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德新交运20220518
韭菜的自我修养啊
2022-05-19 08:47:10
德新交运会议纪要

公司介绍:
公司传统业务是客运业务,受一带一路及新疆当地政策,航运、疫情等影响,业务逐年下降,疫情稳定后才会逐步回暖。
21年完成对锂电池高速裁切模具致宏精密的收购。致宏精密的发展受益于电池技术从卷绕工艺到叠片工艺的转变。叠片电池生产的工艺设备包括切片机和切叠一体机等,公司的模具用于切片成型环节。公司产品可以控制电芯裁切过程中电芯边缘的毛刺长度在合理范围内,消费电池毛刺长度控制在±5-10μm之间,动力电池在±10-15μm范围内,可以避免毛刺刺穿隔膜带来燃烧和爆炸的风险,安全性控制上相对更好。叠片工艺不容易发热,能快充,且能做成异形电池(L型、H型等)。
2017年苹果手机首次在消费电池中应用叠片工艺,2020年年初BYD将叠片工艺用在动力电池上。公司的发展受益于行业的技术变革。

一、产品、需求、订单、空间
公司模具产品是耗材,和普通设备不太一样,其单GWh价值量是多少?
客户满产满用情况下,三个月换一次,每年使用四套,以公司对客户出货量对应其全年电池出货量计算,平均来看,单GWh价值量是300万元/年。

公司对今年的订单和交付的预期及展望?
不算股权激励和超额业绩现金奖励,21年11月底12月初的时候预计22年做到2.5亿+净利润。今年情况来看,BYD放量比较大,超出公司预期;中航锂电之前每半年采购两套模具,今年上量也比较夸张,要重新估算这一块的量。疫情方面,公司认为Q2、Q3会有一定影响,而且消费端的影响会往上游传导。要到Q3才能了解到真实的出货情况。预计22年全年会比去年预期好一些(超过2.5亿),但也不太好说,因为除BYD外,其他汽车厂销量出现下滑,例如蔚来提价也影响了销售,有可能会向上游传导。此外封城的影响也比较大。

从公司角度看,叠片和卷绕的技术趋势是怎样的?叠片和卷绕对比是怎样的?
从公司的角度,叠片取代卷绕的工艺趋势很明显,也有一些人有分歧,公司不做过多评价。卷绕的工艺相对比较成熟,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卷绕是圆柱形式,所以多个电池层叠时空间利用率低,且电子从一端到另一端经过整个卷,时间比较长(4680电流方向不一样,是从上到下),容易发热,能量密度不高。叠片对精密度和产品生产工艺的细节要求高,异形电池一些小的元器件摆放需要算好位置和空间,设计要求高,因此成本也更高一些。叠片在快充时不容易发热,能量密度会比卷绕同规格情况下高30-40%左右。

下游电池厂对叠片和卷绕的选择如何?
公司接触的是叠片采购部门和叠片生产设计部门。公司认为传统卷绕工艺会被淘汰掉,只有10万以下的车可能会用卷绕工艺,其他车型不会采用卷绕工艺。未来3-5年内,行业内会只有叠片和4680两条路线。公司也在和天津的一家公司合作研发固态电池,目前还在研发实验室阶段,到量产还需要很久久。


公司对未来几年的展望?
行业会继续向好,未来几年会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渗透率达到20%后,快速渗透率和破壁渗透率没有之前快,增速会下降。预计电池厂也会经历和光伏行业类似的行业洗牌。现在规划的产能有过剩的趋势,否则发改委不会出台政策。后面留下的电池厂和汽车厂会精中选优,筛选留存后的市场会呈现健康成长的状态。公司选择的是头部客户,因此洗牌可能对公司有利。
公司客户招标是什么形式?是集中招标还是单独沟通?
有招标,也有沟通。有些产品没法招标,其他产品有些也要走个形式。

消费电池方面的展望?
昨天更新了情况,今年的量增速也不会低。一是ATL增速不低,二是冠宇有三星客户。

中期维度来看,消费电池的发展情况?
今年消费电子的涨幅就到头了。消费电子有工艺更换周期,今年基本上会更换得差不多。此外,消费电子有4年涨涨平跌的周期,未来增长会放缓,但下滑不太可能。公司监测了消费电子数据后,发现苹果销量比很多国内手机更稳定。

公司下游与什么有关,是与电池厂每年出货量有关还是其他因素有关?
主要与电池出货量有关,是正相关的关系。此外,电池厂扩产期的采购算是额外的增量。

从21年来看,客户多少需求是新增产线上设备?多少需求来自原有产线开工消耗需求?
这个没有区分,客户不会告知,下订单也比较分散。例如,2021年11月公司单月接单1亿多,分为30多个订单。

