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绿氢,第四次能源革命的载体
火绿持仓200W
全梭哈的大户
2023-03-09 16:08:20

1. 氢能是未来重要的产业方向

1.1. 核心驱动因素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能帮助可再生能源大规模 消纳实现电网大规模调峰和跨季节跨地域储能加速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的低碳化氢能的核心驱动因素可总结为三点1能源发展的规律结果2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3缓解能源危机摆脱地域资源约束全球能源向着减碳加氢的方向发展而氢能是能源变革的规律结果从能源革命的 层面看能源结构由以煤碳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结构每一次能源 变革都向着能量密度提高环保经再生型转变能源系统本质上为碳氢系统氢比例越 高能源越干净热值越高因此从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转变最终答案指向完全不含 碳的氢能而氢气来源广泛热值高清洁无碳被誉为21 世纪终极能源

全球碳中和已达成共识而氢能为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和环 境变化挑战满足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要求国际各主要经济体加快了能源绿色低碳 转型进程全球碳中和已达成共识欧洲北美日韩均规划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我 国规划 2030 年前达到峰碳值2060 年实现碳中和而支持双碳目标增量的将是不含碳 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但其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必须大规模发展储能并从源头上 解决能源的无碳化有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方式电化学储能中电池是一个短周期高频率分布式的储能装置但若需要大规模集中式长周期的储能只能选择氢能因此氢能尤其是绿氢是深度脱碳的必然选择


 摆脱传统资源的地域束缚

掌控能源领域的自主性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全球面临着严重能源危机同时全球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石油方面全球石油资源主 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中南美洲以及北美洲而中国的石油资源占比仅为 1.5%锂资源方 面全球 58%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而中国的锂资源量占比为 5.9%因此摆脱资源依赖强化自主可控是我们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氢是自然界最普遍 存在的元素氢气可取自水天然气化工废气丙烷甲醇等原料来源极广可以真正做到摆脱资源束缚是国内自主可控的关键

1.2. 优势环保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损耗少

氢能具备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损耗少等优势被誉为 21 世 纪的终极能源1环保与传统的化石燃料不同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 能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转化成电能而在氢转化成电和热的过程中只产生水并不 产生温室气体或细粉尘2热值高其热值可达到 143MJ/kg约为汽油的 3 倍酒精 的 3.9 倍焦炭的 4.5 倍3来源多样可以使用水电解制备也可以通过化石燃料生物化学法副产气体回收等多种方式制取4储运灵活氢可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 金属氢化物等形态出现能适应不同场景的要求5损耗少可以取消远距离高压输 电以远近距离均可的管道输氢为取代安全性相对提高能源无效损耗减少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和储能方式可以配合可再生能源形成低碳能源体系是工业深 度脱碳与新能源深度脱网的结合氢气可由可再生能源制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 水制氢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此外通过转化为氢储能可以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引 入能源体系同时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避免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最终构筑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1.3. 各国政策持续加码海外绿氢加速发展

各国氢能政策不断加码海外绿氢加速发展全球积极推进氢能发展其中近年来 在碳中和+能源安全双轮驱动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中国非化工区制氢松绑+发布电解制氢补贴23 年绿氢进入快速发展期近年中 央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多地响应国 家氢能发展战略发布本地氢能规划叠加风光大基地鼓励就地消纳倒逼绿氢项目建设已有 4 个省级行政区3 个市级行政区发布关于新能源制氢制度松绑的相关政策并通 过直接生产补贴电价优惠和配套奖励风光指标支持绿氢发展国内绿氢招标密集 落地23 年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欧洲通过 CBAM 碳关税绿氢进入实质发展阶段将在 2030 年达到 1000 万吨 绿氢产能本土至少安装 40 GW 的电解槽产能至 2024 年达到 6 GWCBAM 碳关税 范围扩展至氢气灰氢和蓝氢将收取关税其中绿氢更具经济性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2 年 12 月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启动 H2Med 能源互联项目氢气管道预计每年运输 200 万吨绿氢并将于 2030 年投入使用绿氢进入实质发展阶段美国IRA 提供最高 3 美元/kg 的税收抵免大幅推动绿氢商业化进程22 年公布 国家清洁氢战略与路线图规划 2030/2040/2050 年生产 1000/2000/5000 万吨清洁氢 能源计划到 2030 年成本降至 2 美元/kg2035 年降至 1 美元/kg同时IRA 法案大幅 推动绿氢商业化进程为其提供最高 3 美元/kg 的税收抵免预计为美国多地绿氢生产 成本减半此外两党基础设施法计划提供 80 亿美元建设区域清洁氢中心10 亿美 元开发水电解制氢技术5 亿美元支持制氢和再循环计划

日本氢能政策资金技术完善大力发展海上运输链日本通过完善的法律法 规政府的资金扶持及广泛的国际合作将在 2030 年前后建立商业规模的供应链制 氢成本降低到 30 日元/Nm3并达到 300 万吨/年到 2050 年实现 2000 万吨/年但受限 于自然资源稀缺土地面积受限日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高因此需要高度依赖海外 进口主要依靠海上运氢构建液化氢+甲基环己烷MCH运输链日本与澳大利亚文莱挪威和沙特阿拉伯就氢燃料采购问题进行合作韩国多项激励措施推动氢经济发展2030 年构建 100 兆瓦级绿氢量产体系2020 年 2 月韩国颁布全世界首部促进氢经济和氢安全管理法围绕氢定价机制氢能 基础设施以及氢全产业链的安全管理提出了系统的法律框架政府计划 2030 年构建 100 兆瓦级绿氢量产体系2040 年建立海外制氢基地通过进口满足绿氢需求成本下降到 3000 韩元/kg2050 年氢进口代替原油进口氢能覆盖大型工业用能的发展目标

