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英集芯电话会议会议纪要
长线才能翻10倍
满仓搞的公社达人
2022-06-03 07:30:12

英集芯电话会议会议纪要

时间:2022531   

公司主要背景介绍:   

此前一直受到行业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司整体的估值压的比较低,但今天英集芯拿到了“20厘米”涨停板。英集芯作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英集芯之前获评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国内大部分的模拟公司、甚至芯片公司里,能取得这一荣誉的公司都是凤毛麟角的。

    第二,我们看到英集芯过去一直保持得非常好的增长。从成立以来,公司的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速非常快,并且营收复合增速在40%以上,利润增速在50%以上。去年公司业绩也表现出高增长,净利润实现翻倍以上。这个增长主要来自于英集芯特色的数模混合SOC工艺。目前,大部分国内模拟公司都是以PIN脚替代的方式替代海外公司的料号,属于国产替代1.0阶段。而英集芯的数模混合是非常好的新模式,打开了另一个新的格局。未来英集芯也能通过成功复制现有的SOC打入细分领域的模式,继续深耕电源管理的市场,全球大约有四五百亿美金的市场规模,国内至少一两百亿的市场,在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里面,公司在电源管理的国产替代上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确。

   公司主要背景介绍:

   公司主营业务是SOC的电源模式,包括协议、快充这两大类。

   英集芯在4月19日挂牌,这几年乘着政策的东风发展速度很快,从2018年营业收入2亿多,到2020年营收7.8亿,这几年增速很快。利润从2018年的3000多万,到去年的归母净利润1.58亿,扣非归母净利润2个亿左右,增长都很快。

    这几年的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一,是这几年公司的研发投入,一直带来良性的循环,包括用一些新的想法做的项目,这几年跟下游终端客户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公司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三千多万,到去年的将近1亿,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在2020年开始,英集芯也开始布局向更多方向,整体来看,在锂电相关的这些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以及未来的物联网、耳机这块,公司都有在做产品线规划、多点布局。

    未来几年就能看到我们在前几年的投入带来的成果收获。消费电子特别是手机这块,引进了非常多的客户:目前前五的手机品牌里,除苹果外,我们和其余四家都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的特点是数模混合SOC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高集成度和可定制化的优势,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和低可行性的方案。

    原本传统方案是有多颗分立芯片分别由不同的芯片公司提供给甲、乙、丙、丁这些代理商,再由外加的方案商弄好方案之后提供给整机厂商,这样方案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对于整机厂商来说要求比较高。而英集芯做的事情是用全集成的SOC芯片加上方案和嵌入式软件,然后找一个代理商把这个方案提供给整机厂商,这样的优点是,首先,方案的集成度比较高,能替代传统6、7颗分立芯片的方案。其次,手机厂商的应用难度降下来了,且集成度特别高,从方案的成本角度来说,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英集芯的方案还是比较受欢迎的,这几年公司一直也在做这个方案,也取得了一些成功,未来在工业级芯片,以及物联网,车载这一块,还有一些TWS、音频类的这块领域公司还将多点布局、多点开花。

    公司的整体风格是踏实稳重的,研发的工作人员都不是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而是专注去做研发,电路布图这块的工作。公司基本没有其他的硬件资产,整体比较看重与人相关的资产,企业文化也特别推崇与人相关的创新、创意和团队间的合作竞争,在竞合关系这方面处理的非常好。

    到2021年,公司有260个左右的研发团队,从未来的发展布局上讲,公司上市后的这几年,会将研发的队伍更快搭建起来,预计今年年底研发人员可能会达到四百人左右,未来一年增加一百人左右的研发队伍。和国外的大型公司共同的一点是,料号堆起来后,公司收入的成长性都会比较好,所以我们未来几年研发人员的扩充和公司在新的品类的进入,会帮助公司实现既定目标的增长,未来几年英集芯的增长态势是很乐观。

    工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的特点是都属于比较艰苦的行业,提倡管理、提倡节约、提倡创新,这都是他们的共同点,但是像以英集芯这样以智力吃饭的企业,它对于市场的敏感性和对于客户痛点的把握以及怎么把客户的痛点解决方案和公司自己内部的能力结合起来、最终给客户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成长路径。

