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大消费轻工】双星新材电话会交流纪要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5-17 21:29:34

双星新材电话会交流纪要

双星新材二季度生产运营近况交流

出席领导:董事长吴总、IR花总

 

研究员:一季度公司3.7亿,同比去年30%左右的增长,但是结构变化较大。Q1占比30%不到的传统包装膜毛利是在往下走的,因为门槛较低,相对来说新材料这块儿光伏和光学、热缩这些还涨过价、毛利相对比较稳定,所以30%的增速从结构来看新材料的贡献比重还是非常高的。很多人担心Q2的情况,公司接下来会做介绍。

 

Q: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Q2的情况,如何展望?

A:一季度已经披露过了,按计划在逐步落实。Q2四月初宿迁也有疫情,全苏浅静态管理一个星期,我们在这期间封闭运行。全场28个项目2000多名工人吃住工作都在厂里,我们现买了一千多条被子。工人每天核酸,做好防疫工作。生产上保持了持续稳定。经营上订单都是落实好的,主要就是物流的问题。物流在外贸这块儿通过我们市委王书记和连云港的市长协调,15个货车司机从隔离点放出来,点对点管理,保持了出口正常。内陆这块儿陈市长签发通行证,本来是限量的,给双星的确保足够量。另外,也派人在高速公路口24h接送车,按防疫要求加强管理。在客户端苏杭地区,客户经理协助客户提前办好通行证,到高速路口接货车,也是点对点运输。通过这些措施,Q2特别是4月份整体物流在逐步恢复正常,4月份的发货量稍微比正常低一些,但是影响不大,同比还是实现了增长。5月速度更快了,一天最高峰100多车,3000多万,按照2季度的销售目标,全年上半年完成40%左右下半年完成60%左右的目标,基本在按进度落实。

 

Q:那按咱们全年18亿的目标,倒算上半年40%的话,二季度的销售量是否落在16.5万吨以上,20亿以上收入?

A:计划在17万吨左右。

 

Q:Q1的收入中17.6亿对应13.2万吨的销售额单价13300,二季度由于新产能爬产新材料占比提升,传统包装膜价格弱势,那从现在的角度Q2环比Q1吨单价是持平还是结构上会有改善?

A:Q2的价格调整幅度总体上大于Q1。因为Q2本身疫情4月份以后进入5月份就正常了,同时原材料价格在上行阶段,水涨船高。我们去年底涨价就在推了,有个逐步的过程,二季度的价格会比一季度更好一些。

 

Q:PTA价格还在高位,公司去年底有库存,库存如果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用的差不多了,现在PTA的价格远高于我们标杆采购的价格,公司会如何操作?

A:我们整体的标杆采购是按照年度规划,比如我们财务预算两个30%。是按照这两个30%所匹配的材料成本所对应的在市场上销售的价格的控制。现在调整价格已经快于原材料了。去年备好的货可以用到Q3接近Q4,Q1开始就进行调价了。价格上涨会抵消部分原材料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标杆采购,相应控制和预算管理是结合起来的。

 

Q:去年年底说年初涨价10-15%,到现在涨价幅度落实的情况?

A:这是去年计划的时候,客户端的提价从5%起步,到15%,个别产品涨到18%。除了常规膜这块儿,五大板块新材料价格上推进正常。常规功能膜占比也在降低。

 

Q:所以下游客户对涨价还是可以接受是吧?看下游客户的话面板、三星这些下游需求都不是很好,涨价传导是否顺利?

A:一方面产品有一些创新的结合,同时在年度执行的时候已经把成本结构和客户进行了分析和具体的沟通交流。客户在使用材料上,今年复合材料增加的比较多,或者新功能的材料出来都给涨价起到了很好的支撑。

Q:下游因为很多疫情需求不好,去年有段时间双星也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又在提价,我们现在新签订单的情况如何?怎么看下半年的稼动率

A:目前接单一直是滚动接单,正常保持在2-3个月以上(这是五大板块新材料的),功能膜今年控制接单,达到基本价格才会接单。目前全部产能的稼动率在92.5%,满负荷的。

 

Q:看到PTA价格比较高,到三四季度库存用掉之后,伴随产品提价,怎么展望后面三个季度的毛利率,大概怎样的变化趋势?

