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国盛计算机】中控技术调研纪要--20210928
信念
航行五百年的公社达人
2021-09-29 08:56:25
Q1:中控可提供什么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限电、双碳等国家要求?
A1:拉闸限电目前不能确定会到什么程度。工业企业是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如果是一刀切直接停产,影响会很大。而如果政策是有序调整的,针对产能过剩、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中控可以做很多。此前的火电厂客户,使用新能源成本较高,用煤发电度电成本3-4毛,节能降耗空间很大。之前自备电厂几乎没有清洁发电或污染处理,此次双碳推动其重视。
 
Q2:浙江能耗双控升级,企业停产,中控下游客户受到多大影响?
A2:浙江能源类、化工类企业5,000家。有听到陆续会排限电表,目前还没出来,民用电可能也会。直接停产对大部分企业都有影响。
从与中控项目看,近期没有出现延期。仅从双碳解决方案来看,目前公司相当紧俏。最近公司组织专家,进行多场直播,也比较受欢迎,同时,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客户,例如恒力已经出了可降解化工材料,未来也会成为趋势,对传统化工产生替代,但自身能耗也较高,中控在风光电、生物发电等后续也有准备。整体符合公司智能制造5T战略方向,之前大家对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等持可买可不买态度,和DCS不一样。一般DCS+解决方案占业务60%,今年上半年上升到70%。原因是,双碳具体细则在上半年并未明确,很多企业先占坑,通过提前增加生产规模来抢碳指标。而下半年开始拉闸限电,具有节能增效等功能的工业软件就必须购买了,包括APCRTO及解决方案。
仪器仪表类的测量、分析性业务也会受益碳补助、碳监测、碳轨迹等推进及相关应对工作。最近刚推出公司双碳解决方案,之前也帮很多公司做节电项目,销量很好,原来是针对多晶硅还原与工业大数据的应用模型,反应问题复杂,电量无法实时测量,传统建模无法实行精准的记忆模型控制,我们的项目可以实现全程自动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电压稳定与精准等,帮助其单位电耗达到历史最低,对企业帮助很大,年产8万吨可以节约6000万元。此后,我们做了相关高可用模型,可以横向复用。上半年卖得很好,卖了十几套,一套可以卖几千万,大的四五千万,小的一两千万,毛利率在60%-70%。客户非常认同,还能够跟控制系统形成闭环,后续可布局新的软件和大数据组件。原来是锦上添花,现在已经变成必备的。
 
Q3:毛利趋势如何?
A3:毛利趋势还是要看产品结构,目前毛利最高的是解决方案的软件,其次是DCS,向下是自动化仪表,最低的是S2B平台业务。S2B平台业务主要是为了和5S店配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其提供教育培训,增强对产品的认知,促成与客户的有效交流。
 
Q4:考虑DCS项目的落地,上半年政策预期下产生的订单,收入会不会集中在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确认,DCS增速还会保持高速吗?
A4:确认周期要看订单情况,如果是项目型的,一般6~12个月,平均周期9个月,如果是产品型的,都能很快确认。上半年很多政策推动的项目大部分在中报确认了,到年底能够确认的今年的订单大概是60%-70%,去年的订单大概是10%-20%,还有一些更早的。公司项目越接越大,大项目例如广东揭阳项目,周期18-24个月,好处是合同大,包含内容全,缺点是周期长,收入波动大,会想办法把项目拆开,目前已经在做了,后续先签大型框架合同。像中石油中石化,也是按装置,由其几十家供应商、采购商和我们签合同,拆掉之后可以先确认仪器仪表之类可以马上交付的。例如软件、DCS等,会按照不同的实施周期拆开,加快确认。上交所要求项目终验才能确认收入,导致收入确认之后,后续会与会计事务所和交易所沟通,目前针对大项目导致的毛利波动,有专门的小组去研究。
 
Q5:现金流整体回款会不会比上半年会好一点?
A5:一般按照流程,下半年回款较多,与工业客户自身习惯有关系,年关是重要时点,同时收到春节影响,中控下半年收入会比上半年高。
 
Q6:民营大炼化景气对订单的影响?未来原材料价格走低,怎么展望中控的发展?
A6:实际影响没有那么大。民营大炼化典型的恒力还没开始买,桐昆刚买了一套PTA控制系统,荣盛、恒逸也比较少。买的比较多的还是大型炼化央企。
目前订单获得主要原因是为了占指标,提前规划生产,长期看DCS的存量空间比较大,5年内没有问题。以大炼化为代表,每年都有新增产能,是老旧产能淘汰和技术更新决定的。我们认为石油化工行业赛道很好,虽然大家觉得饱和,但是很有钱,比离散行业的客户有钱多了,同时行业里有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目标,对软件有需求,未来双碳趋势,行业必须买排放指标,构成成本。以衣服为例,面料精细程度一致在更新,也要用更新的PTA技术做聚酯纤维等,推进化工工业使用更先进设备、技术等。公司在石化工艺路径可能像霍尼韦尔学习,软件工艺可能向软件公司aspen学习。需求习惯是可以被稳定培养出来的。中国之前不用工业软件,Aspen在中国亏了十年,培养了习惯,像APCDCS。由浅入深比较容易,客户也会根据有没有用工业软件判断先进程度,行业内也会互相追赶。电力未来有机会,中控在核电、光热发电、风电等有方案出来了,客户也在谈。
 
Q7:国产推动上后面是不是会越来越慢?在优势赛道石化石油极限能做到多少?
A7:国产替代是存量的。每年新增产能假设5000万吨,公司市占率30%,相当多了,目前海外厂商也在持续拿单,中石化下面大部分工厂用的是霍尼韦尔,本身带工艺,除了PX还有燃油排放的优化等。别人做了100多年,我们可以靠近学习。
 
