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机构投资者一周观点精粹-2022.1.8
myegg
2022-01-08 19:54:02

1、宏观方面包括:稳增长抓手点评、专项债点评、美联储加速转鹰点评、美债收益率大涨点评、12月美国新增非农数据点评。

2、行业与板块方面,本文给出了六个板块点评分析内容:

1)房地产板块:房地产政策及行业最新逻辑

2)基建板块:工程机械、建筑建材等最新逻辑

3)家用电器板块:行业业绩反转预期等最新逻辑

4)中药板块:医保政策、配方颗粒等最新逻辑

5)数字货币板块:APP上架、冬奥会试点场景等最新逻辑

6)新能源板块:双碳政策争议点评

7)军工板块:关于军品增值税问题的点评


注:最近5个交易日内,一级行业角度,房地产、建筑装饰、家用电器、石油石化、农林牧渔等行业涨幅排名靠前,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美容护理、电子、公用事业等行业跌幅靠前。概念板块角度,医药商业、水泥制造、西部大基建、冬奥会、老基建等板块涨幅靠前,CRO、宁组合、电源设备、光伏逆变器、高价股等板块跌幅靠前。


阅读指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方向选择研究。另:本文内容均不涉及荐股,仅作为研究参考,望知悉。



正文



一、宏观

 

(一)稳增长抓手点评

 

H券商:国内宏观主基调,毫无疑问是“稳增长”。但“房住不炒”、“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等基调下,如何实现“稳增长”?“稳增长”的着力点又会在哪?我们判断,十个方向值得重视。分别是地产部分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能源革命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建设+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初级品保障部分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农机装备、扩内需部分的基建适度超前+外资重大项目落地、突破供给约束部分的物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行动+数字化改造。预计这十个部分带来的需求增量有1.8万亿左右,或将能够对冲地产的下行(地产销售额+地产建安投资合计27万亿的体量,增速下行5%-8%,影响1.3-2.2万亿),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一、地产: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其中租赁部分,预计带来增量投资3000亿以上。二、能源革命1:可再生能源建设。两个部分:1)电源:三大宏观政策支持下,可再生能源建设有望迎来高增长。参考第三方机构的预测,明年风电、光伏增量投资预计可达1600亿左右。2)电网建设,参考南网与国网的十四五规划,明年增量部分可能不到300亿。三、能源革命2: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三个部分:1)清洁生产改造。钢铁、焦炭、水泥三项,清洁生产改造预计合计投入3300亿左右。假设4年左右完成,年均投入可能在800亿左右。2)能效提升行动。有望增加投资额1.36万亿左右,未来四年年均估计在3400亿左右。3)煤炭清洁利用。其中煤电升级改造预计年均投资额预计在100亿以上。四-五:初级品保障: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农机装备。废弃物循环利用部分,我们重点关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目前40个基地名单已公布,预计明年带来投资400亿左右。农机装备方面:新一轮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中。若明年中央财政补贴金额有所增加,农机装备行业,尤其是补贴倾斜的丘陵地区装备器具需求有望上行。六、扩内需1: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1)传统基建:从今年的运行来看,交通投资或有意在有所回收。中央工作会议之后,交通领域相关部委的表态看,均表示明年将扩大投资。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或将适度超前,可重点关注5G、千兆光网与数据中心。参考行业规划,预计信息基础设施年均投资7000亿,高于十三五期间的年均5000亿。七、扩内需2: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今年中央经济会议通稿中对外资的提及次数较多,上一次与之类似的是2015年,结果是2016年外资投资增速大幅上行。八-十:突破供给约束:物流/“专精特新”/数字化改造。物流部分,分为物流枢纽与冷链物流建设。预计明年新增投资400亿左右。数字化改造,按照工信部的规划,完成10万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预计投资1600亿左右。

 

(二)专项债点评

 

C券商:专项债的前世今生:作用提升,监管趋严。随着专项债规模起量,逐步成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政策工具。复盘专项债发行历史,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2014年:金融危机助推地方债落地,但隐性债务压力是建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关键原因,2014年正式试点自发自还。2)2015-2017: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自主发行全面放开,政策框架逐步完善,置换存量债务成为该阶段的主力任务,2015-2017年置换债发行比例在60%以上,而新增专项债规模相对较低。3)2018-2019:在规模上,监管更加重视专项债对于重点领域融资的支持作用和对其他融资资金的带动作用,该阶段专项债更多投向土储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向基建的比例约在20%-30%;而在监管上,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4)2020年以来:疫情冲击下专项债承托基建投资的重要性提升,全年投向基建的比例提升至48%,但疫情企稳后严监管再度回归。2021专项债发行回顾:进度后置,半壁基建。我们分别从发行节奏、期限利率和资金投向等三个方面对2021年专项债发行情况进行分析。1)从各类政府债发行节奏来看,新增专项债明显后置,国债进度整体偏慢,新增一般债紧赶进度,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的规模大幅提升。2)从期限利率来看,专项债发行期限持续上行,发行利率则先上后下。3)从资金投向来看,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的规模为1.52万亿,较2020年下滑12%,占比为43%,低于2020年48%的水平,这与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较为低迷相互印证。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投向新基建的规模约为1185亿,较2020年翻了一番,占专项债总发行规模比例由1.6%提升至3.4%。专项债作为资金本的比例依然较低。2022宽财政展望:节奏前置,值得期待。12月以来监管多次提及积极财政政策,虽然仍有“紧日子”、“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约束,但边际上已有明显宽松,2022年宽财政已在路上。1)我们对于2022年上半年的财政发力较为期待。一方面,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1.46万亿,并强调在2022年一季度发行使用,且监管从2021年9月份开始推动项目储备;另一方面,2021年专项债留存资金亦将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贡献。2)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虽然对于2022年上半年的宽财政较为期待,但对于全年最终形成的基建投资仍较为谨慎。我们分别进行两组测算:第一组假设其他来源资金规模不变,在不同的专项债规模和基建投向比例下,中性假设下(3.5万亿+45%基建投向)预计2022年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增速的贡献度为1.1%;第二组则更为全面的考虑基建资金来源各个分项的趋势,中性假设下预计2022年基建增速为5%。

 

(三)美联储加速转鹰点评

 

