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
063金韭韭
买买买的老司机
2021-01-16 15:22:56

(整理自兴业证券深度研究报告)


一、政策升级供需共振

1、政策端:短期政策引导,智能驾驶平台承载多领域前沿科技

2020 年国家政策更加细化和具象,地方政府加速推动特定场景落地,智能网联由探索期进入成长期。20 年顶层设计落地:智能汽车相关体系 2025 年基本形成,2035-2050 年全面建成。 地方政府积极搭建试验平台,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落地。

 2、需求端:互联网一代对车型智能化要求更高

2020 年,95 后开始迈入 25 岁,成为乘用车市场新生力量,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其对于智能化、个性化、更新换代的需求远超过 80 后,因此,在购车选择中,智能驾驶功能、座舱个性化设置和 OTA 功能升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现阶段商业化落地的主要是 L1-L2 级别的辅助驾驶,为用户提供例如自 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等辅助驾驶功能。辅助驾驶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催生更高级别和更丰富的功能需求,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3、供给端:智能化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亮点

各大车企频繁推出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明星车型,智能化成为新的区分度和差异化重心。国内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均 推出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优质车型,包含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 助、道路交通表示识别、主动刹车、前后驻车雷达、驾驶辅助影像、自动泊车、 自适应巡航等辅助驾驶功能,配备 HUD、车联网、OTA 升级、人机交互等智能 座舱体验,从而与传统合资产品形成明显差异化。

 

二、节奏:20L3元年,25年规模化应用

1、现状:2020  L2 级别新车渗透率近 15%L3 开始量产

自动驾驶按照自动化程度可分为 L0-L5 几个等级

2020  L2 级别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近 15%。各品牌具备 L3 功能的自动驾驶车型相继亮相或量产,2020 迎来 L3 车型量产元年。


各大车企智能驾驶车型进展和发展规划如下:


 2、规划:2025年实现智能驾驶规模化应用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标:2025  L2L3 级渗透率达 50%C-V2X 渗透 率 50%

 

三、路线:视觉方案 VS 激光雷达;传统玩家 VS 新兴巨头

1、技术路线:激光雷达VS视觉方案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路线分为视觉主导和激光雷达主导,前者当前成本占优、后者

能实现的高阶智能驾驶潜能大。

 

视觉方案:单目/三目基于视觉识别+深度学习,识别的准确性和深度学习的 可靠性是迈向自动驾驶的瓶颈,双目只检测不识别+传统算法,一致性和成本是 迈向商业化的瓶颈,辅助驾驶时代单目是主流。

激光雷达方案:分为机械式和固态激光雷达,预计固态会率先大规模上车

 

方案比较:激光雷达安全性高,成本问题正在解决,相视觉方案未来有更 大胜出概率

激光雷达路线商业化瓶颈在于价格;纯视觉方案瓶颈在于极高要求的算法。

 

综合比较下:辅助驾驶单目为主,激光雷达逐渐渗透;未来无人驾驶激光雷达方案胜出具有更大概率。

1)在辅助驾驶时期,单目摄像头方案仍会是主流,激光雷达逐渐渗透。

2)进入高级别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方案不可或缺,成本进一步降低。

 

2、发展路径:高科技公司自上而下,OEMTier1 自下而上

智能驾驶的出现使得汽车市场参与者扩容,除了传统玩家(主机厂、Tier1)向智 能驾驶领域的升级,也包括布局智能驾驶的科技巨头,如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

 

互联网科技巨头大部分选择跳过 L2  L3,直接发展 L4  L5

OEM  Tier 1 技术路径是 L2-L3-L4 渐进式发展。

 

四、变革:全面重塑汽车功能、架构、价值、格局

1、汽车功能重构:新增各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

智能驾驶的 L1-L5 五个级别对应的功能分别有

L1:辅助驾驶,主要功能有自适应巡航(ACC)、车道保持辅助(LKA)、车道偏 离预警(LDW)、自动紧急制动(AEB);

