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政策解读和建议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6-02 00:06:21

【重点总结】


关于购置税减免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解读

1、购置税细则: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若通过计税价格测算,最多能上升到33.9万元单车价格。

2、排量段上看,2.0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占燃油车的比例为97.4%,占所有乘用车比例为83.2%。价格段上看,30万以下车型销量占燃油车的比例为86.8%。本次购置税减免政策覆盖面广,已普惠绝大部分燃油车,对汽车消费有望形成全方位的刺激和拉动作用。

3、假设购置税减半,则每辆车购置税减免0.66万元,将有900万辆车受益,该政策则有望执行持续到年底。假设本次刺激政策的杠杆乘数分别为3倍,则对应拉动消费1800亿元,对应新增购车需求108万辆,接近5%的增长。

4、核心推荐逻辑:广汽、吉利较大程度受益于购置税政策推出,中升、美东、永达等优质经销商受益于国五二手车迁入限制取消,长城汽车受益于皮卡进城限制放宽。


关于供应链受益标的推荐

汽车零部件推荐标的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1)份额上α较强的公司,推荐星宇股份、华域汽车、福耀玻璃,核心OEM客户受益于此次政策较大,同时自身ASP具备提升空间;

2)ASP上α较强的公司,推荐德赛西威、经纬恒润、华阳集团,单车ASP具备翻倍空间,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客户销量的提振。


从政策制定者视角去考虑新能源车刺激政策出台预期

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核心逻辑:钱从哪里来。购置税和补贴概念不一样,购置税相当于专款专用的税,主要用于建设公路,少收购置税是最容易调节的方式。对于电动车来说,只能给补贴,这两个钱的来源不同,政府决策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挤出来一部分钱补贴电动车消费,因此新能源车刺激政策没有同步推行是可以解释的。当前汽车板块PE估值水平到了历史后10%-15%分位,上一次达到这样的水平是2019H1,站在今年看明年,行业处在政策+技术+车型+原材料产能周期累加,未来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向上,原料周期向下,政策周期趋缓,有可能会复制2020年的市场节奏。


比亚迪的车型周期能够贯穿整个政策周期

不去博弈政策预期的话,比亚迪依然有很强的支撑。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是相对确定的,纯电动车使用者不太会摇摆到燃油车,现在需要考量的是插电混动。BYD的插电混动就是正面去应对合资车,公司DMI同级别竞争力远超同级别车型,在性能、体验上较为突出,公司的车型周期能够穿越政策周期。公司在手订单50-60w辆,当前还在净增加,能够支撑4-5个月交付量,年销量预期150w量保持不变。


【详细内容】

今天出台的政策和国常会时候预期有一些差别,之前认为是会复制2019、2015年执行力度,主要是1.6L以下为主,但目前上升到2L排量,超出整个市场预期。具体细则为: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对于消费者,我们看到的MSRP不超过33.9万的都可以。其实像BBA的很多车型,都是不含增值税满足这个区间的。比如宝马的325Li这种车型。

排量段上看,2.0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占燃油车的比例为97.4%,占所有乘用车比例为83.2%。价格段上看,30万以下车型销量占燃油车的比例为86.8%。本次购置税减免政策覆盖面广,已普惠绝大部分燃油车,对汽车消费有望形成全方位的刺激和拉动作用。结构与弹性上看,2021年2.0L以下排量段销量占车企自身销量的比例居前的车企包括:广汽乘用车100%、广汽本田99%、上汽通用98%、一汽大众96%、上汽大众96%、吉利汽车95%、长安汽车(自主)91%、长城汽车83%、上汽乘用79%、广汽丰田77%。此外,我们统计了1.6-2.0L排量燃油车的占比,因此这个值从股票维度就是预期差更大的。差值在30%以上的车企: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等。从上周到这周来看,预期差非常大,政策细节落地的话这些车企是最受益的。

 


如果按照上周600亿的刺激力度来算,我们认为能够在6.1-12.31时间内花完。根据我们测算,每辆车能够减免6600元购置税,最后受益1kw辆车,目前是和销量的预期是符合的。从边际上能够刺激的消费来看,最后预计能够新增110万辆的需求,测算依据来自于我们对前几次购置税减免刺激带来的杠杆乘数测算,假设本次刺激政策的杠杆乘数分别为3倍,则对应拉动消费1800亿元,对应新增购车需求108万辆,接近5%的增长。


前期我们跟行业协会、公司做过交流,此次对于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方式猜测有很多种,政策最后落脚在购置税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政府看到了燃油车的需求,如果在6月份需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政策出台较快。短期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订单饱满、需求较好,直接出台NEV政策拉动效应不如燃油车。此外,燃油车购置税出台在历史上也有过几次实践,政府层面推动速度是会短平快的。


此外,国常会今天还出台了《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此次文件有两条值得关注:

1、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规定。关于取消二手车限制迁入政策,区别在于以前这个政策都是针对国六,此次还提出了国五车型。国五车型在历史的销量窗口期更长,国六口径目前销售了5400w辆,国五口径按照最小口径销售了6700w辆(真实保有量在7-8kw),非常利于二手车跨省流通。利好中升、永达、美东等优质经销商。

2、支持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地区开展平行进口业务:完善平行进口汽车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对皮卡车进城实施精细化管理,研究进一步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利好长城汽车。


