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海通汽车 | 合纵连横,迈向智能电动的明天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2-10 21:56:41

会议要点

1. 智电展望与机遇

• 智能电动车市场结构改善:智能电动车及增量零部件市场出现优质公司逐渐跑出,行业格局逐步改善,国产化标的追赶超越外资对手。

• 新能源车市场增长预期:预计明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增长17%,达到1000万+,其中8~15万价位段将实现较快增长。

• 新能源车市场集中度提升:当前新能源车市场CR10稳定在78%-80%,头部企业市场份额稳定,市场格局明显优于乘用车整体。

2. 集中与协同

• 新能源车市场优势:华为等巨头加入新能源车行业能改善行业格局。华为与多家国内车企合作,有望推动智能化领域的合作深化,整合资源提升智能化进展,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实现市场格局的集中。

• 智能化市场潜力:新能源与智能化车型盈利前景乐观,随着市场的整合,行业可能形成较高的寡头垄断程度,乘用车利润长期下滑的风险较低,比亚迪单车利润强于市场预期。

• 自动驾驶零部件前景:即将出台的高阶自动驾驶政策,可能推动更多的严格实验和上路准入,并直接影响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等零部件的市场需求和国产化进程,其中执行器由于国产化率低,市场拉动空间较大。

3. 聚焦智能电动车控制技术

• 高等级自动驾驶关键技术:高级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精细的协同和快速响应,现货底盘领域变化较大,公司通过渗透率与市占率分析细分市场潜力。

• 细分市场成长潜力分析:'线控制动onebox'处于增长初期,具有较强成长潜力;'空悬'和'传感器'等领域标的公司前期推荐,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尚为0,比较各自国产化率和竞争力。

• 推荐细分领域产品及公司:线控制动的EMB响应速度快,线控转向已有企业定点;'方向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龙头公司奈斯特表现突出,拥有较多定点订单,市场增长潜力大。

4. 空悬赛道 智驱未来趋势

• 空悬系统交付量已明显超出去年全年,同比均有一两百的增速;消费者对空悬的增配成本逐步下降,令普及率提高。

• 空悬配置在高阶车型中可与其他传感器和执行器相结合,提供智能化行驶体验;正因如此,渗透率有望大幅提高。

• 空悬相关零部件成本下降,替代企业增多;有望推动这一配置在25万以上车型中的广泛普及,市场空间巨大。

5. 智能电动趋势

• 重卡行业明年有机会,国内复苏是核心逻辑,天然气重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其中牵引车领域天然气渗透率高,提前换车现象出现。

• 国内天然气重卡销量预计2023年达29万辆,2024年进一步增至38万辆,从而推动整体重卡行业修复,预期明年销量107万,后年121万,呈现稳定增长。

• 凭借大马力优势,潍柴动力在重卡市场具有显著优势;在重卡产业链中,继续看好零部件出口机会,首推潍柴动力。

会议实录

1. 智电展望与机遇

各位尊敬的投资者,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在周日的下午抽出时间参加海通汽车组织的电话会议。我是汽车首席分析师刘一鸣。年终岁末,大家通常会对过去一年进行总结,并对未来一年进行展望。今天,也正是海通汽车团队成立整整一年的时间点。在此,我代表团队衷心感谢各位投资者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以及您们提出的各种需求和问题。

这一年来,我们的成长颇为显著。虽然我们认为自己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但我们相信明年我们能进一步展示实力,更加努力前行,在研究服务各个方面满足大家的需求。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谈一谈汽车行业的展望。今年的主题是"合纵连横,迈向智能电动的未来"。迈向未来自然是大势所趋,毕竟人们不可能回到过去。而且,随着电动化的普及,智能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这也是业界共识。

我们认为整个智能电动车市场不会如一些人担心的那样走下坡路,相反,目前我们已经看到非常明显的迹象表明,无论是整车还是增量零部件,市场格局都在逐渐改善。优质公司正在脱颖而出,而且他们之中很多是通过"合纵连横"的策略,如资本市场的参股等方式取得突破。随着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的不断推进,行业格局实质上在逐步改善。技术进步将推动更多优质国产化企业崛起,并逐渐超越原有的外资竞争对手。这正是我们看好这一行业的主要逻辑。

