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锂电负极行业近况更新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0-12 21:45:35

Q&A

Q:低端终端和高端人造石墨的成本构成情况是怎样的?

 

A:高端产品的工艺路线包括制粉、球化工艺、改进、改性造粒、倒立复合和实木化工序。其中,制粉和球化工艺的成本大概在500-600之间,改进和改性造粒的成本大概在500-600之间,倒立复合工序的成本大概在1000-10000之间。实木化工序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主流负极企业的成本大概在7000左右,高端的成本可能会稍微高一些。高端产品的成本大概在8000-10000之间。高端产品一般会经过艾奇逊炉烧制,烧出来的实木化度要比箱式炉稍高一些,性能也会稍好一些。所以高端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

 

Q:锂电负极行业中,如何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A: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可以在石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相当于给石墨形成一个鸡蛋壳的结构,用无定型碳来保护。无定型碳不容易被剥离,具有较多通道和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Q:在电池负极的加工过程中,都包含哪些工序?

 

A:在电池负极的加工过程中,主要包括原材料处理、包袱沥青添加、高温碳化、除磁、制粉、整形、实木化等工序。

 

Q:不同级别的负极产品的工艺路线有什么不同?

 

A:高端产品和中高端产品的工艺路线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原材料的不同。中高端产品使用国内低硫胶原材料,省去了一部分生产成本。终端产品省略了倒立工序和沥青添加工序,成本相应降低。不同级别的产品对应的价格和成本也有一定的区间。

 

Q:目前负极产品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如何?

 

A:高端产品的价格能够卖到6万多,利润空间较大。中高端产品的价格在3万到3.5万之间,利润空间较稳定。终端产品的价格在2.5万到3万之间,利润空间有一定的空间,但不大。

 

Q:在负极行业中,不同的电池厂商对负极厂商的要求和利润空间是不同的吗?

 

A:不同电池厂商对负极厂商的要求和利润空间不一样。一些国外客户如LG、三星、SK给予的利润空间较大,约为5000左右。国内客户如比亚迪的利润率较低。不同电池厂商对负极厂商的要求和合作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利润空间也不相同。

 

Q:在锂电负极行业,不同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如何?

 

A:锂电负极的成本构成大致是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一些损耗成本,不同厂家的工艺路线和合格率不同,导致成本和利润空间有所差异。一般来说,中低端产品的利润空间约为1~3千元,而终端产品可能达到3~5千元,甚至更高。市场份额上,像宁德和上海比亚迪等头部企业,比例分配是相对均匀的。例如中科电气在宁德市场的占比约为30%,一维和宁德时代的占比在20%左右,而LG的占比约为10%。除了这些头部企业,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也在这个行业中存在。在比亚迪的供应商中,尚泰、钛金和贝特瑞等企业份额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给的价格相对较低,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也较小。而一些企业在电价和工艺上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实现较低的生产成本,如尚泰在电价上签订了低价电价,其利润相对较高。

 

Q:普泰莱的产品定价如何?是否存在利润空间较大的情况?

 

A:普泰莱的产品定价较高,因为它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端市场,电信厂家喜欢它的产品。而且普泰莱还能够获得进口胶粘剂等原材料,因此利润空间相对较大。

 

Q:姗姗公司的状况如何?是否有盈利?

 

A:姗姗公司上半年的出货量达到了10万。虽然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但内部管理有些混乱,董事长那边出了点事情,导致管理成本上升。生产成本需要降低。

 

Q:不同负极厂的成本差异是否会影响电池厂的定价?

 

A:不同负极厂的成本差异对电池厂的定价影响不大。电池厂会对各个厂家进行对比,根据工艺路线和成本进行审核和优化。电池厂一般会算出市场平均成本,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定价。不同厂家之间的利润空间相差不大。

 

Q:对硅碳负极在动力电池上的应用进展如何?是否有规模化生产?

 

A:硅碳负极今年的出货量大约为27,000吨,虽然整体发展还不错,但规模化生产释放的产能相对较少,大约只有5万吨左右。目前主要以硅氧负极为主,二代硅碳负极性能优势明显,受到期待,市场潜力较大。

 

Q:一代硅碳负极的工艺路线如何?是否存在改进空间?

 

A:一代硅碳负极主要由石墨粉和纳米硅组成,工艺相对简单。但石墨本身膨胀性较大,缓冲效果不佳,技术还有待提升。目前能够实现量产的主要采用该工艺路线。而二代硅碳负极主要采用气象层级作为归元,有效支撑硅的沉积,但尚未批量生产。利用气象层级可做到更小粒径的硅,越小越好。

 

Q:二代硅碳的生产成本和一代硅碳相比如何?

 

A:二代硅碳的生产成本与一代硅碳相比差不多,也比较低。而且随着硅烷价格的降低,整个生产成本还会降低。

 

Q:二代硅碳的循环性能如何?

 

A:二代硅碳的循环性能相对不太友好,因为它的结构无法完全缓冲硅的膨胀。而且使用硅氧的话,容量较低,提升也不特别高。

 

Q: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量产二代硅碳?

 

A:目前虽然已经有几家企业实现了量产,但是投资成本较高,加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成熟,所以量产仍需时间推进。明年可能会有一些量产,但速度不会很快,逐步增量。

 

Q:一代硅碳的规划和实际产能有差距吗?

 

A:目前已经有好几十万吨的一代硅碳规划,但实际释放出来的产能却只是万吨级别。至于二代硅碳一条生产线的投资超过一亿元,年产量在几十吨级别。

 

Q:宁德和万华化学的硅碳是第几代?进展如何?

 

A:宁德的硅碳属于一代,而目前只有兰溪志德和全部先导在做二代硅碳。其他厂家仍停留在一代水平。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宝安
S
中科电气
工分
1.6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0-16 03:30
    不错,,谢谢!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3-10-15 21:34
    不错!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股债小王
    今天被套的游资
    只看TA
    2023-10-15 15:46
    不错,谢谢,转发!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