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中金电新】特锐德公司交流纪要
心存侥幸
下海干活的老韭菜
2021-01-28 08:41:45
公司领导:IR 杨总、经济师 李总
【中金电新】曾韬/张月/赵宇辰/王颖东
1.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发展:
特锐德2004年成立,董事长本身学电力专业、毕业后在电网工作,董事长对电力相关技术熟悉。
2004-2014年 特锐德第一个创业期,专注在电力设备的箱式电力设备细分领域,目前在铁路领域市占率稳定在60-70%;青藏高铁建设时也是特锐德提供电力设备;同时,基于在铁路领域的积累,公司快速拓展电网、新能源发电等业务,特别是风电/光伏,与国内几大电力公司有较深入的合作;
2014年,公司基于在传统电力设备行业的积累、对电网的理解,切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目前公司取得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同时公司在产品、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公司充电业务做的是充电网,一端连接下游用户、另一端连接电网,公司竞争对手比较大的区别是竞争对手往往更关注终端用户需求,而公司同时兼顾两端;公司清晰认识到电动汽车大规模发展后,在满足充电用户需求时,要考虑到巨大的用电量需求对电网造成的影响,面对巨大的充电量、公司能为电网提供什么解决方案?而不是让其成为负担;正是基于对电网的理解,公司在创立之初便提出充电网技术路线。
充电技术:充电网
第一层:设备层。与目前单装模式不同,单桩模式是一个个孤立的桩,无后台的智能调度,核心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在箱体里,带来的弊端:桩若损坏,核心部件可能受到损害、甚至漏电,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是运营,如果桩坏了,更换需要专业电工进行维修;且后期功率升级不方便,需要把桩拆了、把里头元器件更换,意为着桩要全拆了重新装,之前的投资都成为沉默成本;公司设备层采用群管群控、模块化设计,把关键的零部件从桩端转移到后端箱变中,维护、升级便利性增强,要提升功率只需更换功率模块即可;基于底层设备的布局,充电桩安装、后期运维较单桩更便捷;
第二层:调度层(控制层)。调度层一方面与用户连接,另一方面跟电网衔接进行智能调度。跟用户连接主要是通过APP,用户通过APP可对充电过程实时监控;与电网端协同有两个应用,其一是移峰填谷,在配电网高峰期时充电网少调度电,在用电低谷期时把小区或园区的电调度过来给充电网服务;其二是消纳被弃用的新能源电,去年公司借助三个公交场站试点,并与风电厂合作,通过调度深夜风力发电来给公交车充电,一来可省去原有的电费,二来可与风电厂分补贴;
第三层:能源层。能源层是公司下一阶段拓展的盈利模式,现阶段以服务费为主,下一阶段将把能源交易作为重点考虑;能源交易需要基于充电网技术支撑,消纳新能源电,给电网做移峰填谷;
第四层:数据层。数据层想象空间很大,目前成熟的应用是充电两层安全防护,未来可以做二手车估值,电池的使用情况是二手车估值核心的指标,充电阶段积累的数据可对二手车估值提供参考,特锐德具备先天优势;另外,APP目前已经突破400万用户,随着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张,可以考虑引入电商、广告,增加营收;
充电网模式的壁垒:
特锐德能做到4层充电网最核心的优势:
1.技术融合优势:特锐德4层充电网上分布十大研发中心,如何将这十大研发中心融合,需要时间沉淀。特锐德在技术融合上花费大量心血,十大研发中心的团队来自各个细分领域顶尖的团队,如何让团队通力协作、为同一目标而不是各自为政,需要时间沉淀;董事长这几年每个月要在全国各大研发中心召开技术研讨会,使团队融合很好;所以,当针对充电网的问题,可以调度各个研发中心高效协作;友商如果想做,技术融合至少需要3年时间,与公司时间上有较大差距;
2.资源优势:充电桩是资源垄断的行业;公司能在全国快速布局,其中非常大的优势是在全国成立100家子公司,大部分公司与当地有资源的企业合作,比如政府平台、有车/场地资源的公交公司等,这样可快速的将当地的资源笼络到公司平台。充电的场地有限、优质场地稀缺,先占领后友商很难再进入,电力容量也不够,一个区域的电力容量是事先规划好的,若想建同等规模的电站只能自己拉高压电、这样成本很高;特锐德在全国形成的100多家子公司构筑资源壁垒,友商难以在短期内超越;
3.产品优势:特锐德有十余年户外电力设备制造经验,公司的充电产品可适应各种极端环境(高海拔/高寒/高热/潮湿等)、用7-8年没问题(公司按10年折旧);而友商设备使用2-3年就可能出现问题,给后期运维带来极大的成本;特锐德不存在后期设备损耗太快的问题,在运维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公司充电桩数量:目前自营、共建、销售合计约20W;
2. Q&A:
Q:如何理解充电网和配网是分开的?
