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首发9-26 宏微科技20%涨停的秘密
长线才能翻10倍
满仓搞的公社达人
2021-09-30 15:28:19

 



电力电子核心是功率半导体

未来几年维持50%+增长


时间: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

地点:常州新厂区


董事长赵善麒发言:

高管背景:(1)董事长1983年本科毕业,1993年博世毕业,2000年美国工作,6年后回国创业宏微科技。(2)技术团队都是有经验的工程师。


股权机构:汇川参股,管理层35%,老板23%,其他高管12%。


行业作用:电力电子的核心是功率半导体,从发电到输电到用电。


产品分类:可以从工作频率和能量两个维度对产品做一个划分。


公司产品:芯片(设计,委外4个代工厂)、分立器件(委外)、模块(个性化强)。三大类igbt、、fred和mosfet


公司实力:专利40多项;


主要客户:(头部企业)

(1)工控:台达和汇川;麦格米特、科士达、易事特;海外有最大的自动化客户Yaskawa;

(2)新能源:华为、阳光、固德威

(3)电动车(认证和小批量测试):主要跟tier 1合作;一汽、北汽、长城、博世;臻驱科技;inovance;

(4)家电和医疗:海尔、美的、联颖


公司优势:

(1)产品链全:芯片、单管和模块都有;

(2)产品线全:Igbt、fred和mos;Fred是Igbt的搭档:我们igbt好,fred更好。国内igbt现在很多,但是frd做的好的很少。是高端的二极管。

(3)还有解决方案


IGBT技术演进:2006年成立;2007年承担国家十一五项目;第一个国内igbt的产业化项目;2013年和华虹联合打造率先打造第二代;2018年推出第三代(相当于英飞凌的第四代,他卖得最好的一代);2019年推出第四代(对标英飞凌汽车里面最好的产品)我们国内率先;从平面到change到microchange。追随国际最先进的,对标国际最主流的。


igbt自研芯片使用情况:2018年32%;目前37%;计划到2023年90%。部分客户要求使用英飞凌的芯片所以我们会买别人的。

产能:450万块(基本饱和);新厂680万块。


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Igbt在这个领域是代表性器件。很重要。去年国内需求超过200亿元;未来几年成长性会很好;碳中和靠电力电子技术,核心是功率半导体器件。自给率不到20%。


未来发展战略:

(1)新能源,主要是光伏、风能;华为、阳光电源和Growatt;

(2)电动汽车:inovance、臻驱科技和长城汽车;

(3)5G:主要是UPS;

(4)定制化项目和宽禁带半导体


募投项目:

标准化(193万套)、定制化(111万套)、电动车和光伏四大类。


研发方向:

大功率igbt芯片和模块;续流二极管;RC igbt;碳化硅igbt(有产品在出货,但是芯片还在研发中,目前用国外芯片);双面散热封装技术;


投资亮点:团队产业经验强;技术实力国内领先;产品线全定制化能力强;客户优质下游增长潜力强。


Q&A:

Q1:功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

目前产业需求很旺盛,主要是国内需求和国产替代。国产替代的势头很好,另外新能源光伏432政策,引爆光伏的成长。40亿的市场初算,几乎是国外的。去年我们100万,今年几千万,后面放量。

长期看,碳中和核心是电力电子核心是功率半导体。未来我们重点是要在新能源方面保持领先,充电桩我们的frd是领先;电动车也要扩大优势。

未来保守是未来几年收入50%的增长。


Q2:igbt目前代工产能和明年?模块的产能? 

芯片igbt国内和国外,正在开发第三个代工厂,大几千片的8英寸需求,产能满足不了需求。样品已经出来了,目前看顺利,年底小批量,明年初量产;12英寸年底大几百片产能,明年几千片。十月份的主要工作就是出去拿产能。产能没什么问题的。

模块老厂450万块,上个月42万块的产能;450万块是100%负荷。新厂募投规划340万套;希望今年底8~10万块/月的扩出来(时点)。还在建第三条线。模块产能不成问题。

单管在外面代工,5~6个代工厂。产能充实。我们管理团队都在跑产能。


Q3:海外代工厂的产能?与代工厂的知识产权的划分?

国外代工厂我们2020年7月签了三年的协议;正在跟安世沟通增加我们的产能;还没有答复;国际化公司应该遵循协议;考虑到未来的风险,我们也在国内开发第三个代工厂,目前进展很顺;国外的代工厂我们希望不受影响,即使有问题,我们国内新的供应商12英寸在起量。


Q4:汽车和光伏的产品规格?

