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海上风电专家交流纪要 2022.01.03
调研纪要
2022-01-04 22:39:46

👉👉 有道云笔记 

一、Q&A 环节

1. 海上风电目前国内外装机的一个比较,国内这两年抢装情况介绍,国内发电公司主要有哪些做海风?各家分别的规模是多少?未来的规划是什么样的?

A:截止 2020 年底全球海风装机总量为 35GW,中国占 10GW 占比 28%,在新增装机量方面,2020 年全球增了 6.1GW,中国占了一半 3.06GW,2021 年中国海风新增大约 8GW,累计装机 17GW,但 2021 年全球新增数据还没汇总,估计中国海风装机量在全球能够占到 30%。2020 年中国海风抢装了 3.06GW,2021 年估计成功并网在 8GW 左右,这也是产业链的施工能力的上限水平,因为产业链的施工能力全年也就在 6 到 8GW。2021 年还有 2 个多 GW 是开工的但是还没装完的,顺延到 2022 年。风电运营商主要是五大六小主导的格局+地方性国企和一些民营企业。首先五大电力央企包括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国电投、华能、华电、大唐截止 2020 年底合计风电装机量达到 14640 万 kw,占到了当年全国风电总装机的 52%。六小里面,国投电力截止 2020 年底装机 213.95 万 kw,截止 2021 年上半年中广核新能源装机在 314.6 万 kw,三峡集团装机是 1178 万 kw,华润电力是 138.54 万 kw,中节能装机 400.52 万 kw,中核新能源在 178.64 万 kw。其他的一些地方性企业装机也挺大就不一一赘述了。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的预测,按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到 2025 年我们风电装机有望达到 5 亿kw,2030 年能够达到 8 亿,2050 达到 22 亿,2060 年突破 25 亿。

国资委近期发了一个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双碳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 年 12 月 27 号)要求央企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要达到 50%以上,刚才的五大六小中,除了国投电力是国企之外其他都是央企,而央企的控股股东就是国资委因此国资委发的这个指导意见是很权威的,是肯定能够实现的目标。具体到五大六小里国家能源火电的占比达到了 76%,要实现这个目标后续新能源装机空间还是很大的。另外改成可再生能源的利润率会提高(因为相对火电来说他们没有燃料成本),以三峡为例根据 2020 年的营收和利润看他的利润率是远高于其他同行的,因为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96%,因此未来如果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的话,他们的利润率也会提高。

2. 平价上网的趋势下,未来一年的招标项目有哪些?分别多大的规模?同时展望后年以及十四五海风的规划前景?

A:广东这边会招标粤电阳江的清州项目大概有 100 万 kw,总包已经招标了但设备还没招标。三峡青州的五六七号项目容量非常大,一共有3GW 在22 年会招标。中广核有 2GW,浙江华能苍南 1 号 30 万kw,4 号项目 40 万kw 一共有 1.38GW。十四五预计海风总量新增能够达到 52GW,占比最大的是在五大海风基地合计占比 46GW 占比 88.5%,由于 2021 年已经装机 8GW,2022 到 2025 预计新增 44GW,年均 14.7GW,这个数据是我们反复核算的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但是可能会受到施工能力的制约,但是我们认为量最后都会兑现的。

十四五期间海风分地区看:福建预计新增 5GW、浙江预计新增 5GW、江苏新增9.09GW、山东预计新增 10GW、广东预计新增 17GW、辽宁预计 1GW、广西预计 3GW、海南预计 1.2GW。

3.2023 年是否能够实现平价,那些因素驱动?