事件:美联储2021年12月14-15日议息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一改往日“暂时性”通胀观点,对加速Taper达成一致,并就加息和缩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X券商:美联储缩表的目的是什么?1)短期目的:推升长端美债收益率,防止利差过早倒挂。历次加息周期开始前10年期与2年期美债收益率差值都在2%以上,意味着美联储手中有6-8次加息的权限。目前10年与2年美债收益率差值过低,一旦加息推进美债收益率曲线就将倒挂,随后市场就会形成衰退预期。因此在加息过程中同步缩表是极为必要的。2)长期目的:稳定美元货币体系。美元货币体系的稳定需要两个基础:美联储与非美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统一;美债的稳定性、安全性与投资吸引力。QE令美国与非美货币政策框架分化,疫后分化形势加剧。进而,只要财政赤字率下降,美联储就必须通过缩表来维护美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3)中期选举前美联储的姿态应该是高举轻放。现在联储开始讨论缩表,那么就意味着加息真的临近了。何时缩表?美联储加息节奏如何?1)Taper酝酿了10个月;考虑到利差隐患,Q2或许就会给出缩表指引;2)现在看3月首次加息,Q2引导缩表,中期选举后再次加息或为大概率。加息提速、缩表降至,有何影响?1)10Y美债收益率中枢小幅上移,全年呈现N型。但人民银行宽货币的外部约束弱于2021年,今年上半年仍是国内的最佳宽货币时间窗口。2)情绪面有望暂时战胜基本面,中期选举前美股有望复制1999年走势,中期选举前美股风险或有限。3)新能源调整到位后,A股或开启均衡升势。在内需发力、信用宽松、外需不弱共振之下,2022Q1国内经济回升的确定性较高。“旧经济”与宽信用两大元素将对股市形成积极影响。目前股票性价比明显高于债券。一旦新能源概念股调整到位,国内股市或将重拾升势且较2021年更为均衡。

 

(四)美债收益率大涨点评

 

事件: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去年3月高点,最新为1.767%。

 

M首席:本轮美债利率上行主要由通胀预期推动。要探究利率变动的原因,首先要知道什么在驱动利率变化。根据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拆分,自去年12月17日以来,美债利率上行主要由通胀预期驱动(盈亏平衡收益率)。期间10年美债收益率上升25BPs,通胀预期上行19BPs,曲线熊陡。但去年12月31日以来,美债利率的拉升由实际利率主导。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的14BPs中13的个BP由实际利率推动。也就是说,通胀预期回升是主线,但实际利率的波动使美债利率在1月3日急速上行。疫情的 risk off 到 risk on 是美债利率运行的核心逻辑。先说结论,投资者从 O 型病毒问世后的 risk off 模式转向 risk on 模式是近期美债利率运行的核心逻辑。而供给侧冲击则在 1 月 3 日的市场波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期市场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第一,原油价格和美债利率同步反弹;第二,美债拍卖需求较弱。疫情担忧消退带来的经济预期上升和避险资产需求下降才是美债利率背后的主线。无论是原油价格反弹还是美债拍卖需求的下降,都只是投资者投资模式从risk-off转向risk-on的表象。大量投资级债券发行和凸性对冲等短期交易因素则加剧了最近两天美债利率的上行幅度。美债利率往何处去? 我们判断后续上行空间不大。既然说本轮利率上行是对此前risk-off交易的修复,那么修复空间何如?目前O型病毒出现后资产价格risk-off的空间基本已被修复完毕。名义利率、通胀预期、原油价格和期限溢价等均回升至本轮risk-off前的水平。然而资产价格的修复是建立在O型病毒对经济没什么影响的假设上的。投资者对O型病毒的情绪或已过度乐观。美英的每百万人住院人数均已超过Delta病毒时期的峰值,住院人数往往领先死亡人数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未来因投资者对疫情严重性的错判,美债利率甚至或有下行风险。今年利率怎么看?美国与欧日政策差的扩大是今年资产定价的核心逻辑。海外资金流入是未来压制美债利率的一大主要因素。我们重申美债利率上行空间不会太大的观点。

 

(五)12月美国新增非农数据点评

 

事件:美国1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19.9万人,前值21万人,市场预期40万人。失业率3.9%,前值4.2%,市场预期4.1%。与疫情前2020年2月相比,非农人数仍有360万人缺口。时薪环比增0.6%,市场预期0.4%;同比增4.7%,市场预期4.2%。劳动参与率61.9%,前值61.9%。就业人口率59.5%,前值59.3%。10月和11月新增非农共上修14.1万人。


G券商:1、就业数据内部再背离,就业形势仍然偏紧。1)12月新增非农就业19.9万,不及预期的40万,前值25万(修正后),但基于家庭调查(household survey)的失业率大幅下降0.3%至3.9%。从就业结构来看,本次新增就业主要来自于休闲与酒店(+5万)、专业和商业服务(+4万)、制造业(+3万)等,其余行业就业规模也都有所扩大,但增速放缓。2)劳动供给偏紧,劳动力市场偏热,时薪环比增速上行。12月劳动参与率与前期持平,均为61.9%,平均时薪增速环比增速升至0.6%,同比涨幅4.7%,反应出劳动力市场偏热。3)疫情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暂未体现。非农调查结束于12月中旬,当时Omicron变异病毒的影响还处于初期阶段。考虑到当前高企的职位空缺率,如果疫情进一步加剧,对就业供给端的冲击可能更大,进而加剧就业市场的紧张程度。2、非农与失业率背离下,为何更看重失业率。1)疫情后企业对非农调查的回复率大幅度下降,导致非农的数据代表性下降。数据代表性下降的一个表现即非农数据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修正。2)疫情也导致就业形式发生变化,疫情后通过网络等创业的美国人数量明显增多,而这部分往往难以统计在非农就业之中。另一方面,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自雇劳动者的就业恢复也明显快于企业员工的就业恢复,而前者也不在非农就业中。因此。家庭调查的失业率的情况更能够体现美国的整体就业情况。3)就经济意义来说,基于家庭调查的失业率更能够体现出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经济循环情况,更为重要。而且美联储长期以来观察就业所采用的指标也是失业率,因此更应该看重失业率本月的变化。3、联储3月加息概率进一步提升,非农就业不及预期难制约加息节奏。1)美联储并没有明确给出实现充分就业所需的失业率水平,我们推断目标区间应该在3.5%-4.0%之间。3.9%的失业率水平已经接近联储充分就业的目标,联储在3月首次加息概率上升。2)新增非农就业不及预期,很难成为联储政策收紧的制约。其一,目前一些导致劳动参与率下滑的因素是长期性的,货币政策对此无能为力;其二,12月会议纪要显示,一些联储官员认为,如果出现通胀压力持续大幅上升的情况,在实现充分就业前就加息可能是合适的。4、不确定因素当前依然集中在疫情影响。如果疫情大幅度恶化,出现失业率反弹或者非农就业负增长,我们认为联储首次加息的时间点或将出现延后。


