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BC电池:光伏效率王者,成本有得降吗?
万物周期游击队
2023-09-05 11:52:06

BC电池光伏效率王者成本有得降吗

来源AIOT大数据

电池技术迭代驱动光伏降本增效N型电池步入产业化元年

当前P型PERC电池效率平均23%以上迫近其瓶颈且电池环节盈利能力较差亟待发展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目前主流的TOPCONHJTIBC等电池均具备较好发展前景三者之中TOPCON现阶段成本相对较低未来效率具备潜力且可基于现有庞大产能改造头部企业将会持续探索明年将迎来产业化量产元年HJT电池参数性能最优降本增效路径最为清晰较大概率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但考虑到HJT降本仍需上下游供应商全产业链的配套渗透率提升还将循序渐进预计未来3年TOPCON将会与HJT并存而IBC电池具备最高的转化效率并可叠加工艺继续扩大优势预计技术领先的企业也会布局

TOPCON挖掘现有产线生命周期工艺优化持续推进$皇氏集团(SZ002329)$

TOPCON的核心优势在于可基于现有PERC产线升级改造且在高效电池技术中非硅成本相对较低国内PERC产能60%可改造为TOPCON因此面临大规模折旧计提压力改造成TOPCON是拉长设备应用周期较优选择TOPCON量产难点在于良率相对较低但目前头部电池组件已提升至接近PERC水平并有望于2022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建议关注主材企业隆基股份中来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设备企业奥特维连城数控拉普拉斯

HJT性能优异降本清晰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技术$宝馨科技(SZ002514)$

HJT电池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其高转化效率有效降低发电端成本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衰减率低双面率高温度系数低弱光效应等诸多优势HJT双面电池相较于PERC全生命周期每W发电量高5~11.8%随着硅片非硅产能成本持续降低我们预计20222023年底HJT成本可达到0.790.68元/W其中2022年与TOPCON成本相当2023年与PERC成本相当建议关注主材企业东方日升金刚玻璃设备企业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金辰股份京山轻机晟成光伏高测股份

IBC技术难度及成本极高叠加工艺具备潜力

IBC电池由于其叉指式背接触的优良结构早期效率就超过了25%但IBC也是商业化晶体硅电池中工艺更复杂结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的技术短期量产存在一定难度但由于可以与HJT/TOPCON电池技术相结合制备HBC/POLO-IBC电池能够继续提升效率至26%以上代表晶硅电池最高效率水平在特定应用场景具备较强优势需要继续关注产业化进程建议关注主材企业$爱旭股份(SH600732)$ 设备企业帝尔激光

IBC电池介绍

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指交叉背接触电池是指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方式排列在电池背光面的一种背结背接触的太阳电池结构它的p-n结位于电池背面电流属于二维传输模型MWTEWT也属于背接触太阳电池但因其p-n结位于电池正面故称之为前结背接触太阳电池

IBC电池的结构如图1一般以n型硅作为基底前表面是n+的前场区FSF背表面为叉指状排列的p+发射极Emitter和n+背场BSF前后表面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钝化层正面无金属接触背面的正负电极接触区域也呈叉指状排列

IBC电池的结构如图1一般以n型硅作为基底前表面是n+的前场区FSF背表面为叉指状排列的p+发射极Emitter和n+背场BSF前后表面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钝化层正面无金属接触背面的正负电极接触区域也呈叉指状排列

FSF的作用是利用场钝化效应降低表面少子浓度从而降低表面复合速率同时还可以降低串联电阻提升电子传输能力可通过磷扩散或离子注入等技术形成背面Emitter的作用是与n型硅基底形成p-n结有效地分离载流子可以通过硼扩散或旋涂的方式制备背面BSF主要是与n型硅形成高低结诱导形成p-n结增强载流子的分离能力可通过磷扩散或离子注入形成背面p/n交替的叉指状结构的形成是IBC电池的技术核心可通过光刻掩膜激光等方法实现

