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模拟芯片专家纪要
夜长梦山
2021-10-25 19:32:45
1.要不您帮我们复盘一下,就这段从去年到今年现在缺芯的历程,然后这个原因包括未来从当下来看,我们看四季度啊包括明年的情况,整个芯片缺货是不是能够得到缓解,或者这个时间点您怎么看?
好的,我这样我就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下整个缺芯的大概的有几个步骤。其实到现在整个市场缺的应该到今年第四季度,或者说我们以第三季度缺的是最严重的。第四季度的话,其实部分的环节和一些产品有个别的放缓的现象,但总体来说其实到了现在这个缺的如此严重的状态,应该不是一下子就达到的。
我简单回顾一下其实整个缺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从2020年1月份新冠爆发开始,这个时候整个国内的很多产业都是暂时停工的状态,那么有很多企业包括用芯片的企业其实基本上是处于停工的一个状态。然后到了三四月份的时候,随着复产的加快,很多企业就开始了复产的动作,那么这个时候我的印象是在四五月大家感觉到个别的产品线已经吃紧的状况,这个应该是整个这一波芯片缺芯片的整个朝整个大潮的第一波浪花了,因为那个时间点其实因为我是最感觉最明显的,因为我的客户他做的产品可能会跟消费电子相关的,就是跟大家日常所用的这些东西相关,所以这个的需求几乎应该会最快。我当时的感受是在差不多去年四五月份的时候,出现了个别的消费级的电子产品的缺货,这个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个别的芯片厂商,由于疫情期间在供应链环节上有一些受到影响,比如说当时有很多芯片厂商的封装厂是在菲律宾的,在马来西亚的,那么他们的封测厂其实受到了封城的影响,就开始出现了这个环节上的一些缺货,同时国内由于复工的进程加快,大家对内的芯片需求开始提升,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是需求侧的提升,一个是供给侧的不够,所以导致了去年四五月份开始出现了一些小小批量的芯片缺货的情况,这是当时的一个情况。但是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情况,那个时候其实汽车行业是低迷的,因为那个时候疫情大家曾经一度出现过,因为没有人能够出门上街,所以整个汽车4s店的销量急剧下滑。差不多到了3月份4月份5月份这段时间,其实整个汽车是处于很差的一个销售状况,所以当时芯片即便是有些缺,但是汽车行业由于需整个产量没有起来,需求没有起来,所以那一波的缺只是由纯粹由于供应链的一个瓶颈导致的。
接下来大家也都经历过到了整个疫情,国内疫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我们的对家用汽车的需求开始突增,因为那个时候大家的出行习惯尽可能的避免公共交通,很多有些原来不买车的或者可买可不买车的家庭都开始大规模的买车,所以导致了进入夏季以后开始,我们汽车的需求开始猛增,这是一个驱动我们国内国产汽车整个需求提升的一个因素。同时由于整个新能源的汽车的迭代的浪潮,导致其实当时国内一个是汽车销量大增,还有一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此基础上更加大增,包括特斯拉的国产,包括一系列的新能源的浪潮,那么汽车的销量从去年的第三季度开始猛增,这个就推动了整个芯片的需求侧开始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阶段。
后来大家又知道又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发生,我们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新能源的这样一个计划,所以叠加在一起,我们的国内的包括新能源的替代产业和整个储能以及这个光伏产业的逐步的布局,对芯片的需求又是进一步的拉升。
所以综上这几个因素,这是需求侧的因素,导致了整个芯片客观上的需求在去年其实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井喷期了,只是说因为去年那个时候我们的芯片相对来说市场上的库存还足够以及产能的,因为代理商囤货或者是一些库存,还有一些缓冲在那边,所以去年并没有像今年缺的这么严重。刚才讲的几个因素一直叠加到今年之后,就问题就严重的爆发出来了,爆发其中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就是在于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一个相当大的对芯片的一个消耗。我们其实自己做过统计,在原来一台油车的情况下,芯片的消耗量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耗量,芯片平均一台车的消耗量应该差不多是油车的5~6倍,这是一个大致的数字的比例。但是5~6倍仅是芯片的数量的比例,其实由于电动汽车的使用在功率器件上用的量会更多,也就是说当电动汽车上了之后,它用的是电动的功率的芯片的时候,那么同样是一颗功率芯片,实际上它所耗的晶圆的面积远远不是一个就线性的倍数的关系,因为一个功率器件它可能就相当于普通的四五颗的晶圆的耗量,这些都是一个客观上需求上的提升。