二、重点行业与板块

 

(一)房地产板块

 

S券商:格局优化,破茧新生。行业格局:行业格局加速优化,优质房企迎量质双升。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资源驱动阶段(2014年以前)、杠杆驱动阶段(2015-2017年)、运营驱动阶段(2018年以后)。18年开始,行业进入运营驱动阶段,但行业内卷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直到21H2,在行业资金困境和供给端调控深化的双重作用之下,行业供给出清开始真正出现,在政府连续强调鼓励并支持优质房企并购的推动下,行业格局优化将加速到来。我们预计2022年将展现从以往内卷式集中度提升向格局优化的集中度提升跃迁,不同于以往周期集中度和盈利能力的背离走势,预计优质房企有望迎来量质双升的趋势,即: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有望双升。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由内卷式提升向有质量提升转变。从万科、保利、龙湖、华润4家优质房企拿地集中度来看,14年之前资源驱动阶段,4家集中度保持平稳;15-17年杠杆驱动阶段,在供给端调控和快周转模式背景下,4家集中度快速提升;18年之后运营驱动阶段,起初内卷加剧导致4家集中度出现了倒退,但21年开始,供给调控政策深化,融资资源向运营驱动房企集中,4家集中度重获提升趋势,近期行业资金困境加剧及政府鼓励优质房企并购,预计后续优质房企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源于两方面数据佐证:1)4家房企拿地集中度由20年8月的7.8%提升至21年11月的11.3%;2)21年11月行业资金困境下,保利和招蛇融资端领先放量。盈利能力:出清加速竞争减少,优质房企盈利能力改善。14年之前资源驱动阶段,百城地售比低位稳定,房企盈利能力较强;15-17年杠杆驱动阶段,百城地售比快速提升,行业内卷加剧,房企盈利能力显著下降;18年之后运营驱动阶段,集中供地进一步推升百城地售比,房企盈利能力不升反降,直到21H2行业出清加速竞争减少,推动优质房企盈利能力迎来改善,源于两方面数据佐证:1)21H2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平均地售比已下行至37%(vs. 2015-17年的50%);2)21M9-M12保利和招蛇的平均拿地隐含毛利率分别已回升至32%和32%(vs. 2021M4-M7的19%和21%)。维持房地产板块“看好”评级:A股:保利发展、金地集团、新城控股、招商蛇口、金科股份、万科A,关注:华侨城A;H股:龙湖集团、华润置地、旭辉控股、中海外发展、碧桂园、融创中国。

 

Z券商:看多房地产板块少数核心标的。自上而下绝对收益区间逻辑+政策改善或加速+“玩家持续下桌”并存。近期核心观点总结如下:1、流动性宽松叠加风险偏好低位,或是最佳房地产绝对收益配置区间。重视市场利率边际(10Y国债)持续改善,同时风险偏好不升反降的特征(CDs高位)。2、房地产和产业链都能涨,房地产还有“玩家下桌”逻辑加持,强调此前观点“2022年是竞争环境改善年,同步于库存底在2022年底判断”,因此,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少数派房企或有更大弹性(参考招商房地产现金流模型);产业链上,相比产业链上的一般公司,物业管理板块或还少了应收账款风险;产业链上供应商的集中度提高逻辑不变且或将加速。3、 判断目前政策修复仅限于防风险目标,而转年后,房价上涨压力变下行压力、经济(增长和就业)这两项指标压力或转大,政策大概率持续边际改善。紧盯政策beta的持续性!投资:beta驱动的经典逻辑没有变化,alpha选择大不同。首推具备“持续内生性现金流创造能力”的【金地集团】【保利地产】【万科A】等,关注港股【龙湖集团】【华润置地】等,高杠杆型房企要精选“有质量的杠杆”关注【金科股份】,资源型公司关注【华侨城A】等;物管关注【招商积余】【碧桂园服务】【旭辉永升服务】【保利物业】等,商管关注【华润万象生活】【星盛商业】等。

 

T券商:政策底凸显胜率,博弈点加大赔率。核心驱动因素在于行业政策底的确认决定了政策博弈的高胜率,并且在年初快速轮动的行情和避险情绪之下进一步凸显板块的性价比优势。此外,政策调整预期的升温也导致博弈节奏的前置。我们认为优质房企有望继续受益于收并购和再融资定向宽松所带来的alpha机会,同时行业格局优化、行业稳预期、宏观稳增长的诉求下,政策博弈点的丰富有望于一季度末带来阶段性的beta行情。博弈点1:信用问题催生的alpha有更多可能。市场化出清的主要实现路径在于行业公司间收并购,虽然收购方面临三条红线、真实负债率、资产性价比、行业基本面担忧等压力,再投资预期依然谨慎。但是再融资层面的定向宽松已经兑现,且11月以来行业景气度边际企稳,预计带动投资信心边际修复。此外,监管层鼓励收并购的方向和态度依然坚决,后续再融资支持(不排除股权再融资)、负债率考核、地方国资参与度的提升都值得期待。博弈点2:预期反转之后的过度叠加效应有待缓解。当前行业的流动性危机源于行业周期、信贷周期、政策周期的共同叠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微观层面的流动性挤兑,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适度的预期调整是正常反应,也有利于行业结构性问题的根本解决。但是如果可能导致了部分地区,甚至大规模民营房企和监管机构对存量资金的无序争夺,会加剧本就脆弱的地产金融体系。因此通过自上而下的协调改善流动性挤兑、避免地方层面的过度升级同样有一定可能。博弈点3:政策面的beta取决于宏观和基本面的被动触发。按揭层面的宽松已经起到定向降息效果,并且成功引导短期销售的企稳,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目标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进一步放松有赖于行业和宏观层面的倒逼触发:行业信用风险失控、基本面失速或者宏观层面稳增长对地产的阶段性诉求提升,今年一季度行业信用和基本面都将迎来大考。我们依然看好三稳预期和因城施策的温和升级,甚至极端情况下更高力度的托底政策出台。把握左侧收并购和右侧集中度提升。未来行业beta取决于行业结构调整、产能出清节奏和政策托底力度;alpha在于收并购对重点房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率的修复、逆周期加杠杆的精准度、围绕住房场景价值的长期挖掘。建议:1)优质龙头:金地集团、保利发展、万科A、龙湖集团、招商蛇口;2)优质成长:金科股份、新城控股、中南建设、旭辉控股集团;3)优质物管:碧桂园服务、新城悦服务、绿城服务、招商积余、保利物业、旭辉永升。

