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光模块交流
剑阙
2023-04-05 18:26:49

交流:

1、 光模块是我们能打入M供应链的,有明确订单的,唯一直供英伟达的

2、 AI对光模块的拉动远远超过服务器,PCB和存储,光模块的行业增速超过服务器的行业增速,上修未来5年行业增速CGAR15%为30%。

3、 光模块的净利润15%平均

4、 1G的光模块的单价对应的服务器对应的1G 的单价,光模块的降价远远低于服务器的内卷,这是光模块抗价的优势

5、 一个AI服务器用8个GPU,一个GPU平均算下来4个光模块,去年是1000-1200美金今年降价30%,大约600-800美金。

6、 结论:AI对光模块的拉动量价齐升是一倍的空间

7、 光模块普遍今年业绩不怎么样?主要看明年后年,看终局思维的估值,这个估值怎么给?职业生涯十几年,光模块大部分时候都是十几倍,过去两三年估值崩塌了干到了15X,从产业变革的角度是13-15年的格局,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注册制,产业对标13-15年,估值给的低一些,考虑到注册制,以前是100G的云计算的升级,现在是800G的云计算的升级,那个时候全球20%,现在我们全球占比60%,所以远期约40-50X,按照明年后年去算。

8、 风险:国内的大模型追赶国外的,国外的也不如微软的,后面没有什么震撼级别的大模型,要等谷歌了,谷歌6月份发布,还有就是现在的成交量太大了的问题。

9、 重点关注光芯片:光模块给40-50X,光芯片给80X,中国的光模块占全球60%,光芯片占全球15%,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所以估值更高,之前光模块给25倍,光芯片给50倍,现在光模块给40-50倍,那么光芯片约80X。

光模块研究员:旭创、新易盛、华工

两个龙头:旭创、新易盛

中际旭创:16年借壳上市,17-18年营收从2个亿增长至6个亿,翻两倍,增长原因是旭创是外国人,给谷歌供货,谷歌份额快速提升。受益于当时数据中心换代,17年-18年旭创是巨大的超额收益。现在的400到800的迭代,旭创在头部大厂都有很好的份额,谷歌、亚马逊都是一供,领先于FINISAR,中国企业在国际地位增长20年之后,达到了领先市占率,旭创不管是传统光模块,还是光芯片,还是CPO,还是LPO,都有布局,成长性很强,可以顺利切入新技术迭代,量价齐升,今年光模块800G增量,200和400G上半年有砍单,因为北美云厂商今年上半年指引不好,但是今年旭创业绩仍然很好,去年有很大的减值,今年公司EPS在账面能实现20%的增长,在手目前算下来是EPS 0-5%,到年底预期内是20%。

新易盛:股价和业绩发展从19-20年开始,新易盛靠400G进入亚马逊,拿到大份额,高端产品400占比很高,毛利率领先全行业,目前新易盛800没出货,在META送样,今年下八年大概率突破,不考虑客户突破的情况,今年400G有砍单,但是如果有新客户,对应明年24年的微软突破的推演去看,800G拉货,24年的整体业务业绩会大增。

一季报不错:

华工:传统做电信光模块,目前在北美微软,META ARISTA突破订单达到1.5亿美金,从电信转型到数据云,明年华工北美订单会爆发。其他业务是激光智能制造和汽车业务会有复苏逻辑。

剑桥科技传闻的6个月15个亿利润很难完成,就不推了。

太辰光,主要客户也是北美的,做接口这块,跟着康宁的客户情况变动的,看康宁有没有收益。

光模块观点:

1、 光模块完成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的任务,光模块的下游是用在数据中心领域,数通市场,以及电信传输网,现在AI的投资集中在数据中心领域,现在的数据中心开启了400G到800G升级的周期,谷歌微软英伟达开启了采购,800G的升级用在云数据,比如光模块每三年会做一个新技术的更迭,16年60G升级为100G,18年100G升级为200G,20年200G升级为400G。谷歌英伟达META微软的800G未来的需求值得关注。

2、 旭创、新易盛,本质是光模块的升级换代,800G的拉货,对传统光模块的企业来说是量价齐升,华工科技给微软和META做送样,剑桥科技给微软META测试,新易盛给META测试,这些厂商有可能会突破。

