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学习 资治通鉴(62)人,是自己观念的追随者
逍遥游之涅盘重生
2022-04-09 08:25:33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初,秦时祝官有袐祝,即有灾祥,辄移过于下。夏,诏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袐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弗取。其除之!”

白话:

当初,秦朝的祝官中有秘祝,一旦出现了灾异,就把造成过失的责任从皇帝身上移到臣子身上。夏季,文帝下诏书说:“朕听说天之道,祸从怨而起,福由德而兴,百官的过失,都应该由朕一人负责。现在秘祝官员把过失的责任推给臣下,是显扬了朕的失德,朕很不赞成。应予废除!”

先说:秘祝。

古代专门管祭祀祝祷的官,叫祝官,秘祝是其中一种,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里说: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於众官及百姓也。

简言之:出灾异了,皇帝就让秘祝跟鬼神“沟通”一下,把错赖给别人,俗称甩锅。跟“君权神授”如出一辙,都是拿老天爷说事。


现在人都知道这是糊弄百姓,维护皇帝权威用的,但,这东西偏偏有用,当时人们就信这个。皇帝也不过是给百姓们提供了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顺带着巩固自己绝不会错的形象。

这是很有必要的事,首先皇帝是先为自身利益考虑,掌舵需要权威,搞鬼神这一套有效,且统治成本最低,同时,身处灾异中的百姓也需要一个标的,来倾泻他们的情绪。

其实,明眼人心里都明白,乱七八糟的天灾异象,跟皇帝有什么关系?跟大臣和百姓有什么关系?皇帝必然最明白,要不然不敢搞秘祝甩锅。

而祭祀祝祷又有什么效果?这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名义上是跟神灵沟通,其本质还是喂给活人吃的安慰剂。

但,日子过得不舒坦的百姓,需要一个人来背锅,需要朝一个具体的对象发泄不满,最好的发泄对象就是皇帝,毕竟他们不会怪自己,他们也缺乏一定的思考,他们,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谁该对他们的处境负责。这就是人性。

于是,面对灾异,在皇权和民意的冲突下,秘祝应运而生。除了背锅侠,其他人都高兴。

但问题是:汉文帝为什么要把这个金手指废除?



说他完全脱离了“低级趣味”,从此不相信封建迷信,这无从定论。

但说他要想破除封建迷信,这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老刘家能做皇帝,最初搞的就是神鬼那一套,“白帝赤帝”、“五彩祥云”,忽悠得百姓们都信了,刘邦成了理所当然的皇帝,这是观念和道义的力量,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

为什么明明是靠实力打下江山来的刘邦,硬把自己说成赤帝子?为什么对儒生十分不屑的刘邦,在听了陆贾“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这话后,变得非常恭敬?

因为君权神授这东西,在当时,最能在百姓心中树立起皇帝之不可挑战的权威,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杜绝潜在威胁。较之于武力统治,这种观念力量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统治也最牢固。

而且,秘祝又属于暗箱操作,只要皇帝不说,大众不会知道,这意味着其最终解释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只要握紧这柄利剑,皇权就会尽可能牢固,毕竟没有人敢反对神灵。

按这个逻辑看,文帝实在没理由也没必要自己破自己。

但,他仍要废除秘祝,其根本原因只能是:这么做对他自己的好处更大。

之前说过,君王最核心的利益,是自身权力的稳固。

文帝作为一个弱藩入主的皇帝,他合法性的来源:一是高帝儿子的血统,二是贤德的名望。为了权力稳固,他是有动力不断强化贤德之名,增加合法性,来巩固群众基础的。

所以,他取消秘祝的理由也不离“德”这个主题。通过此事,进一步彰显他的贤德。

其次,文帝当皇帝需要合法性,而他治天下则需要支持者,不然这么大江山,他一个人管不过来,底下没人听他的,就是个空壳司令。

那文帝可以依靠谁来驾驶这部政治机器呢?答案绝不是巫祝祭司之类的人,而是儒生。首先因为二者人数不同,巫祝寥寥,而儒生济济。


所以刘邦后来对陆贾非常恭敬,是因为夺天下靠武力,但治天下要靠儒生,他们人数众多,且能传播意识形态,能广泛地影响人心和观念,把忠君的意识形态扎进每个人心灵深处。这是什么?这就是宣传的力量。

时移世易,文帝面对的天下不再是乱世,而是需要稳定的治世,作为君王,他需要儒生团体协助他治国,他要拉拢儒生做宣传机器。

那么,要拉拢儒生,除了给他们名利、官爵之外,还要什么?

还要与他们建立意识形态上的认同,那就是“德”。儒家的“德治”是最合适的统治工具,既适合文帝的形象,又能获得儒生的认可和支持,最重要的是,用道德观念统治民众,最稳定,成本低。

但其实,说点大逆不道的,上述的“德”与祭祀祝祷、秘祝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统治的工具,只不过前者标准化、公开化了。二者都跟筐一样,啥都能往里装,文帝只是打破了旧筐,又端上来个新的筐。

可就这么一来一去,不仅拉拢了儒生团体,更给他们卖了个面子,不用再担心皇帝暗戳戳甩锅。

此外,文帝取消秘祝,还能在百姓中刷一波好感度,因为这件事情只要皇帝本人不说,其他人也不会知道,但他还是说出来了,这就在民众心中建立起了一个坦诚、负责的君主形象。这最能博好感。

就好比某件事,某个人并没有义务去做,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做了,这最能让人感动。比如:某司机开自家卡车千里驰援,某明星亲上一线救灾等等。民众最容易对这类事情绪高涨,因为这突破了惯常认知。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人是出自真心,而文帝有其政治目的。

而且,文帝取消秘祝本身并没有额外的成本,就动动嘴皮,免个环节,但给百姓的信号是:这是一位有德之君,这在当时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希望啊,百姓们有奔头了,头上有青天了。

对待百姓,要想获得他们坚定的支持和追随,给他们希望,要比直接给他们钱来得有用,毕竟钱会花完,但希望不灭。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活不下去,因为看不到希望;为什么陷入传销的人会执迷不悟,因为还抱有希望。(品一品特朗普为什么能上台)

同样,要想在百姓心中建立起长期正面的贤德形象,给他们宣传,比直接给他们实际利益要来的有用。

要靠实际利益来打动民众,这只能在短期内有效,就像汉文帝每次有大动作之前,都要大赦天下,但如果要搞长期主义,那光靠利益是不行的,因为人是欲壑难填,这只能靠观念,因为这些生根在脑子里,生根在心里的东西,才是最有力量的,最顽固的。人,永远是其观念的追随者。

总的来说,文帝抛弃了一柄名为“秘祝”的统治利器,但其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

历史上的汉文帝,其实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李商隐在诗中嘲讽他是“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昏君。

这真是书生之见啊。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贵州茅台
工分
0.4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