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美参院再推超2000亿“芯片+法案” 矛头指向中国
House
超短追板的游资
2022-07-28 12:13:28

在此前 " 芯片法案 " 的基础上,美国参议院当地时间周二在一次程序性投票中以 64 票对 32 票通过 " 芯片与科学法案 "(也称 " 芯片 + 法案 ")。除对半导体产业进行补贴外,该法案还将对前沿科技的研发进行拨款,涉及资金约 2800 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项法案仍有不少地缘政治条款,并将矛头指向中国。

据《华尔街日报》27 日报道,这项 1054 页的法案主要涵盖两个重要部分:一是向半导体行业提供 527 亿美元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并为这些企业提供 25% 的投资税抵免;另外,该法案将授权在未来几年提供大约 2000 亿美元的科学和技术研究资金,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电池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对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的领域。

这项法案并非全新法案,而是参众两院长期斗争并相互妥协的产物。为尽快通过,该法案近期不断变身,以求在 8 月初国会休会前通过。" 芯片与科学法案 " 的前身是一项专门对美国半导体行业进行财政支持的约 520 亿美元的 " 芯片法案 ",该法案在参议院 19 日举行的程序性投票中获得支持。作为法案起草者之一,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当时就表示,作为一次 " 测试性投票 ",其结果将决定法案是否会纳入他个人希望推动的科研资助部分。一周后,该法案最终纳入了近 1000 页的科研条款内容。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参众两院虽分歧严重,但各自版本的法案均包括 520 亿美元的半导体支持计划,而且对科研拨款的内容也大体一致。这也成为舒默敢推出 " 芯片与科学法案 " 并寻求尽快通过的原因。《华尔街日报》认为,新增加的内容代表了早期参众两院科学资助法案达成的妥协,其中一部分内容甚至以一名众议员的名字命名,凸显众议院对参议院这项法案的幕后影响。

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这项法案不包括限制美国对华投资或对抗中国贸易做法等提案内容,该报道援引美国贸易专家的话形容称,与中国竞争就像跑马拉松,要么自己跑得更快,要么绊倒对方,当前版本的法案抛弃了大部分用来 " 绊倒 " 中国的内容。

虽然有观点认为,当前法案不包括基本贸易条款将错失为美国公司提供更多好处、尤其是增强对华竞争力的机会,但事实上," 芯片与科学法案 " 中的两项财政补贴计划都包含针对中国的约束性条款:一方面,在美国建厂的半导体公司,如果同时也在中国或其他潜在不友好国家建设或扩建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厂,将无法获得该法案补贴;中国军事实体也不得参与该法案所授权的芯片相关计划。另一方面,虽然法案提供大量科研资金,但将禁止与中国有教育合作关系(即孔子学院)的大学获得研究经费,除非大学确保对孔子学院有完全管理权,才能获得豁免。

据《纽约时报》26 日报道,因感染新冠肺炎正在白宫隔离的拜登周一还专门与企业领袖和劳工领袖召开视频会议,强调通过上述法案对确保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国家至关重要。据报道,这项旨在提高美国在半导体和先进技术方面竞争力的法案预计最早于当地时间周三进行最终的参议院投票,随后将送交众议院,须在众议院获得简单多数票才能通过。

对于美国推动对华竞争法案,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回应称,相关法案鼓吹开展对华战略竞争,充斥着冷战零和思维,与中美两国各界希望加强交流合作的普遍愿望背道而驰。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 27 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所谓芯片法案的根本,是用大量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方式提高美国国内的芯片制造产能,同时试图限制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但这样的非市场行为势必破坏现有的全球芯片产业链,并且很可能导致全球性的芯片(特别是先进制程芯片)的产能过剩。过去一年多,全球市场确实遭遇到较严重的芯片缺货现象,但所缺主要是运用于汽车的成熟制程芯片,而非先进制程芯片。这项法案很可能是向错误方向的发力。

吕祥表示,美国长期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实行禁运,因此这项法案即使通过,短时间内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也不会很明显。不过,他认为半导体是一个全球协作分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是全球半导体制造大国,美国的做法人为破坏了产业链条,对疫情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东晶电子
S
英唐智控
S
通富微电
S
大港股份
S
思特威
工分
9.7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9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7-28 17:24
    国产替代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消费电子和芯片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7-28 12:3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7-28 12:25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