3、 新技术:LPO CPO迭代,天孚通信,联特,剑桥科技,可以做到产品上CPO LPO的突破,这可能是个弯道超车的可能性。目前以可插拔光模块为主,比如数据中心的云厂商分别采购服务器和交换机,把光模块插在交换机的端口上,目前一旦坏了,可以随时取下来换新的,一旦未来AI的需求更大,现在的数据更多的是大规模的服务器,不一定要求高速率高性能的光模块,而AI的大模型的数据中心,是小规模的服务器,用更高性能的配置,GPU更牛,光模块更牛,服务器交换机的数量是减少的,而传统光模块的速率会有一个天花板,到了3.2T之后可能会试用CPO技术,因此AI会刺激CPO,CPO技术就是把光模块和交换机一起封装,光模块的封装数量是有上限的,因此单通道封装的良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公司做不到16个通道的封装全部没有问题。

传统光模块终有一天会遇到速率的极限,如果AI不断加速,CPO迟早会成为技术的主流,封装可以减少功耗,解决光模块速率天花板问题。

现在国内有些公司给海外CPO做代工,有些公司可以做CPO的系统,远期CPO会保持两个技术并存的状态。目前最靠谱的就是给国外做CPO代工的业务,标的是旭创和天孚通信做的最好。

LPO技术去掉了电信号,提升DRIVER性能,提高速率,实现低功耗,LPO这种技术在信号传递上的错误码更多,所以LPO只使用于办公家庭交换机等,对应标的是剑桥科技。

光芯片研究员:源杰科技、仕佳光子

光芯片属于化学材料,砷化镓,磷化阴,AI算力的提升,光模块的增速15%提高到30%,因此光芯片是直接带动的,另一个逻辑是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逻辑,目前光芯片70%都是海外厂商占有的,特别是25G以上的光芯片的占比,光模块的厂商全球前十大当中,中国厂商占了一半,这给光芯片国产化带来了契机,目前使用IDM模式生产光芯片。

另外就是CPO方案的问题,硅光技术,CPO技术会有份额,只要用到硅光,就用到光源产品,就一定用到大功率的连续激光器,国内的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都可以做连续光源激光器,这块业务源捷科技和海外的技术差距很小,因此源捷科技有巨大的自主可控的空间,如果采用 CPO新技术,对于国内光芯片的弯道超车是有利的。

源杰科技:

老板是头部光通信公司出来的,技术的底蕴很深厚,高管层也是从北美出来的,因此技术的先进性吊打国内的厂商。源杰科技是光芯片中最好的一家,整个公司的生物结构看,第一个技术难度向高难度EML开拓,100G的EML的产品后面要推出,最早要24年下半年100G会形成收入,速率上看,公司产品一直以10G光模块芯片为主,DFP的收入占比增长至15%,20年基站用的25G的DFP采购方是华为,旭创,光迅科技,移动,然后基站的方案中,源杰科技的技术竞争力相当好。

另外源杰科技速率的提升,25G的收入占比会提升,未来50G的收入验证今年通过,形成收入,100G的验证明年完成明年形成收入,一路都是量价齐升的。

今年业绩增长50%,来自25G和50G的产品的增长,募投项目上市10亿资金可以产生10亿元收入,远期可以做到12-13亿的收入,可以做到4亿左右的利润,50-60x估值合理,2-3年内可以完成,明年2亿利润,给70-80X。

仕佳光子:

最近创一年半新高,收入比较复杂,9亿收入一半是线缆,光芯片是4-5亿里面的大部分,主要是PLC和AWG的产品,PLC主要用在光信宽带建设上,最主要的应用是数据中心,客户非常丰富,中国头部11家光模块公司都是仕佳光子的客户,并且仕佳光子在INTEL的供应比例很高,AWG的技术方案未来会提升,他的产品用在100-200G产品,400G小批量出货,800G在送样,这块AWG2亿的收入,未来随着高速应用,会有翻倍的预期。

有源芯片的技术不如源杰科技,主要是在光信宽带的应用,25G还没有出货,很小的批量。

另外一块和源杰科技业务差不多的就是激光器业务。

长飞光纤

长光华芯:综合激光器,技术好,硅光激光器不产生收入,看点比较多

三问800G LPO光模块
Q1:AI服务器需求爆发下,为什么说800G光模块是一个大节点,为什么不是400G?