2. 市场空间绿氢替代空间广阔碳排放趋严催生新应用场景

2.1. 氢气来源绿氢替代灰氢已成趋势

全球纯氢产量达 7000 万吨中国为第一大制氢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21 年全球 氢气总产量含合成气约 9400 万吨同比增长 5.5%占全球终端能源比重约 2.5%其中每年纯氢制备产量约为 7000 万吨伴随世界各国减排承诺方案的推进预计 2030 年全球氢气产量有望突破 1.5 亿吨自 2020 年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氢能产业发 展加速氢能产量由 2017 年的 1915 万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3300 万吨5 年 CAGR 达 14.6%2021 年 32%的同比增速更是创下新高

灰氢为当前主流制氢方式无碳排放的绿氢将逐步取代灰氢氢制取来源包括化石 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其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方式根据制氢工艺 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同可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灰氢三种路径其中灰氢指通过化石 燃料燃烧/工业副产转化而来的氢能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无法实现零碳生 产因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成为当前主流制氢方式占当前全球氢气产量的 95%蓝 氢是在灰氢的基础上利用碳捕捉封存技术CCUS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低 碳制氢作为过渡性的技术手段绿氢则是通过光伏发电风电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电解水制氢或生物质等其他环保方式制氢在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为真正意 义上的绿色环保零碳氢气目前受制于技术门槛和较高成本尚未实现大规模应用

目前化石能源是全球氢气生产的主要来源电解水制氢占比仅 0.04%从产量结构 来看2021 年全球 9400 万氢气产量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占比高达 81%其中煤 制氢占全球产量的 19%天然气制氢全球占比高达 62%低碳排放制氢占比仅 0.7%其中电解水制氢产量仅 3.5 万吨占比 0.04%从我国制氢结构来看由于我国天然气 紧缺依赖进口煤炭资源丰富我国氢能生产来源主要以煤炭为主2020 年我国煤制氢 占比高达 62%天然气制氢占比 19%工业副产氢占比 18%电解水制氢占比达 1%

相较灰氢绿氢在碳排放储能制氢纯度和生态循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减碳空间极大煤制氢路线下每生产 1 吨氢 气平均需要消耗煤炭约 6-8 吨排放 15-20 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此外还会产生大量高盐 废水及工业废渣天然气制氢路线下每吨氢气的生成将排放 9-11 吨二氧化碳根据 IEA2021 年全球 9400 万吨氢气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 9000 万吨低碳排制氢产量不足 100 万吨灰氢减碳空间极大而绿氢在制备过程中几乎不排放温室气体每生产 1 吨 氢气碳排量仅 0.03 吨在双碳目标要求下灰氢势必被更清洁的绿氢所取代

2绿氢储能具有规模大时间长储存与转化形式多样等优势可解决新能源消 纳问题近年来新能源的迅速发展使得电力输送和综合消纳等困难凸显而可再生能源 发电的随机性季节性反调峰特性及不可预测性导致部分电能品质较差叠加储能技 术有限弃风弃光问题快速增长而用新能源发电制氢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 效率助力消纳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绿氢作为储能的方式或将绿氢转为绿氨绿醇具备以下优势①储能规模大且时间长电化学储能的容量是兆瓦级MW储 能时间是 1 天以内抽水蓄能容量是吉瓦级GW储能时间是 1 周-1 个月而氢能储 能的容量是太瓦级TW时间可以达到 1 年以上②可跨长距离储能氢储能可以做 到跨区域长距离储能③能量转化形式多样化从能量转换上看氢能不仅可转换为电 能还可以转换为热能化学能多种形式的能源


 3绿氢制氢纯度高

不同制氢方式所得的氢气纯度不同采用电解水绿氢方式制 氢氢气纯度最高其中 PEM 水电解制氢初产物氢含量便高达 99%提纯后纯度进一 步提升至 99.999%具有明显优异性适用于对氢气纯度杂质含量要求苛刻的冶金陶瓷电子航天航空等行业

绿氢逐步取代灰氢成为必然根据主要国际能源组织的预测到 2050 年全球的绿 氢产量将远远高于蓝氢IEA 预测 2030 年电解水制氢及生物质制氢等绿氢产量占比将 达 34%2050 年全球绿氢产量将达 3.23 亿吨较蓝氢产量高 58%至 2060 年几乎 全部的氢气需求都将由低排放技术满足其中近 80%是电解水制氢届时电解水制氢将 成为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制氢工艺耦合 CCUS 的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则将满足 16%的氢 气需求而彭博新能源财经则预测 2050 年全球氢能产量将达到 8 亿吨且全为绿氢

2.2. 氢气应用助力工业领域脱碳绿氢催生新增需求

氢能的应用场景集中在交通工业发电及建筑四大领域其中交通工业为主 要应用领域建筑发电和供热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根据 IEA2021 年全球氢能需求 超 9400 万吨同比增长 5%其中大部分新增需求来自于工业领域中的化学工业300 万吨和炼油工业近 200 万吨在交通建筑发电等领域的新应用需求增长至 4 万 吨大部分由公路领域氢燃料贡献其同比增速高达 60%反应氢燃料电池电动车需求 的加速释放尤其是国内重卡领域整体来看2021 年全球氢能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炼油/合成氨/甲醇/钢铁用氢占比分别为 42.2%35.8%15.5%和 5.5%其他领域用氢占 比仅为 1%2020 年我国应用在合成氨甲醇炼油及其他工业领域的氢能占比分别为 37%19%10%和 19%


 绿氢空间短期用于合成氨

甲醇制备长期增量空间来自交通领域天然气加氢炼钢用氢当氢作为原料时1短期工业领域的氢脱碳可通过提升绿氢渗透率减少生 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即以更低碳或零碳的途径获取现有用于原料的氢将煤天然气制 灰氢升级为电解水制绿氢生成绿色甲醇和绿氨该领域一年需求超 5000 万吨未来超 50%可被替代且进程最快2长期氢有望直接取代部分化石原料如在炼铁/炼钢过 程中以绿氢取代焦炭作为还原剂实现钢铁工业的零排放在交通领域替代石油在天 然中掺氢减少天然气用量长期这些领域空间较大以炼钢为例若完全替代焦炭绿 氢需求超 1 亿吨

