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纪要:新能源汽车芯片专家会议纪要
练心一剑
中线波段的老股民
2021-11-02 20:31:25
日期:20211031

专家简介:专家在汽车行业有10多年经验。目前在某国际公司主要负责车用碳化硅(SiC)半导体业务在中国的落地,主要负责业务拓展和潜在合作,与国内大部分功率半导体器件厂商,电控厂商和主机厂都建立了紧密联系和人脉。熟悉SiC半导体芯片,分立器件,模块以及电机电控的应用,市场前景,环境,了解主机厂和Tier1 客户的三电计划和战略。针对SiC和传统IGBT的市场分析,竞品分析,未来预测。

专家介绍:

1、SiC产业链情况:上游衬底→芯片→分立器件→模块

①上游衬底:C、Si高温后通过加热熔化,经过生长炉制作成衬底。

现在主流4、6英寸、未来2-3年8英寸,市场主流公司主要是美国科锐。

国内的公司,目前通过政府的一些补贴,通过其他投资者的一些A轮、B轮、C轮甚至有的已经到IPO阶段,扶持发展非常快,基本上4英寸已经到比较稳定的量产阶段了,6英寸小批量可以出货。

衬底当中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高绝缘、高纯度半绝缘型的衬底,这种主要用在5G、工业;一类是N型导电型衬底,主要是车用,碳化硅的器件都是基于N型导电型的衬底在后续加工把它给制作出来。

国内现在正在起步,发展比较快,主要企业有山东天岳、厦门三安等。

②芯片:衬底经过电路刻蚀、外延生长,具体切成一片一片的小片以后,称之为裸芯片。分工业级和汽车级。我们说的所有用在汽车级碳化硅的器件或者模块也好,本质是芯片,只是基于这个芯片进行不同的封装,有封装成分立器件的形式,也有封装成模块的形式。

车规级芯片有认证要求,比较困难。

从工业级到汽车级的转化,对于芯片还存在一个设计的问题,有平面型的设计、沟槽型的设计,沟槽相对比较先进,单位性能下成本做的更低,但是国内现在做沟槽基本上还比较困难,还在平面阶段上。导致一方面从技术上跟国外玩家相比有一定劣势,另外成本很难做下来。

制造也受卡脖子影响,芯片生长过程中必须的设备(如离子注入机),只有国外可以提供,国内拿到比较困难,交货周期比较长,9个月以上。

对于碳化硅芯片,尤其是车规级芯片,国内现在制造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③分立器件:基于传统igbt器件的积累,SiC分立器件基于芯片做常规化固定化的的封装即可,可以用在充电桩里,作为快充应用。

车内的OBC、DC/DC等也是基于分立器件封装的。

④模块:多个芯片以定制化设计进行封装。例如ST给特斯拉model做单管封装,每个里面封了两个芯片,用24个并联,一共48个芯片,封成了一个模块,做在了特斯拉的model3里面;比亚迪汉也是自己做的模块形式。

一定数量芯片封装成为模块,一般不是用充电桩或者是车载充电器里面,一般用在电驱动的逆变器里。

用SiC取代原来igbt,可以实现更高开关频率,更小开关损耗,更低的杂生电感,提升逆变器的综合性能,替代后综合续航可以提高4%-8%。

2、400V和800V电压平台情况:

①400V和800V电压平台是针对整个新能源车整个来讲,不只和电池相关,跟电驱动也密切相关的。

②SiC对于400V下的性能提升不如800V下的大,800V平台下SiC的优势更大,而且800V下SiC价格提升相比较Si不明显。

③800V成为主流趋势,SiC会全面取代igbt。

④800V对车企是有好处的,因为真正对800V有需求的是终端用户,可以快充、驱动能力可以提高,终端用户会有受益。

⑤400V到800V过程中,意味着电芯价格会提高,电驱、OBC价格都会提高(用了SiC和适配800V的电子元器件)。

⑥所以800V是趋势,但不会很快实现:一是取决于电池稳定性和性能的提升;二是需要SiC价格能真正被打下来。比如衬底从4、6寸提高到8寸,芯片单价降低25%-50%,使得在长远来看还可能会使SiC接近IGBT的价格,从而能替代igbt。

