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球唯一商用UDC——阿里云选择海兰信海底数据中心
星与曦
2023-11-29 23:16:11


11月24日,重达1300吨的海底数据中心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海南陵水下水安装,安装调试成功后,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将全面竣工。

 

 阿里都选择了海兰信,华为还远么?

  • 全球首家商用海底算力数据中心全球唯二,中国唯一,美国微软也有,但是工程化进度不如国内,中国已经开启商用。
  • 我国数据中心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左右UDC节约能耗30%40%
  • 减少故障率90%左右,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可靠性,数据安全。这些都很吸引互联网巨头。
  • 低延时,对于互联网巨头,每天的海量数据长距离传输是很慢的。
  • 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占运营总成本的60-70%,据华为单个数据中心的面积达到了 60 个足球场的面积。例如在贵州枢纽中,腾讯投产的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为 47 万平方米。 因此,土地价格对算力成本的影响非常大。而海底数据中心,不仅能耗极低,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成本。并且建设周期短,也可以在湖底运行,适用范围广阔。
  • 部署快,全流程仅仅90天,普通的算力中心连地基都弄不完。
  • 资源友好,节约水资源,单算力中心60万吨,土地建筑能耗污染也很高,UDC全产业链能耗低,环保,资源友好,国家必然会持续出动利好政策。
  • 可以就近消耗太阳能和海上风能。
  • 那么海兰信与华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华为非常非常需要海兰信的技术,华为《数据中心2030》一文,多次提到海兰信的海南海底数据中心,多次提到能耗是限制算力发展的关键问题和核心竞争力,而海兰信除了华为,还有京东、字节跳动、拼多多、阿里与海外客户的青睐。

    建议详细看一华为《数据中心2030》一文下:

    https://www.huawei.com/cn/giv/data-center-2030

     

    我们先分析一下华为的困境,目前芯片制程7nm,华为强的是通信和集成。所以AI芯片并行通信速率的问题对华为来说问题不大,华为也在文中出了解决方案(光内生方案)。但是,7nm的功耗确实比4nm高太多了,华为指出2030年算力会增长500倍,现在算力占中国总能耗的2%。如果能耗降下不去,华为的算力中心将没有竞争力。

    华为自己也提出了,能耗、碳排放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挖掘节能减排潜力“至关重要”

    《数据中心 2030》是基于对未来的不懈探索,过去三年间,与业界数百名学者、客户伙伴及研究院机构等 9 深入交流,集业界专家和华为专家的智慧,输出了我们对数据中心下一个十年发展的思考——《数据 中心 2030》报告

    整篇报告句句精华,但是却用了几乎一整页介绍海底数据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为对海兰信的技术心心念念的,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一页内容中指出,散热能耗极大,占总能耗三分之一。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极大!

    土地消耗资源极少!

    低延时,特定行业刚需!

    部署和运营成本低!

    电费大幅减少,运营成本急剧下降。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明显,首个商用数据中心海南商用。(海兰信:小华华,你张口闭口说我好,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想法。我将来可是要成为海王的,现在的我你爱答不理,将来的我你高攀不起。)

     

    以下,我摘抄华为《数据中心2030部分节选:

  • 预计我国在 2025 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 4500 亿元,带动产业规模超 过 1.6 万亿
  • 首次提出了未来数据中心是一台满足能效、算效、数效、运效、人效5 效的计算机。(能效放在首位
  • 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浪潮再次 提高了对计算基础设施的要求,给供应商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估计,训练一个生成式 AI 大模型 (GPT-4)需要使用 2.5 万个 GPU,耗时 90100 天,耗费超过 1 亿美元。而这样的一个程序只是目前全球正在开发的众多此类程序的冰山一角。(挑战快速部署、低能耗)。
  • 计算资源永远都不嫌多。不管数据中心的效率再 怎么提升,GPU 和云计算设施的数量再怎么增多,在日益数据化驱动的未来,算力依旧会供不应求
  • 2030 年,人类将迎来 YB 数据时代,对比 2020 年,通用算力将增长 10 倍、人工智能算力 增长 500 倍,算力需求十年百倍的增长将成为常态
  • 一边是算力需求以远超摩尔定律的陡峭增长,而另一边却是多重的资源约束。单芯片摩尔定律的失效、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对于碳减排的要求。(算力需求和资源约束的将成为主矛盾耗电、耗地、耗水、建设耗时)。
  • 未来三年内,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将突破1000个。(建设需求大)
  • 算力的规模和效率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百模千态的 AI 大 模 型 成 为 发 展 焦 点, 据 预 测 GPT5.0 训练集群的算力需求将达到 GPT3.0 的 200-400 倍
  • 数据中心的产业标签从高耗能转变为绿色发展使能器
  • 数据中心总耗电量在 ICT 行业占比超 80%
  • 围绕算力供给和资源约束挑战持续创新突破
  • 以机柜甚至整个数据中心为单位进行运维,可以大幅提升部署效率,并降低运维人力成本
  • 高可靠的数据中心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UDC可靠性是陆地的8倍。
  • 数据中心整体的碳排放量较大,对于数据中心服 务商,高能耗也意味着更多经营成本。随着碳 中和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数据中心将加速向 绿色低碳的方向迈进。(UDC容易近距离获得绿电。
  •  