1合成氨预期未来平稳增长绿氢可渗透空间超 3000 万吨2021 年全球合成氨 产量 1.5 亿吨其中国内 0.52 亿吨按照一吨合成氨需 0.18 吨氢气分别对应氢气需求 2700 万吨及 1000 万吨合成氨 70-80%用于化肥领域10-20%应用于工业领域用于生 产硝酸和尿素约 1%用于民用炸药我们预计预期合成氨未来每年增长 1%-3%目前国内合成氨行业的能耗构成中煤占比 76%无烟块煤 65%天然气占比 22%其他 2%目前绿氢在合成氨领域已应用率先放量在该领域未来绿氢可替代空间 3000 万 吨以上

2甲醇甲醇航运燃料催生绿氢新需求2022 年我国甲醇产量约 7900 万吨+同 比微增 2%预估全球需求 1.4 亿吨甲醇生产端看约 65%的甲醇生产来源于天然气 重整35%来源于煤气化若按照一吨甲醇需 0.13 吨氢气对应氢气需求分别为 1020 万吨和 1850 万吨甲醇下游需求为烯烃甲醛甲醇汽油醋酸二甲醚MTBE 等其中烯烃占 55%甲醛与甲醇汽油次之均约占 10%左右生产醋酸二甲醚MTBE 均约占 6%左右

我们预计甲醇传统应用领域平稳增长而甲醇航运燃料将为新增市场22 年欧盟 正式将航运业纳入碳市场24 年开始考核对于 5000GT 以上船只按照 2024 年排放 量的 40%2025 年排放量的 70%2026 年后排放量的 100%逐步纳入配额管理且除了 二氧化碳26 年也将正式考核甲烷一氧化二氮影响液化天然气船只因此自 22 年 开始全球甲醇双燃料船订单明显增加且将应用由绿氢制成的绿色甲醇22 年前三季 度甲醇船舶占新增订单比重预期为 3%占替代燃料船舶比重为 6%预计随着欧洲船 舶碳考核时间节点趋近后续订单将明显增长按照 1 艘 5 万吨载重量双燃料船舶每年 耗甲醇 5 万吨测算预计到 2030 年新增甲醇船舶渗透率 9%当年对应耗费氢量超 500 万吨


 3氢燃料汽车重卡领域有望实现突破

2022 年全球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销 1.5 万 辆同比持平其中韩国销售 1 万量主要为现代 nexo国内氢燃料车型主要为商用车22 年销售为 4782 辆同比增长 155%其中重卡为 2465 辆氢燃料电池的特性决定其 适用于固定路线中长途干线和高载重的场景有望在重卡领域实现突破且随着试点项目推广有望明显增长按照氢燃料乘用车年 5%增长到 2030 年销量 3 万辆氢燃 料商用车快速增长到 2030 年氢燃料商用车销量 28 万辆渗透率 1%累计销量超 60 万辆按照每辆商用车百公里耗氢量 10kg年行程 10 万公里则对应 2030 年氢气需求 超 700 万吨

4钢铁行业远期绿氢渗透空间较大但过程缓慢全球年产钢铁 18 亿吨碳排 放占全球碳排放 8%碳排放密集程度最高最难脱碳的行业之一传统炼钢工艺使用 焦炭作为还原剂冶炼工艺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两种长流程钢材生产大体可以分为两 个环节炼铁环节高温下焦炭与 O2 反应生成 COCO 将铁矿石还原成铁水和炼钢 环节高温下铁水中部分碳被氧化短流程通过电炉将废钢冶成粗钢用绿氢替代焦炭 作为还原剂最具前景的钢铁行业脱碳解决方案之一考虑到长流程高炉炼铁是我国主 流生产路线我国的氢能炼钢技术发展会首先使用部分氢气代替化石燃料通过高炉喷 氢气代替部分化石能源的方法来实现初步富氢减排效果该方法设备改造难度小但减 排不彻底未来若绿氢制备成本降低且工艺成熟可实现纯氢炼钢氢气完全替代焦 炭

假设按照绿氢 15 元/kg 的较低水平测算高炉喷氢成本较传统焦炭还原法高 5%而纯氢法较传统焦炭法能源成本虽仅略高但设备需完全改造工艺难度大且不成熟因此量产应用仍需长时间目前厂商替换意愿较弱但瑞典钢铁集团也提出 2045 年实 现无化石炼钢我们测算若 2030 年钢铁领域绿氢还原渗透率近 1%则对应绿氢需求 100 万吨2050 年渗透率提升至 20%+对应绿氢需求 3000 万吨以上

5建筑领域天然气掺氢想象空间广阔多国已开始推进掺氢是天然气领域降 碳的一种有效方式全球天然气需求 4 万亿立方掺氢理论比例可为 10-20%若按照 10%的比例对应氢气需求 3600 万吨但目前主要面临技术端及成本端难点技术方面 并非所有天然气管道均适用于掺氢运输不同国家的管道对掺氢比例要求不同其次在 终端应用的安全性设备适配性等标准需完善成本端看氢气的热值为天然气的 1/3而当前绿氢按照 15 元/kg 成本的 3 倍测算1.3 元/立方*3远高于天然气的 2-3 元/立 方成本因此目前该技术尚不成熟但欧洲多国已启动掺氢项目若均落地则年掺氢量 将超 200 万吨我们预测 2030 年天然气掺氢或将带动近 100 万吨绿氢需求