    国内的芯片公司经历了两个阶段,1.0的方式是PIN脚替代,但这种模式下始终有竞争对手在后面追着替代,会被更低价格的对手替代掉,英集芯的SOC的模式就是2.0的方式,因为有嵌入式软件系统,在与客户交流、解决客户痛点的时候,我们甚至能和客户一块来定制软件的相关参数,所以一旦把这个芯片放到了客户的产品里,很难被替代掉。因为他们不知道客户需要什么,然后怎么替代,以及在产品良率等综合的能力上的缺失,如果要进行替代会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生产风险,因此公司2.0的替代方式不仅是适应国家的国产替代的号召、借政策的东风,从公司自己的角度来讲,这几年也都是靠自己的模拟团队和数字团队相结合,互相的取长补短、结合方案,给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是真正让英集芯成长起来的一个重要的自身特点。

   

  英集芯的特色是和大部分的电源管理公司相比有一个差异化的竞争路线,这一差异化的战略路线,能很好地主导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未来英集芯在这一块也会继续在国产替代的大旗下面,把自己的产品做好,通过不断的新的领域,来实现公司业绩的增长。

 

Q&A问答环节

Q  英集芯有SOC的特色,别的模拟的公司是不是也能够去往这个方向去发展,其他公司来做SOC模式有没有一些壁垒?

A第一个英集芯为什么可以用SOC的模式来做电源领域。SOC的模式其实在其他领域里面是挺常见的模式,比如在音频这块。并不是技术难度到底有多少,而是英集芯最初选择发展路径的时候就萌发了这种方案的思路,公司在刚成立的时候,十几个创始人,基本上全部来自于珠海炬力,在十几年前,2000年-2008年这家公司非常非常有名,孕育了很多优秀的半导体行业的从业者,珠海很多有名的半导体芯片公司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从炬力出身。珠海炬力原来也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做的产品是音频相关的,用SOC的模式做音频相关的包括平板、笔记本、当时的MP3这些东西,英集芯的创始团队里的一部分人在炬力做模拟电路,一部分人包括黄总,包括江总,公司的几个创始人当时在做数字这块的电路设计,他们本身都是在炬力挺长时间比较熟悉的团队,整体从炬力出来后这样知根知底的团队,就能把所有的技术贡献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避免再做音频的思路,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电源领域,当时主流的用模拟的方式来做电源的思路直到现在都还是比较多的思路,但他们认为如果要用SOC的模式来做电源的智能化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选择了这条赛道就一直来做。

第二个是不是技术难点别人实现不了。这跟公司的基因是有关的,其他的公司,比如说TI、PI,包括Cypress这些纯模拟的公司,这些技术难度对于这些公司来讲肯定不是一个坎,但这种公司如果在一开始选择了分立的方案来做并且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就会有技术惯性,如果掉头切换成SOC的话就得再找数字方面的团队再磨合。这样磨合之中产生的成本压力也挺大的,这些公司比如说TI,要做SOC的话完全可以做,但没必为一个小市场领域专门组建一个团队来做SOC,他的思路会是做标准化的芯片超市,需要什么方案在我的芯片库里直接找就好了。另外,纯模拟公司要再组建一个SOC团队,这种自我革命要下的决心和毅力其实是挺大的。如果不是一开始做这个就顺着这条路来走,这就像他已经走到了半山腰,而且他做的方案就很赚钱、市场知名度很高,这时候再选择另外一条技术路径,这种理论上顺理成章的思路,真正从做实业的角度来讲,从头再来走另外一条路将面对的风险和压力其实是巨大的。而英集芯因为出身公司的影响而做的电源类的SOC模式,并一直做到现在,用SOC的模式已经在很主要的市场站住脚了,之后要替代英集芯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成功替代的可能性不高。

英集芯也看到其他的分立方案在某些情况下是能做的,所以在成都的公司也吸纳了从TI出来的这些团队做比较复杂的模拟电路,分立方案这块我们也能来做,但是公司目前主要针对的客户市场还是用我们比较有特点的SOC模式,通过自己的市场推广,每年进入一些新的领域。

 

Q:今年大家普遍担心消费电子的需求不高、手机的需求不行,而公司产品的下游结构又是主要以泛消费电子为主的结构,想问公司是如何能够确保在大家担心下游需求可能会转弱的背景下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增长?