A:根据风能协会的测算,到 2025 年近海和深远海度电成本分别是 4 和 5 毛钱,如果 2025 年近海成本达到 4 毛的话,广东这边是略低于标杆煤电价格(0.45)的,也就是说到 2024 年或者 2025 年实现平价是大概率的。平价的驱动因素主要参考欧洲的案例,即政府统一负责规划资源评估和勘测,这已经在广东已经实施了,年前广东就发了一个标由广东省电力设计院来实施资源评估和勘测工作。这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然后就是政府统一协调用海包括环保部门统一协调规划集中连片开发及海缆及升压站的投资然后共建共享一些运维的基地设施,再加上一些金融创新比如绿色金融贷款以及其他金融工具包括碳资产交易这一类的。加上风机的大型化以及零部件的国产化模块化设计等都是平价的驱动因素。风电降本的空间主要来自主机厂和海工施工环节和输电系统这几个环节,我们国家海风造价占比最大的设备购置和安装施工的费用,目前设备有价格战的趋势,但是施工和安装的能力特别是大兆瓦的安装施工价格很难下降。根据上个月开标的几个平价标,比如中广核的项目,中标的风机厂商每千瓦 4000 多比国补推出前的 6000 大幅下降,但是仅仅依靠风机厂的一个环节降本肯定是不能实现平价的,后续还需要施工、海缆等产业链的协同降价才能实现平价目标。

4. 一个海风项目开发的全流程介绍?

A:首先需要政府纳入规划(选址、搜集资料、实地勘察、报告编制)否则是不可以的。然后就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也就是在项目开工之前的一系列工作。这具体包括申请项目的开发权以及项目核准,也就是说这片海域需要有一个投资开发主体,这是通过招标竞争性配置的方法来获得的。获得了项目开发权之后企业就可以开启资源评估等工作,认为这个项目有开发价值经济价值之后就可以申请核准之后开工,开工之后就可以陆续启动招标的工作,工程建设完了之后就会并网,并网一年之后就会有一个后评价(评价项目预期的参数有没有实现、得到一定的模型参数以便后续的风电开发能够更好地预测项目经济型)。投产以后主要就是运维的事项,目前风机的质保在 3 到 5 年左右,在质保期内运维主要是整机商来提供。出保以后,费用是业主来承担执行运维的主体分为三类,第一是业主自己做或者风机厂做或者是第三方公司做。运维这个成本也很高,一般会占到度电成本的 25%,因为每次出去都要通过船,这个船很贵。

5. 海风未来的发展趋势,海缆风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未来柔性直流是趋势吗? 柔性直流是壁垒在哪里?目前柔性直流产品各家的竞争情况如何?

A:大型化轻量化模块化肯定是趋势,大型化可以降低设备投资和建安成本,轻量化可以降低安装的成本还可以降低机组的载荷提高寿命,模块化可以提高产品品台的适应性,减少定制化的成本,相当于我们面临着不同资源禀赋的场景下在提供风机的时候不用每次都全新的定制开发直接采用类似搭积木的方式制造适用的机型,这样就能降本。模块化还可以降低运维成本,检测实施维修就很方便。在传统的三种技术路线中,由于直驱技术技术受发电体积重量和成本的限制不太适合大型化要求,双馈由于受到齿轮箱的限制单机功率也不太容易做大,因此随着大型化的趋势半直驱将会成为主流,目前明阳和金风比较好。海上风电随着近海资源开发完善,未来必将走向深远海。我国 50 到 100 米水深开发的潜力在2000GW,但是目前漂浮式风机还处于示范的阶段,即重点目前还在验证技术的可行性。但是技术可行不代表商业上可行,因为目前漂浮式的开发成本在 4 万元/kw 左右,预计实现平价的时间在 2030 年左右。目前有开展漂浮式技术的有三峡新能源,中国海装,金风、明阳等。

十四五海缆的市场规模看,如果按照 52GW 看,海缆占比总成本的 10%,总造价成本平均按照 12000 元/kw,大概会有 620 亿的规模。另外一个维度计算,按照2019 年总的招标容量有 10.7GW 海风对应海缆是 148 亿,如果按照等比例降本的话,十四五期间海缆规模在 720 亿元。即十四五期间海缆的规模在 620 到 720 亿之间。随着风电场走向深远海以及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柔性直流将会是趋势, 因为他的损耗比较小,长距离海缆连续加工也是一个趋势比如 25km30km 的海缆都是整段制造的中间没有接头。因为海缆在水下运行的时候技术要求非常高,如果有接头的话后续容易出现故障,而海缆的维修是非常麻烦的。还有就是智能水下机器人的运维也将会是一个趋势,因为目前海缆的运维还是采用拖鱼和人工下潜的方式,目前效率不高精度也不高且很贵,后续水下机器人将会是趋势。柔性直流的难点主要在控制算法以及大功率技术以及其他需要的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输配电控制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基本都突破了,也就是说技术上是可实现的, 目前的难点就是造价还是很贵。

6. 目前供应链还紧张吗?当前未来海缆 海工 风机 塔筒供求关系大致是怎样的?