2.3. 绿氢空间成本为限制瓶颈零碳加持加速替代灰氢

电费为水电解制氢降本核心电价及电耗远期有望低至 8 元/kg目前国内最成 熟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为碱性电解整个制氢成本主要在于电费和设备折旧其中电费占 比 70%-90%折旧占比 10%-30%按照年生产时间 2000 小时电耗 5 kwh/标方电价 0.3 元/kwh1000 标方的电解槽制氢成本为 25 元/kg理想情况下按照电耗 4 kwh/标 方电价 0.15 元/kwh对应成本为 15 元/kg则基本可与天然气制氢平价若绿氢与风 光风电耦合年利用小时提高至 4000 小时以上则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 11 元/kg 以内则基本可以实现与煤制氢平价远期看若电价达到 0.1 元/kwh电耗下降至 3.5 kwh/标方则绿氢成本可降至 8 元/kg低于煤制氢

相较于传统制氢方式水电解制氢平价尚需时日传统的煤炭制氢主要有三种方 式一是煤气化制氢二是煤焦化制氢三是煤转为甲醇再制氢国内主要以成本低的 煤气化制氢技术路线为主煤的气化制氢工艺包括气化剂反应煤气净化CO 转换变压吸附提纯一般大型炼化厂有配套煤制氢设备自产自用避免氢气运输我们按 照 9 万标方/h 的装置投资 17 亿年工作时间近 8000 小时1 吨氢气耗 3.8 吨无烟煤无烟煤价格按照近 1800 元/吨测算煤制氢成本 9.6 元/kg若无烟煤价格下降至 1500 元 /吨则成本将降至 8.6 元/kg天然气制氢是以天然气为原料用水蒸气作为氧化剂来 制取富氢混合气我们按照 3000 万标方/h 的装置投资 0.4 亿年工作时间近 8000 小 时1 标方氢气耗 0.45 标方天然气天然气价格按照近 2.5 元/标方测算天然气制氢成 本 15 元/kg


 绿氢实现零排放

考虑碳价加持有望加速平价煤制氨单吨合成氨需排放近 6 吨二氧化碳天然气制氨单吨合成氨需排放 3 吨二氧化碳按照当前 50 元/吨的碳价分别增加约 300 元/吨和 155 元/吨成本若碳价达到 200 元/吨则成本分别增加约 1200 元/吨和 600 元/吨该情境下绿氢价格只要降至 16 元/kg即可与煤制氨实现平价绿 氢价格只要跌至 18 元/吨即可与天然气制氨实现平价煤制甲醇单吨甲醇需排放近 4 吨二氧化碳天然气制甲醇单吨甲醇需排放 1.6 吨二氧化碳按照当前 50 元/吨的碳 价分别增加约 200 元/吨和 80 元/吨成本若碳价达到 200 元/吨则成本分别增加约 800 元/吨和 300+元/吨该情景下绿氢价格只要降至 18 元/kg 以内即可与天然气制 甲醇实现平价而与煤制甲醇实现平价而绿氢价格只要跌至 16 元/kg 以内因此在当 前碳价 50 元/吨时绿氢零碳排放优势体现不明显若未来碳价涨至 200 元/吨则绿氢 成本降至 16-18 元/kg即可实现制合成氨和甲醇平价

此外绿氢纯度更高在特定领域可更好应用煤和天然气制得氢气中普遍含有硫磷等杂质对提纯有较高的要求在特定领域难以应用如电子工业领域而电解水制 氢纯度等级则更高更适用对于纯度要求高的行业

因此我们测算绿氢替代灰氢大势所趋23 年国内开始爆发25-27 年平价后有望 加速绿氢目前占比极低国内近两年风光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密集开建预计 2025 年 后随着碳排放考核进一步趋严及电价下降绿氢有望与天然气制氢实现平价2030 年左 右有望接近煤制氢绿氢份额有望达到 30%+因此我们预期氢气未来十年产量复合增 长 4-5%2030 年氢气需求超 1 亿吨预计 2025 年绿氢渗透率 2%产量超 150 万吨2030 年绿氢渗透率超 30%对应产量 3000 万吨

3. 国内外氢能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大势所驱

3.1. 国内23 年将成为绿氢爆发元年招标项目密集落地

政策端风光大基地鼓励就地消纳倒逼配套建设绿氢项目内蒙布局领先内蒙 及西北地区新能源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应用场景不足主要依靠发电卖电一方面造成 电网消纳和调度运行承受较大压力另一方面难以拉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和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截至 2022 年底22 个省市纷纷制 定并发布本地氢能产规划响应国家氢能发展战略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具备发展可 再生能源大规模制氢的良好条件潜在制氢产能超过 330 万吨22 年 4 月发布关于促 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 2025 年前开展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 绿氢制备示范项目 15 个以上绿氢制备能力超过 50 万吨/年22 年 9 月内蒙古能源局发布2022 年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通知优选示范项目 7 个建设新能源 1.68 GW电解水制氢 6.3 万吨/年

内蒙及西北绿氢一体化项目密集开建23 年集中招标为了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五大四小等能源集团纷纷布局风光氢一体化项目22 年开建的中石化库存项目是国内 首个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的项目规模为 52 台 1000 标方电解槽对应 260MW我们统计截止 23 年 2 月大规模绿氢项目中已开标和在建项目合计近 2GW对应电 解槽 500 台规划的待开标项目近 15GW对应电解槽需求 3000 台左右按照项目进 度将于今年年中开始陆续招标从区域上看项目多集中于内蒙古其次为新疆吉林 等地根据氢云链统计23 年 1-2 月已明确开标的大规模绿氢项目新增 730MW 电解槽 需求对应 146 台 1000 标方碱性电解槽需求包括中石化鄂尔多斯项目预期制氢 3 万 吨/年预期电解槽需求 390MW对应 78 台电解槽大安风光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对 应 195MW39 台电解槽需求年内可期待的确定性较高的开标项目包括乌兰察布 10万吨项目的一期 180 台乌兰察布中石油项目 50-60 台电解槽国能阿拉善项目 50-60 台鄂尔多斯几大项目合计 100-120 台因此我们预计今年招标量有望突破 500-600 台实际出货量有望达到 300-400 台实现翻番增长


