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68)二代们的一生有人兜底,普通人的际遇没有奇迹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4-30 07:41:48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

白话:

当初,孝文帝在位时,吴国太子进京朝见文帝,得以陪伴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在博戏过程中与太子争棋路,态度不恭;皇太子就拿起棋盘猛击吴太子,把他打死了。

朝廷送他的灵柩回去安葬,灵柩到达吴国,吴王恼怒地说:“天下都是刘氏一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何必送回来安葬呢!”吴王又把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安葬。

1.

汉文帝刘恒安排吴太子刘贤陪伴皇太子刘启,目的是让俩堂兄弟搞好关系,借此拉拢吴国。

因为刘恒是功臣集团搞定吕氏外戚之后,为了保证继续大权在握,继而推举出来的弱主,合法性和实力都欠缺,至少逊色于彼时的齐王刘襄,所以,刘恒要坐稳皇位,一是要粉碎功臣,摆脱掣肘,二是要压制其他诸侯。

但在对待诸侯问题上,刘恒是清醒的,诸侯势力不可能一举击碎,只有分化,拉一打一。于是,我们看到了刘襄壮年莫名病死,刘长不堪折辱自杀,再是文帝安排刘贤陪伴刘启。


刘襄和刘长,一个是高帝长孙,一个是高帝儿子,都是有继位合法性的实力诸侯,这样的角色对于刘恒来说,死的更让他放心。而吴国虽是强藩,但吴王刘濞一支是高帝兄长刘仲的后代,并没有继承皇位的希望,所以这样的诸侯是可以拉拢的对象,只要在利益上给予足够保障,谁做皇帝对他们来说都差不多。

说白了,文帝的安排,就是政治投资。进一步说,感情培养到位了,至少能保证皇权迭代时,吴国不被别的诸侯带偏节奏闹事;退一步讲,万一皇室再出现动荡,吴国还可以遥相呼应,作为外援。

而且削藩已经是大趋势,文帝时期已经开始了逐个击破版的削藩策略,将来这件大事也要交给刘启来做,那么搞好和吴国的关系,就有利于刘启对其他藩王搞逐个粉碎的时候,吴国不唱反调。不奢求吴国是队友,只要别是敌人就行。

文帝是深谋远虑的,只可惜,刘启把他老爹的这一手帝王心术给玩儿砸了,不仅感情没培养出来,还把刘贤的人给弄没了。

2.

年轻时候的刘启,是真冲动,情绪控制力差,只求一时爽。其实,这就是做事情不考虑后果,再往深了想,可以说刘启压根没想过为什么老爹要安排刘贤陪他,没搞明白其中奥妙。

没有思前,又如何想后。

年少的鲁莽和无畏,是因为无知。


解释一下:一是因为经历太少,没遇到更狠的人毒打他一顿。这跟刘启自小的生长环境有关,因为有个皇帝老子,所以其他人都忍他让他甚至怕他,而人性又是天生自恋,所以这很容易给刘启造成自己本就天下无敌的错觉,容不得有人冒犯。直到遇到刘贤这样的人,挑战了他的自恋,当这种虚无的自尊心作祟,而自己又不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时,就任由暴怒迸发。

二是因为教育不到位。天才在某种意义上是存在的,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引导和教育。刘启在这方面似乎欠缺。想一想刘恒是何许人?异常小心谨慎,被人顶撞那是小场面。可刘启却连几句恶语都容他不下,这就是教育缺失。

或许是刘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女之手,少有机会向刘恒亲身学习,又或许是刘恒对曾经历经磨难的自己的一种代偿,刻意给刘启营造顺境,总之刘恒对刘启的言传身教是不足的。

试想一下,唯一一个能约束刘启的人,都没有起到管教作用,那么刘启当然会在无法无天的路上一路狂飙。最终干出了怒杀藩国太子的事情

而且刘启捅了这么大个娄子,事后也没见刘恒对他有什么处罚,可能连个训斥都没有。这是什么?溺爱啊。

3.

同理,被刘启弄死的那位爷,也是一样。经历太少,太单纯了,对人和事的认识尚不到位。在没有老爹吴王陪同的情况下,自己独自来到京城,还敢不给皇太子面子,这很目中无人了。估计在吴国地界上,类似的事情没少发生,只不过挨打的都是对方。这其实算是吴王刘濞的错,他连提前动动嘴皮子,教育儿子在皇家地盘上应该低调,这一点都没做。过去的家教可想而知。

之前,刘贤与人冲突都没事,这次终于遇上一个狠的,一下送回老家。完了,刘启还啥事没有。为什么能这样?什么人生来平等,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从古自今,这些都不存在,只是强势者对弱者的洗脑,文人墨客的附和而已。

这二位爷的冲突,看起来是俩孩子吵架,不小心弄出人命,其本质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仗着老子的势,欺比自己弱的人。俩孩子吵架,归根到底是俩当爹的较量。刘贤为什么白死?因为他爹只是吴王,而刘启的爹是皇帝。刘启这个皇二代,犯什么错都有皇帝老子给他兜底。


刘贤生前大概率也是仗着吴王老爹在吴国作威作福,啥后果没有,就这么习惯了,以为这一次也能跟从前的每一次一样。只是这次很可惜,连让他反省改正的机会都没有。说到底,大错在吴王身上,太过溺爱孩子肯定是不好的,你不教育,那么社会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变本加厉。所以要感谢每一个愿意指出我们缺点的人,他们就是起着引导和教育的作用,避免我们遇到刘启这样色儿的,直接让我们人生退赛。

4.

