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冠脉果采电话会议--10。18
中线波段
2020-10-19 20:45:54

江滨教授:去年7月份江苏集采后国家发现效果很好,去年开始酝酿,本来想去年底就开始做,但是后来国家调研下来医生和厂家反应耗材和药品还是不一样,耗材有极大的医生使用经验依赖,不是像药品那么容易替代,4+7中选品种替代率高达78%。但是耗材使用主体是医生,很强势,如果强行替代会有不好的影响。今年国家做了冠脉支架上市后临床使用的质量评估结果,这个评估做了1年多才拖到现在。

 

是否分组的讨论:众多专家会讨论后,专家们觉得冠脉支架的质量差异性并不大,众多基础属性(涂层是否可降解/分布特点/释放曲线等等)对于临床疗效差异不大,分组后会导致很多独家品种,对于降价效果不是很好,最后权衡下来决定不要分组。

 

不锈钢支架:品种本身比较老,不良反应大,比如支架后再狭窄,后来觉得集采放弃不锈钢支架,提高整体手术效果。

 

采购量分配:最开始也是很多方案,16号发布是最终结果,虽然也有很多不足,已经是目前的最优解了。

 

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之前新医改推行算是顺利,主要还是得到了广大医生的配合,但是高值耗材替代执行主体是医生,医生诉求会影响改革进度。所以我们看到这次冠脉支架的集采政策相对温和,前10大品种占比84%,都是医生们经常使用的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现有格局。但是这样又有一个问题,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让企业大降价?政策的创新点在哪里?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其实这方面做得不如药品集采。之前国家测算,药品流通和推广成本起码占到50-60%,所以药品集采理论上可以降低50%以上,节省下流通推广成本企业也不亏钱。问题在于,高值耗材国家没有测算过成本结构,我们估计中标价格降到70-80%不会触及企业综合成本,但是我们看到很多省份耗材采购能够降低到50%以下,所以这次国采很有可能把价格打到30%甚至更低,在量和竞争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会受到一定利益损害。

 

Q:细则能否简单介绍?

A:政策思路理一下,

1)确定品种,这次明确是铬合金,包括钴铬和铂铬,载药种类是雷帕霉素和衍生物依维莫司,这次放弃了不锈钢,未来通过政策实现品种升级换代,之前天津3+N人工晶体也是这样,通过政策淘汰了硬晶体,最后政策效果和各方评价非常好。

2)不同技术特点是否分组?之前讨论过分组,按照价格/基本属性/市场份额等等不同分法,最后国家决定不分组,主要是因为大家质量差异很小。

3)限价?2850的限价来自于去年江苏集采的最低价格,也是目前我国各地集采的最低价格。

4)入围。目前我国有12家冠脉支架生产企业,涉及到27个品规,一般都是1/3入选,这次取了10个品种中选;

512个企业里面有2个国际大品牌,雅培和波科,这两家都是6个品种,此外微创4个品种,美敦力3个品种,此外还有8个独家品种企业。

6)中选企业品种超过3个,就会增补一个额外品牌的品种,所以理论上最多可以中选17个(雅培增补3个,波科增补3个,微创增补1个)。

71.8倍熔断机制是从药品学来的,控制大家的价差,当然如果低于2850就可以豁免这个熔断机制;

8)采购量,首年是107万,协议两年。采购量是年用量超过500个品种的医疗机构报的总需求,大概是134万,80%的基数就是107万。

9)采购量的分配,三种情况,a)医院报的品种都是在10名以内,皆大欢喜;b)医院上报的品种有个别没有中选,医院需要保证最低价品种采购量不低于之前上报的意向采购量的10%,剩下的量,医院可以采购已经上报但是没有中选的品种,也可以采购医院本身没有上报但是中选的品种(但是必须是中选价格最低的前五名),c)医院上报的品种都没中选,还是意向采购量10%分给最低价,剩下的90%医院自主分配。这种方案非常尊重医生临床实践行为,甚至政策上选择先不干预医生临床需求是否科学合理,让医生先买到想用的耗材,降低政策推行压力。
10
)结余鼓励政策。这块和药品集采一样。结余留用本质上是鼓励医院上报真实的使用量,因为结余政策的基数是医院自主上报的量,即自主上报的量减去集采协议量才算结余,如果医院报很少那么没有结余,如果报很多用不完也没有结余。这次134万的报量很实在,大家估算市场总体150万,500个用量以上的医院能报134万基本可以认为是真实数据。药品结余鼓励政策落实很到位,北京上海的医院结余奖励基本是2000-6000万,今年疫情下医院很希望拿这个补贴。但是结余留用有个问题,之前药品的结余鼓励都是后付制,耗材很多地方试点了DRGs,基本都是预付,这种地区的医院可能不是很感兴趣结余鼓励政策。