第一阶段一体化化工园就地消纳绿氢具备基本经济性核心难点为消纳空间有 限我们以 800 MW 风电和 300 MW 的光伏项目配套 100 台电解槽和 15 万吨绿氨项 目为例总投资 70 亿按照自有资金 20%做了测算按照风电年发电时间 2400h光伏 1200h电解槽 3000h 测算年产氢气 2.7 万吨及 14.9 万吨绿氨就地消纳 70%左右新 能源发电剩余 30%并网按照当前合成氨售价 4000 元/吨测算则 irr 为 8%左右若 电解槽工作时间 2000h则 irr 为 6%相较于风电 15%+光伏 10%的 irrirr 有所降 低但仍为合理回报水平

第二阶段绿氢转为绿氨或绿醇应用于碳排放考核严格领域以获得高附加值由 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终端需求为东部地区因此在内蒙西北等地就地消纳空间有限而 绿氢储运尚不成熟目前各大能源集团也在探讨绿氢转为液氨后运输至东部地区而这 种模式需后续制绿氢成本进一步下降且需要政策大力支持一方面制定并严格执行碳 排放考核政策另一方面对于绿氨绿醇等给予更高溢价如上文所示未来在绿氢普 遍成本降至 16 元/kg 时候或给予碳价 200 元/吨或给予绿氨绿醇 20-40%的销售溢价则绿氢可完全实现平价可广泛替代灰氢

3.2. 欧洲氢能将高速增长以满足既定目标

2020 年 7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氢能战略战略将分成三个阶段1在 2024 年前全欧的绿氢制备总功率将达到 6 GW绿氢年产量超过 100 万吨预估 22 年欧 洲绿氢产量不足 10 万吨2到 2030 年安装至少 40GW 的可再生氢电解槽欧盟的 绿氢年产能将超过 1000 万吨氢能市场规模将从如今的 20 亿欧元上升至 1400 亿欧元增长 70 倍32030-2050 年期间重点是氢能在能源密集产业的大规模应用覆盖所 有难以脱碳的行业典型代表是钢铁行业和物流行业2022 年 5 月欧盟发布 REpowerEU计划再次明确到 2030 年 1000 万吨国内可再生氢生产和 1000 万吨进 口的目标并创立了氢能银行加大对氢能市场的投资力度欧洲目前氢气产量 800- 1000 万吨/年即便考虑钢铁交运等领域新增需求到 2030 年欧洲的绿氢占比也将超 50%2023 年 2 月欧盟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的两项授权法案并提出了详细的规 则来定义欧盟可再生氢的构成为氢生产商提供监管的确定性


 为满足欧盟氢能战略要求

政策及基础设施先行首先制氢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按照欧盟计划 2030 年 1000 万吨绿氢需求对应需要 500 twh 的可再生电力相当于欧 盟能源消耗总量的 14%因此欧盟委员会也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目标提高到 45%其 次23 年 2 月启动欧盟委员公布绿色交易工业计划为绿氢生产厂商提供补贴该计划 将于今年秋季启动第一批竞争性投标金额为 8 亿欧元中标者未来 10 年可获得每 kg 绿氢固定溢价具体细则 6 月后明确第三多种配套政策如将氢气纳入碳关税考核执行严格的碳排放标准等第四启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是 22 年 12 月西班牙法 国葡萄牙在 2030 年前投资 25 亿欧元建设一条从大型海底隧道 H2Med将氢气从西 班牙输送至法国再送至欧洲其他地区该管道计划每年向法国输送 200 万吨氢气占 欧盟需求的 10%二是22 年 10 月西班牙石油公司 Cepsa 启动与荷兰鹿特丹港合作 建立的南欧和北欧之间第一条绿色氢走廊项目预计 2027 年投入运营该走廊将 支持鹿特丹向西北欧供应 460 万吨绿色氢气的目标南北氢走廊只是打响了第一枪欧 洲另外 5 个绿色氢走廊也摆在了谈判桌上

欧洲能源公司已开始大举布局氢能项目目前规划项目合计氢气产量超 470 万吨欧洲各大能源公司已入局绿氢除了布局本土项目也在新能源发电资源丰富的澳大利 亚哈萨克斯坦等有所布局项目目标大以满足 2030 年本土产绿氢 1000 万吨及进口 1000 万吨目标其中英国 BP 22 年 7 月宣布以 360 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绿色氢开发 项目亚洲可再生能源中心40.5%的份额该项目拟建 26 GW 新能源发电并配套 160 万吨绿氢或 900 万吨氨/年并分别于英国德国布局 HyGreen Teesside 制氢项目2030 年 500 MW 氢气产能绿色能源港口威廉港扩建新氢枢纽计划28 年起每年可从绿 氨中提供 13 万吨绿氢苏格兰电力公司 22 年 8 月宣布计划在英格兰南部费利克斯托 港建设大型绿氢设施预计将生产 100 MW 能源从 2026 年开始为约 1300 辆氢燃料卡 车提供动力德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Svevind Energy Group 22 年 10 月计划向哈萨克斯 坦投资一个 20 GW 绿色氢能项目总投资 500 亿美元满负荷生产 200 万吨/年的绿氢2030 年初投产2032 年满产壳牌 22 年 10 月在荷兰开工建设风电绿氢厂规模 200 MW 电解槽对应年产氢气 2 万吨预计 2025 年正式投产同时壳牌荷兰天然气网 络运营商 Gasunie 和格罗宁根海港共同宣布将合作在 2030 年前在荷兰北部海岸建设 一个 3-4 GW 风力发电厂并计划于 2040 年将发电量增加到 10 GW并全部用于生产 绿氢预计年产量可达 100 万吨法国 Lhyfe 计划在荷兰 Delfzijl 化工集群地利用海上 风电建造一个大型制氢设施规模 200 MW 对应 2 万吨绿氢生产能力最早于 2026 年投产该公司目标到 2030 年制氢产能达到 3 GW对应 30 万吨绿氢西班牙能源公 司 Cepsa 联合另外 33 家公司组成财团预计到 2025 年将实现 500 MW 绿色氢产能到2030 年则达到 2 GW对应 10 万吨绿氢最终目标为 4 GW