A:目前施工环节还比较紧张,安装供不应求,风机塔筒我们国家供给能力是很强的,海缆集中度比较高,目前头部企业就那几家。

7. 三峡等运营商在海缆风机招标的模式介绍,海缆是相对定制化的吗?供应商选取的标准是什么?

A:由于海上风电一般是工程项目且海缆的金额比较大,因此按照招标法这些都是公开招标的,对招标人会有资质的要求比如会要求国内企业还需要达到 ISO9007 的资质+一些海工的资质以及一些财务上的要求(比如没有处于财产被冻结的状态),业绩要求比如说是需要有已经有成功落地的项目。供应商的选取标准是综合评分法(把技术和价格换算成分数,二者加总,这种适用于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以及低价中标法(满足技术条件前提下最低价,适用于技术难度较低的项目)。

8. 中国海风供应商跟国外竞争的差距比较?

A:差距在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有差距,具体包括叶片材料,电子器件芯片,大型轴承等,尤其在控制系统的芯片和核心控制器这几个短板都比较突出。可靠性上也存在劣势,因为由于抢装很多大型化的机子没有经过完整的设计认证就投产了,后续可能可靠性会出问题,如果出问题的话就容易增加运维成本。如果我们风机产商出口的话优势是价格。

9. 全项目来看,各个环节包括零部件收入确认的节奏?

A:我刚才介绍的他是一个全流程,他包括项目开发前的一系列工作等。整个项目前期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的,因为他会有很多批文需要去相应的政府部门办理,那么如果某一个环节卡住的话什么时候解决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广东为例曾经出现一个意见函两年没办下来。但是相对来说,开工之后他的周期就是可控的,以去年案例来说,一个 500MW 的项目大概在 2 年以内就能够开工完成并网, 因为在海上适应作业的时间每年也就 100 来天。收入确认来说,在准备开工以前主机厂商就会做一个招标,招标之后在 3 到 6 个月内向业主第一批交付(取决于项目容量分几批),在收入确认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大的索赔,一般交付之后就能确认了,并且以我们国家公有制企业之间涉及索赔的情况比较少。塔筒和法兰来说也是随着主机几乎同时到达的,塔筒会稍微快一点先要立起来, 不然无法施工。其他零部件取决于风机的制造工艺,风机制造对于零部件的需求 节点是什么样的,也就是零部件交付主机厂之后即可确认收入无需等到项目并网。

10. 海工现在比较紧张,那么能否满足十四五期间的安装?现在只有广东有补贴, 是否会影响到装机?

A:以 2021 年的数据看,6 到 8GW 是他的上限,我们目前看是无法支撑十四五的规划落地的。但是我们认为会出现需求创造供给,在这么大的需求下海工船的产能肯定是逐步扩张的过程,可能明后年的安装能力就会能够持续往上提的,当然可能不会那么完美契合可能会略有延误,但是最终肯定是会要落地的。

前几天国家能源局又发了一个文,要求各个能源企业按月上报项目进展,也就是说根据国家的要求是让你按照既定的节奏在开工两年之内就要完成并网。但是业主的角度来说肯定会有延期的动力,这就是双方博弈的一个过程。但是项目一旦上马之后他也不敢延迟太久毕竟有利息成本并且节点也是对业主有考核的。至于平价如何实现,就去年年底的情况来看,国补一旦退出之后主机厂商立马降价30%,可能这样的降幅风机厂商不盈利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战略上的市占率考虑。这个平价的过程大家会比较痛苦,每个环节大家都要压,也必然有一些项目没办法平价,但是大家都在想办法比如碳资产交易、有些业主企业来绿色低息贷款从而弥补。这个事情推动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地方政府直接去做,以广东为例中广核他的基本盘就是海上风电,基本不可能说掉头就掉头的。在一个项目拿到批文之后两年之后就要开工,拿到批文的时候是要给开工承诺的,如果你一直拖着会给你收回开发权的,这对企业的声誉各方面都是不利的,目前尚未开工的体量项目是比较少的。

11. 海工这一块比较优秀的企业有哪些?