L2:部分自动驾驶,在 L1 级别自动驾驶的基础上新增了:车道居中辅助(LCC)、 自动变道辅助(ALC)、自动泊车辅助(APA)、盲点检测(BSD)、交通标志识别 (TSR)、交通拥堵辅助(TJA)和高速公路辅助功能(HWA)。 

L3:有条件自动驾驶,车辆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但人类仍要集中注意力,紧 急情况下接管车辆,主要增加了:拥堵自动驾驶(TJP)、高速自动驾驶(HWP) 的功能;

L4: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可以接替驾驶员工作,但若驾驶员想亲自开车,仍 可以接管车辆。

 L5:完全自动驾驶,在任何天气、任何地域均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座驾” 向“座舱”转变。

 

2、汽车架构重构:感知、决策、执行、网联、智能座舱升级

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感知、决策、执行、网连、智能座舱的升级配合

 

1)感知端: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对于传感器的数量、精度有更高的要求

实现需要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端产品 的保障,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提升拉动传感端产品需求持续提升

 

2)决策端:智能网联化推动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到集中,域控制器、多域控制器替代 ECU,引入高算力 AI 芯片;软件服务和 OTA 升级成为新的盈利模式

电子电气架构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电子电气架构的调整推动芯片向少而精演变,由MCU 芯片到 AI 芯片。AI 芯片主要分为 GPUFPGAASIC,当前主流的 AI 芯片是 GPU,未来可能 被 ASIC 替代。软件方面,软件购买+升级服务成为新盈利模式。车企大多定制开发操作系统,智能座舱底层 OS  QNXLinuxAndroid 为主, 华为鸿蒙、AliOS 有一定机会,自动驾驶 OS 未来很可能根据 LinuxAndroid 发 展而来。从 SOTA  FOTA,汽车 OTA 远程在线升级已成为整车功能升级的方式和新的 盈利途径。

 

3)执行端:自动驾驶需要解耦人与车的机械连接,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是自动驾驶执行端的核心

自动驾驶的发展推动执行端的转向和制动向解耦人与车的机械连接、响应速度更快的线控技术发展。线控技术是自动驾驶执行端的核心技术,线控执行主要包括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执行端参与企业主要以博世等国外 Tier 1 巨头为主,伯特利线控制动国内进展最 快,明年上半年量产。

 

4)网联端:真正无人驾驶需要车、路、云的互联,需要车载信息服务、终端设备、软件系统、通讯服务、基础设施等多环节的协同合作

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必须实现车、路、云的互联。进入无人驾驶时代,车联网是必需品目前有整车厂主导和互联网/科技公司主导两种模式。在车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车载信息服务提供商处于核心环节。

 5)智能座舱:智能座舱先行于自动驾驶发展,在智能座舱硬件、人机交互、域控制器、软件系统方面都将迎来渗透和升级。

智能座舱商业化先行于自动驾驶,其由硬件、人机交互系统、软件集成组成。智能座舱的发展在液晶仪表盘、HUD、 流媒体后视镜、信息娱乐系统显示屏、人机交互、域控制器、软件系统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市场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智能驾驶时代主要的机会和增量集中在以下方面:

传感端: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达 24%/20%/25%/70%;

决策端:AI 芯片/座舱域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软件包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 达 19%/43%/63%/41%;

执行端: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 40%/40%; 

智能座舱:未来十年年复合增长率 15%

 

3、汽车价值链重构:软件和服务成为核心竞争力,硬件向电子化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核心要素将从三大件向软件和服务转变,汽车可选消费品属性增强,个性化的软件和服务将成为未来汽车核心竞争力。汽车销售不再是一次性消费,全生命周期服务将成为企业新的盈利模式,同时客户黏性增强。智能网联驱动汽车硬件核心价值向自动驾驶传感器、域控制器、AI 芯片、智能座舱转变。

 