 

(二)基建板块

 

T券商:工程机械板块:周期平滑下关注板块估值修复机会。12月挖机销量预计为1.4-1.6万台左右,降幅有望收窄:按照协会在月初及月中统计的各家12月目标销量数据,12月国内挖机销量目标值约为1.41万台,根据CME杂志社月末预计约为1.6万台,同比约为-41%至-49%,降幅有一定概率收窄。我们预计22年挖机国内销量同比增速约为-17%至-30%,国外销量同比增速约为+30%至+40%,由于挖机销量具有一定季节属性,21年1-4月由于经销商买断较多具有一定的高基数,我们判断在基建对需求的修复下,国内降幅有望继续收窄,挖机整体销量有望在5-10月份间恢复同比正增长。新增需求长期平滑周期,成长性逐步凸显,建议关注板块估值修复机会:目前龙头三一估值仅10.5X,远低于估值中枢19X,海外龙头卡特彼勒在经历周期平滑后估值中枢也保持在19X左右,未来基建修复、机器替人、海外需求等新增需求将平滑周期,增速有望稳定在-10%-10%,龙头及板块估值有望不断修复。相关:继续重点推荐三一重工(自身Alpha抵御行业下行,国际化凸显成长属性)、中联重科(后周期行业高景气度延续,新兴业务多点布局,估值有望重塑)、恒立液压(产品内生增长性极强,泵阀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非标领域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Q首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近期专项债提前下达,多地筹划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季度行业需求预期边际改善。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近期专项债提前下达,各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季度工程机械下游需求预期向好。1)2021年12月份以来,广东、浙江、福建、安徽等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总投资金额合计2.28万亿元。近期多地也在积极谋划2022年的重大项目,确保实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2)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加上2021年年底前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整体规模应该超过2万亿元,对2022年一季度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2、基数效应弱化,重大项目开工提振采购信心,预计二季度工程机械基本面边际改善。预计2022年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有所改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提振采购信心,预计5月起行业需求下滑幅度逐渐收窄,三、四季度部分月份有望实现正增长。3、挖机销量:预计2021全年34万台,同比+4%;2022年全年销量将达到30万台。1)预计2021年全年挖掘机销售34万台,同比增长4%。其中国内销售27.5万台,同比增长-6%;出口销售6.6万台,同比增长91%。2)预计2022年挖掘机销量将达到30万台,同比下滑12.5%,其中国内20.8万台,同比下滑25%,出口9.2万台,同比增长40%。4、工程机械为中国当下优势产业,中国公司能依赖规模经济、产业链优势、运营效率优势取得全球龙头地位。三一重工等行业龙头将在完成国内的进口替代后凭借国际化、数字化、电动化在全球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从中国龙头走向全球龙头。5、工程机械持续看好强阿尔法属性的龙头。重点看好三一重工、恒立液压、浙江鼎力、杭叉集团、徐工机械;看好中联重科、建设机械、安徽合力、华铁应急。

 

Z券商:短期重视基建链;22年全年看品牌建材业绩、估值修复共振;新材料迎产业历史机遇。稳增长下基建投资有望超预期,短期重视基建链。项目审批+专项债发行均提速,基建有望托底经济。1)苏博特基建收入占比高(预计45%),有望直接受益基建拉动;其风电灌浆料业务也将受益海风发展。2)防水涉及市政、桥梁、隧道等多方面(预计雨虹基建业务占比约40%),推荐东方雨虹、科顺股份,建议关注凯伦股份。3)管材龙头市政、基建业务占比高(永高近50%),推荐永高股份,建议关注中国联塑。4)水泥下游基建需求占比超过30%,后续价格中枢维持高位叠加煤价下滑盈利有望修复。推荐华新水泥、海螺水泥、塔牌集团、天山股份,建议关注上峰水泥、中国建材等。品牌建材预期底确立,业绩/估值修复值得期待。“广义房产市场”+信用风险落地+原材料价格趋稳,品牌建材预期底部确立。从14/18年复盘来看,地产预期底对应品牌建材估值底,消费类建材布局正当时。在行业走向集中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在利好变量出现时的业绩弹性更强。重点推荐北新建材、东方雨虹、坚朗五金、三棵树、科顺股份、永高股份、蒙娜丽莎、伟星新材、东鹏控股、王力安防等。新材料的产业机遇:需求高增+国产替代共振。1)碳纤维产业化浪潮已至,龙头迎国产替代历史机遇,推荐光威复材,建议关注中复神鹰(拟IPO)、吉林碳谷、吉林化纤、金博股份等。2)石英玻璃在半导体、光伏领域需求高增,高纯石英砂国产化提速,推荐石英股份。3)光伏玻璃供给新增或不及预期,产业周期底部价格或有向上弹性,推荐旗滨集团(预计22年光伏玻璃收入占比超过20%)。4)电子盖板玻璃龙头企业技术迭代突破,国产替代加速进行,推荐南玻A。5)折叠屏手机渗透加速+UTG替代CPI趋势明显,UTG迎爆发式增长,推荐具备原片生产及下游加工一体化的凯盛科技。

 