Q&A:

1、SiC应用范围和增长点

起步在光伏、电机驱动(工业领域),2025年引领SiC的发展应该会在汽车领域,60%-70%价值量会应用在汽车端,主要是电驱动。

        汽车OBC大概10-20个分立器件,每个器件里有一个芯片;400V提到800V之后,一个电驱动里面需要2套驱动系统,一个驱动系统有1个模块,1个模块估计有30-50个SiC芯片,取决于芯片的面积,这个量会比充电多很多。



2、SiC的优势

续航综合来看提升4%-8%。开关频率更高,损耗变小;尺寸小,从而系统可以做的小,节省出来空间可以让电池用得更多。



3、SiC产品类型和应用得电压段

很宽。车规级650-1200V之间。400V的平台用650V或者750V的碳化硅,如果用800V平台大概用1200V碳化硅器件。

可以应用于更高电压的场景,动车、电力电子,可以用到1700V-3300V。三菱、日立都有一些,包括中车都有相应更高电压的应用。



4、应用推广进度

800V电压平台还比较快,国内的大部分主机厂都有这个意愿,像是现代、吉利都有很明确的800伏计划。最晚估计202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成熟期。

明年是会有很多车型推出来,进入快速发展2023-2024,占比高的话要到2025年。

充电桩问题比较复杂。充电桩分两块,一个是运营方,一个是生产方。运营的决定生产是基于igbt还是SiC。运营方从国家拿补贴,切换意愿不强烈。生产方愿意换,SiC性能提高,且SiC的二极管价格其实已经比较低了。

我们最近听说:从二极管角度来说,碳化硅应用已经逐步开始广泛应用于高速充电桩里面。但是再下一步切到MOS就还需要一点时间。

至于车载充电机,里面用的是碳化硅的分立器件,这个在2007年国内就已经有了,有些车已经用了。



5、SiC的MOS的良率情况

国外估计50%以上,国内目前没有做车规级SiC芯片的。



6、国内的产业情况

斯达和比亚迪主要做碳化硅模块的封装,未来可能会做芯片,但是现在没有。

中车和三安可以做样件、工业级产品,车规级量产的还没有。

衬底,国内天科、天岳、三安,4寸可以量产,6寸小批量做。



7、单管和模块比较:

市场没有主流趋势,现有的主流模块短期内可以,igbt转换成SiC需要重新设计。

类似igbt设计直接切SiC的设计,可以降低成本,开始主机厂可能会这么做。但是直接用会有劣势,模块尺寸太大,小芯片用在大模块里,可以用,但是EMC会下降。

未来肯定会有新设计,但是是不是单管,单管里封几个,目前不一定。



8、竞争格局怎么看

半导体这么热门,国家愿意扶持,国内总要起来的。



9、传统igbt能否转型

可以,而且很多都在这么做。



10、天瑞和天科情况

两家都不错,天科量更大一些,这两家听说都有华为投资的背景。



11、主机厂进展和布局比较不错的

比亚迪很早开始SiC OBC,现在有量产的SiC电驱模块,比亚迪半导体独立出来,自己做SiC芯片,布局比较清晰。

蔚小理肯定会做,明年蔚来有SiC的要上市。



12、平面型和沟槽型的差异

SiC芯片分平面和沟槽,沟槽可以把面积做得更小,和igbt一样。

特斯拉已经再用单管(Model 3),ST基于平面型给他供,可以把价格做的比较低,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区别。

现有来看ST、科瑞更多是平面型,罗姆是沟槽型,现阶段平面型没有明显劣势,但长远来看,沟槽型会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13、罗姆沟槽型的问题

