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风电主机厂专家交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2-27 21:32:16

会议要点

1. 风电行业并网量与趋势解析

风电需求预期:2023年风电总量(陆上+海上)预计将达50-60GWh,主机厂交付量超60GWh;出口量约6-7GWh,头部厂商主导出口市场。

2024年增长预期:2024年风电量将攀升至70GWh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有望超过10GWh,得益于积压订单和政策环境改善。

风电板块投资前景:整体风电板块仍受市场看好,具备强防御性和较大弹性。

2. 海陆价格趋势

陆上风机市场:南方市场由于运输限制,主要集中在5~7兆瓦,价格较稳定,大致在1300~1600元/千瓦,北方市场竞争激烈,报价下行至1000~1200元/千瓦,出现亏损情况。北方市场最大功率达15兆瓦,但主流仍在8~10兆瓦

厂商竞争态势:当前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部分风机厂商亏损增加,行业出现分化,前期参与度较高的七八家厂商已缩减至大约五家主要参与者,显示出市场竞争越发集中且价格趋于探底

海上风机市场:大型化趋势下,价格下行,预计裸机价格基本上在3000元/千瓦左右,预期供给段平均功率在8~9兆瓦,显示出海上风机需求依然强劲

3. 成本与大型化分析

单台风机增长缓慢:预计明年单台风机平均功率变化不大,主因是交付的海上风电项目倾向更大功率,但由于成本和技术挑战,功率提升不会太快。

价格触底趋稳:风电行业价格经历大型化后,预计将稳定在每兆瓦1000-1200元左右,部分企业边际盈利紧张,甚至面临亏损。

供应链成本下降空间:随着风机生命周期延长和研发经验累积,供应链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为行业降本创造条件。

4. 风电主机成本与供应链压力

风电主机厂当前面临利润和毛利压力,由于订单交付延后,今年订单价格低于去年,明年压力预计将更大。

叶片和齿轮箱作为成本大头,今年谈判中叶片降幅大约8~10%,齿轮箱约5~7%,主机厂商有压缩成本的需求。

供应链集中度高,叶片和齿轮箱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大,特别是中材和时代新材在叶片市场占主导,这可能增加议价难度。

5. 风电主机部件成本降幅展望

风电主机厂对原材料依赖度增加:风电大型化、直驱技术推动需求增长,代理价和南高铁两大厂商阶级份额约60-70%,议价权非常强。

铸锻件价格预期:铸件价格预期降幅为14-16%,由原材料价格低位、产能宽裕等因素推动;锻件供给紧缺导致价格降幅有限,预计仅约5-7%。

轴承国产化进程加速,国产轴承预计降幅约10%,受制造规模扩大、成本下降及工艺改进等因素影响。

6. 风电轴承成本降幅与产业趋势

轴承价格降幅:今年预计偏航轴承价格降幅8-10个点左右,主轴承~10个点。国产化导致降价空间不大,价格竞争激烈,部分厂商可能选择不接低价订单。

市场集中度提高:头部轴承厂商生产集中,如新强联、天顺等,市场格局稳固,未来潜在增长较有限。产能相对富裕,市场需求得到满足。

国产化趋势:陆上主轴轴承国产化率大约60%,海上约40%。预测陆上国产化率未来将非常高,可能达到70-80%,头部厂商扩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7. 风电齿轮箱技术革新与降本预测

华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华轴齿轮箱因为成本优势明显,降本潜力大,已在陆上8兆瓦及海上10兆、16兆瓦风机中得到应用。

主机厂对华轴的接受度:主机厂由于华轴齿轮箱带来的整机成本降低3~4个百分点的利润贡献,对华轴技术的吸引力大。

行业未来趋势预测:预计到2025年,国内华轴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增至百分之二三十或更高,因技术优势一旦采用,则难以回头。

8. 风电市场竞争与展望

风电主机厂竞争格局分析:目前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厂商主导,如华州主机厂,且华州明确已有强强联合动作,短期内其他厂商可能难以跟进。