G券商:基建加力预期升温,板块攻守兼备,持续推荐稳增长主线。稳增长预期持续升温,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基建加力具备必要性与客观条件。去年底密集发行和今年提前批专项债资金有望形成合力,促上半年基建投资改善,建筑板块有望迎估值提升动力,重点看好: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建是稳增长重要方向,重点推荐和关注绿电建设及运营央企龙头中国电建(22PE11X,置出地产置入优质电网辅业资产增厚业绩)、中国能建(22PE12X),民营配网EPCO龙头苏文电能(22PE24X),企业能效管控专家安科瑞(22PE31X)等。保障房建设:保障房有望成为明年共同富裕、稳增长重要抓手之一,重点推荐华阳国际(保障房设计经验丰富,22PE14X)、上海建工(22PE8X)、中国建筑(22PE4X)。钢结构龙头:钢结构下游主要是政府及工业类客户,持续受益基建加码与制造业投资修复。多数龙头在BIPV等领域布局较多,近期工信部发文加速推进建筑“光储直柔”技术应用,行业迎来新发展机遇,重点推荐精工钢构(22PE12X)、鸿路钢构(22PE20X)。低估值蓝筹:当前基建蓝筹整体估值处于历史最低区间,基建预期改善有望促估值修复,重点推荐建筑央企中国交建(22PE6.0X)、中国中铁(22PE4.7X)、中国铁建(22PE3.9X)等,基建设计龙头华设集团(22PE8X)、苏交科(22PE10X)。

 

X券商:2022年基建投资的展望。2021年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稳”字或成为2022年经济工作关键。2021年会议对基建领域提出了更积极、更高质以及更明确的工作部署;“地方隐形债务”作为基建投资“硬约束”被再次提及,表明了隐形债务新增在政策层面受到监管愈来愈严;我们认为2022年基建需求端项目充足,资金面在2022年仍然是影响基建投资增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2021年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将在一季度形成实物工作量,2022年提前批新增专项债限额为1.46万亿元,专项债或对基建带来一定增量,但需注意专项债整体扩容空间有限且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相比2021年有所下滑;2)土地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市场走弱影响、城投债、非标、PPP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受到政策严格管控,我们认为2022年基建投资资金面或较2021年有所改善,但整体基建投资增速或保持低位运行;中央投资或成2022年基建投资增量主要来源,电力板块投资确定性较高。2022年基建投资资金增量或主要来自中央投资,中央投资主要投向有三,分别为铁路、水利以及电力,我们认为从目前来看铁路、水利投资经历前期高强度发展后难以再较大增量,而电力投资符合目前“加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工作规划,判断电力板块投资放量确定性较高;地方政府投资虽然从增量角度贡献有限,但是从投资方向来看,地方政府投资会跟进国家的“双碳”目标进行工作铺垫,因此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投资从结构性层面来看会倾向于绿电资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判断,新能源基建在“双碳”大趋势下发展潜力巨大,建议重点关注建筑光伏一体化、储能等领域投资机会。四个方向的投资机会:1)沿绿电运营资产重估的“新业务”方向,寻找基建托底+新能源的最大公约数,推荐【粤水电】【中国电建】【中国能建】。2)沿BIPV、储能等新能源建筑“新业务”方向,推荐【森特股份】【东南网架】【龙元建设】。3)沿传统基建+高速资产REITs化的“新业务”方向推荐【中国中铁】【中国铁建】。4)沿聚焦传统主业方向,供给侧加速出清,龙头企业竞争优势加强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推荐【鸿路钢构】。

 

(三)家用电器板块

 

Z券商:家电业绩反转预期。我们认为家电行业成本端、需求端压制因素已现转机,2022年将迎来业绩反转。1)产品涨价,原材料价格已从高位回落,毛利率大幅改善。20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我们预计原材料价格对空调、冰箱、洗衣机成本分别影响12.11%、12.01%以及16.73%。随着家电企业21Q4逐步提价以及原材料触顶下降,2022年家电行业毛利率将迎反转;2)地产过度悲观预期已充分反应。参考过往房地产政策周期,我们认为地产政策的边际宽松有望提振市场整体对家电板块的信心和积极情绪。当前时点推荐关注底部估值反转+盈利能力提升相关标的:【海信家电】、【美的集团】、【海尔智家】、【老板电器】,建议关注【格力电器】。主要逻辑:【海信家电】多联机央空领跑市场+三电盈利兑现驱动公司业绩超预期。中央空调业务增速CAGR有望高达29%,公司整体22年实现18.4亿元利润,对应PE 12.3x;【海尔智家】国内高端化、场景化布局,海外全面进入收获季,费用率改善兑现盈利能力。22年有望实现164亿元归母利润,对应当前PE 16.5x;【美的集团】公司正在从传统白电企业向智能楼宇、医疗服务等领域产业外溢,2B业务增长驱动公司业绩高增。22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对应当前PE 15.9x;【老板电器】传统品类龙头优势稳固+新兴品类进入高增赛道,公司业绩增长有望超预期。22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对应当前PE 14.6x;【格力电器】目前公司相对估值处于低位,安全边际高,建议持续关注。

 

G券商:地产预期放松及稳增长预期缓解板块估值压制,成长眼光仍需重视小家电板块。2022开年,地产政策放松预期不断加大,稳增长带来消费刺激的可能性有望缓解估值压制,利润端,大宗原材料前期回落,利润率有望较收入端修复改善更为显著,传统一季度迎来估值切换周期,重视短期板块脉冲式行情机会。内销:从全年改善可持续性角度,内需小家电仍是我们相对看好的细分赛道。电商渠道整顿有望带来渠道格局的重塑,具备完善的线下渠道网点、三四线城市的渠道布局较为丰富的品牌受益较大,在当下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传统品牌积极使用数字化转型提升开发周期和效率,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有望持续受益。我们期待后续行业产品创新持续驱动及内销购买力回升带来的景气度恢复。同时,随着刚需性房产需求将得到保障,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以及竣工数据的滞后性影响,我们认为2022年竣工层面可为家电行业内需托底。外销:海外订单平稳和利润率持续恢复是驱动2022Q1业绩平稳的关键所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大部分家电企业毛利率正处于逐步修复的过程中。展望2022年上半年,我们预计出货端在海外补库存等因素拉动下仍能保持平稳发展。方向:厨小电行业,苏泊尔(22年22x PE);新宝股份(17xPE);小熊电器(26x PE);北鼎股份(29x PE);九阳股份(16x PE);飞科电器(22x PE)。清洁小家电行业,科沃斯(29x PE);莱克电气(18x PE)。高弹性角度看好厨电&集成灶行业,老板电器(16x PE),亿田智能(29x PE)、火星人(33x PE)、浙江美大(13x PE);低估值修复角度看好白电行业,海尔智家(18x PE)、美的集团(16x PE) ️激光电视行业极米科技(39x PE)、海信视像(12x PE)。

