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老骆电子】准备迎接22年苹果、Mini LED、半导体设备
韭菜斌
2021-12-05 21:55:21

前言

目前时序迈入12月,往年11月转向12月之际,就是反应明年趋势、做估值切换的时候

 

关于2022年大方向,我们暂时先分成两大类来讨论,「工业类--设备汽车服务器」和「消费类--苹果影像元宇宙」,而贯穿这两大类的核心逻辑,其实还是最基本的5G、高效运算,以及功率半导体、成熟制程


但是现阶段,我们建议重点关注2022年的苹果产业链、MiniLED概念、半导体相关设备,其中的苹果产业链是比较确定的方向;从目前的信息来研判,2022年苹果AR/VR眼镜也许会跟iPhone 14一起搭配运行(预料这种“搭配”就是走局端连接架构,请参阅本周新增内文:镜头与机身贴平--暗藏玄机for AR/VR眼镜),如果成真的话,那么2022年的苹果产业链就会很精彩

 

市场上讲Mini LED的人也很多,我们内容也就不特别再去著墨了;半导体相关设备也非常重要,都是现阶段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但我们要强调一下,这些都是“设备商”而不是半导体企业本身,因为半导体虽然它还在缺货涨价,但每年4Q~1Q是半导体传统淡季,尤其现阶段确实也没有新的催化剂。

 

我们把风险提示放在内文的最后面;我们的风险提示从来都不是“XX不达预期”这类不痛不痒的废话,希望大家还是看一看。

 

近期产业趋势:乐观看待2022年,尤其苹果、Mini LED、半导体设备

1). 乐观看待2022年苹果产业链

苹果发布iPhone 13之前,我们也说过很多次,说苹果显然不会把一些储备的技术浪费在今年的iPhone 13,因此当时我们说等到了11~12月之际,大家不妨直接跳过了无新意的iPhone 13,慢慢地把焦点锁定到苹果2022年的iPhone 14及AR/VR眼镜等新机

 

① 苹果2022年“可能”推出AR/VR眼镜

消费电子产品讲究的是轻薄短小,内部空间可谓是寸土寸金,过去在摩尔定律还能有效运行下,各类芯片和零组件越做越小,省下来的空间可以拿来塞更大的电池(电池是目前科技界最大的短板之一,先不要管新能源分析师们怎么乐观预期)。

 

后来到了5G时代,则开始有了一种思维,就是“希望”电子产品的主要计算功能不一定要在产品本身(“希望”的意思,就是so far还做不到),最佳的方式是透过高速高频5G把计算功能丢到cloud云端、委托server服务器计算,然后再丢回该电子产品。如此一来,消费电子产品里面的部分零组件,则会慢慢消失或者彼此整合成“模组化”零件(“模组化”的趋势下,企业开始兼并、整合、收购、重组,最终形成“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大趋势),这样一来,产品就可以做得更加轻薄短小。

 

但现实很骨感,因为种种原因,这类的云端计算并未如预期铺展开来(也许要寄望将来的5.5G或6G,或者低轨卫星),手机是如此,比手机还要小的手表和眼镜更是如此。

 

严格来说,手机和手表可能还好,虽然消费者对手机和手表的体积重量也有要求,但毕竟没那么敏感苛求;不过眼镜就不一样了,眼镜的体积重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穿戴体验和收纳便利性。如果希望眼镜可以做得更加轻薄短小,当然眼镜里面的零组件越少越小越轻越好,云端计算就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但现在连手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眼镜呢?

 

苹果迟迟未能推出眼镜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整机轻量化、零组件模组化的进程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间。那么大家可以思考,有没有其他非云端方式,也可以做到主要计算功能不在眼镜上呢?如果云端不行,那么局端可以吗?

 

因此,各位可以大胆地猜测,如果苹果想推出一款轻薄短小的AR/VR眼镜,而这款眼镜so far还无法通过云端来负责部分计算功能,那么iPhoneiPadMacBook能否顺势成为担负AR/VR眼镜运行的计算载体?所以,我们几乎可以想像,苹果AR/VR眼镜也许会跟iPhone 14一起搭配运行(预料这种“搭配”就是走局端连接架构,稍后的内文会提及。而苹果AR/VR眼镜,初期可能先锁定to B的领域,比如:设计、开发、工程、维修、医疗……等领域,售价至少3,000美元;接着再推出to C版,比如:影音、游戏、导航、社群、教育、消费……等领域),如果成真的话,那么2022年的苹果产业链就很会精彩!