风电配件供应链策略:短期内,各厂商将谨慎开发和扩大供应链,避免过度扩张造成的风险,维护毛利率。

华州厂商技术和市场地位:华州厂商在主轴领域有潜力,但全球市场尚无大规模应用;华州厂商在技术和材料选择上具有主导权,未来几年有望提高影响力。

9. 风电业招标与产能预期分析

明年国内风电装机预期:预计100~110GW,与近年相比无大增幅,占比以条形风机为主,两三年后单列圆锥将成主流。

海上风电并网容量预测:预计明年海上并网量约为10GW,若未达成,十四五指标难以完成,后续两年抢建海上风电的可能性低。

主机厂成本和价格趋势分析:短期内海上风电成本存在压力,预计明年主机价格能稳住即不错,降价空间有限;到2025年,主机厂盈利有望修复。

10. 金风科技成本与海外市场潜力

公司成本高于行业水平,但降本有空间:金风科技作为行业领导者,尽管采用了保守偏多的技术路线与供应链培育,导致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高,但随着技术和供应链的稳定,预计到2024年及2025年成本会有所下降。

海外市场盈利较好,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尽管基数小,增速已上来,海外客户契约精神比较强,汇率变动给主机厂商带来红包,致使毛利率显著、最少达国内20%-40%,出口的一个订单利润贡献高于国内四个订单。

未来几年,主机厂商出口机会和空间大:受益于海外市场的盈利模式,成熟的契约文化和较高的毛利率,主机厂商的海外出口潜力巨大,一个海外订单的利润贡献可比多个国内订单。

Q&A

Q:今年风电行业预计的并网量是多少,从陆上和海上方面能够提供一个细分预测吗?

 

A:今年的风电行业,包括陆上和海上的总并网量,预计会有显著增长。我们判断风电的总并网量应该至少比去年好,可能会达到50甚至接近60吉瓦。而实际各家主机厂商交付出去的数量会更多,可能在60吉瓦以上。至于出口量,我们预计今年能达到6到7吉瓦。其中,远景和金风这两家公司就应该能贡献约5吉瓦,加上其他厂商,6到7吉瓦的出口量是完全没问题的。

 

Q:对于明年的风电行业,有何预期?特别是国内外市场的交付和并网量预计情况?

 

A:明年风电行业的前景我们预计将更加乐观。国内市场的并网量可能超过70吉瓦,甚至有可能达到70到80吉瓦之间。如果加上海外市场的量,接近90吉瓦的总量都是有可能的。具体到海上风电,明年的并网量预计至少应该超过10吉瓦。由于十四五计划以及之前因军事原因导致的进度延误,海上风电的订单积压以及江苏等地的改观都将支持这一增长。因此,从并网的角度来讲,70吉瓦以上是完全没问题的,海上风电交付量超过10吉瓦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Q:最新陆上和海上的风电主机厂招标价格水平如何?

 

A:陆上和海上的招标价格有所不同。在南方市场,由于运输限制,风机功率通常在5-6兆瓦,极少超过7兆瓦。陆上风机价格相对稳定,裸机价格大致在1300-1600元每千瓦之间,根据风电场的运输难度和质保要求有所变动。如果包括塔筒,价格可达1800元每千瓦左右。北方市场,尽管有厂商发布15兆瓦级别的风机,但实际主流投标机型在8-10兆瓦,价格更加激烈。扣除塔筒后价格在1000-1200元每千瓦,若扣除税费后可能低于1000元每千瓦。在海上,由于今年整体功率没有大幅提升,招标价格趋于下降,裸机价格基本在3000元每千瓦左右,甚至一些招标价格已降至2500-2600元每千瓦。

 

Q:风电主机厂在大小型化和成本上面临哪些挑战和趋势?