公司客户现有需求是否是以新建产线为主?行业稳定后,是否会更多来自存量出货需求?
下游产能利用率上,现在BYD产能利用率很高,是满产的,公司模具供应给BYD之后他们的几个电池生产厂商是要抢的,产品过去之后就直接安装,没有仓库。不过有2-3个厂商扩产的进度可能不是很理想。未来随着下游出货量不断提升,公司模具出货量也会不断提升。

未来激光切替代五金切割的可能性?
可以再问问激光切的公司,看他们的故事还能不能讲“圆”。目前,全球还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国家有激光切裁切电芯的技术。基于现在时间点来看是不能替代五金的,也不排除过两年后技术得到发展,激光会有替代五金的趋势,但激光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二、订单、产能、出货、验收
从客户下单到产品交付到收入确认周期是多长?
一般来说,从下单到交货45天左右,交货后3-6个月内客户给指令确认收入。基本上今年上半年的订单,今年都可以确认收入。

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新签订单情况?
截至Q1末在手订单1.2亿元,发出商品2.9亿左右。没有今年新签订单的数据。


三、盈利能力
技术稳定时或行业稳定时,公司盈利能力会保持在什么水平?
估计会比模具行业高一些,50%多的毛利率,这一块其实没太想过。

模具产品未来价值量是稳定趋势还是有降价压力?
总会有降价的压力,如果整个行业保持高速发展,降价的压力不大。现在上游锂、镍等大宗商品涨价,对上游其他材料商和部件供应商有降价压力,模具产品也差不多。
目前来看降价压力还好。

股权激励费用方面今年是多少,未来几年的费用是怎样?
2022年股权激励费用正常在7000多万,但公司后面会做150万股预留股,因此对净利润的影响还要看股价,估计会是8000多万。超额业绩现金奖励要看全年业绩和三年业绩累计情况,上限是交易对价20%,大致在5040万左右(相当于利润做到2.4亿以上)。
2023年股权激励费用是5000万+(扣掉税收影响),没有超额业绩现金奖励。
2024年股权激励费用大概3000多万。

预计23年收入利润如何?
22年的2.5亿利润是21年11月底12月初预估的数据,22年的最终情况还吃不准,明年就更说不准了。与其押数据,公司还是要把业务做的扎实一点,尽量多开产品线,多拿几个模具产品,不仅限于精密模组和涂布头,以通过新产品较高的毛利率抵御旧业务毛利率下降的趋势。

按照股权激励、超额业绩现金奖励、传统业务情况,预计22年净利润?
预计22年致宏精密净利润2.5亿,超额业绩现金奖励5000万,股权激励8000万,传统业务亏损不到2000万,则报表净利润1亿左右(1.X亿)。

为什么公司盈利能力比设备高很多?展望未来盈利能力会如何?
1)公司与设备是处于不同的行业或者说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模具是非标定制化产品,而机床/设备有很多集成。模具的核心关键部件是自制的,设备很多核心部件是外采的,所以没法进行合理的比较。
例如公司应电池厂要求,也在做他们设备工段当中的核心模组或部件,每个精密模组的毛利率是70%多,且都是进口的,毛利率非常高。即使公司谈下来的价格比进口部件便宜很多(30%-50%),还是能达到很高的毛利率。
2)公司的产品是非标的,根据客户要求单独设计产品,消费电池包括手机、耳机、平板电脑,汽车动力电池都不一样。设计阶段,是电池厂、公司、设备厂三方配合。公司的工作是配合设备底座的水平情况和速率情况,达到合理成型状态。
此外,ATL和BYD在设计他们的核心产品时,花了很多精力,公司在其中助攻他们定型产品:1)定型了BYD的刀片电池;2)协助ATL把LG化学赶出了苹果产业链。与公司合作初期,ATL只占苹果30%的份额,现在几乎是100%。所以整个叠片模具领域,致宏是第一块招牌。
公司所在的领域是五金模具机械加工领域,老产品的领先优势时间不会保持特别长,以2-3年左右为一个周期。从客户的角度,未来公司产品毛利率肯定会下降。


四、竞争格局
公司竞争对手是哪些?
东莞的两家,日信高科和京品。日信高科在BYD拿的份额多,京品在蜂巢(或者是中航,公司不太记得了)有一定的份额。目前对手都是国内厂商,2019年左右行业大部分客户就开始采用国内供应商了。

