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爱尔眼科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8-11 22:57:55

核心要点: 7月份旺季增速(注:市场有传闻,爱尔在7月份的传统旺季增速只有10- 15%,低于预期):去年7月份基数也比较高;其实公司不在乎单月增速,疫情 是同行都遇到的问题,关键是做的比同行好。 疫情:疫情还是在散发。Q2受疫情影响的地方比较多,这个是同行都面临的问 题,爱尔全国布局,相对受到的冲击少。 OK镜新政:放开只能在二级以上医院验配的要求,爱尔体内的视光中心全都是 医疗机构资质,全部都是最合规的,放开验配级别要求,对爱尔整体有利。未来 OK镜的价格体系肯定是多层次的(注:OK镜存在较多的关于集采的风声)。 视光业务:导流途径会跟教育局、学校合作,每年1-2次的近视检查。(注:参 观医院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大区域是专门针对学生眼镜情况检查的) 未来新增医院的布局:地级市医院2/3都已经布局完成了,数量上地级市医院已 经布的差不多了,后续是运营好。县级别会通过视光中心进行渗透。 并购基金:目前有300多家医院,发展的阶段差异比较大,整体收入大约几十亿 体量。 定增:发行时间可能在中报前或中报后(概率更大)。市场曾担心对民营医疗服 务的资本化限制,前几天拿到了定增批文,同行IPO,爱尔再融资,把担忧消 除。定增的资金将用于7个核心医院院区的建设,包括长沙的爱尔总部。 价格竞争:从来没有一个医院是靠价格战做成的。靠的是品牌、医生、技术。主 流的同行也都很清楚这个格局。 新产品新服务:在眼科领域可以治疗的疾病、可以更新的技术,是没有尽头的。 会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深度嫁接前沿技术。 -------------------------------------------------------------------------------- -------------------------------------------------------------------------- 具体内容: 近期经营更新: 定增:发行时间可能在中报前或中报后(概率更大)。市场曾担心对民营医疗服 务的资本化限制,前几天拿到了定增批文,同行IPO,爱尔再融资,把担忧消 除。还是相信基本政策逻辑,市场会有情绪波动。曾经200x PE显然是贵了,一 点政策变动就引起股价回调,但实际还是因为估值贵了。 7个项目,定增资金到位后,进行资金置换、项目也会加快进度。建设出来旗舰 型的医院,这是未来十年三大目标之一——高度。此外还有广度,通过分级连 锁来实现。 历史上IPO和2次定增,长时间持有,都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 Q:Q2和7月份情况?疫情防控的影响? 疫情还是在散发,比如三亚、兰州最近都封了,也有很多地方有封1-2周。短期 的会造成业绩扰动。 Q2受疫情影响的地方比较多,这个是同行都面临的问题,爱尔全国布局,相对 受到的冲击少。 海外疫情影响不大。欧洲和新加坡的子公司运营的都还可以。 Q:上海和长沙新院区,是先用的自有资金,后续再用定增资金置换? 是的。 长沙新院区还没有完全建成,先把门诊开设起来,研究所等还需要继续建设。 Q:并购基金并入爱尔的计划? 会有零星的,用现金收。 2020年定增,是做了并购基金的大型收购。 Q:并购基金里面的300家医院的情况? 差异比较大。 但确定性比较强。 大概收入几十亿。 Q:1+8+N,把长沙爱尔作为1,长沙爱尔突出的优势在哪里? 10几年前,是想把上海爱尔定为“太子”的。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发现长 沙还是有本土优势、品牌认可、政府支持、专家都是长沙本地人。长沙现在的经 济也很发达。 上海是2005年8月开业,一开始高举高打,现在反思,当时还是过于乐观了,到 2013年才进入医保(完全低估了上海地区进入医保的难度),才进入正轨,还 是对上海的政策、环境不够了解。上海新院区因为疫情,7月份开始营业;周边 卫星医院,包括金山、奉贤分院,都开业了。上海医院的成本比较高,客观上需 要更多时间。 Q:上海一开始发展不成功,现在做的还不错,有什么经验总结? 上海医院投资前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当时在长沙成都武汉发展都很顺,觉得上 海医院是顺势而为,当时引入了全国第一台飞秒手术、引入了好的专家团队、造 地铁(影响了门诊客流,建院的时候没有看市政规划,低估了影响)。