 

A:面临的挑战包括运输困难增加,供应链复杂度提高,以及风电场对设备功率的需求增强。南方因运输局限,风机大小增长受限;而北方市场可能已接近10-15兆瓦功率段的极限。价格方面,基本已到达探底阶段,部分厂商已经出现亏损现象,也意味着后续可能会更加激烈。陆上大型化的趋势可能会放缓,而海上的大型化需求依然强劲,主要是因为建设距离不断增远,大型化被视为关键手段来实现成本下降。从投标活跃度来看,已经开始出现厂商的分化和定价分歧,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来观察进一步的市场变化。另外,陆上风机的平均功率预计从今年的5.4兆瓦提升到明年的5.6兆瓦,说明整体功率提升不明显。海上的平均供电功率则接近9兆瓦。

 

Q: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单台风机的平均功率和风机的大型化趋势将会如何变化?

 

A:明年单台风机的平均功率变化不大,主要聚焦在8兆瓦到9兆瓦以及10兆瓦至12兆瓦这两个功率段。由于低风速区域如浙江以北更倾向于使用8兆瓦至9兆瓦功率的风机,并且去年已有大量招标,这些风机将陆续交付。然而,由于海上风电项目出现了一些问题,投资者没有足够的基金选择更大功率的风机。尽管在一些项目中使用了12兆瓦甚至更大功率的风机,但这并非主流。因此,整体功率段可能最多提升到10兆瓦左右。

 

Q:目前风机领域的价格成本和供应链情况如何?

 

A:当前,风机价格有可能稳定在1200元左右水平,但是个别项目的主流价格可能回落到1000元。考虑到生产成本,我们发现多数制造商的价格投入几乎没有利润空间。将原材料成本、制造、物流和运维成本计算在内,成本大约是1000多一点。有些企业的成本可能超过1200甚至达到1300,这在投标时可能会导致亏损。头部企业如远景可能仍然盈利,因为他们的成本控制能力相对较强,但像明阳和金风这样的企业可能亏损。

 

Q:风电主机厂未来的成本降低潜力如何?功率大型化对成本降低有何影响?

 

A:尽管大型化曾带来成本下降,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随着风机功率的增大,对供应商设备的要求也随之增高,供应商需要不断投入新的资产。此外,风机生命周期的缩短导致供应链共用减少,这也会增加成本。但如果风机功率不再大幅提升,固定资产折旧摊销的成本就会下降。同时,更为成熟的运营经验以及供应商前期研发投入成本的摊销完成,将会导致一些成本的降低。长期而言,风机生命周期的延长对于行业和运营商来说都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风机的可靠性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所以,虽然市场面临着快速的大型化,但在后续的时间里,对成本的进一步控制和供应链优化仍然存在降成本的可能性。

 

Q:当前从主机角度,哪些零部件面临价格变化?可以分享对轴承、锻铸件和叶片的具体情况吗?

 

A:主机厂商当前确实面临一些成本压力。由于交付订单的延后,今年订单价格相比去年有所下跌,预计明年主机厂商盈利压力会更大。今年显现的情况是,主机厂商由于拿到了低价订单,部分订单被放弃或者不愿意执行,即使这样做可能会损害与客户的关系。毛利压力大导致主机厂商未来可能会向上游供应链传导成本压力。关于零部件的情况,叶片占整机成本的比例最大,大约占到1/3,近年来随着叶片尺寸的增加,其成本比重进一步上升至大约35%。各家厂商间的协商结果差异不大,叶片的价格谈判降幅约为8~10个百分点,而去年同期大概为5~7个百分点,相对有所改善。叶片供应链集中度较高,尽管如此,主机厂迫于降本压力,必须促成价格的下降。另一方面,齿轮箱也是一个关键部件,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中占整机成本约20~25%。今年齿轮箱的整体降幅约为5~7个百分点。与叶片相比,齿轮箱的成本降低幅度更小,这是因为齿轮箱的生产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设计难度和资产投入。齿轮箱供应链的集中度非常高,几乎所有主机厂都依赖外购,只有少数厂商如远景能够自研自产齿轮箱。

 

Q:风电主机厂目前对于齿轮箱市场的依赖情况,以及受市场影响价格调整的情况?