 

② 浅谈2022年的iPhone 14

a). 两种尺寸共四款机型

首先在尺寸方面,明年的iPhone 14系列应该会取消5.4寸的mini机型,届时仅会推出两款6.1寸、两款6.7寸,两种尺寸共四款机型(高阶Pro系列预料将舍弃Lightning介面而改采USB Type-C,且高阶iPhone 14主镜头,也可望由目前的1,200万像素大幅提高到4,800万像素)。

 

b). 刘海消失、双生物识别

明年iPhone 14系列新机的刘海应该会大幅缩小,小到只剩下一个圆点,甚至这个圆点可能还会做得比安卓阵营的还要精致美观(苹果拥有强大的工业设计师团队,就算是抄袭别人的设计,也会弄得更加精美),当然这个圆点也承担了Face ID 人脸识别的功能,这个Face ID模组可能会隐藏在镜头底下,当需要用到人脸识别的时候才会浮出来。

 

另外,电源键应该会跟Touch ID彼此整合在一起,这个跟今年新款的iPad mini 6设计很类似(或者一模一样),也因此,有少部分供应链认为,明年iPhone 14除了具备人脸识别的功能之外,还“可能”会搭载屏下指纹识别

 

如果成真的话,那么iPhone 14系列就具备双生物识别功能了(但指纹识别这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c). 镜头与机身贴平--暗藏玄机for AR/VR眼镜

iPhone 14另一个可能的变化,就是镜头会跟机身贴平而不会突出于机身,而这种设计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镜头模组纵深高度缩减,另一种则是手机厚度增加

 

由于光学摄像头各镜片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因此想把镜头模组纵深高度压缩的难度不小,因此iPhone 14镜头如果要跟机身贴平,很大的概率是让手机厚度增加,好处就是可以塞进更大的电池、增加电池续航力(前面说过,电池是目前科技界最大的短板之一),缺点就是重量也会增加(先别急着骂脏话,因为苹果也有其他减重的方案,比如金属中框改采钛合金)。

 

另外,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iPhone 14厚度增加、重量增加,也有可能会增加了一些芯片和零组件,用以支应“新增”的计算要求,而这个“新增”的计算要求很可能就是为了配套AR/VR眼镜的。

 

换句话说,镜头与机身贴平的设计方案其实是暗藏玄机的。

 

前面提到过,如果眼镜要做得轻薄短小,那么部分计算功能最好丢到云端,如此就可以少用一些零组件,但是如果云端做不到,那么改采局端也是另一种变通,因此iPhone、iPad、MacBook很有可能部分担负AR/VR眼镜的计算功能。于是乎,本来应该放在AR/VR眼镜里面的一些芯片和零组件,目前推测可能的作法,是把它们部分挪移到iPhone 14里面去,然后用局端架构、二者互连的方式来加以运行(也许透过Wi-Fi 6/6E蓝牙NFC近场通讯……等各可能的方式),于是眼镜变得轻巧了、手机变得厚重了(这个推测的逻辑是不是很合理?)。

 

所以一旦成真的话,那么将来每卖出一支iPhone 14手机,等于变相多卖出了部分AR/VR眼镜的零组件,对相关供应商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所以iPhone 14的成本势必增加,但最终售价到时候就要再看苹果的定价策略了)。

 

d). 钛合金中框

在iPhone 14金属中框的选择上,部分台系供应链认为2022~2023年间,iPhone确实有可能部分高端机型采用钛合金材料(推测的时间是2022~2023年间,不一定100%是2022年。而因为只有高端机型采用钛合金中框,一开始的需求量也没那么大,所以届时可能只有一家台系供应商)。

 

钛的特色是强度高、重量轻、抗腐蚀、耐高低温,而钛合金一般还会混合钒、铬、镍、铝等其他材料,使得钛合金的硬度比不锈钢高出3~4倍(弹性系数较低,质地更加坚硬),而且由于较重的金属比例减少,使得钛合金重量因此减轻了不少(比不锈钢轻了10~15%),确实符合消费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诉求(虽然钛合金中框一开始只有一家台系供应商,但往后随着全系列推展、安卓阵营也加入,中框供应商势必也会增加,届时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等都是潜在的供应商,而上游钛合金材料则可关注宝钛股份)。

 