A这是宏观的大环境和微观的小环境之间的对比和契合的问题。

宏观大环境咱们国内疫情防控的措施,国家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做了很多疫情防控的措施。整体来讲,对于消费电子这块,可能是一个短期内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由于各种防控措施比较严,短期内表现出压制消费电子的现象。但目前,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其他的传递过来的信息,我对整个大市场相反并不是那么悲观。首先,国内的市场还是比较庞大。其次,国家在2008年也有做过刺激消费的类似措施,在整个宏观环境包括消费电子这块,短期内可能压力比较大,市场上有一些砍单,这是存在的,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

    微观的小环境来讲,我们进到中高端的消费电子,包括手机这种产品,整体市场受到的影响,可能没有像新闻里面传的那么严重。

    另外是我们的产品模式,因为去年之前产能比较紧张,有一些新的客户想用我们的方案但是没有产能了,今年如果有这种需求端波动的话在公司产能准备充足时可能会进入新的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在原有的客户这一块,我们也会进入原有客户的新的产品,消费电子这块不管是小米,vivo和OPPO,推新的领域和产品时,像手环、手表也都需要电源类的产品。整体来讲,原有客户和新的同品类客户的开拓,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做法。

    在新的品类里,消费电子里面与电相关的,有比如血压计,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再比如电动的门锁,还有路况监控,包括新的应用场景都在公司的推进计划当中,比如说超低功耗这块就和某公司来做了一款产品,在遥控器上放太阳能板来给遥控器做成不需要换电池、有光就能充电的产品。我觉得这些都是一种思路。这个市场不缺市场空白,不缺我们要占领的领域,仔细想一想其实这些领域留给企业的空间还是挺大的,重点是要深耕这个市场。因为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在这种不断升级的需求下面,怎么做好自己的产品规划和怎么占据这个市场是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

 

Q公司的特点是在小的细分市场拿到高的市占率,如果从三年到五年的更长远维度去看,公司成长的路径是怎么规划的?具体哪些细分领域是我们的目标,会有产品的突破和发育?

A 未来在工业级控制,电机驱动这一块,包括超低功耗的产品、车载的产品,电池管理里包括一些分立的方案,甚至未来的物联网,都是挺大的一个千亿美金级的市场,这一块都值得大家去好好研究一下。

    对于英集芯来讲,我们这种公司有一个特点,就是走一个不断堆料号、堆团队进去占据市场,把这个市场用SOC方式进去之后别人不好替代的比较扎实成长的路径。您提到我们在充电宝这个市场上,或者是其他的市场看到英集芯的市占率比较高的领域,会不会成长空间不足,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静态看市场的问题。

    第一,本身原有的领域,他自己的发展空间和自我革命、自我技术升级和自我满足不同人群痛点的更新换代,这些也是存在的,每年这些领域自己在这一块就会有自己成长的路径。

    第二,每一个市场,刚才我提到的不管是音频也好,还有未来我们要进入的一些其他的领域,这里我不方便再多提了,我们自己内部有讨论了很多未来可以进入的领域,这些领域每个都有约三个亿美金左右的市场,但是如果在每个市场都成功进入,要成长出一个百亿级营收的公司是很简单的事情。

    比如说TI,目前所有国内公司加起来不到TI的零头,它进入的市场虽然不定制化芯片,但是给每一个市场做出来的产品都觉得是有天花板的芯片。但是如果产品能不断的增加进入领域的话,它每年的成长性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也是类似的情况。

 

Q:公司去年整体营收是7.8亿,其中电源类的营收5.2亿,快充协议2.5亿。今年这两块的营收结构占比,会继续保持这样的比例吗?

A应该变化不是很大,增速这块因为今天20厘米涨停我不太敢讲了,增速这一块我们没有很特殊的地方,每个企业每天都有波动,这很常见,对于我们来讲,肯定是扎扎实实的跟客户搞好关系,问问客户有什么痛点需要解决的,有什么新片需要投片项目,包括后端的研发,保证赶紧把客户的需求和我们看到的市场研究透、开发自己的产品,这些都是对于企业很常见的事情。

    整体来讲,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不是本质性的变化,细分这块每个客户增减的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虽然我刚才有提到对中国经济特别有信心,今年整个经济环境,下半年会不会还延续上半年的比较严的管控手段,从而影响消费电子或者是类消费电子的整体的成长性,这属于宏观的判断了,目前我不太好说。我个人认为下半年随着我们对于整体疫情的心理上的承受,应该已经见顶了,不会差到哪去。

 

Q:是否可以总结为,目前看来公司今年整体的电源类和快充协议的增长都会同步增长,结构比例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继续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

A我个人觉得不会发生特别显著的变化,但是有些板块增长快,有些板块增长的慢一点点,是可能的,这就不是结构性的完全变化。

 

Q今年来看,电源类哪几个细分品类您认为目前来看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客户端给我们的展望也是比较乐观的,能帮我们点一下吗?