那么当今年上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整个芯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张的时候,渠道上就出现了恐慌性的下单。因为大家还记得在二季度的时候,其实汽车界公布了一些新闻,说汽车的整个芯片需求已经把明年整个一年的产能都已经定好了,那么这个消息其实放出来,客观上又刺激了消费工业这些领域,对芯片也采取了同样的提前预定产能的方式。因为客户都会觉得如果汽车都定掉了产能,那么我们也要把产能尽快的定掉,这样我才能保证我的订单排序是在前面的,所以大家就出现了挤兑现象,客户成倍的放大了他的订单量,那么导致到了原厂的订单里面以及到了晶圆厂的订单里面,其实很大的一块需求都是被恐慌性备货所影响,这个也是进一步加剧了整个芯片的缺货,所以后来就引发出了代理商或者是一些贸易商的渠道的囤货,因为他们要炒高这些就获得一些非法利润,所以出现了一些囤货现象。那么到了第三季度的时候,其实大家也看到国家已经开始介入这个事情的监管,所以个别的一些代理受到了处罚,这个是整个我们从时间线上大体的还原了整个缺货的几个时间点,同时也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有需求侧的原因,也有供给侧的原因,同时再叠加了一些市场恐慌带来的挤兑的原因,综合的这几方面原因,导致了现在缺货的这样一个局。
2.从现在往后看,比如四季度或到明年一季度以及明年全年,您觉得供需关系如何,供需平衡大概会在什么时候?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其实无论是汽车消费工业这几块的芯片,特别是像模拟半导体的芯片,他们其实从某种程度来看是共用了同样一批产能,也就是说他们的设备,上游的原材料以及上游的这些产业链,其实应该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共用同样的资源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说汽车持续增量或者汽车的需求没有缓解的话,那么它应该是极大的也是吃掉了总产能中的一部分份额,所以汽车、工业、消费应该是共缺的状态。只是说不同的原厂对不同客户有优先级划分,有些客户就是汽车优先级更高一些,然后是工业,最后可能是消费电子的,因为相对来说大家普遍认为消费电子的利润相对会比较薄一点,所以大家与其一样做这点晶圆的产品,一定会去放在汽车和工业上面,而且汽车工业它被政策的影响要求可能更高,比如说美国政府它就要求晶圆厂商优先支持汽车供应,原因是因为如果说我一辆汽车因为一颗芯片停产,我影响的是整个汽车的产业链,它能带动的GDP可能更高,而我只是因为一个芯片影响了,比如说一个消费电子上的手表或者手环的出货,其实它的影响并没那么大,所以在政府层面它会要求汽车的芯片要优先供货。我相信消费和通信一样会同样的缺货,包括供应链会一样的缺货。
第二个就是说什么时候能够缓解这样一个局面?我们目前的一个看到是这样的,我们不能预测具体什么时候能够缓解,但是从目前的一个状况看,一直到明年的年底,也就是2022年的年底应该都不会缓解。原因是其实从我们包括我们行业里面,包括我们的同行友商,包括我们的代理这边看到的,我们下单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明年的也就是后年的年初了。现在如果说至少从我们这样的公司下一个正常排序的单,就排除那种客观上由于特别重要客户网签其他的插队的这种可能,现在下一个单下去基本上交期都是在后年年初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我的交期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大多数客户的需求的,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至少到明年的年底应该是不会缓解的,具体什么时候会缓解,我觉得还要看年终的情况。
3.TI的产品可能在整个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可能偏中高端一点,比较紧缺,中低端的产品交期会不一样吗?
