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云从科技会议纪要
蔬菜面加肉
高抛低吸的机构
2022-06-02 21:41:47

一、云从科技发行概况

本次云从是在上证科创板进行挂牌上市,计划募集资金是37.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还是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包括公司轻舟系统的生态建设、人机协同解决方案的综合生态和补充流动资金这几个部分。

二、公司对AI行业的看法

人工智能是长远的趋势,AI智能化是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各行业的智能化需求已经能够看出,AI智能化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而是可以投资的方向。

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顶层设计的制度不断地在加码和明确。不断的提升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包括各个行业的智能化规划也都不断清晰,因此中国的AI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随着新兴技术逐步的成熟,应用就会形成协同效应,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就能带来新一轮的增长,不仅是在传统的产业里面,包括互联网产业都会进入到智能化的布局里面,只是它有一个先后顺序。产业毕竟是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升级,智能化的整体行业规模其实已经达到了千万亿级的市场,整个增速也基本上是在20%-40%的水平。

在此基础上,云从提出了AI技术的三浪理论。公司认为整个AI的技术分为三个浪潮,这三个浪潮是叠加的,还存在的一定的重合区间。第一浪叫做单点技术,催生了人工智能在特定场景下的一些应用,比如说语音、视觉等等,让人工智能的应用出现在大众视角里面。但是这些技术并不能够完全的解决复杂问题,因此头部AI企业开始去寻找建立技术壁垒,解决智能化问题的方法。二浪时代,不同的战略选择就会引发不同的公司定位。云从认为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是需要整合从视觉、语音、数据分析等上百个技术结合行业专家知识,对全业务链进行整个价值链的闭环的,因此公司选择的是占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更多的为各行业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第三浪是人工智能会和实体经济深度的融合,改变入口和内容。此时大家热切讨论的元宇宙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目前来看,云从判断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一浪、二浪发展的衔接阶段。公司认为2020年是整个人工智能的二浪元年。二浪时代解决的是行业痛点问题,公司还是需要考虑客户需要什么,怎么去解决全链综合应用。

以隔离酒店这一实际应用为例,在一浪时代,公司的产品是人证核验机,包括里面的一些简单的单点应用技术。这个产品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对复杂的应用无能为力,容易出现信息的断档,例如一码通只能够去登记人,OCR只能解决纸质账面的问题,视频分析只能看到隔离人员有没有出门,但没有办法进行自动的预警分析。尤其在隔离酒店的复杂情况下效率很低,没有带来智能化的体验。此外疫情实际上是在跟病毒做斗争,且各种规则和复杂情况又很多,国家的卫健委和其他的各个委办有很多的指导意见,基层的防疫工作人员很难精准地理解透彻,在操作过程中也很难实时地记住。这个时候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来做更多的事情,多种的AI技术和行业知识的整合应用,再去进行全业务流程的协同工作,就可以把共性的、平行进行的委办做起来。云从隔离酒店所做的精准防控,实际上就像下面有一层平台,在平台上云从提供了一个防疫指挥的精灵一样的。不管是防疫的决策者、公司的从业人员,隔离管理、流调人员,包括被隔离的人,都能够获取到智能化的保护。比如说公司通过各种的统筹、告警智能,识别技术,人脸包括行为、动态,智能的解决方案,提升效果,并且解决人是不是这个人,人是否能对得清。其次还要重点去解决隔离人员擅自外出,医客接触过长,工作人员是否防疫不当等等难题。再通过知识图谱、数据分析,把包括卫健委等其他各委办的指导意见结构化,再沉淀到各个环节里,这个时候AI就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去判断,比如改变路线是否合规,公司的防护是否得当,满足防控精准化,防疫人文化,监管智能化的场景需求,这个才是人工智能二浪该有的价值点,只有用多点的技术闭环才能够解决问题。提升了两个方面:第一是运营效率;第二是人文关怀,通过人工智能真正去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而且能够提升人文关怀。这个就是公司在二浪技术里面做到的一些变化点。不仅仅是疫情,包括银行、机场,都有从一浪单点到二浪的整个平台和应用的迭代。