▲图1. IBC电池结构示意图[1]

1.2 IBC电池发展过程

1975年Schwartz等人提出了背接触的概念之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人们研发出了指交叉式的IBC太阳电池最初此类电池主要应用于聚光系统1984年Swanson等人报道了与IBC类似的点接触(Point Contact Cell, PCC)太阳电池并在88倍聚光系统下得到19.7%的转换效率与正常IBC电池相比工艺过程更为复杂不易大规模推广第二年Verlinden等人在标准光照下制备出效率21%的IBC太阳电池

1997年SunPower公司和斯坦福大学开发的IBC电池在1个光照下得到23.2%的转换效率2004年SunPower公司采用点接触和丝网印刷技术研发出第一代大面积(149cm2)的IBC电池A-300电池效率为21.5%2007年SunPower公司经过对原有A-300 IBC电池工艺的优化和改进研发出可量产的平均效率22.4%的第二代IBC电池2014年SunPower公司在n型CZ硅片上制备的第三代IBC太阳电池最高效率达到25.2%

效率提升历程

IBC电池最早是由Lammert和Schwartz在1975年提出了这种概念最初应用在高聚光系统中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IBC电池在一个太阳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5%远远超过其它所有的单结晶硅太阳电池

最早实现量产IBC电池的是美国SunPower公司它是产业化的领导者2014年美国SunPower公司就持有了年产能1.2GW的IBC电池包括年产能100MW的第三代高效IBC电池生产线该线生产的电池平均效率已高达23.62%

另外日本的研发人员将IBC与异质结HJ技术相结合在2014年将晶体硅电池的效率突破到25%以上其中日本Sharp和Panasonic公司将IBC与HJ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发的晶硅多结电池效率分别达到25.1%和25.6%

看到IBC电池技术开始占领光伏市场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对IBC电池技术的研发进行投入如天合晶澳海润等2013年海润光伏研发的IBC电池效率达到19.6%

2011年天合光能也加入了该项技术的研发之中与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立合作研究开发低成本可产业化的IBC电池技术和工艺2012年天合光能承担了国家863计划quot效率20%以上低成本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生产线quot展开了对IBC电池技术的系统研发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14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与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小面积IBC电池效率达24.4%创下了当时IBC结构的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此外常州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独立研发的6英寸大面积IBC电池效率达到22.9%成为6英寸IBC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之后天合光能依托国家863项目建成中试生产线采用最新开发的工艺15次打破IBC电池的世界纪录

另外2016年6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使用天合光能的IBC高效电池再次打破光伏电池的能效记录将太阳能转换效率提升到了惊人的34.5%震惊业内

技术特色

IBC电池发射区和基区的电极均处于背面正面完全无栅线遮挡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它具有以下优势

1电池正面无栅线遮挡可消除金属电极的遮光电流损失实现入射光子的最大利用化较常规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可提高7%左右

2正负电极都在电池背面不必考虑栅线遮挡问题可适当加宽栅线比例从而降低串联电阻提高FF

3由于正面不用考虑栅线遮光金属接触等因素可对表面钝化及表面陷光结构进行最优化的设计可得到较低的前表面复合速率和表面反射从而提高Voc和Jsc

4外形美观尤其适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具有较好的商业化前景

技术难点

虽然IBC电池存在很多优点但同时它也面临很多挑战

1对基体材料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少子寿命因为IBC电池属于背结电池为使光生载流子在到达背面p-n结前尽可能少的或完全不被复合掉就需要较高的少子扩散长度

2IBC电池对前表面的钝化要求较高如果前表面复合较高光生载流子在未到达背面p-n结区之前已被复合掉将会大幅降低电池转换效率

3工艺过程复杂背面指交叉状的p区和n区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多次的掩膜和光刻技术为了防止漏电p区和n区之间的gap区域也需非常精准这无疑都增加了工艺难度

