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年一遇的大周期不只有航运,这家行业龙头订单已排至2026年
二十年战场的老兵
不讲武德的老韭菜
2022-09-09 07:37:27

造船在航海和军工需求都激增的背景下,可能行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中国船舶(600150):①造船业从峰谷到峰顶每个阶段持续20余年,当前全球造船产能基本出清;②需求端运价高位+环保政策约束+到龄船只更新,供需两端驱动行业进入新景气周期;③作为国内造船旗舰上市公司,公司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子公司,新接订单前十家中公司列三席,当前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6年,且造船订单有望量价齐升;④东吴证券苏立赞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23.66/66.1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⑤风险提示:航运景气度剧烈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20年一遇的大周期不只有航运,这家行业龙头订单已排至2026年,量价齐升+成本下降确定性强,充分参与全球竞争

船是比海运、油运更长的周期,每个阶段持续20余年,供需错配将带来大级别的机会


当前运价高位+环保政策约束+到龄船只更新,新造船需求进入上行周期。而供给端全球造船产能基本出清,当前呈现偏紧状态。未来数年行业有望量价齐升。东吴证券苏立赞最新覆盖中国船舶,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当前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6年。船价上涨情况下,新接订单价值量上升,随着2020年之前承接的低价订单逐步消化,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弹性。


军船领域,海军装备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军船具备长期向上成长空间。基于军船业务持续成长性和民船业务弹性,苏立赞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23.66/66.11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民用造船业已进入新的周期上行阶段,呈现量价齐升状态

复盘1886-2020年间的造船周期,需求和供给的错配是造船周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每个阶段持续20余年,从峰谷到峰顶,造船产量弹性极大,变化是通常数倍之多。从供给端看,全球造船业经过2012-2016年和2016-2020年两轮调整,产能已基本出清。


需求端:运价高位+环保政策约束+到龄船只更新,新造船需求进入上行周期。新船需求包括新增需求、替代需求和投机需求三大类。

其中,新增需求主要取决于航运需求,替代需求由技术进步、环保政策和船舶到龄更新共同决定。


当前,航运市场运价保持高位运行带动新增需求,环保政策约束叠加到龄船只更新拉动替代需求,目前全球船队中,20年以上船龄的船舶以运力计占比8.7%,15年以上船龄的船舶运力占到21.8%,将持续拉动船舶更新需求。

供给端:全球造船产能基本出清,当前呈现偏紧状态。

金融危机以来,受订单大幅减少和船价持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全球造船企业破产清算与兼并重组案件达到数百起,产能出清过程基本结束。2021年世界造船活跃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攀升,达93.9%;全球大部分的2022年新接订单都将在2024年之后交付,造船业已呈现产能偏紧状态。

船量价齐升:1):造船市场新订单已于2020年开始上升,2022年新订单量远高于2020年。2):造船价格持续提升,8月初达2009年3月以来新高;2022年1-7月新接订单单船价值量创新高。

公司受益船周期弹性大

公司是国内造船旗舰上市公司,拥有军民造修船业务。公司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子公司。


目前我国船舶行业集中度较高,我国造船完工前十家中,公司列两席(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新接订单前十家中,公司列三席(江南造船、中船澄西、外高桥造船)


公司下属子公司造船完工量和新接订单量位居行业前列。我国造船完工前十家中,公司列两席(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新接订单前十家中,公司列三席(江南造船、中船澄西、外高桥造船)。

公司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6年,2020年以来船价上涨情况下,新接订单价格高于此前订单,随着2020年以前的低价订单逐步消化,公司业绩有望迎来较大弹性


此外,原材料端造船板价格正持续下降,20mm造船板价格自2021年5月中旬高点已下降约35%,其中,自2022年初以来已下降约16%,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利润空间。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平安银行
工分
2.5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9-09 07:44
    关注中国船舶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