从一浪到二浪,有三个变化。第一,客户需求发生变化。在一浪时,客户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只是一个创新点的需求,但是随着客户自身对智能化需求的更加明确、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比如云从,这些公司的技术能力全面提升,客户的需求就会从原来的单一创新,从流程化的页软变成智能化,从原来解决单一问题到现在为业务决策形成更高价值。第二,需求变化带来的决策链变化,因为要为客户提供更深更广的服务。比如合规,从事前培训、事中伴随到事后复盘等全链的决策,需要公司的业务负责人参与的,他的决策链就会从原来的单一IT决策变成了业务决策,是否有行业know-how,是否理解客户,是否能够引导客户变得非常重要。第三,决策变化带来的订单规模和经济价值会发生变化。通俗来讲,单一客户的订单原来提供单一产品,从几万、几十万,因为场景扩展,价值链发生变化,变成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公司很多业务解决的是大脑、智慧城市的项目,就变成上亿级的订单。而刚才举的防疫就不单是订单规模的问题,解决的是数据打通各环节效率,如果各环节、各级都能够降低更多的经济损失,比如人民群众面对巨大的健康风险,公司能够缩短风控时间,减少多个环节消耗的巨大资源,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不计其数的,这就是人工智能真正的核心。那么最终就带来第四个变化,即供需关系的变化。在一浪的单点时代,需求其实是恒定的,而且供给方比较多,质量也不一样,最终就会陷入到价格战,到了需要解决行业痛点的二浪时代,单一客户的订单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决策链条也发生了变化,能够像云从这样提供全链技术,并且对行业know-how有深入了解的公司非常少,于是供需关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由于人工智能是一个大赛道,细分领域也比较多,所以花了点时间用案例来介绍趋势和变化。总结来看,从国家战略、产业规模、数字新基建带动的数字化升级到二浪阶段的技术变化,能够看到投资人工智能是一个趋势。

三、公司定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

二浪时代,不同公司选择不同。而云从的选择定位是一家提供高效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

公司定位在出口的软件方面,商业模式有两个:第一是为头部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第二是为公司的腰部长尾客户提供线上的解决方案。最终提供的是两个产品,一个是公司操作系统CWOS以及上面的解决方案。CWOS是公司核心产品,是云从AI操作系统的简称,和其他操作系统不同,它有两个定义:第一是AI,另一个是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因为未来世界是人和机器的共存。公司要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优的体验。这就要在技术架构上,首先不能反智,应该与人的思考模式保持一致。人类之所以可以理解真实世界,就是因为耳聪目明,感知、分析、记忆、思考、行动,而AI要做到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话,也需要有这五个能力:人机交互算法工厂对所见进行分析,AI数据湖进行智能化的存储,知识计算即思考,把知识沉淀、分类、升级,这些知识包括监管知识、行业know-how、甚至于公司个性化的千人千面的各种知识,最终通过智能的业务流来行动。因此在这个逻辑上面,云从设计了一套CWOS人机协同操作系统。

四、投资价值点

云从拥有四个价值,即“四力”。第一是技术力。首先头部企业必须是硬科技,而且这里面是全链的技术。第二,云从有高速发展的基础,即高效的生产线的能力,能够提升效率和复制推广的生产力非常重要。第三,清晰、可执行、可落地的商业路径,即商业力。最后,高人效的稳定力以进行稳定高速发展。作为公司的第四个四力,这就是一个AI的平台型公司应该具备的特质。

技术力,作为硬科技属性的头部AI公司,公司会持续坚持研发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速高长期的竞争力。公司的研发人员超过50%,且具有两个特点:不仅是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公司从人员成本的整个布局进行考虑,建立了五大研发中心,在广州、重庆、上海、苏州、成都。公司进行一系列布局以后,取得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先后9次获得了AI权威领域里的世界冠军;公司有三个顶层的联合实验室,在整个闭环的链条面进行了专利和软著的布局。同时公司还参与到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制定,为公司提供了AI研发实力的储备,构建公司非常强的壁垒。科技树有不同的点的方向,公司认为人工智能是往人机协同的方向去发展的。因此公司更看重的是像人一样思考的能力,即感知、认知、决策。公司在这个闭环上实现全链自足可控,并且在核心关键上获得了技术布局,有三个标准。第一、世界级奖项。第二、在POC里面全部都获得过实验成功。第三、最重要是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这三点公司已经做到了,也承接了国家发改委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平台,这些平台会发挥它更大的价值。因为人工智能行业跟互联网不一样,仅依靠创新思维是不可以的,公司必须要有技术的创新壁垒,这是技术力。

