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TMT计算机】0310中望软件沟通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3-13 21:07:33
【业务情况】
去年10月召开电话会以来,我们一边进行年末业绩冲刺,一边做战略布局,一边做组织调整。我们年末业绩冲刺效果还是不错的,全年增速达到35%,和过去五年的平均增速保持了一致。国内的轨交龙头、深圳电子龙头、一大批国企客户都采购了我们的商品,宁德、亨通光电等也都采购了中望的产品。
 
2D CAD依旧是主力,贡献了超过70%。CAE在2021年得到了百万级的收入,有一个小突破。
教育板块延续了高增长,全年增速超过50%。内销版块增速持平于公司整体增速,略低一些,外销板块在年底有显著反弹。具体结构数据等年报披露。
 
为何公司净利润增速达到50%,扣非却只有个位数?
公司上市后面临着比较好的市场机遇,因此不遗余力地加大了研发力度和业务卡位布局,我们期初915人,期末1300人,增加了约400人,包括一些高端人才,导致了费用端的提升。我们还有一些理财收入,所以虽然投入大但是利润不会难看,然而扣非就不是很高。
公司内部对这个增速是满意的,和过去五年保持了连贯,另一方面去年增速也达到了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这是员工努力的结果。原本期望的增长率会更高一些,很多机会点之前布局了但2021年没有太大的表现,希望2022和23年会有硕果。
 
接下来两三年的经营目标,我们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数字,但大家可以看到,公司上市后维持35%的业绩增速,股权激励也是35%的目标,所以我们的目标也必须考虑增速问题。我们将致力于保持增速的稳定,或者更高。2022年还有一些实现更高目标的变量,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包括军工行业正版化、信创等等。未来两三年业务增长的根本逻辑是产品技术增加和业务覆盖的增加,而不是其他。CAD领域我们不留死角,并购方面会注重双向赋能,比较谨慎。
 
产品方面,2D、3D的研发基本盘在增强,研发人数达到640人,今年前两个月研发人员的招聘也在持续进行中,效果会在上半年逐渐显见。云2D、云3D、Linux版本等都会逐渐退出。
 
CAE也逐渐上轨道,今年对收入还是有所期待的,但肯定不会达到CAD的级别。
悟空开始支撑一些重要的合作,产品原型在验证中,今年与华阳国际成立了BIM合资公司(今年专注研发,产生效果要到明年)。悟空平台逐渐落地会成为很多大客户选择中望的理由。我们现在会不遗余力增加研发,但不排除去看国内外一些核心技术,主要考虑技术硬度。
 
业务布局上:我们会贯彻KA+区域+渠道+数字化营销四位一体的体系。KA行业事业部的搭建已经初步完成,地产、能源、军工等,共9个。区域直销团队,过去是1+3+6,1个总部+三个分公司+6个办事处,去年10月开始直销团队进一步扩展到15个区域销售点,在广西、天津都建立了本地化的销售团队,培养业务队伍。我们也会加强渠道建设,同时适当把数字化营销(订阅模式,占比会很小)作为补充。
 
【解禁减持情况】
解禁比例27.92%,包含战略配售,但实际需要减持的没那么多,董监高有25%的比例限制,员工持股平台也做了分年度操作。解禁股东应该也不会在当年全部减持,实际比例可能会更低。
股东:上市战略配售,外部PE股东,员工持股平台,员工自然人股东。我们希望通过询价和大宗等方式进行,尽量减小影响市场,同时选择一些长期的大型机构。我们整体中性偏乐观,因为长期来看还是要看基本面。
 
 
【提问环节】
Q:去年在解决倒圆角之类的技术问题,现在的解决进度如何?今年重点突破的技术方向?
A:3D产品的产品改进,在去年一年进度速度是很快的。1)研发投入方面坚决加强,在3D上的投入超过整体研发的50%。640人的研发队伍中,3D人员超过300人。2)行业龙头客户的牵引,比如倒圆角问题,就是由深圳3C电子龙头提出的,在深度试用我们的产品后一口气提出了很多问题,因而进步很大。当然,不是说解决完了这个之后就没有别的问题了,其实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当前倒圆角的问题已经收敛了,不构成使用障碍,但其它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包括大装备设计效率、生态等,这回是2022年3D研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实现在中低端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Q:今年的战略重点方向是?
A:整个工业软件是持续迭代的,我们不可能今年的策略和去年的策略有很大规模的变化,刚刚在发言中也已经说过了。
研发方面:CAD领域会全面出击,Windows、Linux、云端2D、3D产品全面出击。坚持龙头客户牵引,尤其是深圳某3C电子龙头、珠三角模具行业龙头灯。
业务方面:KA+区域直销+渠道+数字化营销
 