 

A:近几年,无论是海上还是陆上,风电主机的型号正在向大型化趋势发展,这增加了对技术权威性的要求。直驱技术的应用使得对齿轮箱的市场需求呈增量趋势。特别是在高端市场,如8兆瓦级别的大型风电主机,对南高铁和德比尼亚这两家公司的依赖几乎达到了100%。这两家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据60%-70%的份额,这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议价权。而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他们在齿轮箱价格上做出了一些象征性的降价。

 

Q:当前铸锻件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价格趋势有哪些变化?

 

A:对于铸锻件来说,今年的销售降幅预计在14到16个百分点之间,这超出了预期。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以及产能相对宽裕,尤其是经过盲目扩产后的日月公司,其产能增加了大约六七十万吨,导致价格下降。对锻件而言,由于行业内库存不足,加上如三一这样的厂商面临问题,锻件主轴的供给相对较紧张。锻件价格相对稳定,预计降幅只有5到7个点,因为近年来没有进行扩产,需求依然较大。

 

Q:风电关键部件轴承的国产化进程如何?其价格趋势是怎样的?

 

A:近年来,偏航和变桨轴承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主轴承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陆上主轴承的国产化率已达到大约60%,海上约为49%,预计这一比例明年还将增加。国内企业如新前联、洛轴和瓦轴等,正迅速跟进设计和制造,以应对主机厂的成本压力。因此,在推动整个产业向高产出转型的过程中,国产化轴承的整体价格预计将下降大约10个点。这一降幅的因素包括生产规模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以及设计余量的释放和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成本降低。

 

Q:今年主机厂在成本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对部件价格的谈判态度如何?

 

A:今年主机厂由于成本压力较大,所以在谈判部件价格时表现得较为强硬。我们可以预见,明年的价格谈判将比今年更有利。

 

Q:轴承明年的降幅水平如何?能否分别拆分偏航背景和主轴承的降幅?

 

A:对于轴承的降幅,偏航背景和主轴承的降幅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国产化率的提升,偏航背景已经实现了一定的降幅,预计今年的降幅大约在8到10个百分点左右。主轴承的降幅可能也在10个百分点左右,不过,因为主轴承在这几年出现了较多的快速故障,这部分的降幅不会太大。整体国产化的推进使得原先进口的产品被替换掉,因此总体降幅不太可能每年维持在10个百分点。

 

Q:独立变桨轴承在行业中的渗透率如何?

 

A:独立变桨轴承已在行业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于8兆瓦及以上的风机,几乎全部使用独立变桨。头部厂商如远景能源在4兆瓦及以上风机中基本100%使用独立变桨,金风科技在6兆瓦风机开始采用。整体来看,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风机已经使用了独立变桨。

 

Q:当前割零部件轴承厂的市场份额如何?

 

A:目前,轴承厂商的产能一定是偏多的。新产量的话,顶级厂商的极限产能大约在8000套左右年产量,其中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主轴承三者的产量大概在3万只左右。天成等厂商因仅生产变桨轴承,其年产量大概是3000套左右。主轴承方面,各大厂商加起来的年产量大约在七八千套。由于这些年偏航变桨的价格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因此未来价格大幅下降的空间不多,很多厂商宁愿选择不接单。

 

Q:陆上和海上主轴轴承的国产化率如何?

 

A:陆上和海上主轴轴承的国产化率存在差异。陆上的国产化率相对较高,大约在60%左右,海上因为业主对风机可靠性要求更高,国产化率在40%左右。不过,海上的国产化正不断突破,从0到1很难,而从1向2进步则容易得多。目前,很多厂商在一些项目中会采取一半国产一半进口的做法。预计到明后年,陆上可能的国产化率将非常高,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明年整体陆上国产化率有可能达到这一比例。厂家如洛轴正在扩产,预示产能可以支撑未来风机的需求。

 

Q:齿轮箱轴承开始采用滑动轴承的情况怎样?整个行业的渗透率及趋势如何?