第二、公司必须要有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就像汽车工业有汽车生产线把生产效率提高到极致一样,AI也应该有AI的生产线。AI生产线的问题很难做,但是作为头部的企业必须要追求做这件事情,不仅要能做,而且要考虑能不能高效、低成本、标准化的做,否则就很容易变成手工作坊。所以云从在技术力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同时公司在AI能力的流水线生产上做了一定的布局,产生了效果。这张图上比较简单,但它实际上背后是一个一横一纵非常复杂的一个矩阵。从公司底层的算法和模型跟各位汇报一下,仅生产模型,公司底层就有1万多个,通过公司通用的训练平台,公司专业的训练平台、感知引擎装配、知识推理服务,最终形成智能业务流,高效的生产。基于这些行业的产品基线,支撑更上层的丰富的智能化的行业解决方案,从而就能够一层一层地实现规模高效的AI流水线,保障公司的AI生产力更深更广更快速的为公司客户服务。公司的生产线不仅能给公司内部的行业线使用,也能够直接面向公司客户,更能够提供给公司的生态伙伴。公司通过开放的接口在这个平台上打造各行业的解决方案,就能让云从更加标准化和快速的往其他行业里去拓展,真正的赋能AI。目前公司生产线能力越发高效,使用生产线以后,公司的项目交付周期、包括人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第三,是商业力。公司整个产品线的发展历程,都是从细分市场入手,聚焦在平台和应用,由重点行业不断的迭代推广,最终抽象出公司的通用平台轻舟,并逐步开放给公司的生态,赋能给其他行业。公司选择四个智慧金融、数字新基建、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有4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市场空间,要选择广阔的市场以避免行业天花板。第二,行业里面必须有大客户。第三点,该行业必须要有较强的知识结构,无论是合规的知识结构、监管的合规知识结构,还是通用的沉淀出来的已经共识的行业知识结构。第四点,是要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有智能化的创新预算需求。这四个行业满足公司的市场选择,通过公司的布局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市占率,而且都是在头部市场里。智慧金融:公司与六大行签约了100+家的平台,覆盖率超过了14.7%。数字新基建:公司和公安部合作建立了5个部级的平台,平台产品在30个市、多个省上线,有很多的应用。智慧出行:公司已经覆盖了10大机场在内的105座枢纽机场,日均服务人数比较多。智慧商业:商业里更多的有一些体验,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云从提供的。

五、未来战略规划

第一是公司提供的产品,公司的CWOS平台以及上面细分的解决方案。第二,公司有三个销售模式:1)面对大客户直客。2)通过公司的渠道去推广公司的产品。3)公司为腰部和长尾客户提供SaaS化的服务。第一、公司已经进入了二浪时代,公司单个客户的订单额不断地在增加,从原来的几万、几十万现在到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规模。第二、公司的客户数量在不断的提升。原因是1)公司先做大客户,大客户的头部效应可以延伸到腰部和长尾,2)在公司主营的赛道里还有很多的细分领域在做平移。云从过去在金融领域里面做得非常好,更多的表现在公司的银行里。从2021年开始,云从已经开始往保险证券的细分市场进行叠加。再比如数字新基建,云从以前更多落脚安防,但现在公司已经基于整个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东数西算、数字化城市建设,公司已经由单一的安防提升到数字经济的建设里面,机场到码头到公路,这些细分已经在不断的迭代。3)通用的平台已经打造出来,开始在跟公司的生态合作,公司开始进入到原来不是公司选择的主赛道的领域,包括现在的能源、工业、农业,这些其实也在国家十四五规划里。而且公司在收费模式上也会由单一的收费模式开始为公司用户提供SaaS化的服务等等。

六、财务数据(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披露)