然而,钛的低密度和低导热系数,也使得加工难度提高不少,当然也就增加了不少成本。此外,钛的反射率较低,也比较容易在表面留下指纹,所以还要另外在表面做氧化物涂层处理(思考:A股有没有相关的涂层处理设备供应商),无形中都增加了更多成本。也因此,比较保守的说法,是认为2022年的iPhone 14应该是来不及采用钛合金方案

 

③ 择优布局苹果概念股

如前所述,我们不妨直接跳过了无新意的iPhone 13,把焦点锁定到苹果2022年的iPhone 14及苹果AR/VR眼镜等新机效应。

 

相关标的其实还是原来的那些苹果概念股,尤其那个将近一年来几乎腰斩的龙头个股也快要起死回生了,等到消费电子的阵风吹来,苹果概念股必然是首选的族群。另外,还有一些苹果在国内培养的第二梯队,在11~12月间陆续通过苹果认证、2022成为苹果供应商的概率也在增加(比如闻泰科技通过苹果认证,拿到明年新款MacBook Air组装订单。从BCG矩阵的角度来看,闻泰科技的车规功率半导体就是cash cow,股价先是跟着第三代半导体热度而走,未来可以持续放量,而for苹果的产能则可以视为star,将来一旦cash cow+star形成综合效果,那么业绩持续放量、PE估值上调也是指日可待)。

 

整体苹果概念”的国内企业,主要包括:整机组装的立讯精密(立讯精密在去年收购纬创昆山厂后,目前又在苹果刻意扶植下涉足iPhone组装,且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闻泰科技(通过苹果认证,拿到明年新款MacBook Air组装订单);新增的苹果摄像头企业舜宇光学科技(港股);SiP/AiP封装长电科技;SiP/AiP模组环旭电子立讯精密(其实SiP/AiP“模组”,说穿了就是SMT而不是半导体封装。所以,既然是SMT,立讯精密当然就可以在苹果的扶持下顺势去做Mini LED的SMT);电声器件及TWS相关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港股);FPC软板的东山精密鹏鼎控股;天线和射频器件的信维通信;功能性器件和光电胶及复合材料的领益智造安洁科技;Out-Cell外挂式触摸屏和摄像头的闻泰科技(也就是以前的欧菲光产能);表面玻璃Cover Lens的蓝思科技(不管将来背板是复合材料或者玻璃,但Cover Lens一定还是玻璃);屏幕刘海切割的大族激光;电池的德赛电池欣旺达;铝合金或不锈钢金属中框蓝思科技工业富联科森科技;HDI手机板及SLP类载板的鹏鼎控股(臻鼎)、超声电子;OLED的京东方A……等。

 

其中的立讯精密尤其值得特别关注。去年2020年立讯精密收购了台商纬创昆山厂,今年才刚涉入苹果iPhone组装业务,就直接代工最新款的iPhone 13 Pro新机,最快2022年也会进入MacBook组装领域,逐渐侵蚀台商广达的市场份额。此外,2021年初立讯精密参股台商和硕旗下的日铠,也已跨入机壳相关领域,预料2022年极有可能涉入MacBook、iPad甚至iPhone机壳(台系iPhone机壳供应商,将来大概也只剩下鸿准一家而已;之前,可成金属机壳产能已经卖给蓝思科技,而和硕旗下的铠胜日铠也早已变成“泛立讯”阵营了);并且立讯精密也将更加积极地进军镜头模组、SiP/AiP模组……等领域。

 

其实SiP/AiP“模组”,说穿了就是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台湾直译为“表面黏著”,大陆翻译为“贴片)而不是半导体封装,而既然是SMT,立讯精密当然就可以在苹果的扶持下顺势去做Mini LED的SMT,未来将部分取代台商台表科

 

2). Mini LED渐入佳境,2022大放异彩

苹果的方向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一开始“中大尺寸”新品先转去搭载Mini LED背光(背LCD面板的光,即「Mini LED+LCD」)而非OLED(在“中大尺寸”领域里,Mini LED背光的成本应该比OLED减少约15%),然后将来有机会再慢慢渗透到“中小尺寸”领域,除了要逐渐摆脱世仇三星的束缚之外(苹果全力发展Mini LED背光的作法,的确可以刺激三星集团,进而使得苹果在采购三星OLED上面具有谈判筹码,最终可能的结果,是苹果对于OLED和Mini LED两种技术都要)。

 