我们的分析主要涉及几个方面:乘用车整车、增量零部件和重卡。我们将分三部分,逐一阐述观点。首先,谈谈整车。在乘用车方面,我们看到总量方面并没有太大悬念,整体市场应该显示出缓慢的增长趋势。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不少亮点。今年特别显著的一点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年末单月渗透率已达到37-38%的水平。

然而,我们认为在中低价位车型市场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在价位在8-15万之间的车型上,其渗透率上升的速度相对有限。今年初,我们对这一部分市场持乐观态度,但后来发现,年初燃油车的价格战影响了电动车的竞争力。不过,今年我们也看到积极因素,例如碳酸锂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头部企业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因此,我们对价位在8-15万区间内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保持乐观态度。我们预计这一部分市场明年能够跑赢大盘,实现相对较快的增长。

对于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的判断,我们预计明年增长约17%,销量达到1000万出头,其中8-15万价位的车型增速会比较快。市场集中度方面,新能源车市场已相当集中,Cr10稳定在78%,甚至80%左右。其中头部几家公司,如比亚迪、特斯拉、广汽等,市场份额在经历去年巨幅波动后,今年已经稳定下来。

品牌和产品定位更加明确,客户认知也更清晰,因此整体市场格局有所改善。相对于乘用车整车市场大约58%的Cr10市场集中度,新能源车市场的集中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2. 集中与协同

其实,新能源车的格局本身就不错。我们认为华为等巨头的加入,实际上是在进一步优化这个格局。这可能与大家的看法有些不同。我们发现华为现在与长安建立了潜在的较高股比合作,并可能吸引更多汽车企业投资,深化合作关系。人们可能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会有一批企业加入竞争,但我们要强调的是,即使没有华为,这些企业也都会参与竞争。华为目前已列举出五个主要合作伙伴:长安、奇瑞、江淮、赛力斯和北汽。这些集团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7%,非常可观。如果没有华为的话,它们可能会各自为战,独立开发各种智能电动产品,而这尤其在智能化方面是非常消耗资金的。目前市场上这些车企在自主智能车的发展水平上,可以说较为有限,因此它们现在选择了与华为合作,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五合一'。无论是它们与华为的合作,还是合作之后各自的产品推出,都可以看出,目前它们的智能化程度都相对一般,并且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大规模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华为实际上减少了未来智能化竞争者的数量。通过观察市场产品定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产品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实际上无论是智能化还是电动化,我们都认为市场的格局有望进一步集中。目前看来,电动化的市场集中度(Cr10)为80%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智能化是否能够达到90%的集中度。对于乘用车市场而言,这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都会影响到竞争对手。当参与者数量减少时,市场格局的改善相对更容易实现。因此,我们持续看好整个乘用车市场的格局,并不认为市场竞争会导致单车利润长期下滑。格局的改善已经显现,例如比亚迪今年就表现出了这一点。比亚迪为何能持续超出市场预期,三季度利润甚至达到了近13,000元的水平,扣除费用后大约也有11,000元。这说明新能源车的整体格局优于燃油车。因此,我们对未来智能化车型的盈利能力抱有更大的乐观态度。因此,华为的加盟对行业的整体格局来说是一个极好的事情,这可能是我们与市场看法不同的地方。

接下来谈谈零部件。在这方面,我们将重点讨论有所增长的领域,主要包括两条线索:高阶自动驾驶和几个主要的产业链。高阶自动驾驶的发展是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的,当时工信部等四个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正式宣布如果公司希望进军高阶自动驾驶市场,必须首先进行实验,并遵循官方规定的步骤。这是第一次有官方规定明确表示,若想量产,必须先符合一定标准,这非常重要。因为在此之前,大部分规定都是地方性的,而且大多数活动都局限于地方性产业园区里的零散实验。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认为自去年10月中旬后,关于高阶自动驾驶的实验验证和未来的上路准入,实际上都已经正式启动。而且上周,交通部也发布了有关运营车辆的具体安全要求,意味着工信部等部委对此事愈发重视,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细节指导。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明年会有更多严格的实验,甚至是一些相关L3级别车型的定点安排或定位。我们认为这对整体高等级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推动力。以前我们可能并不清楚后续进程,但现在路径变得更加明确。至于高阶自动驾驶的增量在哪里,在零部件方面我们可以分为三大块: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这相当于人的感官、大脑和四肢。我们可以量化分析这些系统的增量,实际上可以看出,从L1到L3,每个系统的平均销售价格(ASP)增长都相当高。以传感器为例,除了特斯拉使用的方案以外,其余多采用激光雷达,其ASP增幅较高。包括像芯片、线控转向等环节,增量也比较高。但我们观察到,由于各环节的国产化程度和竞争激烈度不同,它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我们发现线控底盘,即执行器部分,其国产化率最低,因为整个传统底盘的国产化水平也非常低。因此,对于高级自动驾驶而言,执行器在市场拉动潜力方面将更大。