(一)历史业绩表现。

收入: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10.76亿,同比增长42.5%。2017年-2021年,公司的符合增长率达102%。

毛利率:毛利率是从2018年的21.7%提升到2020年的43.5%。2021年,公司进入数字经济领域,打造的标杆项目是中山医院,该项目毛利率比较低,剔除此因素,公司在2021年的毛利率是42.2%,与2020年基本持平。

净利润:2021年,剔除股份支付之后,公司净亏损4.87亿,对比2020年,公司亏损大幅收窄了1.6亿。

产品结构:2018年-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占收入的比重逐年提升,现在基本稳定在70%左右的水平。

(二)未来预测。

对于未来的增长,公司抱有比较强的信心。从收入预测看,2020年-2023年,2020年收入7.55亿,2021年10.76亿,预测2022年实现收入16.82亿,2023年25亿,复合增长率49%,亏损逐年收窄。2024年和2025年,公司预计分别实现收入32亿、40亿,预计将会在2025年实现盈利。剔除股份支付因素,实际上在2024年实现微亏,2025年净利润超过1亿。

2022Q1,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8%-58%,亏损同比减少46%-53%。从2022年、2023年分应用的收入预测的情况来看,总体来讲,数字新建设的绝对额还是会比较高,但是占比会逐步下降。金融、出行和商业,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占比都会持续的提升。非常可喜的看到泛AI的领域增长还非常快。

七、总结

云从科技是在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里,极少的几家收入规模超过10亿RMB的公司之一。AI的平台型公司应该具备几个特点。第一看竞争,云从科技打造了全球首款的人机协同的操作系统,其核心是具有全链的AI技术整合能力,以及整个规模高效的AI的生产力。因为兼具了上面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力,云从实现了近四年复合增长率超30%,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100%的业绩增长,未来三年公司拥有预计增长率在40%左右的成长性。第二看商业化以及愿景。公司已经从原来几个聚焦市场:金融、数字新基建、出行、商业等成熟的领域里实现了成功的商业化落地,并且步骤也比较的清晰,通过公司沉淀的整个基础平台,现在已经逐步地拓展到能源、公共、卫生,包括农业等等的泛AI领域里面。公司发展的目的和愿景是成为一家真正的AI平台型厂商,构建AI的应用以及服务的生态体系。

八、一些关注点

1、人机协同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长远会一直持续下去,是很长的一个赛道,数字化到智能化是未来10-20年,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主力方向,核心技术的打造也是持续的,不会在短期降速。

首先人机协同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种思路,人工智能从两个维度来解决问题,一种维度是比人做得更好,那么对人有一定的取代性。另外一种思路是人工智能与人一起协作,合作让效率和体验得到提升。云从是后一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好比2016年时,AlphaGo下围棋战胜李世石,后面也超过了柯洁。可以认为AI在这件事的能力比人更强,但它并不是以人机协同的维度来考虑这个问题,所以会出现问题。在围棋下完以后,李世石非常的失落,因为人跟人对弈一定有复盘的环节,是有交流的,以棋会友,通过互相接磋提高棋艺。但李世石与AlphaGo没法复盘,因为AlphaGo的表达方式是棋手无法理解的。即机器可以在另一个空间解决问题,但AI解题的思路和定义概念的维度与人完全不同,所以导致无法互相交流。如果应用在很严肃的工作和生活领域,问题就大了。比如病患现在想知道他应该吃什么药,AI按照AlphaGo的逻辑开出5种药,病患问为什么吃五种药,AI无法与其交流,无法告知为什么。那么这个病人能不能吃?这既是一个医学风险,也是一个伦理问题

所以取代性的做法可能是一个更优解,但是他是没有办法跟人进行协作的,无法在共生中达到共赢的。所以云从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即人机协同。这种情况下,公司把人和机器在同样的概念空间中的互相理解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人是怎么来看待世界的,是感知、分析、记忆、思考、行动的。于是公司的CWOS操作系统也必须以个人同样的维度来思考问题,它也要能做到人机交互,做到算法工厂、AI数据湖、知识计算和智能业务流,这样就可以同频交流。这套逻辑就是人机协同系统。