这其实就给我们警示了,有诗说:山风轰轰虎须怒,千金之子戒垂堂。后半句意思就是有钱有权有势的人,更加应该小心翼翼,不要待在危险的地方,不要做危险的事情。

什么叫危险的事?说个典故:战国初期,魏文侯的儿子魏击遇到田子方,被上了一课: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就是说: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因为贫贱的人,没什么好失去的,他对人骄傲,一言不合他敢拼命;而富贵的人,本就容易招人恨,再待人骄傲,万一对方拼命,那他付出的代价太高。

所以,危险的事就是目中无人,天大地大老子最大。

但是,田子方只说对一半,其实拥有富贵权势的人照样敢目中无人,因为这些手中握有更多资源的强势者并不代表更高的道德水平,反而正是这些资源,让这帮人干坏事和蠢事更方便,成本更低,遮掩洗白起来也更容易,使他们更有动力使坏。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不过,夜路走多,就是会遇到鬼。所谓的千金之子,在外面飞扬跋扈,就跟拿着钞票在A股里梭哈,没什么差别,总有机会让他赔得裤衩儿都不剩。这种时候,有的是人给他们来上几脚。

所以,越是有资源的人,越要谦让啊。或许将来的教育行业,会继财商教育、挫商教育之后,再推出认怂教育,看情况认怂,分对象认怂,把认怂变成一种可以随时演绎的基操。

5.

话说回来,千金子和贫贱者,毕竟少数,更多的是像老文这样的普通人。作为普通人,有没有听到过“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有机会试错”这类言论?呵呵,我呸。简直其心可诛,我之前说过,人类社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所有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定条件。

刘贤年轻吧,试错试错,错一次就死了。刘启年轻吧,试错试错,试出了七国之乱。年轻从来就不是资本,年轻的时候就有靠谱并且随时有实力兜底的爹妈,才是资本好吗?有爹是吴王的刘贤,遇到更厉害的刘启,照样白搭,更遑论普通人。有人兜底的试错才叫试错,没人兜底的试错叫挥霍。光秃秃的年轻,也是一无所有啊

如果有人抬杠说:年轻就是有冲劲有干劲有希望随时有洗牌翻盘的机会。那我要说:这些东西稀缺吗?能仅仅指望着这些东西变现吗?如果年轻就是资本,那么最有钱的应该都是年轻人,但是,年轻真的换不到多少钱,你得拿得出其他东西来交换。光有年轻,没有兜底的实力,一旦走上错路,就是越做越错,年轻最终从所谓的资本,变成难以偿还的试错成本,甚至是冲动的代价。

要还是有朋友认死理,我强烈建议,去相亲市场看看,带上你的年轻和冲劲干劲希望。现实会给你上一课,在很多有成就的人眼里,年轻恰恰是最不稀缺的。但一些无良资本家就喜欢拿“年轻就是资本”这一套忽悠年轻人,拿希望来糊弄年轻人,好让年轻人付出冲劲干劲为自己的银行卡充值。

其实,普通人更是应该小心翼翼,因为没有人能给我兜底,底牌不足的尴尬就是走错一步的代价往往伤筋动骨。稳妥一点,并没有错,这跟胆量和勇气根本没关系,这是基于现实的见识。毕竟,时代变了,大人。

最好也慎听某些大V扯什么押上青春去北上广搏一把,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好失去的,这些理论。拜托,这是你的人生,不是赌博,不要被带偏节奏,更不要想拿着青春梭一把就能原地起飞。有些大V把获得北上广的美好人生,说成像买一张车票这么简单,但是,赢,永远是小概率事件,谨慎一点,思前想后,肯定不会错,别即当了大V的韭菜,又做了北上广的干电池。

到大城市去,是没错,但是到大城市去拧螺丝钉,和到大城市去当白领,这能一样?说到底还是做对选择。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一百万倍。如何选择对的事情?我的思考是有三点:第一你本身或家族里有资源;第二成本低;第三变现容易。无论是趁着年轻试错,还是到大城市拼搏,都应该以变现为最终目的,别瞎扯什么学习经验长长见识,变现的成果是知识、经验和见识的最佳体现。绝大多数目的不明确的试错,也是挥霍。


说到底,普通人还是得稳妥踏实地干,不要寄希望于奇迹,要不然凭运气挣来的钱,最后都得凭着本事亏光。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2.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