4、汽车格局重构:软件定义汽车,互联网科技公司入局

产业链核心或从硬件系统集成向软件系统集成转变。关键能力从工程实力到软件实力转变。

当前各参与者面临的优劣势分析:

车企: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纷纷加速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落地,布局智能驾驶核心技术

Tier 1 零部件厂商:国外 Tier1 零部件厂商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开拓 软件算法领域,国内部分零部件企业具备一定竞争力

互联网&自动驾驶公司:软件算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逐渐占据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先位置。

芯片、算法公司:智能驾驶依托底层芯片算法支持,芯片算法公司继续在核心技 术领域发力。

 

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合纵连横,大结盟时代开启。 车企结盟、合作共赢,抢占智能驾驶先发优势。自动驾驶公司打通技术流动壁垒,与车企优势互补,共享成果。车企、Tier 1/芯片算法公司共同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深化双方绑定关系, 生态圈大联盟囊括产业链各环节公司,加速推进智能驾驶进程。

 

五、机会:从硬件到系统再到生态

1、第一阶段:辅助驾驶阶段的软硬件升级带来的机会

(1)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硬件市场空间更大,且中国玩家在此领域参与度更高,德赛西威、华阳 集团产品成熟、客户优质。

(2)自动驾驶相关传感器

国外 Tier1 主导,国内企业德赛西威、华域汽车、保隆科技等在传感端存在机会。

(3)芯片

2020 年控制端的芯片各大厂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地平线在芯片领域具有 国产替代机会

(4)域控制器

域控制器总成领域,国外 Tier 1 巨头领先,德赛西威等国内企业实现了产品研发 和订单斩获的突破。

(5)线控执行

执行端参与企业主要以博世等国外 Tier 1 巨头为主,伯特利线控制动国内进展最 快,未来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国产替代。

 

2、第二阶段:自动驾驶系统方案脱颖而出

自动驾驶的第二阶段,是软件算法平台的角逐。

1)、头部车企拥有独立算法,软件系统供应商同样可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自动驾驶在特定领域推广应用

 

3、第三阶段:自动驾驶生态成熟,Robotaxi 全面运营,全自动驾驶 汽车逐渐替代辅助驾驶汽车

 

六、投资建议

1、核心观点

智能驾驶大时代,汽车变革新未来。L3 及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已经渐行渐近,而汽车产品硬件软件以及内部架构、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汽车产业链价值分配也迎来巨大变化。在此变革的浪潮中,我们认为智能驾驶将历经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 自动驾驶方案成熟、自动驾驶生态完善三个阶段,并分别带来硬件、软件系统和 商业化运营领域的三波机会。

 

2、建议公司

【德赛西威】 传统汽车电子业务渗透率有望继续提升,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早期布局迎来 新产品量产+订单提升。

【伯特利】公司 2020Q3 营收利润齐增,业绩表现亮眼。 

【均胜电子】20Q3 营收恢复良好,经营效率提升。

【保隆科技】保隆科技 2013 年进入 ADAS 领域,产品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等。

【长城汽车】乘用车周期:从下滑的三年到复苏周期,预计 2021-2022 年狭义乘用车销量正增 长,细分结构看,SUV 车型占比持续提升,10-15 万乘用车销量占比稳定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政策不及预期、行业发展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保隆科技
S
德赛西威
S
千方科技
工分
107.4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1-16 23:59
    周五尾盘进的德赛西威,就是看业绩预报好,拿个先手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1-01-17 06:04:15更新
    查看2条回复
  • 只看TA
    2021-01-16 16:12
    辛苦了,感谢分享,非常感谢分享,很有用,非常有用。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1-03 00:02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17 14:12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17 13:29
    智能驾驶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17 12:28
    不错,转发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17 11:16
    感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16 23:36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飞飞鱼
    超短低吸
    只看TA
    2021-01-16 20:53
    感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不做大割好多年
    长线持有
    只看TA
    2021-01-16 20:48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 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