Q:大客户的进展?
A:提升大客户占比不是现在才做的,过去两三年对大客户的重视程度是逐年加强的。从实际结果上来看,百万以上的大单的比例是在稳步提升的。成立KA事业部,当然是希望大客户在销售端进一步凸显,现在各项工作在开展中,KA事业部去年12月开始成立,现在还在队伍补齐的阶段,很难在现在的阶段就看到成效,真正产生效果要到今年下半年。
即使如此,并没有改变中望以中小客户为主的业务模式。我们销售收入中,低于80万的中小单依旧会占到大部分的比例,只是大客户的占比会有一定提升。去年来自大客户的营业收入达到30%-40%。今年如果KA贯彻得好,比例还会有一定上升。
 
Q:广东省政府有一些针对工业软件的政策,这种政策有一个再往上提升的可能吗?
A:政策的东西我们是很警惕的,中望本身不是靠政策的。性价比才是我们竞争力的本体。国内对工业软件的国产化东风才刚开始吹,和办公软件搞了好几年了不一样。我们去年才开始明显感受到政策的影响,未来几年应该是CAD软件国产替代的机会逐步显现的时间段。
广东省力度很大,核心软件攻关计划“铸魂”可能会带来一些大的业务机会,但这种计划涉及的点比较多,我们甚至没有计入我们的收入基本盘,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增量,不会做太多的指望。
 
Q:公司看未来2-3年,取得什么样的成绩or标志性事件能算是经营上了一个台阶呢?
A:如果中望3D品质的提升使得我们能对solidworks之类的软件形成批量替代,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了。我们3D产品的营收占比还比较小,客户的应用端也不能对PTC、solidworks形成主流替代,只能做一些零星替代。比如,中望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基本集中在零配件企业,做一些边缘设计,看图查图、低复杂度的设计等,整车三大件还不能用中望的。
即使是深圳3C电子龙头,90%以上依旧以国外产品作为主力;这点和2D不一样,我们的2D现在已经能当主流设计工具了。
 
Q:对3D产品来说,不同行业的要求是否会不同?哪一个环节的替代能构成一个里程碑?
A:要做到主流产品、主力工具的批量替代。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设计这些统称高端CAD,主要由CATIA和NX替代,这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希望悟空平台未来能实现,是一个更长期的目标。
中短期内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对中低端产品形成替代。
 
Q:Solidworks在我们的目标市场市场空间有多少?
A:这个市场空间,相较于我们现在所获得的,几乎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市场。有数十亿、甚至接近百亿的市场,当前我们在其中的占比微乎其微。
 
Q:CAD以一个标准版本向其他版本拓展的时候,研发的复用度有多少?
A:windows、Linux和云端之间的可复用度没有那么高,比例应该低于30%。系统的架构还是很不一样的。
 
Q:公司之前写到了CAX的一体化,但是否短期内落地效果不会那么明显?
A:无论看国外达索、西门子等厂商,他们的all in CAX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不是很快能产生效果的。工业软件这个领域,产品培育需要花很长的过程,这一两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工业软件变成了热门赛道,但其实这是一个很苦的行业,不是一个像消费品那样能形成指数型增长的行业。我们从2018年开始布局CAE,20年实现收入零的突破,21年收入实现百万级突破,它很难说去年只有百万级,今年就直接过亿,这种事是不会发生的。
All in CAX也是一步步推进的,要逐步完善,还会涉及到PLM等,一步步去落实,这是我们的二十年目标。
 
Q:外销业务21年由于疫情比较有压力,22年预计疫情影响会有所减小吗?
A:22年外销业绩增速的预期依旧是偏保守的,22年不会特别好。压制海外业务的因素表面原因是疫情,深层次的原因是渠道网络的限制。过去的渠道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更高增长的需求,需要变革和优化,本来要改的时候碰上了疫情。这套外销渠道需要变革,疫情今年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也在积极调整。会大力度地推动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建立本地化的营销团队,在越南已经有一个十几人的本地化的营销团队,今年成立了日本子公司,在中东、马来西亚、墨西哥现在都已经有直属的销售队伍(不一定是分公司,可能是劳务外包),来对冲疫情的影响。如果疫情常态化,我们努力去做渠道优化,我们对海外长期前景还是抱有积极的态度。
 
