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青云科技调研纪要
修仙小锦鲤
航行五百年的公社达人
2021-06-02 05:12:52
公司:青云科技 董秘崔总、董事长黄总
总结:
·  市场对于青云科技的认知存在分歧,实际上青云并不是一家重资产公有云厂商;中国的公有云行业集中度高、马太效应强,仅少数第三方少数中立云厂商能生存;青云拥有同    构混合云技术,发力私有云全栈解决方案;
管理层:董事长黄总来自 IBM 内部孵化的 Cloud 团队,文化和理念等都接近 IBM, 黄总个人比较健谈,技术出身对于底层技术和商业思理解深刻;
研发:研发投入是前置的(部分产品沉淀来自 IBM,目前产品的完成度高),现有员工 500 人;研发占比 50%;
销售建设:销售薄弱,只有几十人,2-3 年扩充至 300 人左右提升触达客户能力新设立医疗、教育、政府公共事业和工业制造四大业务板块;
技术:云计算技术积累需要时间和持续投入,公司的同构混合云架构早期来自创始人黄允松 Richard 在 IBM 实验室的长期技术积累,后来离职后青云重写代码确保知识产权自有;包括 P2P 资源调度的计算产品、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容器管理平台KubeSphere 等早期产品;
产品:提供私有云全栈解决方案,包括云产品(主要增长来源)、软件定义存储产品(尚未贡献大量收入 Upselling,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软件定义网络(光格网络)、容器管理平台 KubeSphere(尚未产生收入,仍在成熟中,没有给估值,海外 Rancher 6 亿美金估值);
财务:①2020 年上半年疫情冲击基本没开展业务,2021 年需求饱满,全年预计收入增速 50%+;②短期亏损主要是因为公有云和网络线路折旧、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公
司计划 2 年内扭亏实现盈利;③云产品毛利率有望提升,主要系青云的平台型软件销售占比提升;
指引:公司计划在 2 年内扭亏增长主要来自平台软件授权、云产品销售;收入增幅会高于费用增幅;管理费用不会有大变化;费用的投入主要是研发,青云不做数据中心;    现有的公有云折旧,可以通过主动控制亏损,扩大私有云规模;
行业:
私有云发展阶段:
· IT 传统向前走就是云,不会有中国特色,全世界底层 IT 差别不大,美国技术趋势中
国一定会发生;中国 Cloud 在传统 IT 的渗透率不到 5%,服务器 90%多还是硬件服务器; 以前数据中心 3-5 年是上架寿命,到期以后就全部下架,现在是新机 50%+虚拟机 50%; 意味着制造业从物理制造业到虚拟制造业;
·  马克,浏览器的发明人;这个人非常聪明,知道公有云有很强的规模效应;马克团   队就是不跟亚马逊打仗,就做虚机;任何时代制造业需要不断的虚拟化;
·  我们看到的机会是云原生和虚拟机,云原生是要面对创新;现在 zero-code 零代码在一级市场很火,有些公司比较厉害,创始人是喜茶的 CTO;
同构混合云:IBM 研发基础上,倾注 15 年心血
黄总:2006 年 6 月开始,离开 IBM 实验室时近 300 名工程师,每年 3 亿研发经费;2006 年到现在做了 15 年,部下都是年轻就跟着我,我们都非常拼,从早晨 7 点工作到晚上 11 点, 我要求吃完年夜饭直接工作;底层代码不相信有捷径,需要时间积累比如网络调度,闪存颗粒编排,网络包编码等;
“研发投入面对的问题是不确定的” 底层技术研发面对问题并不明确,需要持续投入找到哪些是错误的;
对于阿里云看法,阿里云新的负责人胡晓明原话是 Richard 我在 12 个月之内超过你;但实际上阿里云已经成为技术支持部门,张建峰接;
· 早在 2013 年 11 月,青云跟腾讯高管谈了 6 个小时云计算;
· 腾讯当前问题:2020 年碰不该碰的数据,2021 年又碰不该碰数据库;
对于其他互联网巨头看法,阿里是电商平台企业,京东是卖场公司;
·  对于亚马逊看法,很著名的是贝索斯 7 条,贝索斯凌晨醒过来,设立 AWS 轰动世界;
公司:
