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行稳致远,厚积“勃”发 ——2024年度宏观能源策略浅谈
股海鱼
明天一定赚的公社达人
2024-01-01 11:00:58
0字
行稳致远,厚积“勃”发
——2024年度宏观能源策略浅谈
 
一、我国2023年度电力行业发展背景分析
 
过去的一年最另人惊讶的就是用电量的大幅增长。截止11月底,全国用电量已经突破83678亿度,并且实现了6.3%以上的增长。远高于笔者年初的预测,以至于在这一年的全过程中我们共同都在探寻一个问题:电用在哪了?
 
终于到了年底,答案也已浮出水面。让我们看一组数据:1-11 月,12个大省用电量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依次为:蒙(12.3%)、宁(11.2%)、青(10.2%)、桂(10.1%)、甘(9.6%)、冀(9.0%)、吉(8.5%)、疆(8.3%)、粤(7.6%)、川(7.3%)、皖(6.8%)和浙(6.3%)。
 
这里面抛开海南西藏这种绝对值相对低的省份,内蒙于2023年12月25日,凭借12.3%的增长,电力装机量一举正式突破1亿千瓦大关。以一省之力便足以覆盖两个英国、一个法国或半个德国。或者说以2400万的人口用掉了印度4亿人的电。如此高平台上的大比例增长,着实另人侧目。究其原因自然是以硅料、铁合金、电解铝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与逐步转型深加工的周边产业的功劳。与之类似的还包括青、宁、桂、甘、疆等。虽然新疆看似只增长了8.3%,但这也是建立在1.38亿千瓦的巨人肩膀上。
 
当今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座座电解铝隔壁,建设的是汽车一体化压铸的生产线。一个个硅料厂的周边,正是林立的风机。以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著称的土地上,抽水蓄能项目日夜驰骋。。。与此同时,内蒙竟然还是中国拥有基本农田最多的省。更是众所周知的牧业大省。
 
虽然煤矿仍然是这片土地上最为人们乐道的资源,但依托资源深化利用,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这一切,真的不像如此一个规模经济体的节奏。内蒙样本,给了我们更多的研究方向,也让我们对于规模经济用电量可持续增长加强了信心。
 
当然在此高增长之下,一方面带来了硅料产能的快速爆发,光伏组件价格雪崩。以至于倒逼风机无利可图只得出海外卷。另一方面,阶段性的高增长,必将迎来一个产业的消化周期。相信未来3-4年的硅料市场,肯定将以消化存量为主。如果23年的大家心中的问题是:电用在哪了?那个24年-26年的问题,恐怕就是:电还能用在哪?
 
好,那让我们再看看前文排名居后的几个“小土豆”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他们分别是电力总装机2.6亿千瓦的广东(7.6%)、总装机1.27亿千瓦的四川(7.3%)、总装机8500万千瓦的安徽(6.8%)和总装机1.2亿千瓦的浙江(6.3%)。值得说明的是,广东、浙江在自身拥有大量装机的同时,还借助西电东送获得了累计超过1亿千瓦的支撑。
这是一片没有电解铝、没有多晶硅、没有大规模钢材水泥玻璃燃煤化工的土地。他们的用电在哪了?
 
2023年1-10月,广东省出口总值4.5万亿,同比增长2.5%;浙江省3万亿,同比增长4.3%。分别坐享中国出口第一、第二把交椅。同时,广东省贸易顺差2.2万亿,浙江省顺差1.9万亿。同此同时,德国2022年度贸易顺差只有797亿欧元。2023年1-10月,印度全国贸易逆差达2033亿美元。
 
电力研究中,曾经面对过很多言必提美、德的学者,他们上来就强调市场、政策、情怀。但真的当数字放在老外企业家和专家面前的时候,有一次竟然需要现场找字典,看看“万亿”这个词怎么翻译。——因为他们没见过这个词。。。
 
“量变催生质变”这个词,真的只有亲自面对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份量。看上面的数据,之前我们还可以说:德国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广东。他的能源体系是值得广东省借鉴的。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政治、能源、工业相互叠加,当今的德国在国际贸易体系已经跟广东不是一个量级的经济体了。浙江也不是。。大概可以跟山东争一个并列第五的位置吧。不过山东用电量还在增长,而德国已经比2019年下降了超过15%以上。。。德国2022年度全国用电量只有4842亿度,也就是中国今年一年增长的用电量就超过整个德国的全年电量。
 