CWOS目前阶段:第一,公司在内部全部完成了平台的整合,并且由于公司有细分市场和通用市场,公司的全部项目其实都是在使用不同版本的CWOS进行交付。第二,公司对外CWOS的商业版本已经在和标杆的ISV进行打磨。

2、长尾部分通用产品的开拓进度及长远规划

从发展阶段来说,2021年才是真正第二浪发展的第一年。从早期来讲,在一浪时代,实际上是基于单点技术来进行这个发展。当时不管是头部客户还是长尾客户,都会有一些应用。以银行为例,全国有自建核心系统的银行,超过85%的银行的核心平台都独家采用了云从的生物认证核心平台,都是总行平台,那么这种就属于是头部客户。在长尾客户上,公司提供公有云上的认证平台,这就是属于给长尾的。但云从长远发展来说,主要考虑的是二浪时代的服务。这种服务就不是针对信息化部门的单点技术需求,而是当客户的整个业务部门有重大的业务需求的时,希望他能够把云从作为智能化升级的伙伴。还是以银行为例,不只是认证环节,二是帮助银行做核心业务,即金融业务,也就是存贷汇,帮助银行真正的走到实体经济中去。于是牵扯到对信用主体的评价、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方法等等,属于银行业务的大的问题。云从近一两年已经深入的跟银行在这一类的核心业务上面合作。给大的银行合作,提供IT,但对中小银行,实行分润合作,公司帮助分析信用主体,提供场景分析服务,帮助银行去更好的获得客户。那么这种收益,比如SaaS服务和分润服务的收益,就是长尾的收益。

长尾的增速比公司头部客户的增速还要快一些,但它的占比仍然较小,这也符合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未来的2-3年里面,头部客户仍然是公司面向未来的发展主力。目前二浪才刚刚开始,头部客户处于智能化发展初期,未来十年,中国头部客户还会持续不断的做智能化升级。而且这种自动化升级的需求花费会不断升级。所以公司在第一类商业模式上的增长还会高速持续很多年。

3、科技数字新基建业务

云从在早期时的重点方向之一是数字新基建,主要是安防的方向。2020年以后,随着公司自身技术能力和范围扩展。国家推出数字新基建方向后,公司对于原有的数字新基建,做了极大的扩展,在新基建上面,包含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平台和数字孪生平台。政府讲兴业、惠民、善政,那么善政的基础一定要有这些核心的平台,它在上面支撑各种应用,服务兴业、惠民、善政的真正落地。

比如2021年成都的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它的智慧大脑就是基于云从的CWOS来构建的,单个项目的规模也比较大。这个项目在全国智慧城市的项目里属于一个水平很高的项目。新闻联播也专门做了报道。2021年年底天府新区参加全球智慧城市评比,在巴塞罗那获得智慧城市的全球宜居大奖,是成都市和云从科技联合得奖,公司第一个城市级别的基于CWOS的智慧大脑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云从的核心优势是1)自有的核心技术,2)已有高效的生产线,能够支撑多场景出来的新的应用。3)云从能够深入到行业,以技术服务行业。

4、获客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内部管理情况

公司采用直销和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客户。对于头部客户,云从坚持直销,因为公司跟客户完全不是一锤子买卖的问题。首先公司认为客户在未来的5-10年持续有大量的自动化升级的需求的。其次公司有能力在深入理解客户业务后,帮助他去做提升的。因此公司希望能够与客户长期合作,成为亲密伙伴,伴随共生,所以一定还是采用直销的方式,甚至跟重要客户建立联合实验室。对于其他的腰部客户,长尾客户相对少一些,公司会用到渠道和直销相结合的方式来做。

云从实际上是一个平台公司,每个行业都不太一样,云从作为一个平台性的公司,业务形态多元,因此账期也不同。

对于如何加强应收款管理,规避潜在风险。人工智能目前还是头部客户采购为主,他们的财务状况相对较好。在基本面上,公司对客户的选择是比较严格的。公司对于每一个阶段客户的应收账款方式以及风险,一开始就会提示给公司的业务部门。每一节点的货款到期之后,公司内部有清晰的管理。