A我们跟所有的客户都还可以,没有说忽然觉得自己需求减弱。我们跟几个客户在沟通的时候,真正大家觉得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4月份,或者说半个月前,那时候确实不清楚疫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但是从现有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客户这块包括他们的信心其实恢复的还可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悲观。

 

Q目前从产业链的感受来看,到5月份,环比四月份已经是更好一些了是吗?

A具体财务数据我没法谈,但是信心角度来讲,5月份甚至到现在来讲,我接触的几个客户还是没那么悲观我觉得。

 

Q现在上海发布6月1日要解封的消息,目前大家获得的信息基本也是疫情控制住以后,6月1日上海能够解封,如果解封的话目前来看客户端的展望或者情绪面的变化,目前公司有感受到吗?

A 是这样,我们的下游客户,大多数是在珠三角这一块,一季度和4月份大家感觉压力比较大,也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从4月份往后,比如说4月底之后,深圳这边基本上恢复的还可以。

    上海这一块放开了之后,基于国人的勤奋和对于市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特质,我觉得应该恢复得挺快的。对于我们的客户角度来讲,上游在长三角这边有一些封测和晶圆厂,我们的晶圆厂就赶紧转到其他的厂生产了,这块影响不是很大,可能重点是心理层面的,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客户的下单果敢程度会不会受到一定影响这类的,这是我们的直观感觉。其他的我觉得大家恢复起来,甚至不说一定会有报复性消费,但是总归是要有消费的,这里应该是没有那么悲观的。

 

Q:您提到有一些供应链之前在长三角,现在做了一些转移,公司有三分之一的收入和手机端是相关的,这些收入从出货的角度来说是通过上海这边运输,还是直接到香港?

A都可以,从哪出关就看哪边方便了。对于我们下游客户来讲,我觉得我们香港更多。

 

Q:能否理解为上海只是上游的芯片和工作有小幅影响,并且也做了一些应对和产能的供给端转移?

A对的。

 

Q提到产能相关的问题,想问今年公司产能相比去年的准备情况如何?

A我们原来的产品都是用八寸晶圆,但是八寸这几年都属于产能比较紧张,因为八寸都是前几年的生产设备。对于我们的角度来讲,现在数字这一块占比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可以用更高的晶圆,公司重点下一步,不管是和台积电也好,和华虹也好,都在做12寸产能的转移。新增产能这块,一小部分原有产能八寸这里来增长,而很大一部分都是在12寸90纳米这一块等效出来的产能,对于我们来讲产能的制约可能比其他的制约因素都要更加多一点。

 

Q今年公司产能增量还是比较明显的,产能转移后芯片数字部分的变化是?

A原来是180纳米,现在是90纳米。

 

Q我们现在生产出来的每一颗芯片的SOC12寸,从芯片面积来说,数字部分90纳米肯定缩小了,缩小完以后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的面积比例是多少呢?

A产品的比例大概有3:7和4:6。

 

Q这个3:7和4:6是90纳米还是180纳米?

A90纳米。

 

Q原来数字是占比小的那一头吗?

A原来差不多是5:5。原来可能更大一些。

 

Q:关于远期目标,前面您说的是100亿级别的收入,或者能分享下目前公司战略定位的规划是希望能做到怎样吗?

A在中期,每几年我们要做到以美金计,一亿美金,三亿美金,五亿美金,十亿美金大概的一个分布,我们一亿美金去年跨过去了,下一步是三亿美金,大约是在20亿人民币左右。这一步没几年我们就会做到,因为1-3的成长性基本上是自然而然最健康和最迅猛的增长的,成长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来讲,都是非常舒服的过程。三亿到五亿这块因为涉及到公司由大到较大的阶段,可能会有一些商战里面的互相竞争的关系。五到十是由较大到很大的一个公司了,如果到十个亿的销售额,那就是在国内是一个比较很领先的企业了。公司现在要做的是从一到三,一亿美金到三亿美金的跨越,我相信如果按照我们的市场布局,我们有信心这几年在中期就能达到,这就是我们的战略想法。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英集芯
工分
0.4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7-26 23:21
    谢谢整理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