 

H券商:2022年度策略:把握利润率改善,优选渗透率提升。2022年我们认为核心关注两条主线:(1)行业回归常态化,关注具备利润率改善弹性的个股。2020及2021年疫情冲击带来四大压力:原材料价格单边上涨,芯片供应紧张,海运供需失衡,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这几点共同构成了2021年行业的成本及需求两端双重挤压。展望2022年,我们认为最极端的环境已近尾声,外部整体环境有望边际改善。在需求恢复常态化的背景下,推荐关注成本边际下行的情况下,具备改善确定性的白电龙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改善弹性较大的小家电优质标的苏泊尔、新宝股份。(2)增长是硬道理,优选渗透率提升的成长性子行业。渗透率提升带来的高成长性依然是家电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渗透率提升逻辑下的子板块自身有能力实现超越宏观周期的增长,我们着重看好渗透率提升逻辑下的大单品公司。推荐关注清洁电器龙头石头科技,科沃斯,家用投影仪龙头极米科技;厨电优质标的老板电器,浙江美大,火星人及亿田智能。

 

(四)中药板块

 

G券商:关于中药OTC的行业事实:1、提价常态化;2、渠道库存管理显著优化。1、连锁药店的化药品单价(单盒药价格)近年来是下降的,但是中药OTC的品单价近年来复合增长约5%-8%,药店采购价、零售价都是这样,反应了中药OTC持续提价的行业事实,包括直接提价以及高价品种增长更快带来的间接提价。2、OTC企业库存周期近年来已显著弱化。近年来由于渠道、终端信息系统建设的明显进步,OTC企业可以花一些信息费就可以查询到自己品种在渠道、终端相应的进销存数据,做到实时监控库存,从而在客观上避免了渠道压库存、补库存的周期业绩变化。3、中药OTC主要品种的量价齐升已持续几年,未来仍有望持续。主要中药OTC品种由于品牌力强,不管是被药店定位为流量品种还是高毛品种,药店对于其提价接受度比较高,甚至乐于见到其提价,带来的结果就是适度提价并没有影响销量增长,主要中药OTC品种量价提升可持续。相关:1、名贵中成药OTC(健民集团、同仁堂、片仔癀、广誉远);2、品牌中成药OTC(羚锐制药、华润三九、马应龙、太极集团等)。

 

T券商: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1年12月30日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在医保定点、服务价格及支付政策等多维度全面支持中医药发展,有望充分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1)医保端扩面。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零售药店等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结算范围,“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价格端支持。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重点考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鼓励各地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药饮片严格按照进价顺加不超25%销售,非饮片中药 “零差率”销售。3)政策端倾斜:对于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总额预算上适当倾斜。支付方式上,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已经实行地区可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推动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下沉。本轮行情关键变量——医保支付重大转变:每一年都有中药政策,但都主要集中在供给端,支付端一直有欠缺,本次医保从中医机构、中医服务、中药产品都提出全方位的鼓励措施,将对整个中医药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中药个股的选择上要特别强调业绩的兑现能力,建议以估值和业绩确定性为基础,结合市值空间做布局。具体: 济川药业、同仁堂、华润三九、以岭药业、中国中药(H)、中新药业、太极集团、红日药业、羚锐制药、健民集团、固生堂(H)、广誉远。

 

D券商:中药配方颗粒的逻辑不变,依然是2022年重点推荐。1)配方颗粒的核心逻辑首要是替代传统饮片和中成药,从过去试点阶段到目前依然主要的逻辑,当前中药饮片市场2000亿,中成药9000亿,中药配方颗粒只有200亿。2021年1月起,试点结束进入国标时代,市场从二级以上中医院扩展到各级医院,并有医保报销支持,替代加速,市场大幅扩容。2)配方颗粒行业是近期有明确政策驱动并发生质变的中药细分子领域,目前已经进入国标替代企业标准的过渡阶段,市场增量和提价在2022年将有业绩上反映,并非只有市场策略上对低估值选择。3)配方颗粒定价参考中药饮片,并随着原料中药材价格变化,以往都有提价动作,并获得地方医保执行。执行新国标后,成本上升也可以跟下游医院终端商议提价,并有望带来超过成本提升的绝对涨幅,头部企业将获得一定盈利增长弹性。4)配方颗粒在技术和市场等构成主要壁垒,地方试点放开早于2017年就已开始,也包括天士力等大型中药企参与,但原有试点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优势,保障其规模依然持续增长,相反新进入试点企业则只有少数做大。5)配方颗粒集采需要考虑上游中药材价格因素,其上游中药饮片价格波动,并且原料品质对中医医疗效果影响更为突出,在缺乏有效质量评估体系之前,对配方颗粒进行集采为时尚早。山东省仅仅是报量工作并未集采。我们认为配方颗粒仍是中药领域中,基本面向上变化较大的一个细分领域,2022年包含了市场扩容和成本传导提价等多重增量因素,建议继续重点关注。在经历短期估值快速修复后,估值有所提高但仍未反映行业层面的趋势变化,建议把握近期调整机会。相关标的:①红日药业;②华润三九;③中国中药(0570.HK)。

 

F券商:《中药配方颗粒专题》结束试点全面铺开执行国标,拉动中药配方颗粒量价齐升。1)中药配方颗粒因其“有效物质多+利用率高+易使用”等优势获得快速发展,其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国内相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和标准建立的过程。2)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约260亿,增速超20%,对饮片的替代率10%,对标日韩的为60%,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形成由江阴天江和广东一方、北京康仁堂(红日药业)、华润三九等6家全国牌照试点和近年来省级试点企业的“6+n”竞争格局,其中中国中药市场份额占比50%,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各站10-20%份额。3)2021年11月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全面铺开,执行国家质量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市场放开(由中医类等级医疗机构放开至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各省市医保覆盖有望拉动医处方上量,同时执行国标成本提高带动价格提升。4)配方颗粒龙头企业在“技术+产能+市场”三维度深挖护城河。技术层面,原国家试点企业深度参与标准指定,先发优势凸显;产能品种层面,试点全面展开,龙头企业产能和品种壁垒;市场网络层面,龙头企业渠道全国覆盖,配合智能配药机抢占先机。建议:中国中药(0570.HK)配方颗粒绝对龙头,占配方颗粒市场份额约50%;红日药业(300026)占约15-20%市场份额,配方颗粒近年有望超30%高速增长,中成药和器械有望稳健增长;华润三九(000999)知名OTC企业,股权激励有望激活企业活力。