(1)首先,A服务器对于底层数据的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非常高,对应的架顶交换机需匹配底层的数据传输带宽,且可能还需有时延冗余,需要高速率光模块匹配。例如英伟达DGX H100 服务器,配有8个H100 GPU模组,假设每个GPU需要2个200G光模块,则每台服务器内部至少是16个200G,对应架顶交换机端口则至少需要4个800G。

(2)其次,800G光芯片更具有经济性和性价比。800G采用100G EML芯片,而200G/400G所采用的是50G光芯片,经测算相同速率下,100G光芯片成本较2颗50G光芯片成本可降低30%。

Q2:什么是LPO?为什么说LPO是目前AI服务器最有性价比、最具落地性的800G方案?

LPO(Linear-drive Pluggable Optics)是线性驱动可插拨光模块,在数据链路中只使用线性模拟元件,无CDR或DSP的设计方案。相较DSP方案,LPO可大幅度减少系统功耗和时延(功耗相较DSP可下降接近50%),而系统误码率和传输距离有所牺牲,深度契合目前AI计算中心的短距离大带宽低功耗低时延的数据连接需求。

Q3:如何看待云计算厂商今年资本开支放缓?会影响800G光模块的导入节奏吗?

23年是云计算资本开支低点,北美4大云厂商在20-22年资本开支经历了快速增长(20-22年增速为17%/10%/14%),云计算建设有些提前释放,且一些云厂商在目前经济环境下有压力。但随着AI算力需求爆发,未来2-3年云计算厂商将加大算力数据投入,且今年下半年资本开支存在超预期可能。

不会影响。23年光模块市场规模增长的放缓更多来自于成熟速率光模块价格的下跌而非需求量的下降,各大云计算厂商对于光模块的总体需求仍在增长。未来3年AI算力缺口10倍,各大云巨头纷纷抢先下注AI服务器,预计23年800G需求为70-90万只,呈爆发式增长。

【LPO专家交流纪要】2023.3.20
LPO是一种新技术,剑桥、海信等厂商刚发布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才能实现量产。LPO是基于Linear Driver芯片技术实现的可插拔光模块。目前主流的200G/400G/800G的产品都是基于PAM4的技术加上DSP芯片来实现高速、高调制的信号恢复和传输。为了降低系统功耗,LPO光模块使用的TIA、Driver芯片性能提升,实现更好的线性度,从而并去掉DSP。

目前主流高速光模块通过DSP实现性号恢复,从而达到低误码率。DSP就是高速数字处理芯片,除了提供CDR能提供的数字时钟恢复功能之外,还可以进行色散补偿操作,去除噪声、非线性干扰等因素。DSP优势是具有很强的信号恢复能力,劣势是成本高(800G光模块中DSP要几十美金)、延迟大、功耗高、发热明显。

现在通过LPO线性直驱的技术把DSP替换,系统成本功耗、延迟提升,但是系统误码率和传输距离有所牺牲。所以LPO只适用于特定领域(短距离,比如服务器到架顶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此外,LPO技术也需要依赖交换机芯片性能的提升,如T51.2T的Tomahawk5在信号恢复方面的功能提升。我们判断,未来LPO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最高不超过500m的短距离传输场景中。

Q:LPO相比传统方案成本降幅如何?

A:以800G光模块为例,BOM成本为600-700美金,DSP芯片价值约50-70美金。LPO技术虽然去掉了DSP,但TIA&DRIVER需要高线性度芯片,成本较之前可能增长3-5美金,系统总体成本预计下降在8%-9%。此外,成本并不是LPO最大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降功耗和降延迟。

Q:高线性度TIA&Driver的主要供应商有哪些?

A:代表性厂商有Macom、Semtech、美信,这三家是原来比较强的电芯片厂商,但在DSP上不如博通和Inphi,希望弯道超车。所以它们大力推LPO线性直驱的驱动和TIA芯片,不过博通也有跟进。

Q:剑桥可借助Macom的能力,所以在LPO光模块方面有一定优势吗?

A:封装和设计不是LPO技术的绝对门槛,区别主要在电芯片。根据公开资料,剑桥科技Macom在芯片供应上有战略合作关系,我们推测Macom的高线性度的TIA DRIVER技术会第一时间给到剑桥去开发LPO的线性直驱光模块。

Q:谷歌上量的800G是使用传统的DSP,大概多久LPO能真正上量?