TI的产品不一定是最高端,但产品线最宽,然后覆盖了从最低端一直到最高端,我们其实一两分的东西也有,应该说跟国内的这些竞争者拼得很厉害的这种相当廉价的产品,一两分钱都有,然后一直到高端的可能几十美金的都有。所以我觉得可能能够看出一个大概的趋势。那么我觉得国内的一些厂商,它其实的一个问题是它的产能这么多厂商,其实产能总一定的,因为完全取决于目前所有的晶圆厂家起来一个总产能。所以即便国内有更多的品牌的这些模拟厂商也好,数字厂商也好,那么它的共享这块总的蛋糕应该是每年的增长速度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也就百分之个位数的一个增长,所以这一块看它的一个总的产能是并不会出现突然大的一个增长,只是说大家互相之间得到份额这个会有所变化,随着他们自己的一些商务谈判。
而且你可以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计算方法,因为我自己分析过一个计算方法,不同芯片占晶圆的面积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看个别的上市公司,它总共的晶圆的投片的数量是多少,基本上你看晶圆的投片数量以及晶圆产能才是真正整个芯片的产能,然后根据晶圆的产能再去估一个比如平方厘米的大致的价格,可以算出它的最终产值。
4.整个模拟芯片在电消费的领域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包括咱们现在的话它的这一块重点的一些产品是哪些?
消费电子这块如果说到模拟的话,其实消费电子也细分了,比如说我们讲的最大的消费电子就是手机可能消费电子里面最大的一块,其次是笔记本电脑,然后再接下来应该是穿戴,包括手表手环这些应用,还有tws耳机。如果我把消费电子分这样几块来看的话,手机上最大的模拟器件也就是快充,现在智能手机都具备快充的功能,这相对来说耗的晶圆比较大。第二块是跟大电流快充配套的一些DCDC电源开关器件。第三块就是现在手机由于都会具备很好的音质,就是放出一些高响度的音频,那么音频功放也是手机上非常大的一块模拟的机会,那么这个是手机上,但是手机上其实还有一块非常大的已经被高通和mtk的平台厂商占掉了就是电源管理模块,如果这个算到模拟机会模拟的厂商里面的话,那么这块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数额,这个份额应该跟快充的电源的所消耗的晶圆相比应该可能会更大一点,但是传统会把它认为这是像高通、Mtk这些平台厂商做掉了,所以就没有把它计算机模拟的芯片的范围之内。
但是由于近些年高通、mtk就今年由于自己的产能缺货,所以他就不推荐客户买他的电源管理模块,因为他觉得他自己都供不上货了,他要把产能留给自己的主芯片去做,所以他就把那些源代码开放出来,让客户自己去采购分立的电源模块,来搭出一个电源模块的功能的芯片。就相当于原来一个高通的电源管理应该只要一个芯片,它面积比较大,它现在建议客户用七八个分立的,像TI还有国产芯片的这些芯片,其他的芯片组合出模拟芯片的电流模块的功能,这样的话其实就把交货的压力转移到了国产厂商和 TI的公司里面去了,这个是在手机端的应用。
笔记本电脑的话一块板子上的机会就更多了,包括最重要的充电,然后各类DCDC就是开关电源,笔记本电脑上开关电源可能需要七八个,它的消耗量很大,还有像现在基本电脑都有type-C口,type-C口上还需要一个很强大的控制芯片,这也是个模拟的。除此以外像音频、屏的背光驱动,还有键盘的驱动,其实这些都是笔记本上的模拟芯片。最后是穿戴和耳机,架构整体和手机笔电来说差不多,都是充电芯片、开关电源芯片、接口usb相关芯片它就主要是消费电子上所用到的芯片,就这几个方面。
5.比如手机、笔电或者穿戴,我们就说去综合一下,比如说大概单机的一般这种价值量会大概在多少?
模拟的总价值量是吧。如果说是手机上的话,看高中低端配置,我觉得高端的模拟芯片可能会到五六块美金,如果是中低端的话,可能只需要三四块美金,差别主要是在于高端的在充电的要求上会更高一点,所以它在功率器件上面用充电量器件上的成本会更高,同时会在音频的要求上很高,会有独立的功放需求,所以要贵两三块美金。笔记本电脑可能会高一些,笔记本电脑整个模拟的机会在差不多五六块美金,因为他有基本上一般都在五六块美金以上,它主要来自于充电芯片,然后电源,然后USB、type-c的接口,还有音频的编解码器,还有屏的偏压背光驱动,五六个美金到七八美金之间。然后穿戴的话可能会小一点,穿戴的话基本上差不多,所有的模拟加起来可能两块美金以内,我指的穿戴是手表和tws耳机。对,所以如果说你再乘以整个的出货量的话,应该整个市场的消费级市场的总容量。
6.现在国内也涌现出不少中小模拟芯片公司,他们想进到这种大的客户或者头部的一些客户,哪些参数需要验证?