 

(五)数字货币板块

 

X券商:数字货币:APP上架升级备战冬奥,2022年试点范围迎扩容。1、1月4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苹果及安卓上架。新版本在功能流程、界面体验、生物识别上重点优化,备战冬奥会软钱包场景。2、冬奥是DCEP重要试点场景:1)首次跨境支付;2)硬件钱包、智能POS等设备;3)支付运营闭环等测试,覆盖消费娱乐医疗等7大线下场景;3、2021年,“10+1”试点,2022年有望扩容至28个试点城市;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稿)规定人民币也包括数字形式;待正式立法后,DCEP法币地位将具备法律效益,数币受理环境建设需求释放,建议持续关注修订进程。推荐:新大陆、宇信科技、广电运通、新国都、拉卡拉。

 

H券商: 数字人民币App全面上线,结合系列政策,金融科技(支付)22年迎来大变局。21年末针对央行在2021年末发布的“二维码新规”,我们已经重点指出:理性看待二维码强监管的同时,须重点关注隐藏主线数字货币:隐藏主线:条码支付遭遇强监管,数字货币这一新兴支付工具将继续受益政策顺风。如果考虑中央监管对于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的诉求,则不应忽视条码支付监管和数字货币推广间的内在联系。判断数字货币产业链的机遇依旧乐观——除了下游机具厂商,中游银行IT厂商也是重要参与者。将前期二维码的严监管与当下数字人民币的重大进展结合来看,不难发现监管层做强法定数字货币体系、重构移动支付格局的决心——重点关注Q1新规执行带来的催化。细数四大亮点,既看蓝图也看时间轴暗线。亮点一:七大银行+两大支付商,格局刚刚好。从运营主体来看,合计9家运营主体包括7家银行和2家移动三方支付厂商。当前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预期内),加上零售银行巨头招商银行(新增),恰好能最大程度地协作管理,帮助央行协调流转并主导货币体系。我们一直在强调,在运营商这件事情上,央行并不具备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商业竞争的立场,判断其角色将限于“发行人”和“裁判”,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以及整个数字货币体系的制度监管。所以从“代言人”的角度来讲,目前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正是负责数字人民币钱包商业运营的合适主体。此外,网商银行(支付宝)和微众银行(微信支付)同样位列其中(大思路是监管趋严、但目前仍然是平行治理,毕竟三方支付的成熟度和优势也很明显),判断借由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参与,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监管也将更为富成效,支付格局步入银行系主导下的再平衡。亮点二:多场景应用如期落地,运营空间可期。市场对于数字人民币产业链的一个核心疑问是:可进行大规模商业推广、获利的环节何在?我们认为,答案就是生态运营。早在2020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次联手滴滴探索智慧交通场景的动态就赚足眼球(彼时滴滴尚未深陷数据安全风波)。市场将此视为数字货币应用细分场景拓展的标志,预期单车出行、餐饮购物、视频直播等均是潜在场景。此次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中,注册登陆后App会主动询问是否允许联接其他应用App(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美团、滴滴、百度等),恰好印证C端运营逻辑。场景的边界决定生态的空间,而生态的空间也决定了业务的空间、模式。判断这一领域将有可能是极具价值量的产业环节。考虑到国有大行的主导性,以及其下辖IT人员的规模限制,我们认为银行系下的两类主体很可能辅助参与各类场景运营,共同分享变革红利。1、发展领先的银行科技系子公司,如建信金科等;2、潜在合作受益的银行IT厂商,如长亮科技、天阳科技、京北方、神州信息、高伟达等。亮点三:硬件钱包不容忽视,关注软硬件互联。硬件及相应NFC使用引导(如“贴一贴”、“碰一碰”)等突出了硬件钱包的作用,判断未来下游硬件机具也将受到景气传导,构建软硬件一体化支付生态。这里区分一下软钱包和硬钱包:1)软钱包:刚才提到手机端就是软钱包,考虑各类场景下流量运营的可能性,软钱包无疑更具备想象空间。符合资质的头部银行IT厂商将最大程度受益,不仅能在系统接口改造中占得先机(第一批次),而且还有望借助国有大行切入数字钱包的场景流量运营。2)硬钱包:另一方面,硬钱包的存在也必不可少,尽管当前来看功能相对单一,但考虑到未来巨大的体量基础,改造、渗透空间不容忽视。具体而言,硬钱包存在的基础来自两方面,一是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不倾向于使用电子软钱包及其复杂的拓展功能)、二是IoT大趋势带来的终端扩容(可穿戴等新设备的便捷使用体验)。硬钱包相关的安全/通讯芯片龙头厂商、IC卡头部厂商、对应的POS/ATM龙头厂商均将有不同程度受益。其实,新格局并未颠覆支付行业经营模式,而是新增支付终端具备升级需求及软件兼容需求。判断智能POS机和ATM作为主要的支付终端(商户角度),改造需求首当其冲,主要受益厂商是优博讯、新大陆、新国都、拉卡拉、广电运通。亮点四:10地试点之外,明确冬奥会是重要节点。过去半年间,数字人民币的落地节奏受到不少质疑,“雷声大雨点小”之说不绝于耳。2021年,在后疫情时代,数字人民币多地试点进一步加速:2月期间深圳、北京、成都、苏州等市开启红包试点;3月大连市首单数字人民币B2B支付落地;2021年3月后国有行网点持续宣传数字人民币账户开立、试点扩充至10地。2022年1月,数字人民币App试点版正式推出。随着本次数字人民币官方试点版App面对公众正式首发(无限制地面向所有公众),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全面落地的先决条件已经成熟,下一阶段将走向规模化应用,判断2022年初加速推进的趋势不可逆,在10地试点以外,冬奥会或是重要(展示)时间点(App中有明确规划),建议从当下开始重点关注。建议:结合目前的央行方面的场景拓展进程来看,我们认为现阶段应重点关注头部银行IT厂商,兼具银行侧IT改造的确定性与场景运行的想象空间,重点推荐长亮科技、神州信息,其他受益厂商包括天阳科技、京北方、高伟达等。此外,金融机具厂商也将迎来大规模改造机遇,优博讯、新大陆、新国都、拉卡拉、广电运通均有望受益。