A:从全年预算控制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材料也是滚动补充的。去年备货已经备到3季度了,就差一个季度前面已经补了很多。今年材料的稳定性和水涨船高结合起来。预计今年两个30%是可以实现的。

 

Q:跟下游客户会沟通我们的成本结构,从去年Q4今年Q1来看我们毛利率30%净利率20%的数据,这种在客户眼中不会觉得高么?

A:我们要看整个同行的情况。在同行中价格是什么样的,我们的毛利率是双星自己控制管理出来的,是品种开发结合出来的。客户端有客户跟我们讲过,他们现在20%不到(毛利率)我们30%以上,能不能有一些让利。我们也在和客户沟通,你可以不买双星的,但买其他人的不一定比双星便宜。

 

Q:今年功能膜限制阶段的,新材料接单比较踊跃。今年Q1 3.7e,去年Q1 2.7e,30%的增长,能不能拆一下3.7e里包装膜大概贡献了多少?

A:去年Q1,包装膜48%左右,全年在40%左右。今年这部分仅占32%,还不到。在新材料这块儿大大提速。

Q:您说的这是收入端还是利润端?

A:这是销量的占比。

 

Q:去年上半年40%多的收入是来自传统膜,今年降了10%多吧?能不能拆一下毛利和净利的角度拆一下包装膜的占比?

A:今年新材料这块儿毛利率还是向上的,对平均毛利率影响大的主要就是因为是普通膜毛利率下降,拉平之后一季报影响了三个点左右。

 

Q:3.7亿中同期利润的占比是不是比去年下滑比较多?

A:对的。今年Q1功能膜的毛利率和去年同期相差十多个点。普膜毛利占比12.5%。去年同期占比35%。

 

Q:二季度新材料的毛利率还在往上,包装膜不好,二季度的运费也在涨,怎么看Q2和Q1毛利率的变化趋势,整体是往上还是往下的?

A:有增加的部分有减少的部分。增加的部分是新材料这块儿价格上来了,减少的部分是功能膜的毛利率下降了,物流成本增加,现在是疫情之前的1.5倍左右。加加减减综合平衡下来Q2净利率在20%左右。

 

Q:去年全年13.8亿的净利润传统包装膜大概占多少?

A:去年占24%。差不多3亿左右。今年目标看18亿的话其实都是新材料的贡献。去年新增的30万吨产能今年基本全部释放,都是增加在新材料这块儿。

 

Q:那新材料这块儿去年11亿不到,今年接近18亿,增长还是很快的。新材料这块儿Q1整体有1000多的涨价幅度,我们当时定价的时候PTA还在5000块左右,现在PTA市价已经到了6700块,PTA对应又有了1000多的涨幅,这个涨幅能转嫁出去么?

A:这个1000多的涨幅对我们是好的。我们原来的目标在5000左右(标杆采购-成本目标),后来涨到5800又到了6700,是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客户消化了也接受了第二个台阶可能要到三季度了。我们现在两个月之后的单子再消化这部分。

 

Q:所以我们给客户涨价也是一两个月一两个月的涨吧。也不是每个季度都把当时的价格覆盖掉?

A:我们和客户也有价格调整机制,特别是年度合同的客户,超过某个百分比或者降或者升,大家都可以再商量。同时按月定价的单子价格向上走的话就顺势而为了。

 

Q:但是有些大客户比如光学膜里一些客户可能是以半年的维度招标的,那这种价格我们怎么去顺价呢?

