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制造成长”风格受抑,关注“稳增长”主线
五一路牛仔
航行五百年的公社达人
2022-01-05 21:15:51
span> ️️制造成长”风格受抑,关注“稳增长”主线

年初两个交易日A股整体表现低迷,2021年表现领先的制造成长连续调整,而去年落后的,特别是“稳增长”相关的板块相对领先。港股表现继续低迷。我们在1月4日发布了《2022年十大预测》,概述我们对2022年主要趋势、主要节点及结构的判断。我们在前期提示“稳增长”是市场交易主线,并提示在年底到年初这段时间“制造成长”风格可能暂时受抑,在本周周报中继续提示“关注年初是否会因为机构换仓而出现短暂风格异动”。结合最新市场表现,我们综合快评如下:

🔺1️⃣开年市场表现低迷,去年领先的“制造成长”深度回调。年初两个交易日,A股和港股整体都偏低迷。其中A股去年领先的制造成长风格深度调整,港股科技股则继续下探。A股连续两天成交都在1.2万亿元以上,交易较为活跃。与此同时,沪深港通南北向资金大体维持净流入态势。我们认为,开年两天市场的低迷,背后的原因是相对综合的。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年底年初A股市场容易出现异动,在本周的周报中提示“关注年初是否会因为机构换仓而出现风格异动”,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另一方面,去年持续强势的“制造成长”,股价及估值相对高位、仓位不低,短期缺乏催化剂,年初叠加部分机构潜在的换仓,表现较为低迷。我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提示“制造成长”短期表现可能会受抑,也是基于类似预期。与此同时,市场对中国宏观方面的担心并未完全缓解,稳增长政策基调已定,但政策落地还在进行中,增长预期并未明显改善,等等。

🔺2️⃣市场有哪些担心因素?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两个交易日,市场整体情绪偏低迷。我们与市场的沟通中感受到市场有部分担心的因素,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稳增长政策力度面临较多约束,不及预期,或时间点比预期的晚。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下“稳增长”的基调,但当前经济面临的是房地产市场的回调及债务压力,而房住不炒的总基调,可能会影响这方面对提振增长的弹性。基建及其他方面也面临类似的问题。看更长时间,在房地产之后中国可持续增长动力来自哪里;2)2021年监管政策的影响让不少投资者记忆犹新,部分投资者担心在共同富裕等大背景之下,还有哪些可能市场预期不充分的政策调整;3)疫情仍有不确定性,中国部分地区疫情仍有待控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在;4)去年已经表现较好但估值不低的制造成长,暂时缺乏催化剂,是否会出现类似2021年年初“核心资产”的回调。从港股市场看,除中国增长尚未见底改善外,科技监管政策是否还没出完、部分股票回归港股带来的新股供应压力、海外政策退出的影响、国际关系变局带来的资金流向影响等,也仍是投资人担心的一些因素。

🔺3️⃣ 勿悲观,“稳增长”仍是未来几个月市场交易主线,制造成长风格可能继续受抑、静待时机。除非政策明显发力,短期市场可能仍维持偏震荡的态势,稍看长一点(到未来几个月),我们维持相对偏积极的观点,并继续维持“稳增长”是市场交易主线的判断,中国市场整体也无须过度悲观。一方面,中国当前的增长偏弱,是政策主动调结构的结果,目前“稳增长”已经成为近期政策主基调,只不过市场情绪仍有惯性,2022年中外政策与增长周期可能再次反向,中国政策趋松、增长见底改善,而海外政策趋紧、增长逐步下行,市场环境对中国市场相对有利;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市场整体估值偏低,流动性的放松对市场有支持;同时,一些结构性的趋势,包括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居民资产增配金融资产等趋势仍在中期持续,等等,我们认为无须对大市过度悲观。后续密切跟踪政策落地的进展。板块上,当前关注:1)政策边际变化或发力潜在有支持的领域,包括基建、地产稳需求相关产业链(建筑、建材、家电、家居等)、潜在可能的消费支持领域、券商等;2)今年已经有所调整、估值已经不高、中长期前景依然明朗的中下游消费,自下而上择股,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轻工家居、汽车及零部件、互联网与传媒、农林牧渔等;3)去年涨幅大的制造成长板块短期股价可能受抑,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科技硬件半导体等,潜在转机看市场风格的再次变化,潜在时间点可能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港股市场估值已经较低、情绪极度悲观,静待正面催化剂。全年来看,我们在1月4日发布了《2022年十大预测》,概述我们对2022年主要趋势、主要节点及结构的判断,敬请参考。后续我们将密切跟踪政策进展、海外市场动态、疫情情况、中美关系等更新对市场节奏及结构的判断。

祝好。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0.5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