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兴业医药徐佳熹——医药论坛演讲
心存侥幸
下海干活的老韭菜
2020-12-06 19:46:19
(1)医药行业特点
1、医药是个长线的好赛道, 10年10倍股医药是最多的行业,没有之一。
2、医药是一个专业性的赛道,医药行业基金这个行业以后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大家发现到三季度末13%的比例减去9%的全市场基金配置,大概有百分之四点几,就意味着现在每三股医药股有一股是行业基金买。
3、行业集中,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行业基金超过2500亿,这应该是单行业基金中规模最大的,以后这个行业集中度会更加提高。
(2)医疗改革
现在中国的医改走了一步半,这里既有机遇又有挑战。722事件之后的几年,从2015年到2018年,我们的整个药品制度的改革已经初见端倪,我们现在正在享受着2015~2018年改革药品审批的红利。这几年医保局的带领下,我们又在看到从无到有建立新的政策制度的框架,从仿制药的集采到创新药的谈判,再到高值耗材的集采,一个全新的定价体系,支付体系呼之欲出。
未来三五年,医改三个展望:
第一,我们的学习对象是谁?
不要学习美国,中国不是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国家,无论从医疗的成本还是药品的可及性,大家去挂号的难度而言,我相信还是不错。
优势:美国花了18%的GDP要了全球一半的创新药,
劣势也很明显,极其昂贵,效率也不算高,
不太可能学习小型经济体,因为他们的药品高度依赖欧美日的供应。
学习对象:30年前日本、英国、德国。在扣费降价跟富裕本土的优秀公司之间去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与日本30年前相同点: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是一样的,我们也做了按病种付费,医药分家,我们也在做一致性评价,创新药的价格谈判,成立了医保局这些他们30年前都做过,我们会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可能会依托我们的人口基数,会把我们的创新药价格定得更便宜。
第二、集中采购对行业的影响。
我看了前一段时间李静老师的演讲,大家也很关注今年PT复议会定成什么样的价格,今年什么价格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三年以后会是白菜价,但这个不重要。因为我们每年新增的肿瘤患者有400万,我们的存量患者可能会超过1000万,你哪怕定价3~5万块钱,市场依然不小。
第三,医改内容还很艰巨。
今年疫情的时候,我跟北京的一些医生做过交流,由院长在用商业贷款的方式去给员工发绩效。公立医院的绩效体制的梳理没有到位的前提下,我们相信可能医生待遇的阳光化和科室间职称间的真实收入的巨大差距可能还会存在。
(3)未来能获得估值溢价的创新药企业
1、差异化,你的偶尔肿瘤医学用语客观缓解率是40%,人家的做到60%,那就是差异化。
2、商业化,现在大家不只吸引有pipeline的公司,更相信有pipeline的公司。我们看到有的公司pd服役卖得好,股价涨了,有的公司签了国际合作协议,股价也涨了,那么商业化的能力大家越来越重视。、
3、国际化,中国以后pd-1可能是白菜价,但是美国欧洲不会,你怎么样能把中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走向全球,就像我们在很多行业做到的一样,中国会做的产品就便宜,中国会做的产品就能满足全球的供应,未来医药会不会是这样?我觉得大家值得关注。
(4)医药公司的策略
大厂要补齐短板
外资加速进场,中美申报时间表的差异,从5~7年缩短到2~3年,也看到了国内靶点的大分子小分子的扎堆,这些都是很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相信和更多企业会把这6个能力立项,临床注册,医保、市场销售给打造齐全,大药厂的机会窗口已经关闭,生物制药公司仍将一彩纷呈。对于大药厂,比如说对复星医药来说,我们觉得你要把每一块都做好,你既要把临床做好,研发做好,又要把市场准入做好,学术推广做好,力推销售做好。对于大药厂大家会很挑剔,但是中国这样的企业我们相信不会超过10家,头部的这几家公司一定会名列其中,他们自己就是一个没有短板的木头,自己就可以盛水。
生物技术公司做好长板。
而在光谱的另外一端,生物技术公司还是会一彩纷呈,这当中大部分企业不必自己做木桶,它只是一块木板,所以他们要把这块板做的足够长,然后跟其他的长板去拼起来。而在这其中有一部分公司可能会尝试自己去做一个小桶,我们叫BIO发吗?生物药厂。就像这次疫情当中出了名的吉列德,这些公司在全产业链不能跟大药厂竞争,但是在部分科室可以中国未来这三类公司,我们相信第一类大药厂的机会窗口可以说即将关闭了,头部公司的位置已经各就各位,第三类的公司还会非常活跃,其中一部分公司会走向二第二类的一部分公司,个别公司是有可能走向第一类的。
数据也会成为一种资产
当然新技术会不断有限,那么我们也看到了无论是新一代的筛选,基于结构化片段设计,还是我们新一代的技术平台,最近大家看到荣昌生物的IPO关注度很高,套房之前的IQ关注度很高,包括今天我们刚刚发布的一天基因治疗的深度报告,还有新一代的数据平台的支持,这些东西大家都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后数据也是一种资产,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法典的发现可能会改变现在的生态。现在大家试做实验之后再做分析,未来也许在实验以外,大家敲敲电脑也能做很多事情。
医保局的KPI重点不再鼓励创新,只有同时具备差异化、商业化,国际化的创新药企才能走出来。对于企业来说,可能不仅要会研发,也还是要会销售。
(5)怎么看创新器械
如果说我们把药品称为创新,进入下半场,要走国际化、差异化、创新化、商业化的渠道的话,医疗器械可以说还在上半场,行业集中度还远远没有提高,很多赛道的进口替代比例还很低,这种时候大的企业跟小的企业都是有战略性机会的。
医保局做集采的标准:医保局不是科技部,其的KPI重点不再鼓励创新,医保局的KPI应该是中国人用的起药让药品供应的上,所以只要一个产品有能力做集采,有能力做价格谈判,而且谈判了以后大家用药是安全的品种,必然会做集采。医疗器械还处在上半场,同时符合量大标准化竞争激烈的品种,最有可能成为集采目标
以这次集采的支架为例,看看PCL冠状动脉支架手术这20年走过的经历,今天是集采了,大家不再关注这个品种了,但是放到20年前,我们国产支架2000年刚刚上市的时候,中国只有1万例的PCI手术,进口的支架3万块钱,国产的卖1万多,通过10年时间实现了进口替代,而我们的用量从1万多例提升到这次集采的107万例,实际终端大概在160万个支架,大家想想看成长速度以后会不会在很多赛道当中重复上演,这非常值得大家去期待。
(6)集采之后会如何?