A:目前只是技术发布,对应芯片还未规模化量产,Macom和Semtech还在送样,今年年底芯片量产,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模块量产。

至于上量到多大规模,多少客户会采购,取决于客户倾向。光模块领域规格非常多,包括SR100米、低压500米、FR两公里、LR10公里,2公里的需求量超50%,但LPO牺牲了DSP的很高信号恢复能力,主要还是用在低规格、短距离的连接场景,如海信发布的LPO技术需要用OM4光纤传输50m的连接,LPO技术很大程度上只能替换DAC/AOC短距离&几十米内的连接需求。

下游客户的倾向也有区别。谷歌一贯以来对新技术相对保守,硅光、线性直驱光模块都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换取成本优势,谷歌不太愿意尝试。微软和meta可能会愿意接受LPO这种方案,但他们的800G还没上量。今年800G的需求大概是50-70万只,但主要被谷歌采购,所以不确定明年LPO方案能否放很大量,估计从2024-2025年逐步上量。

比如Ⅱ-Ⅵ在400G时代就搞过LPO技术,但当时性能不太好。在800G时代一是整个芯片技术提升,高线性度的TIA/DRIVER、交换机以及DSP的数据恢复性能都提升,二是DSP成本和功耗更显著,所以LPO的性能和成本优势更明显体现了,大家接受度更高。

Q:目前各家公司的进度哪家更快更好?

A:目前头部公司都不错。剑桥和Macom有良好的合作,其他头部光模块大厂也都是从Macom、Semtech拿到Tia Driver,大家拿芯片的时间差异不大,目前处于同一起跑线。Meta和微软在对LPO产品做测试验证,谷歌目前还未接受该新产品,亚马逊还没启动测试,预计今年下半年会送样&测试。另外,设备商Arista非常推崇LPO技术,但海外设备商800G上量时间会比云厂商更晚。

Q:距离适用范围就只是服务器接到架顶交换机吗?

A:是的,目前只能实现50米之内的连接。比如,海信发布的LPO光模块命名为ODAC,对标不是2公里的光模块,而是和DAC去竞争,因为随着速率越来越高,铜缆可实现的连接距离会大大缩水,LPO技术相对于DAC铜缆技术可以进一步拓宽连接场景,调整系统功耗,有一定优势。但随着交换机的信号恢复能力提升,有希望拓展到架顶交换机和叶交换机的互连,这种互连基本需要百米级,如果LPO由50米以内拓展到百米级,会增加一些市场应用。

Q:占比最大的交换机之间互连的场景,还是以传统光模块为主?

A:对,100G时代的主流规格是PSM4和CWDM4,2公里的规格占40%左右的量。200G的主要采购规格是 FR4,400G由前期短距离DR4后转到2公里FR4,所以CWDM4、FR4是大型IDC的主要规格。2公里对应的实际连接距离是500米-2公里范围,即500米以上都用2公里规格。

Q:CPO主要替代DR4距离,LPO主要替代服务器到架顶交换机的距离,都是降低功耗和成本,未来哪个技术发展趋势会更快。

A:LPO是光模块的封装形式,是可插拔模块向下演进的技术路线,主要用来实现降功耗;CPO也是演进的路线,但不是在可插拔光模块架构下,而是将光模块移到靠近交换机芯片,做到交换机设备里面。LPO更容易实现、确定性更强,最早今年下半年,最晚明年就会在市场上有真正的需求。CPO是一项全新的技术,速率越高,它能实现的降功耗水平越高。当前光模块引入LPO技术可以降35%-50%的功耗,速率更高后,由于LPO离不开光模块的形式,在整个系统上降功耗水平有限,因为将来大量的功耗是在光模块到核心交换机芯片的连接距离上。CPO解决的就是这个链动距离上的功耗问题,跟LPO降光模块本身的功耗是两件事,CPO由于涉及大量全新技术,第一代产品至少也会在两年后出来,真正上量可能要到2026-2027年。

Q:头部几家光模块企业在LPO技术方面进展?

A:差不多,因为这项技术的核心不是光模块本身,而是芯片。有了芯片之后都能做,只是看愿不愿意做。

Q:Meta从测试验证到上量差不多要大半年?

A:是的。客户做可靠性测试至少要5000小时,80-90天,大概要3个月。大规模采购前还有小批量采购做系统兼容性测试,需要1.5-3个月。总的来说,规模化量产前需要大半年时间验证。

Q:Meta和微软没有采购指引只是在做测试?

A:今年对800G需求较强的是谷歌和英伟达,明年meta和亚马逊大概率会上量,但不确定量是多少,今年年底招投标时会更确定一些。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剑桥科技
S
新易盛
S
中际旭创
S
源杰科技
S
仕佳光子
工分
0.4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