A:国内基本是季度招标的。季度招标的话我们按照季度的成本来进行计算和报价。

 

Q;最近和投资人聊了很多下游的问题,大家会担心很多行业的需求问题。您这边产线的稼动率和未来2-3个月的接单都是比较自信的。行业的下游应用比较广,也很难跟踪每个下游的景气度是否存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从您现在的感觉和判断,是否从来没有担心过产能上来不会没有订单,还是在不同的订单需求中选择回报率最高的订单结构情况?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下游需求的情况,我们没太有底。

A:我们是工业的中间材料,下游的加工使用还有下游的两个客户。在当前大家感觉到经济下行压力大,各行各业都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作为新材料给下游能带来一些互益,或者给他们的产品带来一些创新性是他们在当前低迷的市场中能更好的走出去,这样我们的业务也可以更胜一筹。比如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Q1的增长同比接近30%,需求很旺盛。比如今年的伏膜都6块多了,迫切需要开发一块具有普膜功能的强化PET,我们在这块儿抓紧研究开发(去年就开始了),今年产品已经提供了客户在用了,单独有一家客户要求每月提供一千万平以上。我说你得等一等,我不能拿那么多给你。这是打个比方说新能源。另外在热缩材料,当前PVC树脂苯在9000块左右,我们聚酯切片市价在7000多我们成本还要更低一些,整体我们热缩膜卖到16500比PVC的成本还是低了30%以上,所以今年我们的热缩膜PETG广泛替代PVC,基本国内主流的品牌厂包括可口可乐这些7个品牌双星都在供货。今年PETG要翻倍。同时限于产线产能的调整,下半年还有两条线进行安装,明年这个量还要上。光学材料:大家对面板这块儿重视度比较大,但是面板只是光学材料的一部分。围绕偏光片的保护膜、电子电器的OCA膜、全国在电子电器的加工过程中有700多台离线涂布机。加上原有这块儿有3000台。我们搞了在线涂布的开发。大家看去年那么多产能怎么释放出来的产量不多呢,我们是围绕在线离型实现量产搞了很多产品的配套开发和客户的对接,今年这个产品也有了提升。我们在线离型解决了两个痛点。一个是环境污染的问题,离线离型用溶剂一方面成本高,涂布成本比如要一毛五到两毛,我们的在线涂布的成本可以控制在5分到8分左右就可以了。产品同步生产的过程,毛利可以增加5-15%,同时客户的接受度也是更高了,无毒无味,而且一次性带回去可以直接使用了。诸如此类,我们仍然是靠创新在提高产品在客户端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应用价值我们产品的销售自然而然也就不成是问题了。今年我们产能增加以后也在不断进行产品开发结构调整,今年9个小组计划开发36个产品,一季度已经完成12个。增加功能的降低成本的实现附加价值增加的,这类的创新开发一直在进行。所以说我们在新材料这块儿订单一直是很满的。

 

Q:明白。那按您所说的,不管在别的板块,在光学板块中,涂布完的终端膜的销售的比重应该会上去吧,大概是什么量级,占到整个光学板块中的比重多少,1/2、1/3还是今年刚刚试水?

A:今年还是在逐步的提升过程中。这块儿材料能占到20%左右(到终端)。不包括光学膜片,离保类的卖到涂布产品的。

 

Q:说到产能我们梳理一下2020年底我们是56万吨的产能,当时20多万吨是功能包装膜相对低端,差不多30万吨是新材料的膜。去年又交了30万吨,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本来Q2还要再交20万吨的计划有变么?

A:今年的20万吨已经2条线投产了,马上6月之前还有两条线也陆续开始。今年这20万吨按照项目的原先交付计划都正常。

 

Q:也就是说86万吨到今年的6月30号之前我们的产能就达到了106万吨对吧?

A:对,是这样的。

 

Q:今年除了这20万吨的新产能有没有额外其他的新产能?