A:海工有很多优秀企业,华电重工 广东火电 中交一航三航 天津港 三个打捞局等,因为海工施工是一个传统行业,他不是专门为风电配的,他的集中度不是很高,参与者很多。

12. 十四五 52GW 的数据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A:根据各个省份的规划推算出来的。因为这个数据是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考核的, 肯定不会随便报的。

13. 主机 风塔 桩基招标谁先谁后?

A:每个项目都不太一样的,大致会有一个先后顺序,最早的是项目前期的然后接下来就是总包然后主机的招标,就是但一般谁领先谁几个月还要视工期而定。前期主要指对于某片海域的风资源情况,是否具备开发价值要对经济型做出评价, 会出一份可研报告。这报告年主要回答几个问题:1.项目投资造价是多少?2.安装风机的年等效发电小时数。3.irr 多少。相当于对于整个项目进行测算。

14. 总包是什么意思?

A:总管整个施工,但是不一定是他干,可能某一个环节他再往下还有二三级的分包安装公司。

15. 海缆这一块的项目什么时候能够招标落地?招标价格大概能降价多少?

A:近期会招标的项目是三峡青州 5 6 期 3GW 可能会是平价项目,但是具体海缆能够下降多少不好说,可能不会有主机厂降价那么高,因为他的集中度很高 CR4 占到了 80%,但是肯定多少都会降的,不可能再有 40%多的毛利率的,但是相对议价能力海缆比较强一些。

16. 福建海风规划是 5GW,这个是低于预期的,为什么会出现低于预期?

A:福建的海风十四五规划还没发呢,5GW 只是我们自己做的保守估计,暂时没有给他估计到更加乐观的数据,但是他的资源禀赋开发能力应该是在这个水平至上的。

17. 海风产业链中哪个环节的盈利改善空间和竞争格局会更好?

A:在国补退出的情况下,大家的利润都会被压缩,被压缩比较少的那就是比较好的,相对来说海缆的利润空间会比其他环节更好点。因为看整机厂商的话,虽然价格现在已经到了 4000 多,后面可能还会往下降,因为海上风机的价格一般情况下会是陆机的两倍,这是经验值,那么陆机现在已经到 1800 了所以海风机可能还会往下降。海缆的技术壁垒比较高会有技术溢价。运营商环节看,22 年开工的项目看压力还是比较大,但是在压力都比较大的情况下因此要比拼运营商的实力了,比如上网消纳的能力有些运营商是有电网公司入股的,他们就有这方面优势。

18. 今年明年海风可能会出现装机下滑,而海缆和塔筒企业的扩产又比较大还有新进入者,那么今明年会不会出现阶段性的供给过剩?

A:就目前趋势看,开工建设的节奏并没有放缓,有可能会达到盈利不及预期应该不会存在库存积压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这是阶段性的一个阵痛,产业链都会挺过去,如果这时候出现价格战某些企业不参与的话那么他们就出局了。

19.2021 年招标量多少?

A:11GW 多。

20.2022 年国内海风的吊装并网招标的容量?

A:预估来说十四五要装 52GW,而 2021 年只装了 8GW,平均的话 22 到 25 年平均要装 15GW,但是有可能 22 年可能会少一点,因为毕竟还没有平价,大家会谨慎一些。但是到 2024 年平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放量,即预计是前紧后松的情况。

21. 海工施工打桩高峰时段会是在什么时间段?

A:一季度会出现打桩的高峰期,因为打桩是最早的工序。塔筒的树立和吊装可能会出现在二三季度。

22. 除了海缆之外,盈利好的风电企业你认为是在零部件企业还是主机企业?整机企业是不是会略差一点?

A:可以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企业是比较好的。因为零部件的利润率和整机的利润率不一样,有可能整机的利润被压缩之后他还是好于零部件的,除非是独有的能国产化零部件。

23. 展开讲讲安装环节的竞争格局?安装船上下游格局情况?