以小区举例,小区有自己的配电网,每户接到配电网,单桩模式相当于多加一户、接到配电网,充电时会占用现有的配网,即充即用;充电网技术也是要接入配电网,但做了隔离,会根据当前配网的可用余量灵活调度,即在充电之前会判断现在能不能充、适不适合充、给谁充等,而不是即充即用。
Q:智能充电网模式竞争对手是否在布局?
竞争对手早期按单桩模式建设,推倒重来不可能,沉默成本太高;现在不论是国网还是星星充电,也是想往充电网路线来做,但充电网壁垒很高,竞争对手难以做到特锐德的精髓;
Q:相比单桩模式充电桩,公司充电网模式成本如何?
制造成本要比单桩模式充电桩要高,公司桩的质量也高、按照10几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但总成本公司具备竞争优势,充电站的成本包括折旧、后期运营运维等,公司产品质量可用10年、后期运营维护成本比竞争对手少;另一个角度,公司设备折旧按10年分摊、是真可以用10年,竞争对手折旧也按10年分摊、但设备可能只能用5年,需要重新建设、折旧重新来,成本更高;
Q:公司目前充电桩数量?交/直流比例?目前直流充电桩的功率?
到2020年11月突破20W,直流占大部分80-90%;目前新投建的直流桩功率50-60KW居多;
Q:服务费决定的因素?各区域差异性的决定因素?
首先是政策层面,很多城市有政策上限,但现在服务费价格肯定是超过上限的,相对来讲是一个市场化的价格;每个城市、甚至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站服务费价格也会有差异,这里头蕴含运营策略,有些站需要引流会在服务费上给予一定折扣,实时的服务费在一个动态变化中;目前行业服务费在4-6毛/KWh,短期2-3年维持,长期会逐步下降;
Q:2020年充电桩整体利用率水平?新桩和老桩利用率差异?
量化不太方便透露,定性说新投建的利用率肯定比以前投建的要高,原因:1.车的保有量增加;2.投建和运营的精准度越来越高。投建的核心环节是选场地,场地位置决定一半成功优势,公司在各个城市合资公司能拿到优质的场地资源;另外,公司在前些年投建运营积累的经验形成大量数据积累的模型,现在投一个场地会从十几个维度考量,而且现在对投建场地公司高度重视,2020年在全国培养了100多个选址专家,参与场地投建,如果后期场地运营情况不及预期,选址专家是要背责任的;整体而言,公司对选址是精确、多维度和高标准要求,保证在投的时候成功一半;剩下一半就是运营,公司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实时跟踪场地的运营情况,对所有场地会进行评级/打分、并且动态更新,针对运营下滑的场地,在降级同时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提升措施;这样可保证前端+后端后期的利用率。随着经验的积累、数据增多、投建的增速,利用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全年看,2020年比2019年利用率肯定上升的,存量的充电站随着运营水平提升、新能源车保有量增加,利用率上升;新建的充电站由于选址和运营的精准度提升利用率也在增高;所以未来利用率的趋势也是逐年上升;
Q:盈亏平衡的利用率?利用率是否有上限?
盈亏平衡只能粗略看,总部部门的费用没法往每个站上来摊。以50KW快充桩为例,成本约4W元,按10年折旧每年折旧4000元;若要覆盖折旧,服务费按5毛/KWh算,一年充电量需要8000KWh;按一年360天算,每天需充电不到25KWh,对于50KW快充桩即每天需充半小时即可覆盖折旧,利用率约2%。
关于利用率上限,通常当充电站利用率达到20-30%时可能出现排队充电状态;充电站要考虑实际情况,从每日的时段看,下半夜凌晨2点-6点通常不会充电,从早晨7点到晚上12点是充电桩比较会使用的时段;针对50KW快充桩,每天1200KWh电,若充电桩利用率达到20-30%,对应400KWh电、使用8h,意味着要排队了。
Q:未来充电桩指引?数量规划?