A:后面的30万吨,从7月份开始陆续设备都要进厂安装了。这部分到明年初投产。

 

Q:讲到产能我有个账一直算不清楚。2020年的时候我们的产能是56万吨,按56万吨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45万吨,差不多八折因为研发、切换的冲击差不多实际上只能生产80%。因为咱们去年和今年交付的新产能有一部分是要做研发的,未来怎么计算新产能中多少用来研发多少用来生产?

A:产线形成机群集群之后,各产线都要定制化。投产只是代表这个产线完成安装可以生产了。这个产线生产什么产品我们还要匹配。匹配的过程就是要对应一个个客户的开发和对接。这个过程时间就会长一点。比如去年从4月30号第一条线投产到12月25号第6条线投产,全年仅实现了7.2万吨。今年这20万吨释放以后也基本上要到6个月左右才能完成产线的定制化和市场对接。所以说在产能计算上,你们看到的,过去的稼动率是92.5%,实际上产量和产能的匹配度是80%,那么现在新线会比这个速度再高一些,因为新线的整体技术水平都提升了,可以按照85%来进行计算。

 

Q:如果是85%感觉您压力比较大。按您的意思比如有一条生产线是去年交付的,已经完成了和客户的匹配,假设这条生产线的产能是一年5万吨,那就可以按照5万吨*80%来算今年的产量么?

A:是的。去年到年底86万吨(产能),今年我们的计划是75万吨-80万吨(产量)。按照86万吨*85%基本上73万吨左右。

 

Q:记得之前年报开会说去年Q4囤的原材料可以用半年,今天的会议提到可以用三个季度,这是因为今年又囤了么?

A:是的。今年Q1的原料价格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去年Q4那么低但是今年Q1价格还是可以的。

 

Q:去年Q4(PTA)的成本大概在5000元左右,今年Q1的成本大概会上升到多少?

A:今年Q1也是在5000左右吧。

 

Q:想跟您把成本再细化一下。我们的膜分为光学材料膜、光伏材料和可变信息材料,我理解的话这些膜单吨用的PTA的重量应该是差不多的吧?

A:原则上是差不多,但是有些材料的比例上有差异,比如粘度高的占的比重就会稍微大一点但是差不多少。每吨膜用0.86吨PTA,没加损耗。0.86PTA+0.34MEG=1.2吨熔体(切片)。熔体制膜的过程还有1%左右的损耗。

 

Q:看到我们最近套期保值的公告,好像之前没有过,最近会做么?

A:我们去年也发这个公告了。去年套期保值一直没做,今年公告刚发目前还没做等到下半年看时间机会再做。

 

Q:之前大家对公司有个偏见,来源之一就是看到我们研发人员大专比例非常高,感觉我们的学历构成研发基础能力和友商比的话高级的技术人员感觉不是非常高,可能对公司有些偏见,领导可以就研发这个做一些解释么?

A: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投资者在关注的事情。其实制造业,只要少数人做成项目,在工厂里是可以各线复制的。尤其我们制膜的工艺,从头至尾千变不离其宗,通过不同的配方设计、不同的工艺条件制成针对各个领域不同要求的膜,就是怎么把客户端和制造端进行沟通的过程。这里面需要基础知识,比如说对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拉伸技术、精细化工配方技术,以及涉及到应用端的光学材料、新能源材料、热缩材料上要求的,这些点面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整个技术上的大圆。这里重点是要实践。再好的理论没有实践也做不出来。双星我们从2000年开始接触聚酯膜,2003年第一条线投产,十几年来一直围绕聚酯膜在不断研究探讨。上市以后为了解决当时国内只有纤维级的切片,没有膜级的专用切片,我们自己投产了30万吨的合成,解决了膜级切片的功能性应用问题。所以说在双星我们有一大批的工匠,这些人都是实实在在跟着项目、围绕市场提出来的创新开发来做不同的实验试验。由于原料的支持和制膜技术的结合,从2013年我们早期就有个镀,再加上后来我们经历涂布、磁控溅射、微成型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围绕薄膜的镀涂亚拉印,在上面做一些高分子工艺,这样结合起来我们就知道制膜的痛点是什么,原料的痛点是什么。所以说对开发产品的速度还有在客户端的应用。比如说去年开始,我们给碧水源做一款水处理专用膜。那么这当中,对于水处理这个膜,它要求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围绕这个要求进行开发,那么在我们这里也是通过不同的实践、落实、验证成功的。不是说双星的技术队伍小,双星的技术队伍是庞大的,我们有一大批的大工匠在服务企业。当然我们也会跟大专院校多所大学研究所合作,一些理论点有时需要求是的时候这些都会给我们提供支持。另外我们和国外在新的工艺交流上,包括一些发达国家,我们都有自己的技术渠道来进行新的对未来的探讨。所以双星的研发是综合性的,大家从学历上统计我们的博士硕士可能有些偏见,我们注重的是实际当中结合市场来进行研究开发。