3. 聚焦智能电动车控制技术

尤其在高等级自动驾驶领域,需要新增的功能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举例来说,XYZ的协同对于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车辆至关重要,这种协同使得车辆开起来更加接近于有经验的人类司机。如同人的手脚需要协调一致,各自控制单元在频率、响应速度以及相互协调性上均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认为智能化底盘领域将会有显著的变革。

我们可以通过定量的办法来预测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展,更加看好某些公司和技术。我这边的框架是通过考察渗透率和市占率这两个因子。如果这两个因子的增长空间都很大,那么该细分赛道具有最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对每个赛道进行定性的分析,比如图中蓝点普遍表示辅助驾驶环节,而网点则对应高阶自动驾驶环节。在辅助驾驶环节中,找到离周期和成长交汇的红线越远的标的越好,例如线控制动的OneBox。它的渗透率相比潜在市场仅有30%,国产化市占率大约20%,这说明它在辅助驾驶领域具有很强的成长性。

我们还关注了包括空悬和传感器等细分领域。这些领域的公司,如伯特利、宝龙,在之前我们一直推荐给大家。到了L3级别,相当于把这些因素投影到了Y轴上,因为L3级别的实际渗透率目前还为0,所以主要比较的是它们的国产化率以及中国企业在其中的竞争力。

在这个方面我们比较推荐的是线控制动的下一代EMB,以及线控转向,然后是整车这几个环节。今天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简要介绍一下。首先谈谈线控制动的EMB,我们看到EMB已经不止是萌芽阶段,已经有部分车企开始定点。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干式制动系统,没有液压,响应速度快,第一个直观好处是刹车距离短。第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与其他线控底盘执行器形成联动。

比如现在几个人跳舞,其中一个人的速度是其他人的四五倍,很显然他们很难配合得好。改善瓶颈后,对整个系统的响应带来显著优势。EMB和信号转向技术的升级都遵循这样的逻辑。在信号转向方面,转向的信控度已经不低,但对高等级自动驾驶来说,我们更追求的是解放驾驶员,能让他们在车内做更多事情。对车舱布局的重新设计,如可收缩的方向盘、后轮转向等,都是为未来智能电动车的需求做准备。因此,信号转向可视为配合高阶自动驾驶的重要系统,预计会有更多的发展。

奈斯特在智能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它的现货转向定点及业务领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机会。

4. 空悬赛道 智驱未来趋势

最后一个议题我们可能较为熟悉——空悬系统。空悬的交付量在今年前八个月就明显超出了去年全年,同比增速达到了一两百个百分点。这一局面的形成并不难理解,空悬配置本身兼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尽管增配空悬今年初消费者需多支付约2万元,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成本将逐渐边际下降,这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此功能。

在试驾了几款不同的空悬系统后,明显感受到其为消费者带来的视野改善——既有轿车也有SUV的视野,确实增添了趣味性。高端车型采用空悬后,能配合其他执行器及传感器实现很多创新功能,如道路适应系统、车辆悬挂软硬度的实时调整等,生动展现了空悬技术的可扩展性。

因此我们可以明确看到,中上游零部件成本正在下降,包括空压机和其他二级零部件在内,市场上涌现出许多用以替代的企业,助力降低整个行业的成本。未来在普及方面,我们有理由期待30万乃至25万元以上价格段车型的空悬渗透率可能达到50%以上。以奇瑞的星际园为例,这款25万元左右的轿车全系标配空悬系统。一些对自动驾驶不太关心,而更注重舒适性和娱乐性的消费者会更加青睐这一配置。