 

A:齿轮箱滑动轴承已经开始在行业中得到应用,其中头部厂商例如远景能源使用最多。尽管没有具体数字,但整个行业的趋势反映出滑动轴承正在逐渐被采纳,其渗透率和应用趋势正逐步提升。

 

Q:远景使用了多少华轴的风机?华轴的降本效果如何?

 

A:远景公司今年已经使用了100多套华轴风机,主要运用于海上的大型风机中,如8兆瓦陆上风机和10兆瓦以上海上风机。华轴对于齿轮箱的降本非常明显,大概可以在成本上降低10~15个百分点。齿轮箱在整体风机成本中占比25%,利用华轴后对整机的利润贡献可以达到3~4个百分点的毛利率贡献。

 

Q:华轴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情况如何?未来的应用前景是怎样的?

 

A:华轴技术在海外已经较为成熟,国内的推广相对于海外起步晚,但进展快速。包括上海电气和其他企业都在验证华轴技术。华轴在国内大规模上量可能要到2025年左右,未来达到整体市场占比20-30%,甚至更高是有可能的。华轴技术将导致整个风机的结构设计发生变化,一旦采用华轴,厂商不太可能回头继续使用传统技术。华轴的使用将会引起风机成本降低,大约有3~5个百分点的降幅,整体来看可以降低整体风机成本5个百分点。

 

Q:滑动轴承的成本是多少?

 

A:6兆瓦级别的风机齿轮箱中,滑动轴承的价格大概在25万到30万人民币之间;而海上大型风机的齿轮箱,如8~10兆瓦级别,价格在60到70万人民币之间。这些价格都是指批量生产的成本。

 

Q:在华轴技术领域,哪些企业潜力较大?

 

A:虽然理论上做过滚轴技术的企业可以转向做华轴技术,但实际上,这种转换并不容易。滚轴技术与华轴技术在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上有显著不同,不擅长华轴技术的企业短期内改变会有较大风险。主机厂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可能会更倾向于那些具有华轴生产经验的企业,而不太可能选择没有华轴经验的厂商进行转换。因此,即使转换成本上涨,涉足华轴技术的门槛仍然相对较高。

 

Q:华州的风电主机厂目前市场表现如何?有多少家企业表现良好?

 

A:当前市场中表现良好的风电主机厂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这些厂家将华洲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且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合作方面表现出审慎态度。它们可能会与一两家供应商形成深度绑定,建立产业优势。预计在2025年之前,这些主机厂商的供应链将基本打通,届时将能扩大合作范围。

 

Q:风电主机厂的毛利率情况如何?

 

A:由于主机厂商在追求产品质量上的投入,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至少39%的毛利率应该完全是没有问题的。未来几年可能是这一行业的黄金期。

 

Q:在主轴轴承方面,华州的技术发展如何?是否有潜在的市场竞争力?

 

A:尽管华洲在齿轮箱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在主轴轴承上,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华洲的应用可能性不大。不过,对于靠近齿轮箱的后轴承区域,使用华洲产品作为主轴轴承的可能性较大。全球市场尚未广泛应用华洲主轴轴承,因此该领域尚需时间来发展和验证技术。大规模应用可能要到2025年甚至更晚的2026或2027年。

 

Q:华州的市场地位如何?在与主机厂的合作中,华州具有多大的主导性?

 

A:华州厂商通常与主机厂商进行联合开发,拥有较强的主导性,尤其是在材料选择和细节设计方面。即便主机厂可能提供详细设计图纸,但在某些专业工艺如热处理和渗碳工艺方面,主机厂相对较弱。在未来的合作中,华州的主导性可能会更加凸显,因为它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总的来说,华州与主机厂商的合作会具有更强的主导性,特别是在工艺技术方面。

 

Q:对明年整个风电行业招标装机量有什么预期吗?并且主机厂手中的积压订单情况如何?