H券商:1、各地区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逐步形成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其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中指出支持成都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数字人民币研究及移动支付创新应用,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根据中证网官网,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外部可控试点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深圳地区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渐趋形成。深圳推动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资金试点工作和公务员补贴、缴纳党费等工作,丰富了数字人民币发放、使用等各环节的应用场景。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既覆盖了零售餐饮、生活缴费、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政务服务等领域,也在消费扶贫、跨境支付等领域有所突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多措并举开展张家口赛区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工作。1)强化线上平台建设,推动“崇礼智慧旅游”线上平台加入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全面覆盖冬奥住宿、旅游场景的线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2)持续开展宣教工作,促进了商户对数字人民币的认知和使用。3)积极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张家口各运营机构联合相关商户共开展红包、满减、一元购等优惠活动12次,活动涉及商超、药房、加油站、话费充值、线上商城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2、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试点场景建设进展顺利,七大场景全覆盖。根据中国银行官微,冬奥安保红线内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与场馆建设同步推进,冬奥安保红线外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信服务、票务娱乐等七大类场景实现全覆盖。例如,在交通出行方面,目前已实现通过亿通行APP、一卡通APP对接数字人民币乘车,并完成轨道交通人工售票窗口和自助机具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票、充值。在购物消费方面,一些重点商圈及物美超市等连锁店均已支持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物消费。医疗卫生方面,已有23家定点医院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文化旅游方面,八达岭长城线下购票场景、故宫内自营文娱商店场景、圆明园景区购票及购物场景,已完成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3、蓝海市场,多家企业进军数字人民币领域。根据华为官网,其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在深圳联合举办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成果发布会,双方在会上联合发布了租赁资金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标志着业内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首个云侧智能合约应用成功落地。根据中国联通官网,2021年12月16日,其在“智慧冬奥中国行(北京站)——数字乡村走进延庆”活动中展现了基于联通5G技术的沃智护平台、POC(公网对讲)业务、数字人民币、“慢直播”、数字乡村平台等智慧应用,5G超级上行、5G泛在千兆网络、FTTR“全屋光宽带。根据中国银行官微,其在人民银行指导下独家承担冬奥安保红线内数字人民币试点服务工作,将为个人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软钱包、硬钱包两类服务。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App公开上架,为数字人民币更好地落地应用提供了可能,后续App的使用体验值得关注;各试点地区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加快数字人民币的普及推广;数字人民币实现七大类场景全覆盖,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多家巨头已经开始进军数字人民币领域,IT企业将受益于数字人民币的推行。相关:楚天龙、科蓝软件、宇信科技、新国都、新大陆、广电运通、京北方。

 

(六)新能源板块

 

J券商:双碳政策边际变化分析及市场争议点的讨论1、政策上对于双碳目标是否由于保供有所放松?双碳是中央慎重决策结果,大基地、整县都可以看出政策是希望新能源放量的,非化石能源占比2025年20%,2030年25%这个数没有变,新能源发展节奏就不会变化。中央截至目前对于双碳一共表态37次,如果放松目标或力度,最终的任务很难完成。目前政策没有任何放松迹象。2、火电近期启动,是否会挤压新能源空间,是否意味着双碳政策边际放松?十四五规划本来就是有一定量的火电规划,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新上火电主要两方面,一是新火电机组参数领先,用于淘汰落后产能;二是为新能源调峰。扣掉这两类火电基本没有增量,上火电本质上是给新能源加杠杆,只有上一定量的火电,新能源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3、央企对于2022年新能源投资是什么态度?央企的投资总量都是增加的,而且有更多的增量投资方参与进来,分布式光伏也会全面参与,过程中有一些方法要摸索。4、风光大基地等新能源消纳问题怎么解决?第一批项目围绕已有送出线路布局,第二批项目会新建配套通道,消纳问题大家都很重视,现在所有项目上马,开发商和电网都不会在没有消纳的情况下去做。5、怎么理解新能源和稳增长的关系?90GW新能源投资就对应3000-4000亿的投资。新能源也是新基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军工板块

 

关于军品增值税问题的点评

 

Z券商:1、军品免税是什么?军品免税即军品免征增值税,目前免税需同时满足2个条件:1)必须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2)必须在免税合同清单范围内。2、当前军品免税政策有哪些问题?纳税不均:军品免税主体以传统军工集团居多,民营企业由于免税办理流程繁琐或者资格受限而很难享受免税优惠;免税流程繁琐:免税清单需逐级上报、逐级审核,整个办理过程历时不定,审批环节多达二三十个,周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以上。军品税收优惠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即使取消当前的免税政策,或将采用即征即退、较低税率等调动军工企业积极性。3、军品增值税退税对业绩影响很大吗?我们分析了18家披露了退税金额的军工企业过去3年的情况,粗估2020年增值税退税仅占归母净利3.9%,占收入0.3%,影响极小。具体数据可参考明日外发报告。4、近期调整是否因为军品增值税等负面信息?2021年12月初至今,军工板块下跌6.39%,近3个交易日下跌0.71%,同新能源、电子等热门板块走势一致。同时结合上述分析,军品增值税免税政策对业绩影响有限,所以我们认为调整非基本面原因,或受短期资金行为影响较大。只要基本面保持向好,快速调整反而会更快的带来配置窗口。5、调整后看好的赛道和个股。多数核心标的今年PE已处于30-40倍,而今明两年预期复合增速保持40%-50%,所以短期调整将带来更大的收益空间。(1)航空发动机:推荐中航重机、抚顺特钢;(2)导弹:推荐菲利华、新雷能;(3)军工电子:推荐紫光国微,关注振华科技;(4)军机:推荐中航高科、中简科技、爱乐达、三角防务、北摩高科。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北摩高科
工分
23.7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 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