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世界海洋日临近,绿碳之后看蓝碳
好奇号123
2021-06-01 09:51:59
近期以福建金森为代表的“绿碳”行情火爆。随着6月8日世界海洋日临近,各方聚焦海洋碳汇,“篮碳”方兴未艾。

据估计,即便充分利用了替代能源,中国达峰后每年仍有 25 亿吨的负排放缺口 。因此,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同时采取减排和增汇措施。以往的增汇主要靠陆地的植树造林。但单靠陆地植被增汇已无法满足全球碳中和需求。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 20 倍、大气碳库的 50 倍。海洋每年吸收约 30% 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 CO2,并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从而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是当前缓解气候变暖最具双赢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

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海洋的价值和潜力。2018年,保护国际(CI)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等联合启动了“蓝碳动议”(The Blue Carbon Initiative),成立了碳汇工作组和科学工作组,发布了《政策框架》《行动国家指南》《行动倡议报告》等一系列海洋碳汇报告。

双碳国策推动了我国对海洋碳汇的积极探索。5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先发头筹,公布《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下称《方案》),围绕与海洋相关的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福建将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深入开展海洋碳汇科学研究,推动海洋碳中和试点工程。支持厦门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开展海水养殖增汇、滨海湿地和红树林增汇、海洋微生物增汇等试点工程,提高海洋固碳增汇能力。

海洋碳汇的原理

海洋有多种固碳方式,包括海洋物理固碳、深海封储固碳、海洋生物固碳、海滨湿地固碳等。其中最具可行性的是海洋生物固碳。

藻类固碳,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是由海洋藻类完成的。海藻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将无机碳溶解转化为有机碳,并且在其初级生产过程中,还需从海水中吸收溶解的营养盐,如硝酸盐、磷酸盐,这使得表层水的碱度升高,将进一步降低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分压。这两个过程促使海洋与空气界面两侧的二氧化碳分压差加大,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水中扩散,使海水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目前,大规模人工养殖的海藻已成为浅海生态系统的重要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海洋大型藻类养殖水域面积的净固碳能力分别是森林和草原的10倍和20倍。据计算,每生产一吨海藻,可固定二氧化碳1.1吨。近几年,我国大型海藻养殖产量每年在120万吨~150万吨左右(干重),换算为固碳量为36万吨~45万吨/年。

贝类固碳,数据表明,大规模的贝藻养殖有利于浅海区域的碳捕获,尤其是贝壳类,其吸收的碳有相当一部分被固化在贝壳里,相当长时间内不会重新回到大气层中。收获一批贝类后,还可以继续养殖新一批贝类,继续“吸碳”,从而减少大气中的碳总量。中国工程院唐启升介绍,1999年到2008年间,通过收获养殖贝类,我国每年从近海移出的碳量为70万到99万吨,其中67万吨碳以贝壳的形式长期封存。

海洋碳汇的难点是标准制定

海洋汇碳的实行难点主要是标准。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认为,中国应率先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形成海洋碳汇交易规则,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海洋碳汇标准在国际上还处于空白。这方面迅猛发展的势头已经表明,海洋碳汇必将纳入涉及气候问题的政府间有关组织、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考量范围,成为一个涉及国家权益的热点领域,各国在这一领域必将有一番激烈竞争。焦念志指出,当今世界,谁制定标准(游戏规则),谁就可以把握竞争的主动权,比别人更早更快更多地获得利益和发展空间。海洋碳汇既是科学前沿、又是国家需求,既占领学科制高点、又可成为经济生长点,一旦国际标准建立起来,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深远的政治影响。

可喜的是,去年为深圳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开始着力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编制研究。在近日组织召开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编制专家研讨会上,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

日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在青岛组织召开行标“中国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标准”内部审查会。按照海洋行业标准编制流程,编制组将尽快履行送审、报批等环节,争取本年度完成“标准”的制定发布该行业标准制订是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的行动落实,也是推动海岸带科学与综合管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

海洋碳汇收益标的

好当家,养殖贝类企业之一,在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工厂化海珍养殖基地,拥有10万亩海水养殖基地、40万平方米的育苗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好当家的大本营在山东威海。而威海在海洋碳汇研究上走到了世界前列。在2019年的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上,发布了国内第一个海洋碳汇方法学(海带养殖碳汇方法学研究成果),通过监察养殖户或养殖方为基础的海带的产量,就能够间接地监测出来,它有多少可交易的碳汇量。通过在东楮岛1000亩示范项目,每年产量大概是2000吨海带产量,计算出来碳汇量总共按照15年的记入期,是2万吨的碳汇量,平均每年是1300多吨的碳汇量 。威海南海新区有丰富的海藻、贝类资源,联合蓝色经济研究院致力于蓝碳研究,与多个院士团队均有合作。威海市政府则近期发布了《威海市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本地龙头企业将充分收益。

獐子岛,养殖贝类企业之一,早年布局海洋汇碳。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SGS“碳减排”标识的企业。但獐子岛过去负面新闻实在是太多,公司2020年财务会计报告因诉讼金额被出具保留意见,5月31日被证监会问询。

通威股份,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过对水面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大湖股份:拥有长期使用权的湖泊面积近180万亩。

山河智能,在2010年,山河智能就已开始研发湿地挖机及水上挖机,其中湿地挖机采用大浮力专利技术,可在陆地、沼泽软地面及浅水区域作业。

参考资料

中科院院刊:服务碳中和目标:海洋碳汇发展机制与交易模式

海洋网:千亿碳市场,深圳率先开展海洋碳汇核算,主导国际海洋碳汇发展走向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獐子岛
S
通威股份
S
山河智能
S
好当家
工分
73.5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1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4)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常常韭韭
    超短追板
    只看TA
    2021-06-01 17:02
    老师再次整理了这个概念,很早之前就有其他老师谈论这个概念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1-06-01 17:15:38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1-06-01 21:51
    獐子岛这个公司真不想看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1-06-01 21:58:09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1-06-01 13:16
    这个概念新,但也要看资金是否扩散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02 09:11
    这个逻辑延伸可以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钻就低手
    关灯吃面
    只看TA
    2021-06-01 23:45
    这个应该得等相关标准正式出来了才能发酵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01 16:06
    前两天梭哈獐子岛,第一天进,第二天平着跑了,第三天就拉涨停。。。太刺激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01 16:02
    海洋碳汇那个是龙头?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01 12:36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太阳花冰淇淋
    长线持有
    只看TA
    2021-06-01 12:23
    蓝碳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01 12:19
    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 2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