A:海风需要两类船,一是打桩船二是吊装船,海上目前的格局看低端(执行普通施工任务)的船是够的,但是去执行大型风机的船(8、10MW 以上)是不够的。国内 2021 年 8 月份数据看,国内风电安装船不到 50 艘,其中 20 艘能够安装 6 到 7MW 的机组,只有 11 艘能装 8MW 以上的机组、2 艘安装 10MW 以上的机组, 海缆铺设船 14 艘。在这种趋势下会利好高端大功率安装船,但是由于大功率的安装船是资金密集型的投资,投资造价在 20 亿元级别,他的寿命也就 20 来年, 目前来说虽然产能有所扩产但是没有想象中的扩张那么厉害。原因在于前几年油气行业景气的时候,部分船东投巨资开发了非常多的钻井平台等海工设施,但是随着后来油气价格的暴跌以及三桶油不在开发油气田了,这些船就闲置下来了, 因此都是这些现有船的改造,新建船的没有那么多。未来要扩建高端海工船的话造船厂是最核心的环节,因为这个船的技术难度不高,不会有卡脖子的技术难点。

24. 吊装船的产能扩张后续能够每年支撑多少的装机规模?

A:这个测算不出来,数据不好拿到没法统计。但是作为行业的最大短板,他肯定是在扩张的。

25. 最近有新的海缆玩家进入,比如起帆电缆之类的他有拿到下游客户的订单吗? 这个环节进入的资质是什么?

A:进入的资质壁垒来说一般招标的时候需要业绩证明,这是对于新进入者不利的。起帆电缆他们拿到哪些订单这个不知道,但是格局估计很难被打乱,龙头企业的 优势是很明显的。

26. 海缆会提前在并网前两年招标?

A:因为这个建设周期来看,比如 0.5GW 的项目他的建设周期是需要两年的,肯定是在今年招标的,确认收入是按照几个批次分别交付分别确认。

27. 海缆招标一般是就近,那么本地产能会比较少,那么业主方是如何考虑这个标给谁呢?

A:招投标法有明确规定的,工程项目且金额比较大的肯定是要公开招标,因此这样的话肯定不会仅限于当地的,一定是全国范围内,关于供应商的选择前述有两种评分系统。

28.2024 年海风才会平价,那么如果想要提前实现平价的话要如何实现?

A:以去年 11 月份的数据看广东这边的造价是 15000/kw,在这个基础上降本 40% 即可实现平价。上个月平价项目看风机已经降 40 了,施工的价格也要降 40%, 因为由于抢装导致施工船的价格暴涨从 400 多万/月上升到 2000 万/月,因此施工也需要降价。

29. 刚才说海工船现在还是比较紧张,那么这部分降价可能就比较困难,而业主 方肯定是比较强势的,因此是不是可以理解只能继续在风机产业链上去继续降价? 风机产业链上主机厂是不是会向零部件环节去压价?

A: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在每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强势程度是不一样的,主机厂对于零部件来说是比较强势的,那么目前各个环节谁会被压缩比较大并不是基于合理与否而是基于谁有议价能力(取决于供给和壁垒),因此估计主机还能下降一部分但是不会特别大了,降价可能是源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海风机的价格极限应该在 3600 左右。

30. 展望一下我们国家几个主流的风机厂未来的竞争格局?

A:金风 明阳 远景 上海电气 这几家头部企业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以去年平价项目招标的情况看异军突起的是中国海装,一共开了三个平价项目他中了两个且它的价格能做到 3800 多,因为中国海装是中船的子公司,公有制企业的资金实力逆周期调节能力更强一些,可能是出于市场战略考虑,后续可能它还会有所表现。我们的企业目前也在走出去与一些国际巨头比价格还是有优势的,因此看好我们的厂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再从技术门槛看,海风肯定是大于陆风的, 因为需要防腐等等技术。

31.2022 年和 2021 年交付的海风机利润率会有多大差距?是否会出现亏损?

A:可以通过招标价格报价的下降去测算(6000→4000),至于是否出现亏损就不好说了。

32.对于业主方来说,平价考核的机制是什么样的?

A:这个项目要立项,主要看 irr 能不能达到底线要求,在初期的预可研的过程中你的 irr 必须要达到底线,达到了你这个项目才能上。

33.2020 年 2021 年的 irr 情况是什么样的?要降本的话采购端要做出哪些贡献?