在去年的年度策略中我提到:当前经济背景下,我们只有提供达到欧美标准,而又比东南亚更据价格优势的产品,我们的制造业份额才能保住。经过一年的努力,11月底全年数据已经转暖为正,甚至对美出口14个月下降的局面都得以扭转,于11月当月实现9.6%的正增长。这里面虽然有同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伴随人民币贬值、降工资、降房租、降电价、降能耗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强硬政策的支持,中国制造的“真香”定律再次得以证实。
 
在欧美日韩份额稳定的基础上,在非洲、东南亚人民收入没有突破性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凭借真香定律取得了高速的增长。一方面为抵御全球通胀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给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生存权、发展权做出了支持。
 
同时,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影响,很多产业链首先不再被纳入“腾笼换鸟”予以清退的落后产能序列,其保就业、保产业链国内化的同时,也顺应了企业主追求稳定的心态,吸引或挽留了一部分产能的回归。其次,在国际能源危机背景下,众多外资企业全面加大在华投资。以巴斯夫、大众、奥迪为首,众多国际一流企业大力的拓展在华产能,也为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进程才刚刚开始,并将持续多年。以后不仅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中国制造的德国品牌汽车,恐怕更是德国本土汽车的最大敌人。
 
中国的用电量历来依靠两驾马车:房地产、出口。在当前房地产低迷的背景下,正是依靠新耗能工业的提升与出口的稳定,维持住了第二产业用电量的基本盘。同时高耗能农业与服务业正常发展,也就出现了今年超过预期的增速!
 
当今中国的电力与经济格局或许可以理解为:我们不仅在小基数的省存在追赶,在大基数的省也实现了高速的阶段性增长。不同省之间的产业协同,构成了一个足够的安全垫。东方不亮西方亮,美欧不行非洲行。我们的房地产信心如此低迷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得到了足够的刚需支持,我们居民的生存条件还有足够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以至于钢铁等行业始终处于较高的产能利用状态。如此巨大的一个经济体,结合美国用电量在4万亿度稳步下降的现实,中美之前正在以每年干掉一个德国能耗的速度拉进相互的距离。这无论如何都将是我们这一代人正在亲眼见证的历史。参考经济发展的惯性,2020—2030年之间,中美能源消费总量减额累计超过一个美国已是必然。
 
二、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存在的若干痛点及展望
 
1、新能源彷徨中的高速发展
 
随着光伏硅料产能的集中放量,年初我所预测的组件大幅跳水已是现实。曾经预期某巨头将面临腰斩再腰斩的局面,截止今日收盘近期最低20.01元,距离年初预测仅差0.01元。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光伏产业迎来了空前的装机潮。全年预计将达到180GW以上,较我年初预测更甚,已经超过了乐观预期的峰值。堪称一次新能源史上的盛会。相关信息过于泛滥,在此不表。
 
与此同时,各地电力市场政策、用地政策、电网接入政策以及其他非技术成本也随机应变,伴随行业成长的同时,也实现了新能源对于全行业多年孵化的回馈。从今年开始,我相信新能源应该可以挺直腰板告诉大家:我也是能给别人补贴的行业了!
 
相信,在当前转化率继续提升、行业新技术路线不断拓展的情况下,新能源仍然有希望在未来的3-5年实现20%以上的成本优化。这其中除了继续为全社会的低成本供电做出贡献、为出口创造更大的科技含量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为国内耗能企业运营提供新的契机。源网荷储、微网、独立电网等多种模式将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甚至革命。在新能源的世界里,如果谁耽误了他的发展,那他就肯定会用实力去开辟一个新的生态。
 
上述的内容虽然更多的是光伏带来的,但我相信风电利用其自身的高利用小时,与光伏的高度互补、出口市场的增量,都将迎来同级别的机遇。新能源+万物,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能源行业发展的趋势。
 