4IBC复杂的工艺步骤使其制作成本远高于传统晶体硅电池

IBC电池技术优势

光伏技术竞争的核心是什么答案是提高转化效率不管是那种技术首先转化效率才是决胜未来的根本

过去几年无论单晶还是多晶电池都保持了每年约0.3%~0.4%的效率提升目前我国光伏设备行业已经全面进入拼质量拼效率的时代转换效率的提升已经非常之难每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提升都需要极大的技术突破

IBC电池最大的特点是PN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金属电极遮挡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Jsc同时背面可以容许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串联电阻Rs从而提高填充因子FF加上电池前表面场FrontSurfaceField,FSF以及良好钝化作用带来的开路电压增益使得这种正面无遮挡的电池就拥有了高转换效率

IBC电池的工艺技术

较之传统太阳电池IBC电池的工艺流程要复杂得多IBC电池工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呈叉指状间隔排列的P区和N区以及在其上面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

1.掩膜法

IBC电池的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定域掺杂的方法包括掩膜法可以通过光刻的方法在掩膜上形成需要的图形这种方法的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不过通过丝网印刷刻蚀浆料或者阻挡型浆料来刻蚀或者挡住不需要刻蚀的部分掩膜形成需要的图形这种方法成本较低需要两步单独的扩散过程来分别形成P型区和N型区

另外还可以直接在掩膜中掺入所需要掺杂的杂质源硼或磷源一般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形成掺杂的掩膜层这样在后续就只需要经过高温将杂质源扩散到硅片内部即可从而节省一步高温过程

而且也可在电池背面印刷一层含硼的叉指状扩散掩蔽层掩蔽层上的硼经扩散后进入N型衬底形成P+区而未印刷掩膜层的区域经磷扩散后形成N+区

不过丝网印刷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如对准的精度问题印刷重复性问题等给电池结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较小的PN间距和金属接触面积能带来电池效率的提升因此丝网印刷的方法需在工艺重复可靠性和电池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此外激光也是解决丝网印刷局限性的一条途径无论是间接刻蚀掩膜还是直接刻蚀激光的方法都可以得到比丝网印刷更加细小的电池单位结构更小的金属接触开孔和更灵活的设计

离子注入也从半导体工业转移到了光伏工业上离子注入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精确地控制掺杂浓度从而避免了炉管扩散中存在的扩散死层通过掩膜可以形成选择性的离子注入掺杂离子注入后需要进行一步高温退火过程来将杂质激活并推进到硅片内部同时修复由于高能离子注入所引起的硅片表面晶格损伤所以离子注入技术的量产化导入的关键是设备和运行成本

2.表面钝化技术

对于晶体硅太阳电池前表面的光学特性和复合至关重要对于IBC高效电池而言更好的光学损失分析和光学减反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在电学方面和常规电池相比IBC电池的性能受前表面的影响更大因为大部分的光生载流子在入射面产生而这些载流子需要从前表面流动到电池背面直到接触电极因此需要更好的表面钝化来减少载流子的复合

为了降低载流子的复合需要对电池表面进行钝化表面钝化可以降低表面态密度通常有化学钝化和场钝化的方式化学钝化中应用较多的是氢钝化比如SiNx薄膜中的H键在热的作用下进入硅中中和表面的悬挂键钝化缺陷

其中场钝化是利用薄膜中的固定正电荷或负电荷对少数载流子的屏蔽作用比如带正电的SiNx薄膜会吸引带负电的电子到达界面在N型硅中少数载流子是空穴薄膜中的正电荷对空穴具有排斥作用从而阻止了空穴到达表面而被复合

因此带正电的薄膜如SiNx较适合用于IBC电池的N型硅前表面的钝化而对于电池背表面由于同时有PN两种扩散理想的钝化膜则是能同时钝化P,N两种扩散界面二氧化硅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如果背面Emitter/P+硅占的比例较大带负电的薄膜如AlOx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金属栅线

