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保隆科技汽车传感器交流纪要2021.11.29
无名小韭38250923
2021-11-30 21:31:58
公司最早做传统零部件业务,02年了解到美国市场强制安装胎压监测,认为这个东西出来可能会冲击气门嘴业务,本身也高度相关,然后就去开发TPMS,投入大量的资源。基于这个产品,想解决产业链自主化的问题,芯片的集中度高,全球只有1~2家,尝试利用MEMS、信号芯片等去开发模块的方案,做了一些原型产品,功能基本都能实现,但是尺寸大、功耗大,而且成本没有优势,后来这个项目就搁置了。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压力传感器相关的技术,然后去市场调研,发现应用范围很大,所以就进入到了压力传感器领域,单车要用到十几个。同时,接触了很多客户,2015年时很多客户告诉我们,随着消费者对于车辆舒适性的要求,光雨量传感器也有需求,最早是合作开发,原型产品出来得到很多主机厂的兴趣,而且国内也没有什么供应商,于是一直去投入去做,逐步掌握光学技术,软硬件技术,现在已经第4代了,接近国际tire1的供应商,如海拉、法雷奥,这几年也拿到了很多车厂的项目,包括合资品牌;

速度和位置传感器,也开发了很多新产品,用于变速箱里面的,悬架系统的,座椅调节的,都有,部分已经量产。现在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序列,这几年新能车的兴起,公司也做了电流传感器,磁头门和霍尔式的产品,都拿到了很多项目。上汽,宁德时代,已经量产。对于公司而言,基本覆盖了在汽车上传感器的主流需求,形成产品序列;

空气悬架系统,配套提供2~4个加速度、至少2个悬架高度传感器,后续随着悬架产品配套量增加,这两类的传感器产品也会放量。热管理系统里面,用于监测压力温度复合传感器,一些高端车型里面用到4颗,普通车型也要2个。光雨量传感器在传统车型中使用不多,但是一些智能车型基本上是标配,今年出货量增长很快;

传感器单车价值量:→电流传感器目前有2个类别,第一个是磁头门类,主要是电池包里面使用,特点是精度比较高,所以单价也高一些,100多块钱,最近一年是缺货状态,价格达到200多,一般单车使用1个;第二个是霍尔类,用量会多一些,单价在3~40块钱,还有一种分流式的,简单一些,一般用在对于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中。公司在这三类都有产品布局,把它加起来这种电流传感器单车的话估计在4~500元/车。悬架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30块钱,高度传感器是50~60,各自使用3个的话那单车就是几百块钱。压力传感器,单车使用3个,单价在50块钱,所以单车价值在150元人民币左右;雨量和光线传感器,相对复杂一些,公司能提供带多种功能的产品,平均单价在50左右,渗透率在不断提升;

竞争格局和我们的优势:→现在主导的供应商还是全球龙头,比如博世、大陆,海拉,法雷奥,森萨塔、霍尼韦尔这些,未来的机会一方面主要是新能车、智能车的渗透率提高,另一方面是国产替代的机会,2021年以前的驱动是贸易战,现在更多是主机厂本身想要找国产供应链来降低风险。国际上很多供应商,一般会把全球化的车企作为最高优先级交付,会影响到本土比如自主品牌车厂的生产计划,所以这样给到了供应商切换的一些机会,导致我们今年新项目获得特别。测算下来,预计大概5年传感器销售收入会超过15亿人民币,2年的纬度来看预计可以达到6~7亿人人民币。保隆2002年就开始做研发,技术积累、质量控制和产线设计管控都有沉淀,包含胎压在内现在传感器体量在几千万个,国内很少有厂商能有这个水平,所以相对其他自主品牌供应商而言已经走在前面了。森萨塔,有个特点就是把一个细分产品做到特别大的量,成本做到最优,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同时保持较好的利润水平,一直以来公司把森萨塔作为学习的目标,参考其成长路径,在细分领域做到龙头;

以光雨量传感器为例:→今年是供不应求的状态,第一代产品是和外界合作,但有些缺陷,后面投入很多研发,现在第四代产品,目前和国际客户不断交流沟通,来提升和改善产品,第四代基本上和国际水平接近,打入到一汽、东风、上汽、五菱、比亚迪、奇瑞这些都进去了,然后合资的比如上汽通用、日产,造车新势力的比如小鹏、合众等。未来保隆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国内领导的供应商,然后再利用全球的制造和销售布局走向海外市场;

未来是否会往tire1总包的方向去走?→在空悬里面,减震器、传感器、控制器、气罐这些,大部分产品都是保隆可以提供,有能力做总包,但是供应模式会很复杂,主机厂的想法有差别,有的想把悬架的控制集成到域控制器里去,有的不想,要看具体的需求。

消费电子传感器和车用的差别?→差异是非常大的,消费类的特点是低成本低功耗,快速迭代和更新,车用产品追求高的可靠性,稳定性,质量保障,对产品迭代和功耗方面的要求没有那么大。从消费类切换到车用,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做高可靠性产品的开发思维,从设计到生产批量管理,都不一样。最近几年缺芯,很多做消费类半导体的企业想转型到车用,但实际上差异很大。对于新进入者,传感器从研发到定点,到量产,需要等待的时间很长,初期投入很大,几年之后才能得到摊销。

新能车和智能驾驶下传感器使用的增加?→传统车用压力类和化学类会比较多,对于新的电动车还有智能车,比如电流、压力,还有温度传感器比较多,还有速度位置类也会多,比如悬架和大灯里面用的,轮速传感器和智能驾驶相关性大。再就是和车辆舒适性相关的,比如空气质量测量这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保隆科技
工分
2.4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11-30 23:48
    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30 22:23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