对不同行业有点不一样,如果进入消费市场的话,一般来说他们是先从消费市场的中低端项目开始,而这些中低端项目主要是在ODM厂商,就是非品牌厂商,他们会帮品牌厂商做一些中低端的项目。比如说在上海就有三家全国最大的ODM厂,分别是华勤、闻泰龙旗。对,其中闻泰就是那家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这三家厂商他就是帮整个消费电子做贴牌的,做他们的ODM设计加生产。相对来说,他们的项目偏中低端要求不那么高,所以国产厂商一般首战主攻的阵地就是这三家品牌厂商。
当然如果说要求再低一点的话,他们会去做一些连性能的要求都不高的一些应用,比如说做一些智能音箱,比如说在做一些白牌的手机或者笔电可能会要求更低一点,那些会到比这三家ODM还要不知名的一些更小的ODM那边,他们可能会去做一些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消费,但总体上来说至少要做进这三家ODM的厂商,那产品基本上它就会被行业认为是可以使用的。然后进入这三家ODM之后,由于这三家ODM他们跟品牌厂商有非常深的合作,所以就会相对比较容易再推到OEM那边,比如说OPPO、 vivo、小米,甚至华为这些地方,因为这些ODM都是那些品牌公司的供应商,经过了他们的认证,品牌公司会认为只要你大项目跑过量,我会认为可靠性是没问题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现在这三家,然后再进品牌公司。
7.如果说车载领域的话就相对会难很多,周期会更长一些吗?
对,如果是车载的话,首先要拿到车规的认证,目前国内的半导体厂商车规认证过的很少,你首先得用这个车规认证才能进入汽车的项目。但是汽车也不是说所有的项目都一定要车规认证的,如果它不涉及安全性的,就不涉及动力,不涉及底盘控制这些领域的话,只是娱乐系统、音响这些这些应用的话,其实是不需要过车规的,国内的很多国产车企其实可以允许不过车规的物料来用的这些娱乐领域的,所以周期会相对短一点。
但是因为汽车的整个项目周期本身就比较长,一款车的推出要比一款手机的推出要慢很多,所以基本上短也要一年多,一年半还是要的,从最早的接触项目一直到验证通过量产,最快一年半,那车的话长可能得两三年时间,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速度,所以周期会远大于消费的。
8.据您所知,就是说国内现在有哪些厂商没有模拟公司有拿到这种车规级认证的话,就现在走的比较前面一点的?
一般过车规级的都会放在官网上都会宣传,因为这是一件还算是比较重要事情,个别比较大牌模拟厂商的个别产品通过了车规,比如圣邦、矽立杰以及数字芯片的瑞芯微。
9.消费电子例如手机市场已经很饱和了,甚至从出货量来说都有下滑的。消费电子领域模拟芯片就是会相对来说比车或者说是工控医疗这一领域缺乏增长,未来消费电子领域空间在哪里?
遇到了这样一个瓶颈,但是是这样的,消费电子它的一个增长是随着一些新技术的迭代和一些新应用的爆发式出现,它有一定的偶然性,有一定的运气性在里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其实在早年三代机时代的时候,当时手机也认为已经到了一个增长的瓶颈了,但是突然苹果一苹果二出来之后,马上把电容屏的需求给引爆了,然后虽然手机总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一大波跟风的手机厂商或者山寨机都在上电容屏,这个时候,电容屏的相关的产业就变成了一个爆发点,包括电容屏的驱动,电容屏的一些瓶都变成一个爆发的地方。后来又过了几年指纹识别又变成了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可能苹果引发的一下子把指纹相关的一些芯片又给引爆了,所以消费电子可能总的手机的数量其实是不会有明显的大的变化,但是不排除它在应用上会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导致相关的芯片产业会出现突发的一个增长。
10.模拟是一个很分散的赛道,您怎么看国内公司竞争格局?