我们也看到了在各个赛道,无论是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还是大型医疗器械当中,已经有众多的企业在逐步的走出来,那么集采之后会怎么样?
可能跟药品相同,什么品种集采,可能大家就不太会关注什么品种了,但是医生医院的选择会多样化,他们会转向新的高价的效果,更好的产品。比如大家说PCI手术传统的支架下去了,会不会有药物球囊,会不会有可降解支架的上升?完全有可能。
集采是讲规矩的,只有同时满足三大要素的产品才会被集采。
1、量大,因为量不大,没有必要集采;
2、标准化,因为sku太分散的,集采会出问题;
3、竞争激烈,因为只有一两家企业做是压不了价的,起不到集采的效果。
大家可以算一下手上的持仓哪些公司符合这三个条件,大家就把它换成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不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公司,我们认为大概率还是会有持续的成长的。之后无论是类似药品当中大药厂的机械龙头,还是加速迭代周期当中会受益的小型创新器械厂商,他们都会获得更大的成长。
(7)龙头格局更加稳定
龙头格局更加稳定。过去10年配置医疗足以赚到二三倍收益。未来10年医药龙头会更加稳定。如果大家10年前配的组合,大家可能会说这个组合好像在今天看来收益率是不是不高,并不是。我们可以看到10年前的组合当中有一些公司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益,最经典的案例是恒瑞和华南,今天仍然是明星公司,还有一些公司虽然现在不是众星捧月,但是这10年的累计涨幅也有5倍10倍了,比如说白药、华东医药,还有一些公司表现平平,但是获得了市场平均的回报,比如说上药39等等,它每年的增长还是有的,这些组合加在一起足够大家赚到两三倍的收益率。
我相信大龙头们收益率仍然会不错,因为今天的政策比10年前更稳定,跟国际更加接轨,而且今天我们很多高关注的公司都在这过去10年当中上市,包括爱尔、药明泰格、凯来英、智飞,10年前他们可能名不经传,但是今天他们已经位列前端,我们相信随着医药资产证券化的逐步完成,头部公司将会更加稳定。
细分赛道龙头仍有护城河。而在光谱的另一端,我们看到细分赛道龙头还是会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这一定有一个前提,你在细分赛道的护城河够深,地位够高,而且大龙头最好不要进来。在这种领域当中,我们相信哪怕它技术不是最优的,只要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地位,投资者仍然会高度的认可。
(8)未来的医药投资
未来医药是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投资如同赌玉,没有专业知识的赌徒毫无胜算。现在的投资都分了组,医药往往都被分成一个单独的组。我们现在头部的像招商基金这样的基金公司,医药研究员加医药基金经理可能都有五六位,这是常态,可能过5年会变成10位,我自己的团队现在有15个人,以后可能会20个人。
全球最大的医药研究的平台, Morgan在美国有30个人,在全球可能有四五十个人,中型券商中的代表jeffer可能在美国也有20个人,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的医药市场,为什么我们未来不能够有这么庞大的专业的医药团队,在这个背景下,我就劝我们90后95后的小朋友们定投买基金。
如果大家是医药行业从业者,并对行业了解很深刻的话,你可以买个股。但我相信这样的投资人在座的人当中可能有15%,但总的投资者人群中可能不超过1%。
所以未来一二级市场的联动,头部基金的长筹码的优势,头部基金投研的这样的一个碾压性的优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新进来的机构投资人没有独特的资源还是去买基金。
大家对于深度研究、长期跟踪、长期投资的这种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医药领域绝对会率先于其他行业被践行。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创业者要抓紧行动起来。
所以现在抓紧时间创业,可能多几年以后,大家就不是分拆上市和投成长的时候,而是要做buyout的时候。从长期来看,我们相信注册制背景下,医药上市公司不会再是一个稀缺的资源,有强大的技术储备,独特的技术的诀窍,就可以一直在市场上活下去。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上工B股
工分
25.4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4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王富贵008
    满仓搞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0-12-06 21:0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0-12-06 20:3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