11)非中选品种,等到政策落实后,非中选品种应该和药品一样会有相应的降价和监测措施。

12)时间,115号开标,然后5-10天后结果公示,基本11月中旬能够有最终结果。

13)产品质量和企业责任。这次明确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因为质量出问题的损失由生产企业承担,集采中第一次明确企业供应责任。主要是9月份韩正总理开会强调企业供给质量把控。

14)失信行为,严重失信行为有2年静默处罚。

 

Q:不锈钢没有纳入集采,后续钴合金价格降低后不锈钢价格大概率倒挂,未来价格安排?

A:政策目前没有提到,但是按照药品的集采经验,不锈钢作为未中选品种,未来可能会有鼓励替代或者不能倒挂价格的配套政策出台。不锈钢本身支撑力不足,厚度也大,再狭窄概率更高,未来政策大背景上肯定是想把不锈钢支架替代,可操作性很小了。

 

Q:落选产品医保支付会有影响么?

A: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冠脉价格下来,心内PCI手术可能会提高费用,还可以把它搞成单病种付费,但是这些都需要多部委协调。目前支付标准还是由地方探索,引导非中选品种降价,具体的没有明确。

 

Q:除了冠脉支架,高值耗材政策未来以什么样的原则和结构推进?比如骨科和晶体?

A:国采本身意愿是做冠脉支架就够了,冠脉支架标准化最高,国产替代率最高,最接近药品,之前推进难度主要是使用主体是医生不是患者。后续别的品类继续做国家层面的集采难度非常大,耗材里面大的品种,骨科/晶体/介入球囊/吻合器等,这些品种更复杂,国家层面想出一个没有争议的政策很难,周期会比较长。更务实的做法还是需要总结地方经验,晶体很多联盟做得差不多了,价格越来越低,江苏第一个做降价20%多,3+N降了40%多,西部四省联盟降低更多,上个月上海晶体集采在3+N基础上又降了50%。这些大品种等到各个省份走完可能价格就到底了,国家未必有动力一起做。

 

未来还是要看支付方式改革,住院如果能做DRGs,政府主导集采就成为过去式了,医院成为砍价的主体。

 

Q:药品结果来看,中选产品实际使用量占比70-80%,远远超过了实际报量。这次优先使用中选产品,非中选产品还有机会么?会被中选产品挤压出市场么?

A:各个医院经历前面的药品集采训练,大家执行效率会更高。结余留用政策7月份执行,真金白银往下发,医院管理者激励很大很振奋。这次来讲冠脉支架落地使用医院会花更多心思执行。此外,所有医院绩效评价,对于集采等重大政策执行力度都是算进去KPI。最后执行的结果肯定是比药品好。所以,厂家想走剩余市场难度越来越大,药品已经很难了,耗材会更难。

 

Q2850对于进口产品降幅实在太大了,是否有的进口产品会弃标?

A:国家局认为进口和国产质量一样,全国最低价就是2850,国家认为全国这个价格不过分。其实我们沟通下来,外企主要品种降到2850没啥问题。

 

Q:国家层面集采和地方局集采关系,未来高值耗材是国家主导还是地方主推,地方主推是不是企业能够做得更多?

A:国家是做没有争议的品种,最容易做的,药品和冠脉支架都是相对好做的,大家意见少。剩下品种,晶体价格已经降了70%多了,国家也不想赶尽杀绝,集采目的还是挤出不合理成本,尽量照顾到质量和供应,患者需求和行业发展,国家都有所考虑,不希望降得很低。

 

Q:其他品类集采的启示?从企业角度来讲如何去准备?

A:骨科和晶体地方都做得差不多了,地方政策会有一定的路径依赖,别的地方如果要做肯定是以全国最低价作为基础,所以短期来看集采品种机会已经不大。长远来看还是梳理好的产品结构,找政策免疫品种

 

于嘉轩:政策框架和节奏符合市场预期,经过地方探索和药品集采,对于冠脉集采降价基本有了预期。集采对于行业影响加快了整个行业向创新转型,对于成熟品种降价是大势所趋,未来不同品种纳入集采会是常态化。产品上需要从渗透率、国产化率、集中度、升级空间四个维度去判断,整体上研发实力强/管线丰富/渠道广泛的企业仍然可以抵御政策风险。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工分
2.3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