A: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底线要求比如说必须达到 8%才能立项,那么他是一个综合指标,所以你肯定是要拆分下来造价成本要达到多少 施工成本要达到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一个预期值的,irr 在国补退出前后集团内部的要求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国补有的情况下是 20%。

34. 央行给绿色再贷款对收益测算有没有影响?

A:有影响的,但是目前不知道落实与否,根据目前的计算模型主要考虑银行贷款利息还没有按照优惠利率计算还是按照正常利率计算。目前的现金流模型来说, 主要是现金流入 发电收入 补贴收入 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金这些,目前的测算模型中尚未把这一块计算进来。现在拿贷款的话利率在年化 3%到 4%是五年期以上的贷款,这也得根据每个项目不同还得跟地方银行谈,这个资金成本确实是比较低的。

35. 广东有地方补贴是不是业主会优先考虑广东的项目?广东和福建的收益率差距有多少?

A:是这样,因为广东的消纳能力比较好且有补贴。广东跟福建差距还没有测算过。

36. 消纳能力来看主要受制于哪些因素?

A: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的用电量需求,经济发达用电量就跟大消纳能力就更好。目前三北地区的的弃风弃光就比较多,大基地肯定是要远程特高压输电的毕竟经济没有那么发达消纳不了。

37. 没有地补的地区招标下来很多都到 4500 的水平,实现平价应该问题不大吧?

A:主机价格只是成本中的一项,还得算施工和海缆等,这是成本端。收入端还得看风资源的情况导致风机的全年发电小时数(3600 以上比较好),还有没有补贴的话售电单价是多少。

38. 离开海岸线多少公里会比较划算?

A:50km 以内,再远的话需要提高技术难度。50 到 100km 需要应用漂浮式风机, 技术上可行还要商业上可行还得降本。

39. 作为业主方如何看待双馈机型在海风的使用?

A:双馈技术他有齿轮箱的制约不好做大,因此随着深远海以及大型化的趋势看, 我个人感觉长期看是一种利空。短期看他会便宜一些,按照现在 5 到 6MW 的机组倒是有一些优势。我们业主不会强制要求技术路线,只需要满足要求即可。另一个考量就是价格。

40. 双馈机的价格优势大概有多少?广东地区大家都比较中意,那么当地的码头资源土地情况如何?

A:价格优势这个没有具体了解过。目前根据政府的规划阳江会建设一个高端的风机制造厂,粤东更多的是建设大型的运维基地,粤东粤西都会有相关海上风电的建设。码头资源并不是属于我们业主方的,因为他是一种基础设施。

41. 最近看到 2021 年有网上统计数据并网量在 18GW,这个数据可靠吗?

A:这个差距比较大,我认为是不是这里面 18GW 有的是 2020 年就施工的然后 21 年并网进来的,因为要在年底前并网才会有享受到补贴,所以他抢着并网。我确实不太清楚这个数据是如何测算的,单年的施工能力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42. 海风机是不是双馈有成本优势?

A:目前主流的单机在运营的最大单机也就 5.5MW 还没到 8 到 10MW 的机型,因此目前双馈还是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是往后大型化的话双馈可能就不太有技术优势了。目前平价后已经有 7、8MW 的机型中标了,双馈机型的极限我也不知道在什么位置,毕竟技术的演进并不是线性的,技术能力边界在哪里我们也不知道。技术类型我们业主并不关心,我们只关心技术类型带来的效果:可靠性是否更高,故障率更低,可利用的风速下限更低。

43. 运达你了解吗?

A:这个不了解。

44. 风电产业链的出口情况介绍一下?哪些环节在国际上比较优秀具备竞争力?

A:目前来说整机商比较好,明阳金风在欧洲都有订单,但是全球市占率肯定还是比不过那些巨头比如通用西门子这些。目前出口的这些可能都是一些海外的初期示范项目,明阳已经在欧洲建厂,但具体产能是多少我也不清楚。

45.22 年的吊装并网会比 21 年少一些吗?

A:应该会少一些,毕竟 21 年是拼命的并网,那么 22 年的产业施工能力不会比21 年高太多,所以装机容量可能会赶不上 21 年。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金风科技
S
上海电气
工分
2.25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