美国 2021 年后氢能布局明显加快制定了清晰路径21 年 7 月美国能源部宣布 启动首个氢能攻关计划目标是在未来 10 年使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降低 80%至 1 美元/千克并将清洁氢的产量增加 5 倍22 年 10 月美国能源部发布国家清洁氢能战 略和路线图草案指出到 2050 年清洁氢能将贡献约 10%的碳减排量到 20302040 和 2050 年美国清洁氢需求将分别达到 10002000 和 5000 万吨/年并且计划在 2030 年 前制氢成本降至 2 美元/kg35 年前制氢成本降至 1 美元/kg政策加码预计后续美国 绿氢发展将提速


 相较欧洲能源公司的激进策略

目前美国绿氢项目规划相对稳健美国规划的绿氢 项目多集中于加州及德州目前多处于规划中按计划将在 24-26 年逐步投产预计 今年明年大部分项目将确定开建GHI 将在德州建造全球最大的绿氢项目计划以 60 GW 的太阳能和风电盐穴储能系统制造氢气年产量超过 250 万吨占全球灰色氢气 产量的 3.5%美国元素资源公司拟在美国加州建设和一个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预计于 2025 年初开始商业运营年生产 2 万吨绿氢峰堡新能源公司计划建造 120 MW 的绿 氢生产厂将于 2024 年中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将为该地区的多个主要炼油厂提供服务美国南加州天然气公司宣布正在提交绿色氢基础设施申请以建设一个容量在 10 GW 至 20 GW 之间的电解工厂Hy Stor Energy 计划打造美国首个零碳绿色氢储存中心第一阶段计划 2025 年投入商用日产氢气 350 吨年产 12 万吨

4. 制氢环节产业放量在即核心设备及部件弹性大

4.1. 技术路线碱性为主PEM 未来可期

水电解制氢生产技术碱性为主流PEM 提升空间大AEMSOEC 仍较早期当 前绿氢生产技术主要有碱性电解ALK质子交换膜电解PEM阴离子交换膜电 解AEM以及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四种其中碱性制氢技术成本最低国内 90% 项目采用该技术海外此前以 PEM 为主近两年为降本也逐步转至碱性路线预计未 来的规模化集中式电解水制氢以碱性为主相较于碱性制氢PEM 对可再生能源适应性 好响应速度快且不会环境有污染但 PEM 的质子交换膜依赖进口杜邦且需使 用铂等贵金属成本极高目前单线产能不超过 200 标方/h预计未来 PEM 可在小型 分布式领域作为补充AEM 和 SOEC 技术均处于研发阶段试验线单线产能均不超过 1 标方/h前者受限于原材料 AEM 膜的长度与宽幅后者受限于原材料在高温下的裂 化预计需要很长实现量产

碱性电解水制氢工作原理简单碱性电解槽主要由电源电解槽箱体电解液阴 极阳极和隔膜组成电解液都是氢氧化钾溶液(KOH)浓度为 20%~30%隔膜目前 采用 PPS 膜聚苯硫醚主要起分离气体的作用而两个电极则主要由金属合金组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阴极水分子被分解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生 成氢原子并进一步生成氢分子氢氧根离子则在阴阳极之间的电场力作用下穿过多 孔的横膈膜到达阳极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与电 解液一起被送至气液分离器内部进行分离氢气和氧气分别经过氢气氧气冷却器冷却捕滴器捕滴除水然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外送电解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分别经过氢氧碱液过滤器氧碱液冷却器然后返回电解槽继续进行电解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由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电解槽为最核心设备全套水电解制氢 装置主要设备有前端电器设备变压器整流柜PLC 程控柜仪表柜配电柜等占成本比重 20%核心设备电解槽占成本比重 50%-60%固液分离装置占成本比重 15%后端干燥纯化系统占成本比重 10%其他辅助系统如纯水机冷水塔冷水机空气压缩机碱液箱原料水箱补水泵等占成本比重 5%以 1000 标方/h 的装置为例目前售价 1000 万其中电解槽售价 500 万左右

电解槽核心性能的由电极镍丝网喷涂隔膜流场设计等决定因此技术进步 方向为新材料新结构新制造极板镍丝网隔膜密封垫圈交错层层相叠形成一 个电解槽小室上百个小室相叠形成电解槽腔体其中影响电解槽核心指标的是材料 电极镍丝网喷涂和隔膜电极是以镍丝网为基体采用雷尼镍喷涂再做表面处理电极需要具备超电位低及比表面积好的特点易于电子脱嵌和加大反应面积从而提高 电解效率喷涂材料一般采用镍铝合金铝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留下微孔从而使镍网 表面形成立体多孔结构吸附面积增加提升催化活性表面处理一般电镀上金属涂层具备超电位低及耐腐蚀性各家电镀工艺及材料不同为核心配方隔膜材料从石棉布 已切换为 PPS聚苯硫醚工程塑料具备耐水解性耐高温120°耐腐蚀强度高目前多采用东丽进口隔膜国产技术已突破但性能仍有差距此外流场设计极板设 计由传统乳突极板向平极板/不锈钢网/焊接镍网复合极板发展辅助系统扩容如 2 台电解槽对应 1 台气液分离系统等的改进亦有利于提升电解槽效率