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的优势?
公司优势是:1)毛刺会控制得更短;2)售后服务更好,除了定期维修模具的工作外,还帮助客户维修设备上的精密模组和工段当中的机械难点;3)产品稳定性好,公司会预设一个寿命,模具每1/10的寿命做半天或小半天的维护保养,只要预设寿命之内,裁切的精密度和毛刺长度能够保持得非常好。比如公司的模具承诺100万次不出问题就可以做到;竞争对手可能有些产品做到80万次不出问题,有些做到120万次不出问题,那有20万次出问题的概率就是50%。

公司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劣势?
价格没他们灵活。公司按照正常价格报价,有些竞对会低价抢单,价格比公司低5%-30%,甚至200元的也会有。具体差价要看竞争对手沟通和抢标的状态。有些产品对精密度要求很高,有些类似结构件的产品毛利率会低很多,储能对毛刺和精密度要求不高,就会比较价格导向。

公司两家友商的体量有多大?
日信每年收入大概是、1亿多,京品不是很清楚。

五、客户
致宏精密收入拆分?
致宏精密21年全年实现3.1亿收入(其中5-12月并表2.7亿元),1.2亿净利润。2021年ATL是第一大客户,BYD是第二大客户。ATL占比40%左右,BYD占比30%不到。其他的相对小一些,在3%-5%之间,包括孚能、蜂巢、中航锂电、星恒、瑞浦能源。

公司22Q1收入拆分:
22Q1 BYD是最大的客户,占60%不到(50%+);ATL占20%左右,中航占比接近10%。

公司新客户拓展情况如何?比如C公司、亿纬等。
亿纬已经是公司客户了,量还不是很大。蜂巢占比也还比较小,C公司不太方便讲。

公司在ATL和BYD的市占率是多少?
在ATL的市占率不让讲,BYD长刀的市占率也不让讲,中型和短型的份额是60%-70%。

六、原有业务
传统业务的展望?
传统业务一塌糊涂:1)被一带一路规划分流很多,当地建了机场之后,客流起码减60%。2)新疆的疫情管控政策,几乎和上海封控政策差不多,这两年影响很大。
后面几年公司想平稳地把传统业务剥离掉,希望把人员和车辆剥离掉,保留剩下的房产和土地。房产和土地的折旧成本就几百万,不到1000万。这些资产保留,可以作为实体资产支撑未来公司做并购贷款或抵押、发债。人员和车辆出售后,公司考虑找新疆当地的团队承包,有机会的话还可以收承包费。目前客运是政府定价,但公司拿不到国家补贴,如果有团队能拿到补贴,又没有高昂运营费用,还是有机会实现盈利的。

预计今年传统客运业务情况?
加总部费用,预计今年亏损3000万不到,刨去其中的股权激励费用,预计2000万不到。

明后年,传统业务亏损情况?
明年看人的剥离情况,加上总部费用可能也就1000多万。后年总部业务不可能扭亏,最后会形成500万左右的折旧和土地摊销+500万左右的总部费用(管理层工资薪酬)。
总部人数一直在减少,原来总部1000多人,现在250人,未来会剩下高管、财务、行政、证券等人员。

六、其他
公司收购致宏精密的契机?
19年时特斯拉不用刀片电池,激光裁切炒的很火。但公司控股股东用了一些资源去行业泰斗级的交大模具研究所、中科院研究了一下,研究表明激光切不会替代五金切。当时BYD还没起量,且行业受到激光的扰动,公司在19年10月底开始接触致宏,20年3月谈妥协议、停牌,20年4月BYD刀片电池就来了。若晚一个月,收购就没法谈了。

致宏未来风险和机遇是什么?
风险:1)业绩对赌期要到了,后面如何稳住团队、技术/商务机制上平衡等都很重要。2)如果锂电行业突然出现不计成本的举动或政策变化很大,对行业来说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机遇:公司这个团队的素质还不错,成员学历不高,但之前的工作经历都是给全球百强制造业企业供应精密部件或精密连接器等,精密加工工艺能力业内领先。在这一技术基础上,未来可以向电池托盘、光学模具、半导体封装模具拓展。这几个产品毛利率(40%-50%)净利率(20-30%)偏低,且目前公司产能不够,所以目前没有做,也有些技术领导认为技术附加值不高不愿做。如果未来锂电行业放缓,即使这块业务毛利率不高,但能起量,公司横向纵向拓展还是有较大空间。半导体方面,控股股东有所涉猎,切入半导体的难度会比其他企业低一些,业务的横向拓展性也会更好一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德新科技
工分
17.1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5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2-09-17 10:38
    关注一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2-05-19 09:10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