公司一般不做长远规划,即便1年内也是动态调整。充电要落到每个城市,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政策,公司的策略是一城一策,不会去做太宏观的规划,可执行性差;
20年充电桩保有量20万,较19年涨40-50%;21年不作预测;
Q:场地租金成本如何?业务违约率?
场地租金不会每年变,合同5年起;租金形式有固定租金和变动租金(根据服务费分成),租金形式因场站而异,需要具体去谈;
Q:充电的盈利来源?
充电盈利点包括:1)设备销售;2)服务费;3)电网调峰差价;4)政府补贴(建桩补贴+运营补贴);补贴由建设补贴往运营补贴倾斜,桩补存在骗补的风险,现在以运营为导向,考核充电量,对于充电桩利用率的高的企业是补贴是有优势的;
Q:非自营的盈利问题?
非自营包括销售和共建两种模式。
销售针对公交集团、网约车,前端把设备卖给公交/网约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后端看客户具体需求,有些客户只需要把设备挂平台上(APP),公司只收取使用费;有些还会要求公司帮忙运维,会收取运营费;
共建的模式跟销售差不多,共建业务也是销售团队在做;共建和销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销售出去的产品,后端需不需要公司运维不好说,共建模式下公司肯定要参与后端运维的;共建和销售从前端来看都是把设备卖出去,特锐德不再持有资产、确认销售收入;
Q:充电业务的收入结构?
主要就是销售+运营,一半一半;
Q:服务费的趋势?服务费如何定?中小城市服务费是不是更低,纯充电不赚钱?
服务费会逐步下降,近2-3年不会有太大变化,长期趋势下降,因为充电涉及到民生,国家不会让服务费增长。服务费定价整体来看是一个市场化行为,公司会结合行业以及自身成本来定,目前行业整体的服务费在4-6毛/KWh;
中小城市服务费不一定低,比如一些三四线城市,充电站布局数量不多,但充电站的位置如果特别好,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服务费就会高;
下一阶段公司考虑能源交易,拓展新的利润增长渠道和空间;
Q:如何看待国网、中石油/中石化对手?
国网:公司整体定位和大于竞,充电行业要发展,需要要分工,国网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国网主要在高速公路建桩,为什么民企不建?因为高速公路充电桩不赚钱,但国网有政治任务,要把该布局的地方布上,所以国网充电业务现在亏钱;另外,国网扮演的角色对行业有促进作用、代表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公司与国网一起合作、驱动行业快速发展,行业空间很大,没必要内耗竞争;
国网虽然在获取电力有先天优势,但国网体制有问题,做充电和日常电力业务的不是同一个体系,做充电的是国网电动汽车、独立的法人机构,日常电力是电力局,两个体系各自为政、协同性比较差;而且现在国家鼓励充电建设,公司作为民企建设,国网不会为难;从另一个角度,国网挣钱的业务是传统的输配电,公司充电桩是国网大型终端用电用户,充电越多、国网收入越高;
国网充电没有研发、制造的团队,设备主要是体系内的许继、南瑞配套,但许继、南瑞很多设备是贴牌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C端问题较多,并且当用户出现问题时,国网反馈效率很低,需要花费时间查询设备供应商;国网体制不太适合服务于C端的业务;
整体来说,未来充电会留下3-5家运营商,肯定会有国网一席之地。
中石油/中石化:中石油/中石化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他们很多加油站位置不错,如果想把现成加油站转成充电桩,可以和特锐德合作。
可能比较担心如果自己做怎么办?如果是走单桩技术路线自己做没问题,但挣不挣钱不好说;从长远看,单桩路线是要被淘汰的,充电网是趋势;如果走充电网路线,人才、团队、技术建设存在困难;与其耗费精力,不如和特锐德合作、采用公司现成的技术。
大的国企央企跟特锐德合作的逻辑都相似:1.投充电桩行业,政治正确;2.未来行业市场空间好,收益有保障;国企央企不会冒太大风险去涉足自己不懂的领域,跟特锐德合作是最佳选择,借助特锐德现有的平台、技术,他们提供资源资金。所以中石化/中石油未来是公司很好的合作伙伴,不会对公司产生大的冲击。
Q:海外充电发展的情况?