因此,我们认为空悬系统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到2025年有望达到超过300万的配套量,我们预计其市场规模将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两三百亿。相关零部件的细分市场,我们重点关注中间层核心零配件,如空悬压缩机等,主要产业链参与者如宝龙、中鼎拓普等,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此外,城市Noa的加速推广,也极大地促进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级别。

尽管城市OA在推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现象。整体产业趋势并未改变;即使不考虑L3级别的自动驾驶,行业依旧朝向城市OA目标发展,进一步拉升智能化零部件和整车的市场空间。在整车环节,我们首推在自动驾驶领域较为领先的企业。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赛道内剩余的零部件同样重要。市场下游的进一步集中,使得特定细分领域的客户日益重要。特斯拉的产业链,由于其结构性增量,仍然至关重要。预计明年Cybertruck量产后,相关企业景气度将进一步提升。今年我们的调研显示,特斯拉产业链正在经历变化,二级零部件供应商获得了新的机会。

华为和小米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尽管有些担忧华为可能对某些企业构成潜在威胁,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企业如瑞虎模具因出色的制造能力、成本和周期优势,享受强劲增长。华为的加入,dada扩展了下游赛道,并积极影响产业链。因此,我们鼓励投资者进一步关注与华为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如超航科技、瑞风模具、沪光股份等。

除此之外,贝斯特和拓福相关的机器人行业也是今年的关注点,特别是贝斯特凭借其出色的制造能力,在众多新兴产业链中发挥突出作用。同时,随着快充需求对内部结构优化的迫切,800伏电压等级的产业链相关公司同样值得重点挖掘。

5. 智能电动趋势

最后,我想简单谈两点关于重卡的情况。重卡是我们今年特别重视并深入挖掘的一个行业系统。展望未来,我们认为重卡产业链明年仍将面临新的机遇。通常人们会倾向于线性外推,以为重卡经历了今年的显著涨幅后,明年就无法维持这样的势头,这种观点过于简化了问题。实际上,重卡行业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它反映了众多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的扩产意愿,因此并不易预测。但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我们还是能够把握一些走向。例如,今年上半年我们预计的出口增长,以及三季度对天然气重卡的预测,后续的数据都证实了我们的预判是准确的。

然而,仅以天然气重卡的渗透率来判断当前形势可能不太合适。实际上,在国内牵引车领域,天然气重卡已经达到了超过50%接近60%的渗透率,而在其他领域则不一定如此适用。关于重卡,我们认为明年的逻辑主要在于国内市场的复苏。我们的研究表明,天然气重卡促进了市场的修复: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运价的历史性下降驱动了不少业主提前更换车辆。通过全面分析运价,即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所有权(TCO),可以明显发现工况下的天然气重卡在大多数场景下确实比柴油车更经济。

因此,至少在牵引车领域,天然气重卡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确保运输成本优势的关键。对于牵引车的细分市场而言,天然气重卡有望成为主流。近期由于北方取暖季节的到来,天然气价格经历了脉冲式上涨,这对短期的走势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行业内我们的草根调研存在一些困惑,但是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明年国内天然气重卡销量有望达到29万辆,后年可达38万辆,从而带动整个重卡市场的复苏。尤其是在大马力领域,我们看到像潍柴动力这样的企业拥有巨大优势。因此,我们对国内重卡市场明年的景气度持乐观态度,预计明年的销量可达107万辆,后年达121万辆,维持两年的15%增长率。尽管今年的出口基数较高,使得明年的大幅增长难度较大,但是零部件方面的出口今年表现抢眼,以潍柴为代表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制造商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因此,展望明年,我们认为重卡整车市场将由国内的复苏所支撑,而在整机大型化方面,我们将持续看好零部件的出口机会。在这些领域,我们首选推荐潍柴动力。在总结整车方面,我们最看好的是自动驾驶技术方向的小鹏汽车。在零部件领域,我们首选伯特利、奈斯特、宝龙科技和创恒科技,看好它们在自动驾驶和与华为等合作机会方面的前景。对于重卡行业,我们首选潍柴动力,看好其在重卡大型化、天然气重卡以及海外市场扩张方面的表现。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

以上是我们对2023年至2024年重卡行业的总结以及对2024年的展望。时间有限,我们无法深入讨论更多关于整个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或任何细分领域的内容,如有疑问,请随时与我们海通汽车团队或销售人员联系。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广汽集团
S
长城汽车
S
比亚迪股份
工分
1.7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