Q:今年制造业压力比较大,国内整体经济环境也不好,制造业可能缩减软件预算,您怎么看下游的压力?
A:下游和宏观的好坏对我们的压力,已经有感受到,但这不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中望发展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很多经济周期,制造业疲软也不是第一次经历了,我们之前经历过的增速不行一般都不是因为下游疲软,因为我们不是市占率很高的公司,我们所占份额相较国外公司还是少。更何况,下游预算缩减,反而可能会关注中望这种性价比高的方案。因此,这个有影响,但是影响会有一定对冲,我的判断是影响不大。中望的好坏不能甩锅给经济形势。
我们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产品的品质,中望并不是缺机会,而是产品是否能满足客户需求,能够完全达到客户期望。
 
Q:海外大厂都有一个共建生态的过程,基于自己的内核吸引二次开发商来共建生态,我们和华阳的合作是第一次使用了悟空平台。针对悟空平台,未来规划是怎样的?除了华阳,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潜在合作伙伴?
A:未来悟空会给到各个行业以不同的形式去合作,但现在还在呱呱坠地的状态,BIM的落地并不是悟空唯一的落地机会,其他找上门想合作的公司也很多,但这个过程会慢一些,要先把BIM打样打出来。
 
Q:未来几年的人员扩张计划?
A:无法透露,而且现实情况也会有一些变数。2022年会维持人数的全速扩张,扩大研发和业务团队人数,23、24会稳定一些,更注重人效的提升。不过,我们CAD行业招人没那么容易,对人才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有时候我们难以招到足够多优秀的研发人员,真的不好招,实际上有时候想快也快不了。今年还要夯实队伍,组织了不同程度的培训和团建,把管理加上来。
 
Q:百万以上的大客户是否2D、3D都会采购?头部客户对3D客户应该有更高的需求,公司的3D产品在大客户收入的份额中是否更大?
A:3D产品在营收中的占比大概20%+。2D和3D的采购是基本独立的,有些只买2D、有些只买3D,2D、3D一起上的客户反倒不多。大客户的采购中,3D的占比也没有更高,反而对于大部分龙头客户来说,大部分都是2D产品,因为2D产品成熟度够高。
 
Q:CAD软件份额的提升空间是否还有很多?
A:毫无疑问是有的。目前行业龙头和大客户虽然采购了一些中望的产品,但实际上对大部分客户而言,只是部分采用了中望CAD产品,大部分还是用的国外软件。比如在某深圳电子巨头,中望的占比可能还不到10%。不过这也不绝对,在某轨交龙头里用中望的比例已经比较高了。
 
Q:各个事业部的分类情况?
A:看纵向和横向。KA事业部是针对某个具体行业攻关龙头大客户,是自上而下的业务模式。区域直销团队就没什么可说的,和过去的销售模式是一致的,只不过现在区域团队扩张到更多的省份了。网络扩大,人员也会扩大,今年会增加一定的销售人员。
 
Q:BIM厂商目前以区域化部署为主,后面如果BIM打磨出来,会重点布局某些区域还是做全国性的?
A:我们坚持做平台型的软件公司,因此和华阳合作的BIM肯定不是区域化的,而是全国性的,会做全国性的推广。在国内得到验证后,未来可能会推向国外。现在主要
 
Q:客户这边是否有采购周期?预算是怎么安排的?
A:大客户相对中小客户,正版化采购是有统筹预算的,一些央企的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在跟我们探讨这个问题。2B企业有一些周期性,一季度一般在做预算和评估,我们往往下半年业绩显著优于上半年。中小客户采购随机性相对更强。
 
 
中望当前的发展是比较稳健的,公司内部也是比较淡定的,希望资本市场对工业软件有一个理性的预期,这不是一个快速激烈变化的行业,它需要持续迭代,反复磨合,世界范围内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没有一个历史短于20年的。不过工业软件一旦走出来,壁垒是很高的,因此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夯实壁垒,把业绩一步步展现,对内外都有交代。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望软件
工分
0.9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