国内几家模拟公司他各有自己的擅长,我觉得是不能直接对比他们的产品谁做的怎么样之类的问题的,但是我觉得我可以谈谈我自己的看法,因为TI所有的这些国内的竞争对手,其实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都以成为国内的TI为目标,都号称要做国产的TI。但是我觉得目前最像国产TI的只有这么几家公司,一个是圣邦微,一个是矽立杰,还有一个是艾为,这三家可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有点成为国产TI的一个影子。
因为原因是这样的,首先你要成为一个强大的模拟公司,需要产品线相对不能太窄,有一定的宽度,然后有一定宽度的好处,就是它可以打包一起卖,就相当于我的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的成本会比较低,我跟你做1个东西也是做跟你做10个东西也是做,它的管理成本就很低。所以其实对电子厂商来讲,他是希望你一家供应商能够做跟你相关领域的更多产品,这是一个大模拟公司的特征主要的特征。
第二点模拟公司你的产品的要有技术亮点在,也就是说你可以产品线比较宽,但你某些产品要有你的核心价值在那里。我刚才讲到的这三家公司他们分别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比如说矽立杰他是从电源出身,从电源产品开始做起,强项还是在它的电源,所以它有核心技术之后,它其实在电源的基础上抓住一些关键客户之后,再往这些客户的其他应用上靠会相对容易,所以这为什么现在矽立杰其实不光是做了消费客户,他很大一块是在工业、汽车这块在布局,产品线比较宽,然后汽车工业消费都可以做,所以这个是矽立杰的一个优势,它也在渐渐的做成一个像TI的一个模式,就是各行业分的很细,产品和销售都是跟着这个行业去分的,所以这个是比较有希望成为一个比较大的模拟公司的。圣邦相对比较早,也是最早以电源类的产品,还有一些LDO,它可能起步是一些比较低端的电源为主,后来做着其实他那边产品线越来越宽越来越全,好的差的都做,所以其实以消费为应用为核心的电源上已经做了很多年,在我们一些客户这边,其实他的销售额已经非常大了,不比TI小多少,也是因为它产品比较全。
还有一家叫艾为的公司,它是今年上市的,它其实已经做到了国内音频领域第一,然后它做的音频,它的特色就是它的功放做的特别好,以此为切入点,因为这个东西有一定稀缺性,客户比较依赖他,在此基础上与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的关系,然后再去推一些由音频扩散出去的一些模拟的一些机会,比如说一些小的开关,然后一些简单的DCDC,然后一些背光闪光灯,这些东西它推广的比较好,所以它也是有希望成为一家比较全的模拟公司的,但它产品目前主要就在消费这一块,所以这个可能是它未来一个增长的风险所在。
还有一家高度依赖华为的公司是思瑞浦,短期还不错,长期主要看能不能把产品线扩宽,他的信号链也有它的独到性,技术是可以的。所以我说总体来说国产半导体模拟的可能三四家,应该头部的三四家基本已经形成了。
12.再小一点的,比如说像芯朋微、力芯微这种公司你有所了解吗?
这些应该是说有很多数量很多,可能在一些领域会有一些声音,比如说再小一点小到什么,比如说蓝星这种还没上市前的这种,然后在各个自己领域还有一些独到之处的这些,我觉得就看它后面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些公司要能够走好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它的技术上必须有一定的亮点。那像有一些公司比如说不知道你们知道吗,像微远?什么这些它相对来说它没有太多的亮点,他只是说复刻了TI市场的一些现成的需求,不太看好他们的长远的发展。有些公司他在一些某些领域,是有它的这个还不错的东西,主要是需要产品的在客户那边认可。
13.缺货背景下,原厂的涨价幅度有多少?
原厂的话其实各个原厂情况不太一样,TI对外公布的涨价只有10%左右,并没有很大幅度。其他厂商最多三轮涨价,每轮可能5~10%也就,所以其实我觉得主流厂商应该不会超过20%。
14.业绩的情况来看,确实这些模拟的公司看基本上翻倍增长,当然价格是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今年确实量的增长也很大对吧?
其实不光是价格,也不是不仅仅是增量,还有一个在今年缺货的情况下,大家都挑那些利润高的做,或者说对营业额比较高的,便宜的东西都不接单了。
15.从现在这种供需情况往后看,您觉得再往后还有提价吗?
不排除有提价的可能,但是我个人觉得目前看有些厂商的产品好像不那么缺,总体还是缺的,但是个别地方有所缓解,至少现在缺的程度好像没有第三季度那么严重。所以我觉得再涨也有可能,但是应该不会太快。
16.您刚才说有一些有些环节大概是哪些东西会相对来说现在可能就是缺货的情况会稍微好一点,是不是MCU这块会好一点是吧?