但是没想 到上海医保那么难进(其他地区1-2年,上海用了8年,当时用了一切合法合规 的渠道)、几个公立老牌医院很强、当地患者的要求也很高、百姓需要更长的时 间认可,当时上海一年亏1000-2000万,一直靠集团支持。但是不降低诊疗标 准,坚持合规,慢慢走过来的。 上海医院一开始失败的经验,一直在全集团作为例子,举一反三。 Q:体量比较大了,之前指引的CAGR 25-30%能否达到? 可以看每家医院的成长轨迹,进入成熟期,单个医院增长会慢,但是增长不会 停,除非物理空间达到真正的极限。同仁医院、五官科医院等几家最大的眼科医 院,也都还在增长。 整个体系是分梯队的,新梯队的医院增长会快一些。 Q:OK镜验配放开了二级医院限制,未来爱尔在视光的规划? 视光是高频服务需求,特别是进入手机电子产品时代,检查的频率在提高,基本 要半年-一年一次。 爱尔体内的视光中心全都是医疗机构资质,严格来说是眼科门诊部,在最初设计 视光中心的时候,就考虑了合规。市场上很多“视光中心”是眼镜店的性质,并 不是医疗机构资质。 OK镜的旧管理文件是20多年前制定的,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客观显示,现在诊疗 机构多了(供给侧)、青少年近视严重(需求侧)。新规则在规范性进行了提 升,包括必须是医疗机构资质、有合格验配师,对爱尔是有利的。 政策落地实施,有利于眼视光的发展和规范。新成立了个部门,来建立未来的眼 科中心渠道,实际上跟爱尔的医院也是有机的网络配合,医院侧重于手术和看 病,眼科中心看常见眼病+视光。 Q:OK镜的竞争在加剧,怎么看维持当前毛利率? OK镜的一副便宜的在7000元,加上药水,一年的费用在1万以上。 未来价格体系肯定是多层次的。 眼光中心做一个两个简单,做多了是不容的,要有风险控制、经营能力、医生培 养的能力,这是无形的门槛和条件。不是有钱就能做好,本质跟连锁医院的发展 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小一点。 Q:视光的导流途径? 视光一定要防治结合,要从学生就开始,将医院、孩子、学校、家长,一起结 合。 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探索,将各地医院跟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建立联系,建立 学生视力档案,每年检查1-2次。 Q:未来新建医院、新建视光中心的规划? 没法很精确的规划。 会根据每个地区主医院的发展,然后按照卫星的模式,进行下棋。 就像长沙,也没想到可以做这么多家医院+视光中心。 Q:下沉市场? 地级市医院2/3都已经布局完成了,数量上地级市医院已经布的差不多了,后续 是运营好。 县级别会通过视光中心进行渗透。 每建一个点,前期都要经历很充分的准备。不会大跃进。 Q:欧洲21年增长的比较多? 不代表常态。 Q:听说7月份旺季增速一般? 去年7月份基数也比较高。 其实公司不在乎单月增速,疫情是同行都遇到的问题,关键是做的比同行好。 Q:很多城市都是一城多院模式,互相之间如何定位?是否可能互相竞争? 1个地方肯定有1个旗舰型的。一城多院一般都是需求无法满足。 比如武汉,有汉口和汉阳两个院区。汉口是老院,通过调研,发现即使在一个城 市,东边西边的患者很多也不愿意跑太远。所以增加了院区,实际是增加了患者 的覆盖。通过一城多院的布局,深耕好每一个市场。 一开始会有一点分流,这个很正常,每个城市都经历过,这只是阶段性的。长期 来看,覆盖的患者数就增加了。 Q:海外还有新布局么? 稳步发展就可以了。 爱尔的收购从来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买来的增长是没有意义的。今年刚否定了 一个海外挺大的并购。 Q:自有产品会越做越多么? 不会。隔行如隔山,一个外面品牌的产品可能赚很多,但是自己做未必赚这么 多。 Q:现在普瑞、何氏也在上市,怎么看价格竞争? 从来没有一个医院是靠价格战做成的。靠的是品牌、医生、技术。主流的同行也 都很清楚这个格局。 市场竞争一直很激烈,跟上市与否没有关系。 真正的强者还是公立医院的眼科,这些是爱尔该学的。 Q:过去爱尔把握了每个节点的核心产品,包括飞秒、OK镜等,未来怎么把 握? 紧跟国际前沿技术,深度嫁接前沿技术。这也是全球化的初衷。 ICLV5在海南先行先试,爱尔也是第一批,爱尔追随新产品一直都很紧,来获得 主动权。 在眼科领域可以治疗的疾病、可以更新的技术,是没有尽头的。源头技术一直在 前进,产业链在发展,市场就不会陷入内卷。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爱尔眼科
工分
0.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