知识产权,器件的设计和特殊工艺,在开发初就会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通用的就是代工厂的。650~1200v和1700v的我们跟光伏客户都有合作。汽车我们750v多一些,a型车和b型车多一些。


Q5:汽车IGBT今年明年及以后新能源车的产品规划?

跟tier1合作,给他们定制,没有我们的logo在。

650v主要是a小型车,不是重点;重点还是750v的igbt,目前一部分是用国外芯片做的,我们自己的芯片也做出来,测试结果反馈不错;所以750v也会逐渐替代国外的芯片。

定制化方面跟tier1合作,目前已经有产品,跟客户战略合作。

未来SiC是方向,我们样品也出来了。二期有一层主要做电动车,可能大部分做SiC的产品。


Q6:车规IGBT的量和收入增速?主要客户拓展?

A型和B型车在发力。定点的车型有15个,车厂有4~5个,包括德国的。我们在2023年会逐步起来,明年和后年750v的igbt车规我们要做好,希望有一定的量,同事跟tier 1客户定制的硅的也会有量,从芯片到模块,未来2023年开始逐步起来。车的市场很大,我们的策略是跟tier 1和整车厂合作。定制化是我们的优势。定制化一款产品一般需要3~4年才能在市场上看到我们产品。台达我们2013年开始合作,2017年才开始有大的产品量。


Q7:与华为的合作? 

去年开始;今年上量;明年上量更快。其他客户我们也在做。有产能瓶颈就是客户多。对产品要求高,效率要求高;光伏的芯片对emc要求高,不要有震荡和干扰,所以难做。但是我们有know-how。他们100%用我们资产的芯片。


Q8:与友商相比?

首先需求很大。全球市场100亿美金,国内200亿人民币。不是1~2个供应商。我们几家加起来都满足不了,加起来不到30个亿。各有各的优势。


Q9:SiC的需求?晶圆和外延片的采购保障?

目前国内产业链都具备,但是整体偏弱,尤其是材料。3~5加在做,但是可靠性和成品率与国外都有差距。全球原材料67%都是来自Cree,霸主地位。如何在原材料突破是国家要做的事情。我们自己有3家合作伙伴,都是国外的。目前芯片供应没问题,我们自己也在做芯片,已经做出来部分产品,预期在电动车上也有自己的芯片。


Q10:igbt的汽车需求,英飞凌供应缓解之后,国产igbt的自给率?

英飞凌80%市场份额;但是国产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供货缓解可能换回去,但趋势是国产化。需要车上跟我们紧密合作,把我们带起来;可靠性靠量不断来积累。不是一两家的事情。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定制化。


Q11:不同客户的毛利率?业务重心?

2~3年内以工控为主。因为工控领域太大了。但是研发重点要放在新领域。

工控毛利率偏低;汽车会高一些,30%以上;新能源也会高一些。毛利率希望不断开发新应用。


Q12:相比于IDM如何保证竞争力?

芯片我们是Fabless,IDM应该是有竞争力的模式,便利些,我们只能通过代工厂,但是我们合作很好,帮他们搭了很多平台;自己建IDM可以,我们有这个选项,但是怎么建很难讲,要根据发展的需求和阶段,选一个自主性更大的模式来做,包线或者虚拟IDM。


Q13:光伏起量很快,竞争对手单管起量也很快。我们更有竞争力?

光伏对性能要求高,能效和EMC要求都很高。有门槛的,我们积累很久,龙头客户我们已经上量。我们明年的设计产能比今年多,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竞争力首先是保障供应,做好客户服务,以及做好定制化,和团队跟客户在应用上合作。可靠性方面我们是最早国内建可靠性实验室的厂商。


Q14:关于定制化?

IPM工控;有复杂的;也有外壳的;也有电镀。定制化很多。解决客户痛点,有的是发热;有的是成本。


Q15:关于毛利率?未来走势。

目前低,因为量不大;还有产品结构的问题。所以首先要把量做大,市场不缺,关键是把量做起来;第二是升级做新能源和汽车产品;第三是内部管理,新厂和老厂。一条线30个左右操作工人(老厂),新厂自动化一条线就只有几个人。


Q16:不是IDM对迭代的影响?

目前产品迭代还很好,跟代工厂合作很顺利。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宏微科技
工分
20.1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