确实罗姆的沟槽型稳定性、技术成熟度相比较平面型会差一些。因此目前国内也都在平面型开始做,但是相信未来还是做沟槽型。



14、SiC的EMC情况

基于igbt封装,EMC会比较差。SiC未来会有专门的封装出现。



15、衬底的生长速度

生长速度是比较难提高的,没法人为提高。未来可以通过提高良率来提升。



16、车规级难在哪

生产工艺是最难的。目前设计上,平面型是OK,沟槽型有点问题,生产工艺目前还有缺陷。



17、衬底4、6寸到8寸对器件成本影响以及6寸到8寸的难点

6到8寸的成本差异:8寸切出来在6寸的50%-80%,取决于良率。

6到8寸不是一下完成的,需要子晶慢慢生长。没有8英寸的子晶,只能用6英寸从150mm一点点扩到200mm。有了8英寸子晶,才能来做衬底的研发。这部分时间是必须的。

目前快也就是科锐比较快,这个没有办法,起步就比较早。



18、国内MOS和IGBT相比不一样的地方

生产工艺的导入有欠缺,跟国外主流的相比。不能直接用Si的参数来做,需要重新验证,基于验证结果改正设计的。



19、国内厂商情况

处理环节:天科、天岳、三安、同光。

外延:天成

芯片:比较弱

分立器件:基本上都可以做,通富微电

模块:斯达、比亚迪



20、SiC车规等级封装成模组贵多少,下降趋势

Si基1000-1500(750V,600A),SiC 1200V 300-400A,5000以上,现在基本上3-4倍。

未来的话大概2-2.5倍是比较好的平衡点,乐观23年,悲观一点24年。

SiC技术降本只能靠衬底做大、良率做高,不太可能做的更快。



21、800V下SiC相比Si的提升

        用800V是为了实现快充和更大的功率,而实现的过程需要电驱动的变化。

        SiC能为800V带来提升:400V下SiC和Si相比提高1%-2%,400V的SiC到800V的SiC提升0.5%-0.7%。



22、博世和华为进军碳化硅的看法

这两家都会做车规级全栈的产品。相信如果他们要做的话,做应该会比较快,本身基础积累比较好。

华为、博世已经在展出电驱动的东西,已有基于igbt的东西。切到碳化硅他们不一定纯自己做,有的可以收购、有的可以买。



23、外延环节存在的必要性

现在模式SIC衬底的客户是做外延的厂商,其实做外延的厂商只是一个中间步骤,外延要看芯片和主机厂的需求,其实并不直接接触终端客户。

长远来看芯片把外延包进去比较有可能,时间长了外延存在性不是很强。



24、目前碳化硅芯片封装到模组的问题

做碳化硅的不说单管的,就是类似于传统的IGBT模块,它除了尺寸大,EMC的问题,正常温度上限差不多到150度了,但是碳化硅可以工作到175度,有些可以做到200度,第一个就是你用一个更高温度的芯片,外部用的是传统的模块,温度又达不到要求,很容易出问题的,不仅设计上要改,可能用的材料需要改的,相应的都要改材料,有的要用从传统的往陶瓷改。

烧结要买专业设备,国内还没有,要买荷兰有一家公司的烧结设备。



24、PHEV、HEV需求

SiC装配比例会比BEV少,上SiC意义不大;igbt和BEV相差不大。



25、斯达和比亚迪的优势

斯达和比亚迪优势明显,车规经验比较丰富,斯达做了很多车规级模块,比亚迪和斯达有计划自己投SiC芯片。

闻泰SiC和GaN都做,收购了英国Newport,完全吸收转化时间,车规的理解也有欠缺。电控涉及功能安全,像英飞凌卖的好,是有量铺垫,有可靠性,斯达和比亚迪做得久有口碑。文太和主机厂建立关系也需要时间,短期内1-3年有劣势的。



26、排序

目前:比亚迪、斯达、中车

未来:斯达、比亚迪、中车(或许)



作者:调研三人行
链接:https://xueqiu.com/4744484375/201923276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斯达半导
工分
10.8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11-04 07:05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02 21:28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02 20:41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