IBC电池的栅线都在背面不需要考虑遮光所以可以更加灵活地设计栅线降低串联电阻但是由于IBC电池的正表面没有金属栅线的遮挡电流密度较大在背面的接触和栅线上的外部串联电阻损失也较大金属接触区的复合通常都较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接触区的比例越小复合就越少从而导致Voc越高因此IBC电池的金属化之前一般要涉及到打开接触孔/线的步骤

另外N和P的接触孔区需要与各自的扩散区对准否则会造成电池漏电失效与形成交替相间的扩散区的方法相同可以通过丝网印刷刻蚀浆料湿法刻蚀或者激光等方法来将接触区的钝化膜去除形成接触区

而且蒸镀和电镀也被应用于高效电池的金属化例如ANU公司的24.4%的IBC电池即采用蒸镀Al的方法来形成金属接触而SunPower公司则是采用电镀Cu来形成电极由于金属浆料一般含有贵金属银不但成本高且银的自然资源远不如其他金属丰富虽然目前还不至于成为太阳电池产业发展的瓶颈但寻找更低廉性能更优异的金属化手段也是太阳电池的一大研究热点

IBC电池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不过IBC电池虽然转换效率高与常规电池相比也更具有优越的实际发电能力但其制造工艺复杂使用的N型高质量单晶硅片成本较高使得其技术门槛高制造成本高

目前IBC电池成本是普通电池成本的2倍左右这制约了IBC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随着中国一线光伏制造商的进入以及新型工艺和新型材料的开发IBC电池将沿着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电池制造成本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IBC太阳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有着广泛的前景

IBC电池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1IBC电池的效率提升2IBC电池的产业化发展

对于IBC电池效率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优化背电极接触区域降低接触电阻2为防止电池短路且性能最优需在电池背面p+和n+区域寻找合适宽度的本征区域3使用体寿命较高的n型硅片作为基体对其前后表面制备良好的钝化层保持较高的少子寿命4背面钝化层的引入需考虑背反射器的作用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IBC电池的整体复合已经有研究报道将钝化接触技术与IBC相结合研发出TBCTunneling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Back Contact太阳电池也有将非晶硅钝化技术与IBC相结合开发出HBC太阳电池

TBC电池主要是通过对传统IBC电池的背面进行优化设计即用p+和n+的POLY-Si作为Emitter和BSF并在POLY-Si与掺杂层之间沉积一层隧穿氧化层SiO2使其具有更低的复合更好的接触更高的转化效率目前已有报道出TBC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6%以上同时Paul Procel等人也对此种电池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分析

▲图4. 中来光电TBC电池结构示意图

HBC电池也已取得较好的研发进展在2017年已经得到26.6%的世界记录效率其Voc可以达到0.740VJsc达到42.5 mA/cm2FF达84.6%而对于晶体硅太阳电池Jsc的理论极限是43mA/cm2HBC电池结构如图4所示与传统IBC电池不同的是背面的emitter和BSF区域为p+非晶硅和n+非晶硅层在异质结接触区域插入一层本征非晶硅钝化层对比表1数据IBC与非晶硅钝化技术的结合无疑是未来IBC电池效率提升的方向

▲图5. 26.6%效率的HBC电池结构示意图[3]

精简工艺步骤降低制造成本是实现IBC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比如在IBC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可用丝网印刷激光等目前主流晶体硅的技术代替光刻电镀等高成本的贵族技术同时通过开发配套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以最小代价实现与目前规模化的生产线兼容的IBC工艺路线中来光电就是通过对原有n-PERT线的升级改造实现了IBC电池的产业化并且在后期的量产过程中也会继续优化工艺以获得更低的制造成本

作者呆头呆脑小青蛙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作者:舒克贝塔Shook
链接:https://xueqiu.com/6086032703/232254037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帝尔激光
S
微导纳米
S
天合光能
工分
7.8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82仙人指路
    中线波段
    只看TA
    2023-09-05 12:24
    锦浪科技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