研发体系:研发有三个创始人,2020 年以前,研发主要是甘泉主导,其中人员 50%在北京, 50%在武汉;原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大团队,今年是按 BU 划分;
竞争对手:
·  目前单一客户最大节点接近 5000 个;统一架构、全球首家 SDN 软件定义网络用于云平台;公有云体量小,但是技术指标一直领先有一定规模客户能够帮助验证云平台;
· 按照统计口径不同,青云私有云跟传统厂商比较规模会比较吃亏,从 License 数量,
青云的私有云是公有云的 10x 规模;
·  华为私有云架构调整,正在做青云 9 年前事情,包括容器团队等;容器团队是我们的 50 倍,但是产品太重不够轻,华为跟青云关系越来越好;比如一些智慧园区项目采用的是青云容器;天翼云北京用的就是白牌;
·  KubeSphere 容器平台,直接对标红帽的Openshift 以及开源的Rancher;Rancher方向是偏运维,我们做的偏开发者;直接对标 openshift;日均是 4-5 个星标数;按照 Github社区活跃情况,已经在 WAS 的 Quickstart 售卖,现在属于开源社区的玩法,收入存在一定的滞后;KubeSphere 今年是第一年商业客户广泛使用,标杆客户上大客户,需要 50 家以上龙头,方向涉及银行保险公共卫生交通等;
·  OpenShift 的母公司红帽在 2019 年一季度被 IBM 以 300 亿美金收购;而红帽主要提供的产品包括 Linux、OpenShift 等;
· Rancher 在 2020 年 7 月 8 日以 6 亿美金卖给 SUSE;
青云规模目前 500 多人,一半是研发人员,有售前和售后;销售只有 2 位数(几十人的团队);青云能够做到标准化交付;
·  泰康保险就是 license 销售模式,曾经有驻场员工每天刷抖音,什么事情也不做; 后面搬到成都;光大在要求下有驻场,还是要有信用背书;软件标准化交付,可能是售前有    需求;实施基本上是 2 个小时到数天;青云还是一个半实验室,销售人员还比较少;头部客户是相当认可的;
·  代码自己写的,易于掌控非常成熟;未来私有云传统企业上云;私有云是可以托管在家里面;青云有架构优势,集团云和行业云、融联易云是银保监会行业云;招银云创等;
·  阿里的飞天系统比较重;2016 年青云是盈利,并且青云折旧很大,EBITDA 一直是正数,依靠私有云的技术优势,保护青云不会发生巨额亏损;公司每年稳定发展;端口网络设备还有 SD-WAN 骨干网都有投入,投入金额上亿,但是没有贡献盈利只是提升用户体验;
新业务拓展比如软件定义存储业务,第一步是 Upselling,成本超级低;研发都是在 2014 年的项目,人力资源开支接近完成;定价方面比如 EMC 以前是 800 万;青云报价是 310 万, 实际上只有 50 万成本;
系统集成:资源关系型业务,青云坚决不做
·  系统集成在任何国家都是历史悠久,本质是关系资源驱动;比如神州数码、太极股   份等,每个省都有地头蛇;
·  腾讯云最早就是亚马逊路线,实际上只有电商云可以做成 IaaS;比如中国只有阿里云做 IAAS,腾讯云卖的是解决方案,组件几乎全部来自第三方;比如 PaaS 找灵雀云;
·  PaaS 需要依赖 SaaS 或者 IaaS;Salesforce 都在做 force.com,PaaS 不能独立存在;
招商银行替代 VMware,潜在空间还比较大
招商银行在青云进入前 100%是 VMWare;此外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财报能充分说明问题;去年三季度签央行的货币清算系统;对青云做了全面的政治调查和测试,并且这类客户回款非常好;现在招行有 4w 节点在北京南京,未来传统 IT 都要淘汰云化,青云有比较大的空间;
·  中国的云计算是 CEO 工程,中国是一把手工程,比如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十四五计划期国有机构要数字化转型,要求一把手负全责;
·  青云再海外市场比如美国 BOA 第一家客户,第二个客户是高盛,然后是 FBI;前两天参加了工信部的闭门研讨会,领导重视工业互联网;青云准备相对充分;
合同负债表观增长有限,主要的原因:2020 年体制核心是防疫,90%银行去年没有 IT 采购; 所有的钱今年要采购;6 月 30 日要重点打完;全世界都是铆足劲恢复生产;