2、传统电力的孜孜坚守
 
2023年度前11个月,水电投产939万千瓦、火电投产4655万千瓦、核电119万千瓦。预期可以实现新增供电能力近3000亿度,调节能力超5000万千瓦。上一个五年规划中欠账许久的火电装机,终于得以逐步恢复。虽然已是史上最后一批火电,但在容量电价系列政策的加持之下,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地缘优势和央企协同能力,仍然会是比较好的一笔长期投资。他们的使命,也将从传统的骨干电源,转变为支撑性调节电源中来,承前启后顶起保供的重担。
 
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新增了2亿多千瓦的风光,体现为3000亿度以上的新增量电。叠加水火核新增的愈3000亿,2024年度就将出现6000亿以上的新增电量。特别是考虑到2022-2023年度水电恰逢枯水减发,而23年下半年各大水库补水形势良好,预期又可以新增1000亿以上的电量。那么累计新增7000亿供应的背景下,新的一年用电量增速自然就对边际电价影响新远。如以5%用电量增速计算,预期将形成超2500亿的阶段性冗余。在水核风光边际发电成本为0的情况下,这些电量将直接通过电力市场与火电进行博弈。
 
虽然我们的电力市场拥有宏大的计划色彩,但对于煤炭的影响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在日常需要考虑的国际煤炭需求、俄蒙新增供给、东部产能退出之外,煤炭研究员的模型又增加了浓厚的一个指标。特别是近两年经济新常态之下,对于能耗指标考核的适度宽松,都将随着经济的逐步稳定而收紧。某菜市场暂停煎饼现场制作的新闻,想必会在十四五末期,屡屡见诸报端。碳达峰与否尚不清楚,但煤达峰应是必然。东部低成本煤炭资源逐步退出市场,也是必然。如何全力完成存量火电机组的零性活改造,配合新能源出力,变成了东部电厂的生存之道。而新疆地区运费魔咒之下的花样绿色煤化工,也将掀起新的篇章。
 
3、抽水蓄能的使命担当
 
2023年度是抽水蓄能行业长期低迷之后的爆发之年。行业长期被压抑的需求被瞬间点燃,多年积累的优质资源得以焕发生机。上百个项目前期工作的陆续启动,揭开了我国碳中和史诗的里程碑篇章。但是由于综合性人才的匮乏、前期准备的仓促,相关政策、规划深度、业主管理能力都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过程中取得了人类储能史上的开创性成绩,也伴随着水电人自身高标准评判下的些许的瑕疵。水电行业有其自身的沉淀与成长轨迹,每一个项目都是历经千锤百炼,过去的一年,仅仅是水电建设期的一个开端,更仅仅是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沧海一粟。。
 
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相信整个水电行业,将伴随着各个项目规划设计深度的加强,陆续提升业主管理者对于项目的深入理解,着力完善和推进设计、施工、核心设备企业对当前工作的深度和进程的掌控,并在工作中加强全行业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政策、市场的理解。抓住用户对于储能需求的第一性原则,使行业进入规划一批、论证一批、建设一批的可持续推进中来。
 
在此基础上,抽蓄项目与常规水电、风光火核、新型储能的硬件匹配,与电力市场、碳市场、证券市场的系统协调,与水利、文旅、环保的综合利用,与新材料、新技术、新标准的快速迭代,与风光协同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使命担当,都将成为新时期的综合性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建立综合拓展能力,以各个项目自身的硬件条件为基础,开展全方位的探索,并建立多重机制予以奖惩,最终充分发挥水电项目的系统优势,为整体能源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4、氢能的拂晓静悄悄
 
与接二连三映入眼帘的签约仪式相对应的,是氢能项目实际开展的步步惊心。做为一个原本成熟的行业,突然面临新增的成千上万倍的需求的时候,产生一些供应链的不协调是非常正常的。虽然偶有一两个一知半解的信息掀起讨论,但当前的能源行业已经没有任何人忽视这个方向的必然性。离网新能源的低成本、欧洲能源危机的迫切需求,已经足够让氢能产业从神坛走下来,进入到制造业大杀四方的红海。最悲观的观点,也是5年左右行业的全面理顺。而窃以为,最多2年我们就将迎来成批的规模化制氢项目。5年左右,氢能行业恐怕已经比现在的单位成本打了两个五折。就像当前的风电、光伏一样,甚至迭代的更快。
 