 

A:明年的行业招标装机量预计在100~110个吉瓦左右,与近几年相比不会有较大增幅。主机厂商积压的订单逐年增多,例如像运达已经积累了相当于将近20个计划年的订单。预计明年整个行业的交付量在90个吉瓦左右,陆上与海上加起来,并网量国内可能大约在70个吉瓦。

 

Q:关于明年的并网量,尤其是海上风电,并网量预期是多少?对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达成有何影响?

 

A:海上风电明年的并网量大概在10个吉瓦左右,但如果达不到这个并网量,那么“十四五”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为中建设到并网需要超过10个月,如果明年不能完成必要的招标,那么后年25年抢建的可能性将非常低。陆上的情况不同,可能最后一年还有抢建的可能性。

 

Q:后续对于主机厂的机型变化,尤其是稀土材料价格可能的变化,有什么看法?

 

A:短期内,国内市场的主机厂商已经对海上风机进行了统一,都采用了双馈或半直驱技术。稀土材料价格的波动不大可能导致他们回到直驱技术,因为面临成本压力后,他们需要通过大型化来降低成本。即使稀土价格下降,直驱的总成本仍然比双馈要高。另外,随着供应链的丰富和成熟,双馈的理论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所以海外市场上,即便是在欧洲,一旦供应链成熟,主机厂商转向直驱的可能性也很低。

 

Q:当前主机厂倾向于使用哪种轴承技术?

 

A:目前,海上风机由于对可靠性的高要求,一般都使用两个单列圆锥轴承。陆上的风机则从传统的条形滚齿逐渐转向使用两个单列圆锥轴承,因为这样在成本和承载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

 

Q:明年风机主机价格趋势如何?从长远来看,主机厂盈利能力是否有修复的可能性?

 

A:明年风机主机价格若能稳住,那已经不错。目前市场上的价格已经接近底线,例如8兆瓦的风机价格已经在1000元/千瓦左右,低于该价格的销售已经几乎不存在利润空间。展望到2025年以后,大型机组的集中度提升、运营商趋向理性以及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将使得主机厂商有修复利润的可能性,所以对于主机厂商的盈利能力来说,未来几年可能会出现一些修复的情况。

 

Q:金风科技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在成本控制上看似比较高,针对这个问题,金风科技后续有没有降本空间,能不能降到和行业差不多的水平?

 

A:金风科技作为行业老大哥,其实在技术转型上相对保守,从直驱切换到半直驱,再到双馈技术。在行业内深耕多年,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储备。然而,金风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供应链的培育,这几年在这个方面的投入很大,可以说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预计在未来几年中,金风会持续降低成本,但由于企业文化和战略定位的差异,从“狼性”角度来看,金风的成本控制能力较弱。虽然金风的客户关系管理做得不错,能够获得较高的平均售价,这是它的优势之一。再加上随着其供应链逐渐成熟和技术的稳定,预计到2024和2025年之后,成本将会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与31和远景等竞争对手相比,金风在降本方面可能仍有一定的差距。

 

Q:对于目前海外市场,主机厂商的盈利水平和毛利率有多少?未来两三年,主机厂出口的机会和空间如何?

 

A: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海外运营商通常会将整个项目的所有部分全都外包给供应商。这就使得海外市场的价格不能简单与国内做直接对比,并且海外订单的毛利率通常是国内的2到3倍。即便许多国内厂商目前可能面临亏损,海外市场仍然保持盈利。一个海外订单的利润贡献大约是国内的四倍,甚至更多。比如,毛利率基本上有20%、30%、40%不等,最低利润水平都高于国内市场。加上这几年汇率变动也为主机厂商带来了额外的盈利。未来两三年,主机厂商如果能交付2到3吉瓦(gigawatt,GW)规模的海外订单,这相当于国内交付10吉瓦规模的利润。因此,尽管海外市场的交付量可能较小,但其盈利贡献相当大。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三一重能
S
海力风电
S
通达动力
工分
3.7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2-27 22:17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