Mini LED背光的技术本身其实也具备了OLED几乎所有的优点,但明显又没有OLED的某些致命的缺点。比如说,Mini LED背光的屏幕,能够呈现出更黑更出色的黑色,屏幕在太阳底下也能展现出更为明亮的亮度,整体屏幕也能表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饱和度与对比度,同时还具备更好的电源效能、更加省电,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它没有OLED那样明显的老化问题、烙印問題。

 

除了苹果以外,全球OLED龙头的三星,它自己也从今年2Q21~3Q21起已陆续推出Mini LED背光的电视、平板、笔记本等新品(家大业大的三星集团,它自己也在推Mini LED产品,而不是采用自家OLED技术),全球Mini LED市场自2021年起已经快速增温,目前全球主要LED企业都已相继投入Mini LED领域,包括:日亚化欧司朗首尔半导体富采投控(晶电)、惠特亿光……等,国内相关企业则包括:Mini LED芯片三安光电、设备商新益昌苹果CCL覆铜板生益科技,以及相关反射膜长阳科技……,以及其他像是京东方A利亚德聚飞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鸿利智汇国星光电兆驰股份鹏鼎控股(臻鼎)、立讯精密(逐渐取代良率不佳的台表科)……等。

 

Mini LED产业化已初显端倪,2021年起渐入佳境,其实也暗示著2022年Mini LED产业将会更加大放异彩,相关投资机会也逐渐浮现。如果只挑三家的话,那么我们重点推荐利亚德三安光电鹏鼎控股(臻鼎)。


3). 半导体相关设备中长期皆值得重视

半导体设备是集成电路投资重中之重,尤其前道设备占比超过80%,各环节供给格局略有不同,但基本以美日欧企业垄断为主。在国家资金及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在部分环节,已经逐渐成长出一些优秀的国内设备供应企业,整体水平达到28nm制程,并在14nm和7nm制程实现了部分设备的突破,并且资本化进程加快,陆续申报上市。

 

国内前道工艺设备制造相关公司中,上市公司包括:盛美上海(清洗设备、电镀设备、先进封装湿法设备)、北方华创(蚀刻、薄膜沉积、氧化扩散、退火、清洗等设备)、中微公司(蚀刻设备)、芯源微(涂胶显影设备)、至纯科技(布局湿法设备)、万业企业(收购凯世通布局离子注入机);即将上市的则包括:华卓精科(曝光机、光刻机)、屹唐股份(去胶设备)、华海清科(CMP设备)、拓荆科技(PECVD、SACVD、ALD等薄膜沉积设备)等。


本周推荐闻泰科技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韦尔股份盛美上海利亚德三安光电……等(重点关注苹果概念Mini LED概念半导体相关设备;强调一下,不是半导体企业本身,因为半导体虽然它还在缺货涨价,但每年4Q~1Q是半导体传统淡季,尤其现阶段没有新的催化剂)。

 

2022看好之标的盛美上海闻泰科技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环旭电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精测电子韦尔股份中颖电子卓胜微士兰微传音控股联创电子兆易创新神工股份三安光电利亚德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唯捷创芯(即将上市,为射频前端芯片公司,台系联发科为其第一大股东,与联发科深度绑定。联发科的手机基频芯片,跟唯捷创芯的射频前端一起捆绑销售,等于唯捷创芯包揽了联发科的业务)……。

 

风险提示:我们还是要思考几件事。从去年3Q20至今的这波全球半导体芯片缺货潮,很可能会在2022~2023年间陆续结束,快一点的话3Q22就会看到初步反转的现象,到时候这个迹象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而且,我们只是“暂时先忽略”近期南非变种病毒Omicron可能的负面影响(也许还会再次出现全球供应链大乱的局面),同时供应链的长短料、over-booking重复下单、货物塞港……等问题也都还没完全解除,再加上国内各地在能耗双控的KPI指引下,对供应链而言都会带来环保成本和运营风险。

 

以上这些都是会影响产业趋势的变数,进而影响了「题材+主力+资金」,最终也会影响股价表现。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万业企业
工分
41.0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9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12-05 22:1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1-12-06 07:05:21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2-05-31 09:57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退伍炒股之股海沉浮
    春风吹又生的半棵韭菜
    只看TA
    2022-01-23 11:38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NeiIHu
    自学成才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2-08 14:19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2-06 12:4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NeiIHu
    自学成才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2-06 11:23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大有
    超短低吸的龙头选手
    只看TA
    2021-12-06 08:29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EIFFYE
    老韭菜
    只看TA
    2021-12-06 08:28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2-06 08:26
    老骆,好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2-06 08:1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 2
  • 3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