对MCU好像很多都不缺,还有就是偏传感器,传感器的芯片也不那么缺,分立器件也相对好一点的。它主要是看几个大家几个共用的工艺,就像比如说有些地方缺,主要还是像一些8寸晶圆的产品,某些工艺下的8寸晶圆比较缺,如果说你自己这一类产品刚好是这个工艺,大家都比较严重,产品都是或者说它的晶圆,比如说有些是用的老的6寸晶圆的,或者有些是用的12寸晶圆的,它工艺要求不高的,所以他可能就没那么缺,所以MCU就不是特别缺。
17.我看基本上模拟跟器件很多还是通用的一些产品比较多,是不是理论上也可以理解为模拟这块的芯片的供需也会好一点?
模拟要看,因为其实模拟里面工艺细分还是有不同的工艺,你就像比如说我们目前音频这块就缺的比较严重,音频的这种放大器其实就是缺的比较严重,但是有很多厂商的这种像国产厂商,我发现他们的一些充电什么的也有点缺,但没有像TI缺的这么严重。现在却更像是个结构性紧缺了,已经把有一些一部分的水分挤出来了。
18.现在汽车还有工业医疗方面的需求比较紧,利润也会比较高。像从全球的格局来看的话,头部企业像TI或ST等是否会转移产能到这种高毛利的领域,而消费这一块会空出一些市场给国内企业?
你说的这个是有可能的。确实目前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欧美的这些公司,他们是把它的产能是用在高利润的领域,在高利润的领域其实主要还是在工业汽车,包括工业,我们所说的工业包含了医疗的一部分东西,因为由于一些疫情的原因,所以其实各国政府如果说你的产品是用作医疗上的用途,包括呼吸机或者是口罩机这些用途的话,实际上在很多国家如果封装厂这样,他们可以是可以有一些特批的政策的优惠,让这一类产品尽快优先得到复产复工的支持的。所以基于考虑,这些芯片公司都会优先做医疗,尤其医疗这种本身利润也比较高。医疗这种客户的订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一定会占据一部分消费的产品。
所以如果说医疗工业不断的得到支持加强的话,消费一定会受到一定的份额的影响。但是这样看来就是消费应该不会刻意的被降低它的一个需求,因为它客观的需求上还都非常旺盛,都在只是说如果说全球如果产能增长10%的话,我相信医疗、汽车、工业一定是拿了10%增长里面的绝大部分,消费可能只能分到了1%-2%的增长,应该是这种比例。所以缺不缺货还是取决于总的整个产能,但是谁会得到更多的新产能,应该还是会是集中在医疗汽车这些领域。
19.经销商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大概是怎么样的?模拟芯片公司在选择经销商的时候,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考虑,会对他们整个产品的一些发展有哪些帮助?
其实经销商在这一波缺货当中,我个人觉得起到的正面的作用不大,反而是起到了一部分的负面作用。当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大家会不会因为这一波开始渐渐的去考虑去经销商化,但至少我的直观感受是说经销商其实在这个缺货当中不一定扮演解决缺货的问题的一个就是解决方。因为其实当大家如果不缺的时候,经销商手上的一些库存可以互相流动一下,为客户备货可以给客户用,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当严重的缺货发生的时候,经销商手上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库存了,所有的货都是生产出来就直接拿到了客户那边。经销商在做的事情,反倒是变成了在某些特别缺的物料上,把这些货流到了渠道里面,可能是有一些不合规的操作,变成了一些个别的中饱私囊的方法来赚取一些巨额的利润,这种情况比较多。
这个不一定是经销商的公司行为,而是一些经销商里面人的个人行为,但是因为这些个人行为其实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所以其实客户端都会担心这些影响的存在,所以会倾向于第一找一些比较正规的大的经销商。第二就是有些供应商能够支持做直供的,他们会倾向于直供,就像TI开始做可以有直接供应客户的,所以在这一波情况下,他们就很多客户都选择了做直供。这个是对经销商的一个态度,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经销商由于它神通广大,各种渠道比较丰富,所以它可以帮客户解决一些短期急缺的物料的一些需求,但是其实代价也很大的,经销商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赚取了非常大的利润,虽然客户最终能解决问题,但是其实花出了几十倍的代价是很正常。
20.注意到今天工信部有一个讲话,说到四季度的话,基本上会比三季度的汽车这一块的话有所缓解,请问一下您是怎么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呢?