在投资建议上,和上周相比核心逻辑没有发生变化,新增的OEM主要是广汽、吉利,受益于本周的细节推出,存在一些预期差,1.6L-2L销量占比较高。此外,推荐中升、美东、永达等优质经销商。此外,推荐受益于皮卡进城放宽政策背景下的长城汽车。



新能源车存在出台激励政策的可能性。不去博弈政策预期,比亚迪有很强的支撑:

1)车型周期很强。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是相对确定的,纯电的使用者不太会摇摆到燃油车,现在需要考量的是插电混动。BYD的插电混动就是正面去应对合资车,公司DMI同级别竞争力远超同级别车型,在性能、体验上较为突出,公司的车型周期能够穿越政策周期。

2)在手订单饱满。公司在手订单50-60w辆,当前还在净增加,能够支撑4-5个月交付量,年销量预期150w量保持不变。

短期看,看好比亚迪单车净利提升的确定性;展望两个季度,公司在Q2、Q3量、利提升较为确定;中长期看,公司的品牌也是因为发布更好、更贵的车型持续向上。无论是当前已有车型,还是新发车型,销量更好的口碑都是因为比亚迪领先于行业的技术。政策可能还会短期对市场预期有扰动,从基本面上来看,公司仍然可以重点推荐。

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去思考新能源车的刺激政策预期:购置税减免之前市场的预期是拉燃油、踩新能源车,但站在政策制定者角度考虑,拉燃油还是拉电动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区别。从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来看,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NEV销量环比下滑,但渗透率没有变,核心还是燃油车总量有一个很明显的降幅。如果稳住大的汽车基本盘,站在政策制定者角度来说需要解决问题:推燃油和推电动并行发展。

国家能够给汽车行业的政策:购置税减免、补贴。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有核心的逻辑:钱从哪里来。再进行推演的话,购置税和补贴概念不一样,购置税相当于专款专用的税,主要用于建设公路,少收购置税是最容易调节的方式。对于电动车来说,只能给补贴,这两个钱的来源不同,政府决策的效率也是不一样的,需要挤出来一部分钱补贴电动车消费,涉及多部门协同。

燃油车我们看到短期制定了相关政策,我们预期在电动车方面也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包括汽车下乡、12月31日补贴推掉都有商榷空间。今天政策公布的汽车下乡的26款车型,供应商主要是CATL、国轩高科、比亚迪、中航锂电。下乡的事情每年都在做,核心问题还是补贴上,此问题需要等待进一步明确。

电动车补贴退坡减免的维度也存在商榷空间。如果到今年年底,一个最极端的假设:补贴全部推掉、碳酸锂价格不变、购置税减免结束。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需要通盘考虑销量、收入预期,我们的财政在不吃紧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政策预期依然是乐观的。

站在这个维度看这个板块,整个PE估值水平来看到了历史后10%-15%分位,上一次达到这样的水平是2019H1,站在今年看明年的话,行业处在政策+技术+车型+原材料产能周期累加,未来技术周期和车型周期都将是主要的节奏,原料周期向下,政策周期趋缓,有可能会复制2020年的市场节奏。

本次购置税减免政策对于行业总量托底效应较为明显,主机厂在今年年内、甚至接下来2-3个月反应较为明显。从订单来讲,供应商的订单开始反映了主机厂在政策刺激下的变化,近期排产经历了4月份的保守之后,5月份开始OEM给到供应商的订单预期都在往自己上限去赶。整个供应链Q2压力还会比较大,主要系因4月份疫情影响,但在5月份之后排产会有较大改观,一方面是订单变化,另一方面是国家物流保障(长三角、珠三角等)改善。因此推荐供应链有两条主线:

其一,份额的α比较强的公司:

星宇股份:星宇95%收入都在国内,主要客户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红旗等收入占比较高,产品端往后去看车灯技术、价值量升级在继续。从现阶段行业普及的方案,氛围灯、贯穿式尾灯、适应自动驾驶的DLP头灯,价值量具备2-3倍提升空间。公司无论是从一年维度受益于购置税减免,还是未来单车价值量提升空间,业绩弹性逻辑比较确定。

华域汽车:主要客户都是上汽,同时也在优化自身的客户结构(特斯拉、比亚迪),上汽大众、通用占比销售额60%,因此华域汽车会受益自身的客户结构。今年由于并购延锋股权,业绩增长较为确定。同时受益于行业的电动化、轻量化,利润有望持续抬升。

福耀玻璃:一方面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商,市占率65-70%,实现了汽车行业的全覆盖。特斯拉等客户引领了天幕玻璃等趋势,未来汽车玻璃上也有智能化空间(调光玻璃、HUD投射到前挡风玻璃),单价会从700元到2000元演变,最多能到3000-4000元,公司具备短期弹性和长期成长空间。

以上三家,从份额上来讲覆盖了前几大客户,短期会受益政策推出。


其二,ASP的α比较强的公司:

德赛西威,国内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双料龙头,核心客户主要是一汽、广汽、上汽,在头部自主客户里面新单放量也很快,配套ASP的α很强。近期比较“滞涨”,具备向上弹性。

经纬恒润。头部自主客户,一汽、上汽、广汽,从自己所在的智能化赛道,本身ASP提升较快,此前的控制器单车ASP在5k-1w元,具备2-3倍提升空间。

华阳集团。座舱平台级别公司,座舱产品比德赛西威等更丰富,除了仪表、车机外还做了HUD、BMS、数字功放,因此自身的ASP会从原来的仪表+车机1500-2000元实现翻倍。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长安汽车
S
长城汽车
S
江淮汽车
工分
0.8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