电解槽原材料端降本空间有限更多依赖性能提升从而降低电解成本我们测算了 1000 标方/h 单体电解槽的 BOM 成本大约为 4000 万其中极板占比近 40%主要材料 为碳钢镍网占比 10%+受近 2 年镍价大幅上涨影响成本提升明显镍网喷涂原 材料+工艺及隔膜分别占比 15-20%隔膜后续完全国产化后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因此未来单体电解槽 BOM 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于镍价回落及隔膜完全国产化空间看 10% 左右目前 1000 标方/h 行业毛利率基本为 20-30%售价 550-600 万

4.2. 电解槽市场空间已打开设备厂商率先受益

未来几年电解槽设备招标有望翻番增长高峰期 10 倍空间21 年根据高工氢能统 计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 722 MW含出口不含研发样机根据我们对各大项目跟 踪预估今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量可达 2 GW对应 400 台 1000 标方碱性电解槽若 2030 年全球绿氢占比有望达到 30%则高峰时期电解槽设备需求 2.5 万台+1000 标方按照单线价格 700 万对应市场空间 1750 亿其中国内占三分之一市场空间近 600 亿

电解槽设备进入门槛低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龙头技术积淀深优势明显此前 电解水制氢行业规模小主要由 718 所竞立和天津大陆三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21 年 提出双碳目标后隆基阳光等光伏企业进入电解水行业22 年大批厂商涌入1000 标 方产线密集下线目前行业内可做及计划做碱性电解槽厂商超 100 家行业产能或超 10 GW22 年 718竞立隆基三家占据市场近 75%份额三家订单主要来自中石化库车 52 台项目其中竞立 22 年出货 230 MW市占率 32%份额第一趋势上看龙头公 司技术积淀深性能指标领先且产品经过实地长时间运行检验过优势明显根据我们 跟踪的大项目招标看由于电解槽要求稳定运行 15 年以上业主方更倾向于与第一梯 队第二梯队厂商合作但 23 起开始价格竞争有所加剧我们认为未来三类公司拥有 竞争力一是老牌技术积淀深厚产品性能稳定技术指标领先企业如 718二是传 统业务协同效应明显可提供资源支持技术研发激进如隆基三是依托集团内部资 源风光电站化工园区获得项目招标如能源集团的装备公司等PEM 电解槽方 面22 赛克赛斯实现了 7 台出货单槽最大产能 200 标方合计 1200 标方的发货同 时长春绿动阳光氢能中国石化石科院等企业均实现兆瓦级 PEM 制氢系统装机应用

电解槽设备中隔膜增量空间大国内厂商技术加速追赶电解槽的核心部件极板密封垫镍丝网均可外包或外购且产品差异小附加价值低镍丝网喷涂和电镀基本 由电解槽厂商完成各家工艺有所不同而 PPS 隔膜为电解槽的核心设备中尚未完全国 产替代的环节占成本比重 15-20%主要由日本的东丽供应国内山东东岳等公司产品 逐步放量性能差异缩小我们预期未来份额有望明显提升

投重点公司分析

隆基绿能

传统业务公司作为全球光伏龙头实现组件一体化布局出货持续高增公司 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45-155 亿元同增 60%-71%扣非归母净利润 140-151 亿元同增 59%-71%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组件出货 45-47GW同增 17-22%组件盈利保持坚挺氢能业务隆基氢能当前研发的核心航道是降低制氢的单位电耗2 月推出世界领 先的制氢装备系列产品隆基 ALK Hi1直流电耗满载状况低至 4.3 千瓦时每立方米Hi1 plus 产品低至 4.1 千瓦时每立方米可以降低 10%以上的直流电耗大幅降低 LCOH驱动绿氢经济性提升产品适合的场景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财务假设来确定Hi1 适用于 1500-5000 小时比如纯风电纯光伏风光互补等Hi1 plus 5000 小时以上比如绿电交易多能互补等隆基氢能 21 年实现 500 MW 产能22 年实现 1.5 GW 产 能预计 25 年达到 5-10GW

阳光电源

传统业务公司是全球逆变器龙头营收占比前三的业务为光伏逆变器电站投资 开发以及储能系统公司 2022 年实现营收 390-420 亿元同增 62%-74%实现归母净 利润 32-38 亿元同增 102%-140%2023 年逆变器放量叠加 IGBT 模块紧缺涨价预计 出货盈利高增2023 年大储出货同增 2 倍户储同增 5-6 倍继续量利双升氢能业务阳光电源从光伏制氢入局氢能成立全资子公司阳光氢能阳光氢能已 建有国内首个光伏离网制氢及氢储能发电实证平台国内最大的 5MW 电解水制氢系统 测试平台PEM 电解制氢技术联合实验室及年产能 GW 级制氢设备工厂阳光氢能 独立生产 1000 标方碱性制氢系统兆瓦级 PEM 制氢系统对应的电解槽可以提供包括 制氢电源电解槽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在内的成套系统解决方案2022 年为内蒙古综 合能源站项目提供碱性水电解制氢装置为宁夏等地项目提供 200 标方 PEM 制氢装置2022 年 12 月底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产氢成功顺利产出 99.999%高纯度氢气该项目采用阳光氢能领先的 PEM 电解制氢技术将为国内首个 500kw 氢燃料电池动 力船艇提供制氢加氢服务

华电重工

传统业务公司业务涵盖物料输送海洋与环境工程高端钢结构热门工程噪 声治理氢能与集装箱岸桥等物料输送摆脱对煤电项目的依赖每年贡献稳定收入 和业绩四大管道业务规模较小在几个亿的水平钢结构业务未来增量来自风电建设 和光伏大基地建设海上风电业务 22 年中标 4-5 亿的射阳项目氢能业务公司规划从上游制氢端和下游应用环节两个角度切入氢能领域目前上 游制氢端形成了 1200 标方碱性电解槽产品年产能 100 套左右22Q4 公司和集团企业 签订 3.4 亿元达茂旗项目计划 23 年完工需要交付碱性电解槽 1000 标方 11 台PEM 电解槽 200 标方 5 台公司与下游各大汽车厂商都在做样品测试与捷氢有合作和布 拉德也形成战略合作子公司河南华电在研发储氢气瓶未来计划布局氢气管道公司 主要优势在于背靠华电集团是能源电力企业能够协调匹配发电端和制氢端发展高 端核心装备能够更好地支撑氢能解决方案业务的开拓同时解决方案业务可以开拓氢能 装备市场