没错,四季度看起来是会缓解,一个原因是前期的一些挤兑现象,泡沫相对挤出了一些,挤掉以后,大家就没有那么恐慌。还有我刚才讲的经销商手上囤货,他们可能高价位的时候买了很多进去的,他在发现不缺他或者不缺趋势的时候,他就会尽快的把手头的货出掉,这就有点像一个期货的概念了,所以这些事情发生之后,会多少会导致供应链会稍微释放一些,库存出来情况会缓解。但是总的我看需求并没有明显的降低,然后产出其实也是稳定的,也没有太大变化,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还是手上的一些渠道的一些货释放出来所造成的。
21.请教一下关于工控这的问题,因为今年就看到,像TI可能它会聚焦比如说像车规高端领域,然后国内的一些厂商有比较好的机会进入到一些工控的这样一些头部客户,然后我想问一下这些国内这些厂商进入头部客户的一个原因,是他原来的产品已经拿到了工控要求的技术参数,然后正好是有这么一个市场机会,还是说客户可能也做出了一些妥协。然后在明后年比如说稍微缓解的情况下,你像TI这些头部的这些海外厂商,它有什么这样的策略,会不会拿回来今年工控让出来的这部分市场?
是的,工控是这样的,首先工控是整个工业里面相对比较上游的一个产业,也就是说它的一个需求的增加,其实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我整个经济的一个需求的增加,因为它的设备增加一定是因为产线更多了,要增加更多新的产线,或者说现在公司有更多的订单来了,所以大规模的增加这些东西。国内的工控的生意大好,一方面客观上确实在疫情缓解后复工复产下百废待兴,原先没有的现在要新的去采购,然后有些要升级,它的最终端需求是来自全世界的,都有,所以整个市场工控市场都在增加,所以国内的工控市场自然也就增加,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大家知道工控的需求增加的时候,比如说像ABB、霍尼韦尔这种国外做工控的这些设备厂商,它的出货周期要远比国内的厂商要长,也就是说你一个订单下去,如果说下给ABB的,它的订单可能下去4个月才能给你交货,国内厂商交货速度会非常快,可能一两个月就能交货了。
那么在这一波大家都拼产能拼产出,交货周期短的厂商一定会有它的一定的优势存在,这个也是客观上的一个原因。同时国内的厂商本身目前的品质以及它成本都是相对国外品牌是有优势的。那么借着这一波产能的提升,产能的制造的升级,所以国内厂都会比较多了,本身也是有技术的大势所趋的,同时还有需求的需求在里面。所以我觉得工控的持续增就是整个增长应该国内的份额不断提高是一个大势所趋,但是他可能他这个增长的速率应该会放缓,不至于会一直上升,因为如果说工控行业一直在上升的话,就意味着我后端的生产的需求在更加成倍的在增长,这个应该不像是现在的实际情况,而是说它工控产线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之后,它会产能够了之后,很多东西就会放缓,增长上就会放缓,应该是这样一个趋势。
22.我还想问一下关于思瑞浦这边,他比较依赖头部客户,我想问一下指它信号链这边可能之前是有一些定制化开发,这个产品不能复用,还是说它商务上可能绑定的比较深?
是这样,就是说它的很多产品当时就是为了华为而开发的,为了头部客户而去,早期的时候其实是为了头部客户的需求而去定制,因为这些头部客户他基本上都是要定制化需求的,那么当然其实这些产品你要很快的转型成通用产品也不难,也会很快,只是说它早期业务的快速增长是得益于那些头部客户。所以当头部客户做的特别大的时候,他如果说他的头部客户以外的收益没有快速的填补他的份额的话,那么如果说头部客户出现了大影响的话,它的整个业绩就会受到比较大的一个挑战。比如说今天头部客户用了100 million芯片,可能你除了这100 million以外,只有10 million在其他市场的生意,如果头部客户掉到了50 million,你的业绩会非常难看。
23.还想请问某些工控产品用在车规上,有一些达到工控级的也能做车规。我想问一下工控产品跟车规产品在这个技术参数上它的一个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主要是可靠性工控和车规的它认证的级别不一样,工业级和车规级主要是在温度可靠性上会有不同的要求,车规的温度应该我印象当中比工控的同样持续时间,不出问题的这个温度应该要高15~20度,主要是在温度上。他们的寿命是差不多,但是车规要求在同样的寿命前提下,它能扛住的温度时间温度是更高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圣邦股份
工分
7.4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0-25 21:0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