以此为基础,不论是适应欧洲需求的绿氢航运产业链,还是满足中国节能要求的绿氢+化工,或者是中东澳大利亚期许的大规模新能源制氢基地,都会成为新的能源亮点。氢带给这个世界的,恐怕比风+光还要多,他甚至是中国走向:“能源独立”的重要途径。如何在这个产业链中加深理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机遇,恐怕是每一个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已经拥有化工产业理解力、熟悉化工装备制造运营的企业,将获得比电力人更大的先机。在绿电的支持下,获得超越煤炭更多的利润。
 
5、留给新型储能的时间不多了
 
在上年度的策略中,我们比较期待各个技术路线的发展。希望最终有企业家勇于担当,用资金为全社会的储能需求开展探索,而不仅仅是停留在ppt。一年过去了,唯一的亮点似乎就是因为短期锂矿产能与电动车产能不匹配造成的矿业投资机遇。而每个新型储能路线都长期停滞,未见端倪。众多骗局逐一揭开面纱虽然另人抑郁,感觉浪费了太多的社会关注。但还是心存希望,愿科学家们不抛弃,不放弃,继续在产学研的方向上努力,必竟做好基础学科研究也是行业发展的基石。
 
6、电动车是中国第一制造业
 
不论是年度策略,还是之前我在雪球论坛上的发言都坚定的推进大家接受一个事实:电动车将是中国第一制造业。也是第一出口品种。之前预期的年出口1000万辆已经可以很轻松的实现,2024年恐怕要奔着1500万的目标去努力。
 
年底各大品牌纷纷上市,而且突出特点是国产车越卖越贵。汽车行业的民族自信心已经开始具有定价优越感。当前的电动车企业竞争才刚刚开始,围绕这一产业链的周边也将酝酿众多万亿级的机会。汽车行业替代房地产退出的部分需求,将成为一种可能。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落地,更好的安全性加持之下,恐怕这个行业还有几十倍的空间。
 
奉劝以为碳酸锂低价可以长久保持的朋友抓紧醒醒,囤锂的机会不多了。。
 
7、战略方向的呼吁
 
(1)绿色供暖的升级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东部低成本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是最大的挑战。据某权威企业内部测算,截止2030年,近年恐有超7亿吨低成本产能逐步退出。结合通胀、开采成本、安全成本、运输距离的增加,届时大港长协煤价超过1000应属十分保守的预期。中国发展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也正是基于本国当前国情与国际能源供应的双重挑战。在当前全国的能耗体系,空调、供暖,已经成为城市的第一大负荷。大型城市夏季、冬季负荷的60%以上,都是空调带来的。唯有大力发展:地热+水源热泵+储热+bipv的“多热互补”模式,建立众多本地化供冷供热的微网系统,才有望解决当前城市日益增长的用能需求。同时还可以节省配网容量,提升城市当前存量配网的利用率,并进一步降低对外能源进口需求。传统的大网供热体系,已经达到了体系的极限,并且深受成本挑战。多个城市停止接入主管网、短期停暖调峰的消息也屡见不鲜。当前已经到了必须考虑的阶段,否则中国城市的碳达峰,恐怕无从谈起。
 
(2)“水”“能”协同的国家战略
 
如前所述,在当前新疆煤炭大规模外运存在瓶颈的背景下,绿电+煤化工的发展将成为国家战略。把该地区廉价的煤炭置换成油、气、航油、烯烃、氢、铝、硅等高价值产品,利用其对运费的相对不敏感特性予以疏解。但该战略的核心需求,还体现为水资源的配置。国家水网的规划早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相关工程均已建成投运。满足了沿岸1.5亿人的清洁用水需求。在当前技术高速发展和工程能力的快速提升之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面启动已经迫在眉睫。通过西线1、2、3期的全面启动,将国内水资源和国际水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同时结合沿线的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光、地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结合新增的10亿亩基本农田,将取得多重倍增的效果。
 
当前我国每年需进口石油5亿吨,天然气1800亿立方米,耗资3万亿人民币以上,是中国进口第一大项。如果将绿能与水资源进行再调配,将有望彻底解决中国能源的进口问题。取得更大层面的经济效益与全球格局重塑。
 
多能互补发电、多品种协同供暖、多物质耦合替代、多样化的进出口结构相互支撑,我们坚信中国的用电量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增长,能源制造业的机会将贯穿未来数十年。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阳光电源
工分
0.9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