· 纯软件销售会非常多,非头部客户也不是不做,毛利率会更低;抓大医疗、教育、
政府公共事业和工业制造,表现最好的是工业制造;这四个行业能源交通总部都在北京,这    四个都是地方,今年招人都是在省会为核心的二线城市;上海光明乳业,吉利旗下的自动驾    驶;一卡通等都是青云参与;
·  销售人员都是偏外企系列,现在要求他们给他们配实习生和应届生;人民解放军是   必须要换的,2016 年初跟国防,中国商飞;风洞计算量很大就是西安;
·  垂直行业销售有网络效应:招商银行早期采用青云;初期青云投标只有 5 人;签约招行以后银行圈子很小,大家会相互沟通,跳槽也是 A 跳槽 B;最早是支撑招行掌上生活的积分兑换业务;
金融行业国产替代
1、银行业对于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最高;
·  证券行业对于 IT 的需求没有银行重要性高,银行业青云地位比较高;行业有一句话是“银行行长可以被抓,但是 IT 不能宕机”;青云还陆续开拓了其他重量级客户比如银保监会的亦庄数据中心,银监会科技司;
· 华为 2020Q3 去年 3 季度私有云部门全部 shut down;IBM 团队 7 个人打出来的;
· VMWare 业绩下滑整个团队被 fire,没有人续约;
2、十四五期间,体制内银行一半 IT 都要被替换掉,潜在空间预计是百亿级别的,青云保守获得 20%份额问题不大;容器平台华为选择 K8S,AWS 全球上线 K8S;计算平台之战接近尾声;
3、光大银行选青云的时候犹豫两年;决策最后也是政治上有考量的;银行的 CEO 害怕担责; 纯软是 2000 万,交付就是 License;客单价是逐步提升;
高管变动:
1、研发:马志强是设计青云的软件定义网络 1.0 大牛,但是不思进取被开;美国和全球网
络创新有个公司,技术高度符合青云网络定位;当时希望他能够开发新一代 2.0 产品,但他
认为行业已经走到底部;没有必要放弃第一代产品;迭代和更新能力差;从年初到 3 月份一直谈到年底没有 DEMO;新的负责人 Jason 宋也是高手,原型已经写出来;
2、青云的渠道总监更换过人,这个人最后去了一家没能成功上市公司;
3、底层技术工资要低,激励和愿景?项目方向很重要,平均每个项目 5-6 年,员工如果在错误项目上的试错成本很大;KubeSphere 的负责人是周小四,湖北孝感 K8S,从 IBM 被忽悠回来,跳槽高德然后加入青云;华为当时给 680 万,后面青云给 60 万;阿里给 1000 万都没去;KubeSphere 相当于安卓,K8S 相当于是 Linux,资源层调度;
容器业务:
KubeSphere 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商业版能够提供技术支持:KubeSphere 在 2020 年贡献收入约 2000 万左右,预计 2021 年约 4000-5000 万收入;
KubeSphere 对比 OpenShift:
·  国内数据开源玩法是铺开,病毒式散播,现在都是免费使用;全球进行售卖,GitHub    都有数据;
·  整体青云是自研,跟 IBM 买 Openshift 有差异;捐给开源社区;青云整体捐出去, 但商业版本功能更新,而且商业版用户支持做的最好;(这部分业务市场完全没有给估值)
2020 年亏损主要来源:股份支付,员工长期激励、研发全部费用化、此外还有传输如 IPV6
等都在做;青云非常有信心 2 年内扭亏,希望上市以后提升品牌知名度;任务下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主要是一年维度的规划,不会给明确的展望和预期,期权也会严格执行;
深信服评价:
我们尊重深信服,商务运作渠道系统,可以卖给中小企业客户;但是从技术架构上,深信服   超融合是相对落后,公有云做的是信服云,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深信服计算节点,私有云单   一产品有限制;VMware1000 个产品不知道会不会垮掉;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青云科技
工分
9.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