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碳中和目标实现必要的组成部分:储能,万亿空间的市场
长风
超短低吸
2021-03-07 08:25:20

从去年年末开始,碳中和这个词已经开始为人民所关注,如今,碳中和已经成为了人们话题的热点。也成为能源界的第一热词!

因为在去年的75届联大会议上,中国已经郑重向世界承诺: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的一个表率。碳中和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们知道,欧美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用了50年到70年,而我国碳中和目标隐含的过渡期时长只有30年,这就意味着要实行更快速的节能减排路径,实现难度非常大。

要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就成为了主力能源。而随着风能、太阳能规模化发展和技术进步,加上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显著下降,未来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发电成为主导能源。

预计2022年左右,我国光伏、陆上风电将会进入平价时代,2025年光伏和陆上风电度电成本很可能将降至0.3元/kWh以下。2035年,风电、光伏度电成本降至0.23元/kWh、0.13元/kWh,新能源+储能在大部分地区将会实现平价。

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储能的发展就成为了决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

先科普一下什么是储能?为何要储能?

简单来说,储能就是能量存储,而对于电能的存储,就是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为何要储能?

目前我们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煤电等传统能源,然而可再生能源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与随机性会对电网带来挑战。因此需要储能技术和设备来对过多的新能源进行消纳和存储。

储能技术可分为三类: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和化学储能(如氢、碳氢、碳氢氧储能)。目前电化学储能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在扩展性、使用寿命、灵活性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氢气虽然能量密度高,无污染,储量大,但是在关键技术、材料的研发和系统的整合等方面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

所有“一体化”方案几乎都涉及储能,这也意味着储能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目前,政府已出台多份涉及储能发展的政策文件。有消息称,政策部门正考虑在能源“十四五”规划中就储能进行专门的产业规划,从国家层面去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路线图。

碳中和战略中,储能的春天来了。

据国信证券测算,到2025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用电侧储能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或达6500亿元;到20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可实现平价,储能市场空间可高达1.2万亿元以上。

麦肯锡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到2036年,全球一半的电力可能来自可再生能源,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将由电池储能系统驱动。

清洁能源的储能将成为新爆点!

在A股上市公司中,跟储能相关度最高的就是储能电池了,储能电池是储能产业链的上游端。目前国内储能电池有两种路线,一个是磷酸铁锂电池,另外一个就是钒电池。相对于大规模储能环节,钒电池更适合,但是钒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太高。

目前储能概念最正宗的应该算是派能科技了,公司94.9%的营收都是在储能电池方面获得。

当然宁德时代和阳光电源作为锂电池老大和逆变器老大也是占有绝对的地位。逆变器也是储能设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阳光电源不仅是逆变器老大,也是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很早就涉足储能业务,2018年与三星SDI成立合资储能公司,2020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就达到2.5亿元。

国轩高科也是一直从事研发磷酸铁锂电池,2016年国轩高科成立储能公司,希望通过储能应用,消化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让动力电池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按照国轩高科的发展规划,未来将大力推进储能业务发展,成为占据公司超30%营业收入的支柱性产业。

南都电源主营业务包含全系列备用电源、储能电源、动力电源及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以“投资+运营”方式进行商用储能电站的推广,同时在钒电池方面也有技术优势。

永福股份在大型储电站的建设设计上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可以为像宁德时代这样大型的公司在储电站建设上提供基础设计。公司有望参与大型储电站建设,营业收入或会实现超预期增长。

已经有机构喊出了“碳中和”将会是长达40年的主题投资机遇。作为碳中和领域中最重要的环节,储能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后市前景广阔。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派能科技
S
阳光电源
工分
18.79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