5、细分业务开展

首先公司的业务是分为操作系统和上面的行业解决方案。

在操作系统上面来讲,它实际上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产品。专注细分行业的很多软件公司,是很难做出来跟云从类似的CWOS系统的,需要非常多年的技术积累投入,和大量的资本。因此操作系统,其实并不是很容易被挑战的。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首先云从选择了一些自己的核心赛道,数字新基建、智慧金融、智慧出行和智慧商业都在核心赛道里面,云从的策略是跟行业头部客户一起去深耕,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可以跟随头部客户实现快速的学习,对于行业未来自动化发展很容易扎进去了。因此在公司主攻赛道里,公司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方案的壁垒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深的。对于其他更广泛的赛道,公司会跟细分行业玩家进行合作。因为公司有全链式的操作系统以后,可以帮助原有玩家进行转型升级,作为ISV战略合作伙伴,一起进行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6、对未来三年收入盈利预测的依据

公司认为AI是一个值得长期投入的大的方向。因此云从对于盈利,一定是通过把公司的AI平台化做好,通过服务更多的客户,更深度的服务客户来实现,而不是采用控制研发的方式来解决。

依据:第一,公司前期的技术投入已经取得阶段性的、闭环性的效果,公司已经打造了闭环的AI能力,在2021年开始的一系列大项目里得到验证,开始从量变走向质变。同时,公司已经打造了AI的生产线,可以实现从单一到量产的规模化的效应。后续云从的发展,从自身的角度来说,公司可以保持对操作系统的投入温和增长的态势。但在客户侧,公司的订单以及公司的营收能实现更快速的增长,于是亏损肯定会收窄。第二,从市场角度,未来这几年,公司主攻行业的智能化增速都会保持得很快,而且客户的需求都是很强烈的。叠加从单点到多点,供需关系转移,因此不存在云从本身市占率很高,有天花板的问题。第三,云从很重视人效。云从的人效在过去几年都是持续快速增长的,在四小龙里位列第一。之后随着公司整个操作系统的规模化效应显现,公司的人效还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即希望云从的增长线不能够简单的由人员规模的扩展造成,必须要是公司平台化的能力,公司的全链技术和公司的生产线能力,再加上公司人员的温和增长来构造公司收入的增长线,才能够有效的去支撑公司的扭亏为盈。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2预测收入16.82亿,其中数字新基建11+亿,金融2.6亿,出行1.3亿,商业0.6亿,泛安0.7亿。2023年公司预测收入25亿,数字新建设15+亿,金融4+亿,出行2+亿,商业约1亿左右,泛安领域是1.7+亿。总体来看,数字新基建每年平均增长30+%。金融和泛安的增速较快,出行和商业的增速居。

根据招股说明书:从毛利率来看,年公司预测2022年-2025,数字新基建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2022年,金融约45%,出行42%,商业54%,其他泛安是65%。后面几年的预测毛利率每年略有提升。公司对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50%比较有信心,因为A股软件公司的毛利率区间大部分都落在40%-60%,SaaS业务模式的会在60%-80%。随着公司在接下来几年的平台打磨和标准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公司业务模式的更加均衡化。

7、疫情对业务的影响

疫情本身,对于云从的业务没有长期本质性的影响。

公司在多地都有研发和交付中心,公司的业务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未来国家要加大数字新基建的发力力度。因此数字化的版块里,未来一段时间的商机反而会进一步变多。

通过公司二浪的逻辑,公司对不仅仅是防疫酒店,还包括疫情的整个流程,包含转运、核酸检测等等的全链条都进行了智能化的系统。当然是具有推广性的。目前公司在成都和广州都已经做了比较好的部署,效果比较好,陆续在交流和上线的城市也比较多。

稍微强调一下,整个这套系统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因为2022年奥密克戎比较严重,而是未来长期的趋势,未来公共卫生安全是长期的趋势,在此趋势下一定要用AI的力量来做,如果完全用人工来做,对国家的经济会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且边界是很难界定。所以将来转入常态化防疫的话,智能的作用会非常的大,绝对会在效率和体验上都有重大的提升。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云从科技
工分
9.2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6-04 17:03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夹心小韭
    不要怂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2-06-02 23:04
    666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