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转)如何定性分析一家公司
只做k线向上
买买买的老韭菜
2021-11-22 15:14:58

如何定性分析一家公司?

原创: 陶祯 希瓦的守护 今天

有人在后台问:如何做公司的定性分析?

我觉得普通散户有三板斧就行了:产品、战略、组织构架。

NO.1 产品

产品不看质量的好坏,而是看产品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

最好的产品,要么帮你抵御恐惧,要么让你爽翻天。

抵御恐惧的产品比如:

K12教育------阶级掉落的恐惧。

油烟机-------反复强调大吸力,油烟满屋的恐惧。

基金-------通货膨胀的恐惧。

爽翻天的产品比如:伟哥、跑车、各种游戏等等。

除了产品功能之外,还要考虑消费场景和用户画像,推荐一个坐标轴,横轴是紧急OR不紧急,纵轴是标准OR不标准。

这样把产品划分为四个象限:

标准+不紧急:只看价格,越便宜越好,比如汽车备胎、各种促销打折的日用品。

标准+紧急:在某些场景下,标准品并不只看价格,比如你烧菜发现没酱油了,去门口小卖部买一瓶,即使略贵也接受。

不标准+不紧急:通常是定制产品,比如婚礼、定制家具。

不标准+紧急:突发的需求,还需要定制,收费昂贵。比如你把女朋友肚子搞大了,两边父母坐下来谈,直接结婚吧,3个月内把酒席办了,但在上海提前3个月找酒店办婚礼,过来人知道,这是很难的。

大部分制造业和2B公司都只看性价比,分析产品时不要局限于产品,而是和服务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解决方案。

举一个奶昔的案例。

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理论创始人)分析过一个案例,有一家早餐店除了奶昔卖得好,别的都不行,最后的结论是,用户购买的是在车上的一种方便性。

一般饮料,如果车开得快,容易晃出来,纯液态的容易一口喝一大半,但车还要开很久。

所以,用户希望购买的是一种既像是饮料,又不是饮料的饮料:

这种饮料担当了香烟的角色,他不抽烟,但开车的时候比较无聊,时不时就要拿起一个东西喝一下;

这个饮料还要有一种自动阻止一下子把它喝完的功能和机制;

这种饮料相对的热量也要比较大,因为它代替的是类似甜甜圈这种吃的东西。但吃的东西拿着吃会掉渣,而且拿起来也麻烦。

在场景足够细分以后,你发现奶昔就是应对这个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解决方案。

“用户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不是早餐,至少不是普通的早餐和饮料等等,而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方案。

NO.2 战略

世面上讲战略的书一大把,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战略就是做选择,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司选择做什么,选择不做什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战略是事后总结的好运气,事前你不知道自己会有今天的就成,用事后诸葛包装自己,搞得很牛逼。

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并存。

先说第一种,战略就是做选择。

很多大公司年底开会,各部门向CEO汇报工作,每个部门都觉得自己的业务很重要,要钱要资源,好像只要给了,明年公司就会怎么怎么。

这时候CEO怎么办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和稀泥,每个部门意思意思,一方面自己做个好人,另一方面还能拿高额年终奖。

这就是大公司的惯性,沿着既有道路走,被客户被供应商绑架,对市场变化熟视无睹。

如果CEO要推动公司转型,要改变惯性,本质就是要求公司集中力量办大事,即使短期影响利润。

举个例子:

联想的股权百分百属于中科院,94年香港上市了,有利润要求,柳传志让倪光南出局,股东和董事会都是赞成的,芯片研发投入是无底洞,这个选择不是目光短浅,不是没有战略思维,而是约束条件下的不得不。

而华为呢?股权结构封闭,用身家性命赌研发,这是任正非的选择,除了价值观的原因之外,约束条件也比联想少。

再说说战略是事后总结的好运气。

很多转型的新业务,你需要知行合一,行动的过程也是认知的过程,新的认知会产生新的行动,战略是迭代出来的,不是自上而下规划的。

你在森林里迷路了,饿死?冻死?被老虎吃掉?怎么办呢?

别慌,学学禅宗,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时候,你听见了什么?你听见了水声。

有水,就能解渴,沿着河道走,可能会遇到人。

水会带你走出森林,它会走弯路,但它不会走回头路,用孔子的话叫“虽万折而必东”。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新业务风险是可控的、不致命的,是先小范围试点的,然后全公司推广。

这种转型如果成功了,它就是迭代出来的战略。

NO.3 组织构架

组织构架能力决定了公司能做多大。

不同难度的生意,会有不同的组织难度。

有的需要共同规则,有的需要共同利益,有的需要共同信仰。

最难的,非刘关张抗不下来。

那我如果是散户,怎么判断一个上市公司的组织构架能力呢?两个方法。

(1)微信+百度搜索公司创始人的名字

多看创始人的采访故事,初步判断性格,重点关注人际容纳度。

比如马云,人际容纳度很高,阿里什么人都有,有精英,有草根,有蔡崇信,也有穷苦出身的中共铁军,这样的公司具备多样性,容易穿越变革周期。

(2)直接打电话给证券事务部

每家公司都会在财务报表的第二章公布自己的办公地址+投资者关系部的电话,那个电话你直接打就行了,哪怕只买了100股,哪怕没有买。

一个公司如果决定跨省扩张、全国扩张或者转型做新业务,一定要问清楚它在组织构架方面有没有安排好,问题一定要具体。

为什么?

因为组织构架能力决定了一个公司承载机会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习惯开大店的零售公司,如果它打算做小店,小店的物流可以搭便车,让大店支持一下,你觉得大店店长会怎么想?

如果是我,我会想:特么万一小店把人流都分走了,我大店的KPI考核完不成,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支持会有的,小店送一些卖不掉的蹩脚烂货,应付一下就好。

这种转型问题在任何公司都有,原有利益群体的反抗是常态,它需要公司提前把组织构架问题解决了。

总结

产品、战略、组织构架是所有老板每天思考的东西,三者任意一项有突破,公司就会开启一轮增长,做投资就是吃公司的增长周期。

送你两个回路。

(1)增强回路

你做了事件A,带来了反馈B,反馈B又促使你把事件A做得更好。

一旦公司进入增强回路,就是估值+业绩双击的过程。

(2)调节回路

一片森林里,虫多了,鸟也会多,鸟多了,虫就少了,虫少了,鸟饿死了,鸟少了,虫又多了。

系统是能量守恒的,任何增长都会面临调节回路,也就是天花板,现在没看到,只说明公司增长的不够快。

很多时候,公司自己也不清楚天花板在哪,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所以管理层的话不能全信。

很多电话会议里都会听到:我们以前就这么干的,我们一直在增长啊,我们现在还这么干,凭什么就不增长了呢?

我把这话翻一下:你个SB散户算老几啊?你特么懂个屁啊?老子在这个行业里碉堡了,你知不知道?

最后我提醒一下,看公司的维度一定要多,越复杂越好,认知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最终的结果是鼠标点下,它很简单。

产品、战略、组织构架只是很有限的三板斧,我的工具箱里还有二十多把斧子,但是一篇文章说不清,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宁德时代
S
隆基绿能
S
阳光电源
工分
0.6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