    那么华为还有一个强项是什么,就是科技整合,文中给出了解决能耗与减排的答案,就是海底算力中心,UDC能极大的降低能耗,降低故障率,华为专家多次提到提高算力的约束条件就是能耗,而华为专家关注到了解决华为算力中心痛点的解决方案,就是海底算力中心。那么华为与海兰信的深度合作几乎是必然的,并且结果可能是华为急切并且主动要求深度合作,甚至联合研发,将UDC的实用性提高一个台阶。

    因为海兰信为了成为全球唯一一家能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企业,进行多次并购,利用20余年的海底装备制造技术,率先完成了实验室,并且商用。其他企业就算现在要追赶,研发加实验估计就是五年起步,追赶极难。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一期将竣工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里是海南陵水附近海域,我身旁这个圆柱形的大家伙,就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工作人员正在给数据舱安装定位装置。

    作为互联网服务的“基座”,数据中心用于存储、计算和信息处理。此次安装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舱,不仅能够存储数据,更是一个海底的“超级计算机”,它相当于六万台传统电脑同时在线工作,能在30秒内处理超过400万张高清照片。

    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 蒲定: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采用重力热管技术,利用海水作为自然冷源,实现了整体能效提高40%~60%。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计划部署100个舱,建设完成后,相较于同等规模的陆地传统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用电总量1.22亿千瓦时、节省建设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节省淡水10.5万吨。

     

    为什么要将数据中心放入海底?

     

    很多人都见过在陆地上建造的大规模数据中心,那为什么要把数据中心沉入海底?通过短片来了解一下

    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计算、存储的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的热能。以往都是通过空调等制冷系统来降温,维持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转,但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专家告诉记者,海底数据中心很大程度上能避免这样的能源消耗。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海底数据中心利用海水实现全年自然冷却,最显著的就是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几乎不消耗淡水资源。通过液冷技术还可以提高服务器密度,带来算力的提升。

    此外,海底数据中心还充分利用了海底空间,这不仅能极大节省陆地土地资源的占用,而且还远离了人类活动区域,为服务器工作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海底数据中心还实现了无尘、无氧环境,进一步保护服务器电子器件,减少故障发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解谦:此外,一些海底数据中心在沿海城市附近下水,靠近核心网络节点,能够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高网络响应速度。它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多项创新技术 确保数据中心安全

     

    服务器本最怕水,为了确保数据中心在海底的安全使用,我国的技术人员突破多项技术瓶颈,海底数据舱实现了远程维护甚至免维护,设计寿命达到了25年。

    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开发项目总经理 蒲定:服务器既然放在海底,防水密封自然是关键。我们在罐体密封时,为了让罐体的密封有效,我们为所有的螺栓设计了一套专门的程序。

    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下水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先后攻克了海洋生物环境抗附着及腐蚀能力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海底为服务器提供恒湿、无氧、无尘的工作环境。

    在海底,数据中心借助了几十米深的海水作为天然屏障保证了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也减少了自然灾害的风险。在海底数据中心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风暴、地震、冲刷等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外部冲击影响。对于突发事件,也做了充分的预案。

     

    海底数据中心能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

     

    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三十多米深的海底,如果遭遇台风天气,会不会对海底的数据舱造成影响?答案是不会,海底数据中心能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今年3月以来,海底数据中心已有两批数据舱在海南陵水下水。海底数据中心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肆虐时,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几乎都感知不到任何台风带来的影响,其间水下各设施系统及所承载的业务运行稳定,各项监测数据正常。

     

    记者揭秘工程潜水作业

     

    这次海底数据中心大量依赖工程潜水员现场作业。由于作业条件艰苦,风险高,国际上将工程潜水的风险系数比肩宇航员。

    据了解,这次海底数据中心下水施工,出动了一支16人的工程潜水员团队。他们是怎么作业的?

    总台央视记者 孙蓟潍:我考的属于休闲潜水,为了这次报道,我特意去专门的培训基地体验学习了工程潜水。休闲潜水、水肺潜水一般就背个气瓶,不会在身上系像这样的脐带缆。工程潜水就不一样,大多是水面供气,气瓶是水面供气出现故障后的应急气源,所以工程潜水员俗称应急气源叫回家气,就是保护你平安回家的寓意。如果之后海况允许的话,在下放数据舱时我会跟随潜水员一起下去看看。

    在正式下放海底数据中心的数据舱之前,其实还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比如铺设海底电缆、安装数据舱底座等,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潜水员下水配合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张丛婧:这组潜水员马上要下水检查底座安装情况,已经进入了这个黄色的潜水吊笼做准备了。他们的头盔上有一个摄像头,下水后能实时把水下画面传上来。现在吊笼正在被缓慢下放,距离海面有十几米,看着还是很惊险的。我是在运输船抵达时就上船了,这三天期间,我已经看到十几批潜水员像这样下水作业了。

    潜水监督 徐震涛:潜水员一定要两个人,一个人在吊笼里拉着他的脐带(缆),保证脐带缆不会飘起来。为了确保安全,潜水员在下面干活干了80分钟以后,要到第一停留深度21米开始减压,大约35分钟。出来以后马上脱衣服,再到减压舱里面减压一个半小时。

    (总台记者 朱江 张伟 孙蓟潍 张丛婧 陈龙)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可能择机卖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海兰信
    工分
    12.5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