计新房销售面积增速为-10%左右,房地产投资增速为-7%左右,拖累总投资约1.4个百分点。

(4)基建投资:贷款和预算内资金支持增强

2023年以来,基建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内贷款和增发国债。

1)公共财政和专项债资金对基建的支持相对有限。

2)城投债融资小幅多增。

3)基建贷款明显多增。

4)增发国债也有带动。

展望2024年,预计2024年基建三大行业投资增速在8%左右,拉动总投资增长2.2个点。

乐观情形下,若新增专项债规模进一步扩张,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9%以上。

(三)宏观政策需续力

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24年的宏观政策提供指引,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并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展望2024年,财政政策方面,财政赤字率有必要保持较高水平,以缓解房地产转型、地方债务化解与金融稳定带来的额外压力。节奏上,可能“前置”发力,与2023年的“后置”有机衔接;结构上,在保证经济事务、住房建设等支出的基础上,有望更向民生和社会保障倾斜。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支持仍有必要,以配合财政、激发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维持实际利率合理适度等。预计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或需调降25bp以上,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行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24年末的M2增速维持在8.8%左右,社融增速或达9.8%左右。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甚至迎来转机,为货币政策腾挪更大空间。

1.财政政策

2023年房地产对财政收支的拖累继续加大。

受土地收入拖累,考虑2023年安排使用的5000亿元增发国债后,我们测算2023年广义财政的实际支出规模可能较2022年的实际支出增长3.2%,较年初预算增速低2.7个百分点。

2024年财政赤字率有必要保持较高水平。

预计2024年广义赤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预算规模约为91800亿元(其中5000亿元为2023年结转),其中狭义赤字率在3.6%左右(对应狭义赤字规模与2023年预算调整后基本相当),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基本持平于3.8万亿。

乐观情形下,预计2024年广义赤字规模约为99200亿元。


2024年积极财政:“前置”发力,聚焦支出端。

2024年积极财政的着力点仍将聚焦支出端发力。

从支出节奏看,预计2024年财政支出将“前置”,与2023年的“后置”有机衔接。

从支出结构看,预计2024年财政支出更加注重民生和社会保障。相比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国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类的占比明显偏低,用于经济事务、住房及社区设施的支出占比显著偏高。

换言之,中国财政支出更侧重于基建及保障房投资,直接推动“稳增长”,而主要发达经济体侧重于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历经多年建设,财政投入基建项目的边际产出逐步回落,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成为财政的主要矛盾,以此能够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更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2.货币政策

(1)降息:必要不减,提升效能

回顾2019年下半年至2022年,LPR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政策利率小幅调降能够推动贷款利率大幅下行。

2023年以来的变化在于,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出现“折扣”。

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更需依赖政策利率的调降、存款利率的下行。

预计2024年存款利率与国债利率的联动性提升。促进国债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存款利率市场化有内在的一致性。


从配合财政、激发私人部门融资需求、维持实际利率合理适度等角度出发,2024年货币政策“降成本”必要性不减,政策利率和存款利率或需调降25bp以上,推动名义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

首先,从配合财政政策角度看,若货币政策更大力度降息,推动国债利率降至(名义GDP增速-赤字率)以下,则既有助于在流量层面上缓解付息压力,也有助于在存量层面上降低政府部门的杠杆率。


其次,从激发私人部门活力角度看,若需提振企业融资需求,支持投资扩张,2024年央行有必要推动名义贷款利率继续下行。2023年以来,私人部门利息负担再度抬头,不利于企业融资需求的释放。

再次,为维持合理适度的实际利率水平,2024年存在调降政策利率的诉求。若需推动实际利率与潜在GDP增速的差值向1.5个百分点左右的合理水平回归,名义一般贷款利率有必要降低20-30bp,至4.2%左右(4.8%-1.5%+0.9%),MLF政策利率或需同等幅度调降。

(2)降准与结构工具:配合财政

在“量”的投放上,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将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首先,流动性层面的协同。其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协同。第三,协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从“广义货币供应量与名义GDP”相匹配的角度看,预计2024年末的M2增速维持在8.8%左右。不过,在季末年初信贷大月,以降准投放中长期、低成本资金的诉求仍在,预计2024年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行幅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
(3)稳信用:政府先行,质在量先

“提质换档”诉求下,2024年将更加注重信贷投放的结构和质量,对信贷增量和增速的要求有所淡化。

2019年以来,我国新增中长期贷款投放结构已有明显变化。一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中长期贷款投放见顶。二是,制造业和绿色领域贷款较快增长,对经济结构转型形成有力支撑。三是,基建贷款总体稳中有升,结构上绿色基建相关贷款较快增长,对新基建、稳增长的支持力度增强。

从更长期视角出发,中国名义GDP的合理水平应在6.5-7%之间(对应4.5-5%的潜在增速,2%左右的GDP平减指数),大致匹配的社融增速中枢应在8.5-10%。

预计2024年稳信用的重点仍在于政府“加杠杆”,直接支撑社融增速的同时,提振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需求,促进信贷总量的稳和结构的优。


(4)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缓解

展望2024年,美元指数中枢有望下移。

以美元指数为锚,当前人民币汇率不算“弱势”,只是2023年出现“超跌”。

展望2024年,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望缓解。一是,美元指数中枢下移。

预计“美国因素”(即美元指数回落)将驱动人民币升值,叠加“中国因素”(即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制减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逐步回归6.8-7.0区间。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红棉股份
S
惠泉啤酒
S
通程控股
S
新兴装备
S
川润股份
工分
14.3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6)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2-14 13:01
    2024年中国经济展望:东风化雨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7:14:04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9:12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7:06:11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9:10
    干 国资+消费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7:04:42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9:07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7:02:17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8:33
    还得是国资叠加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6:33:48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8:31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6:31:03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8:26
    相信美好的事情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6:30:14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12-14 08:22
    感谢分享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2-14 16:28:56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