昇辉科技

传统业务公司传统业务涵盖电气成套设备LED 照明和亮化智慧城市三大板 块照明和亮化包括设计产品施工交付等毛利较高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安防等项目氢能业务公司 2020 年进入氢能产业中长期战略规划定义为智能加氢站目前 氢能业务模式定义为 3+3指代投资的三个企业以及三块业务三个企业1国鸿氢能 燃料电池系统国内市占率前三2飞驰汽车做燃料电池整车由燃料电池客车转型重 卡3鸿基创能做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在于把催化剂涂到制胶膜上三块 业务1制氢设备电解槽与其他公司的区别在于整个配电包括电源柜控制柜和 配电柜均由公司自己生产以及后端的氢气纯化和分裂装置也由公司自制所以有成套 的生产能力2氢能汽车运营平台2 月底已有 120 辆氢能轻卡冷链车政策支持蓄冷 电价 1.8 毛/度3氢能设备零部件包括 DCDC 以及 ACB 电器的设备23 年公司预 计制氢设备收入 1-1.5 亿元运营平台收入 2.5-3 亿元电器收入 0.5 亿元整体氢能板 块4亿元营收另外公司规划建设自用的制加氢一体站使用自产电解槽叠加蓄冷电价可以把氢能价格降至 35 元/kg 以下

科威尔

传统业务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测试设备供应商主要涵盖测试电源燃料电 池测试装备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产品线测试电源定位于光伏以及电 动车市场22 年电池包业务有 8000 万左右订单传统以实验室为主的产品预计有 30%-50%增长小功率产品即将放量功率半导体方面 22 年完成多家头部客户认证订单情 况取决于认证进度22 年公司收入 3.8 亿元同比增长 52%归母净利 0.62 亿元同比 增长 8.7%扣非归母净利 0.44 亿元同比增长 43%22 年公司总体订单共 5.5 亿元左 右前三季度完成 2.5 亿元收入氢能业务氢能业务中制氢端主要定位 PEM 槽检测设备用氢端定位发动机和电 堆检测设备市场份额在 20%左右公司用氢端业务占比 80%-90%制氢端占比 10% 左右22 年订单不及预期22 年初目标 2 亿元实际完成 1.2 亿元主要受疫情影响预计 23 年订单量有 50%左右的增长公司优势在于业务覆盖全产业链有望凭借全栈 测试能力较高性价比与下游头部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国产替代

亿利洁能

传统业务煤化工清洁热力作为存量业务未来增长点在于光伏发电加氢能化 工业务每年贡献利润 7-8 亿元光伏电站预计 23 年年底建成共 3.3 GW25 年实现风光 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 15GW氢能业务在制氢和用氢端均有丰富的运营经验主要包括风光制氢项目和参股投 资的碱性电解槽产品公司计划 23 年底前实现 200 台的 1000 标方碱性电解槽产能规 模25 年前达到 500 台预计 23 年订单量在 40 台左右未来 200 台市占率预期可以 达到 10%左右23 年 1 月 40 万千瓦的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在自治区层面获批公司依 托大股东 30 多年沙漠治理的核心优势打造沙戈荒地区的风光氢储新材料可一体化 消纳占据土地资源的优势同时与央企达成非常紧密的战略合作

中集安瑞科

传统业务中集安瑞科在天然气设备领域深耕多年旗下业务包括了清洁能源化 工环境液态食品行业氢能业务公司主要定位储存装备运输装备加氢装备目标是要在关键环节做 头部企业中集安瑞科已经成为第三代氢储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且与世界一流的四型 T4氢气瓶及系统技术和设计供应商 HEXAGON 共同成立合营公司为高压氢气 储运提供三型和四型储氢瓶的生产和储运解决方案以及供氢系统的生产22 年底获得 首个 70Mpa 四型瓶车载供氢系统出口澳洲订单运用在氢能重卡上随着我国加氢站建 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中集安瑞科将把握加氢站新建需求机会并探索发展撬装式加 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等新模式公司的优势在于具有天然气储运设备领域积累下的优 势天然气性质接近氢气使得其业务模式可以在氢气上复制推广

兰石重装

传统业务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和工业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公 司正在加快推动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拓展转型公司 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9-2.1 亿元同增 55%-71%扣非归母净利润 1.3-1.5 亿元同增 61%-86% 氢能业务在氢能装备领域业务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低 压储氢容器煤制氢装备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正在研发渣油 POX 造气 制氢装置大型高压储氢球形储罐和卧式储罐45MPa/75MPa和丙烷脱氢技术装备兰石重装已完成盘锦浩业 20 万 Nm³/h 煤制氢装置榆林华秦氢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储氢 球罐设计制造及安装完成加氢站微通道换热器研制并交付客户试用22 年 8 月高压储 氢容器试制取得圆满成功正式进入市场化推广阶段22 年底与内蒙古宝丰签订绿氢与 煤化工耦合碳减排创新示范项目供货合同金额达 6.12 亿元计划在现有 50Nm3 /h 电 解水制氢装置基础上快速完成 1000Nm3 /h 及以上规模电解水制氢装置的开发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不持有相关标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隆基绿能
S
阳光电源
S
ST亿利
S
亿华通
工分
18.1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见龙卸甲2020
    孤独求败的游资
    只看TA
    2023-03-11 17:26
    感谢分享 氢能源想象空间确实大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03-11 18:06:50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只看TA
    2023-03-09 16:42
    谢谢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3-09 16:16
    辛苦了老师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68
    互相伤害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3-03-11 13:25
    绿氢氢能源全解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3-09 20:12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03-09 19:54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