海外跟国内不一样,海外主要是单桩模式。海外目前发展比较快的是欧洲、其后是美国,居民一般都有自己的大House,安装自己的充电桩没问题,单桩模式走得通;中国居住密集度高、电网容量有限,单桩模式不适用;充电网技术是基于中国人口、电网结构下形成的方案。
Q:数据流量壁垒?
数据流量的前提是要有使用规模;设备包括自营和合作两部分,针对自营的部分,能不能带来规模有两个因素:1) 投的准不准,能否带来充电量?在之前已经阐述;2) 技术产品优势在哪里?这里头用户关心的核心要素是安全问题,特锐德产品的两层防护设计能给充电过程带来较高的安全保护。
Q:如何看待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肯定会存在,但不会成为主流:1) 不经济,换电3毛5/km、充电1毛5/km;2) 电池是B端持有,推C端存在物权问题;3) 换电对电网的削峰填谷没有促进作用;
换电模式可能存在于某些特定的场景,如运营车队、公交公司等;如果有必要,公司切换换电很容易,有技术储备。
Q:对200KW+直流大功充电规划?
公司目前已有技术储备,充电功率能做到900KW,技术上不存在问题;而且公司充电网模块化设计,要提升充电功率也很容易升级,更换功率模块即可。目前瓶颈主要在电池和电网容量。
Q:充电发展会不会受地域保护影响?
保有量到了一定规模,技术、服务优势会体现,地域性优势会逐渐打破;保有量上来一定是需要充电网模式的。
Q:小区充电桩规划?
小区目前不在重点布局,因为利用率低,成本回收周期慢;随着C端用户增长,公司也会考虑为C端设计专有的充电技术,目前有储备。
Q:目前充电量水平?
单日高峰1300万度电,基本维持在1000万度电以上;去年同期800万度,同增约25-60%;
Q:充电盈利弹性?
过了盈亏平衡点,利用率提升对收入弹性会很大,指数级增长;因为10W度电和1W度电成本差不多;
Q:过去几年引入了多少团队,如何管理?
主要是十个研发平台团队,核心的:云平台,首席科学家是黄伟,之前是浪潮的首席架构师;大数据平台叫Ju桥,是雅虎核心元老之一,后去了微软;模块团队是艾默生的团队,最早国内做的最好的是华为、华为把这块业务卖给艾默生;电力调度团队,是国网南瑞的团队,把总工 Gong成名 挖过来。
团队绑定;1) 激励措施;2) 对公司文化、公司前景的认可,团队跟公司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团队给公司贡献价值,反向就是粘性,良性循环;3) 董事长是技术背景出身、现在还在自己研发技术;顶尖技术团队天生对技术背景的管理者有认同感;
核心人员都设股权激励,上市公司开展3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二期是针对特来电;照顾中高层、核心骨干;
Q:如何看充电行业?
充电行业同时受益新能车保有量和增量市场,不像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仅受益增量市场;保有量市场是充电行业稳定的收入来源。保有量低时,充电行业格局不清晰;当保有量到达一定规模,充电是确定性最强的,无论上游什么技术路线/什么车企,都得充电,充电环节是不太容易出现技术颠覆。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特锐德
工分
54.64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8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石破天惊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01-28 22:45
    能到千亿不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石破天惊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01-28 22:44
    感谢分享,再拿个2、3年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28 19:45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28 17:19
    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我是
    蜜汁自信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1-01-28 13:33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韭韭茴香
    一买就跌的随手单受害者
    只看TA
    2021-01-28 13:31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小胖牛韭菜
    全梭哈的小韭菜
    只看TA
    2021-01-28 12:47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不做大割好多年
    长线持有
    只看TA
    2021-01-28 11:58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1-28 11:36
    辛苦了,感谢分享,很有用。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