 

Q:看到我们年报研发人员的增长还是蛮大的。20年研发人员160人,21年又增加了200人,按您的说法这个比较适合长期的经验know how,那新招的这200个人资历比较浅的话是不是短期不会有太大的研发上的进展?

A:这200个人不是新招的。都是已经工作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研发特产,才调入研发队伍的。不是新招的。新招来的人要想进入研发队伍还会有很多考验。

 

Q:看到咱们在研发PET镀铜的工艺,替代传统汽车锂电池负极中的铜箔,这块儿大概是什么一个进展?

A:我们也是应客户要求在开发这款复合材料。我们的有利条件一个是基材优势,在4.5μ我们早期给重庆一家企业提供材料,他们是和宁德合作的。有了集采优势,我们的磁控溅射设备也是属于行业领先的。我们是美国应用的设备,双枪12圆靶,效率很高。基于这两个基本条件我们做了镀铜,在磁控溅射完成母带以后再进行水镀最后再进行烘干整理,基本就做成了镀铜膜,后面还要跟下游结合。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磁控溅射母带和水镀,形成6μ的复合铜箔。已经送给部分客户验证。

 

Q:明白明白。各位投资人还有问题么,没有的话我把今天吴总反馈的信息做个总结。今年新材料还在继续推进中,新材料中在线涂布可能在光学板块中终端膜会卖的比较多。Q2会加快新产能的投放。但是因为Q2新投放的20万吨还会进行产品的对接,所以今年的产能利用率没有把这20万吨算上很多,实际贡献不会特别多,主要靠过去的86万吨。匡算了一下数字,一季度13.2万吨,Q2 16.5-17万吨,您的规划是不是每个季度环比的产量销量增加3万吨,这样全年差不多是70万吨左右了。

A:是的。

 

Q:关于PET膜铜箔的问题还想请教一下,刚刚提到的重庆的企业现在受限于降本和新产能良率的问题,这块儿您怎么看或者说我们能做的话优势是什么?

A:我们的第一个优势是基材+溅射母带,新的工厂要搞溅射需要新买设备。国产设备便宜但是在均匀性和稳定性上受限,因为在平面上进行蒸镀要考虑均匀性,打底打好了才能做出合格的水镀。我们具备基材和磁控溅射的优势,同时我们的装备水平和基材的质量(基材也有一定的性能指标)。作为一款产品的成本验证以及客户端的验证需要一段时间,比如安全性和风险成本等,但是方向是对的。成本高是因为没有好的溅射工艺,成品良率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个突破以后成本和铜箔相比会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能和其他的性能也会更加展示复合材料的特点。双星这款产品目前有个小组单独立项,是奔着量产目标在逐步推进的。

 

Q:追问最后一个问题,之前说Q2发货是17万吨,是包含交流上说的一季度在途的一万多吨么,还是不包含?

A:到客户手里的,没算。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双星新材
工分
0.50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