Q8:有没有新的赛道孵化出来?
A8:油气完全孵化出来了,目前对公司贡献比较稳定。目前第一是化工,第二是石油,第三是电力,第四是医药,占比没有发生大变化。
电力今年拿到几个核电项目,国家电网也希望公司参与电厂国产化,不过电力行业订单利润率一遍,也比较难服务,电力主要在做下游客户的自备电厂、浙江/江西的火电厂、核电等。
医药方面,上半年订单挺好的,主要做原料药、化学药、生物药、片剂,细分比较多。后续有一些单子,包括比如云南白药。医药目前已经孵化完成,整体市场规模比石油化工小一些,自动化程度比较低。石油化工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DCS等自动化系统,医药从2014年才开始推广,工业3.0也还没完成。上半年做了血液药、疫苗、维C(东北制药)、维D(普洛药业)。很多药厂很封闭,配方是保密的,很多时候自己弄,另外很多药厂成套的PLC都是西门子供的,目前还没有PLC加设备进入药企的强势国产企业,国内后端的片剂型药企PLC加设备基本都是全进口。我们现在做的是前面的化学反应过程,做流程改进还有工厂智能化。
 
Q9:不同行业差别有多大?同行业间的渗透难度会不会很大?
A9:行业不同,但是生产过程逻辑有相似地方。需要懂工艺,针对不同行业,需要行业知识、专家序列,我们有院士工作组流动站过来,会请资深专家,帮助研发人员、工程实施人员共同去完成。流程行业需要经验,和离散不大一样。
每个行业工艺设备、生产加工流程不一样,流程相对来说会存在一些共同支持,如安全、生产、环保、整合过程等。流程行业都是大规模,有行业壁垒,做数字化、信息化很依赖行业经验。做全数字工厂,我们时有所选择的,现在聚焦石油化工数字化,再加医药。项目做得越来越多,对行业生产过程设备越来越熟悉,产生优势。目前客户数量最多的是石化化工,B端大企业多。
 
Q10:缺芯对公司的影响如何?
A10:影响有限,说完全没有影响也是不可能的。三年前华为把中国全自主的企业都给开发了,那个时候有储备,所以这两年外企生产停了,国内企业都没停,我们提前备货了。这两年发展非常好,消耗量也很大,但不代表没有库存量。
 
Q11:仪表阀门芯片之前是德国的First Sensor,现在国产替代怎么样?
A11:技术原理还是原来的,目前已经切换成国内芯片。但芯片往上一些底层技术,有些来源还是海外。
 
Q12:大订单越来越多,单季度预测比较难,公司对今年或未来的展望是什么?
A12:首先,中控目标是亚洲第一,全球级的自动化公司只有大国才有,比如美国霍尼韦尔、德国西门子和施耐德、日本横河等。其次,自动化软件是国家的命脉,不能受制于人。所以自动化公司是百年公司,发展不会是爆发性的,未来中控要做到全亚洲,并通过中国走到全球,同时,长期性发展,底层基础及技术积淀是很重要的。
目前中控年增长率是20%~30%,实际上是比较快的,正常工业自动化公司也就9%~10%。对比中控和汇川,中控面向B端,汇川则面向偏C侧的B端,大的自动化公司一般选择B端数量最多的行业。B端逻辑下,是长期稳定性增长,B端数量不会瞬间扩大。压产能意味着B端数量减少,虽然看起来是前端原材料涨价压前端产品,但实际上是在压后端产能,所以后端的B端还会进一步减少。共识是,未来风机叶片防腐材料、氢燃料电池最后都是化学原材料,化学品和冶金钢铁工业始终是有需求的。即使碳中和下,后端产量是不能降的,但形态上会有变化,至于最后变成新材料、新能源还是新动力产品,是后端决定的。前端是不会消失的,但后端未来有些行业可能会消亡。
我们希望增速20%-30%,后面可能会下来。近两年增速实际上是比较高的,几个推动因素:1、数字化推动;2、存量推动;3、国际化推动。中国的产能占到全球40%,最近宣布不再新建海外煤电,会导致国外的化学品生产,包括印度、越南都会受冲击。公司是实业型公司,投资集中在产业链投入,真正要达到国际一线水准,要需要一定的时间。
 
Q13:公司对资本市场的核心期待是什么?
A131、上市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开瓶颈,能够去融资、并购等。公司是长期性的,很多大企业石化工厂运行几十年,核心工程都用了中控,公司是朝着百年企业去发展的。2、对员工有激励,让其有实现感。同时,公司也需要代际交接,新人也要给予其期权等。这些都需要资本市场的长期支持。
 
Q14:上市快一年,员工的状态有无变化?
A14:中控还是会坚持本心,一步一步走。目前资本市场的诉求压力比较大,但是研发投入也会影响利润,我们也在考虑平衡点,企业的引发投入和人才是很重要的,我们尽量不会去做短视的事情去谋求短期利润。
上市之后一年公司员工能够明显感觉到压力,主要是业务上的压力,每个人都是上市公司一员,上市之后管得也更规范;其次,上市后人才引进速度加快。现在员工不好招,互联网的人才薪酬竞争太强了,后面肯定会不断做激励吸引人才。
 
Q15:限电对中控的影响如何?
A15:第一,对化工行业,下游限电限产影响需求,但涉及民生日常等领域,比如化肥、日用品等,也不会停;第二,停产后有些企业会有检修维护的需求(我们也能提供一些);第三,能源领域仍需要发电,也不会停。总体看,限电对中控是存在负面冲击的,但相比其他市场要好一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控技术
工分
1.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09-29 09:20
    感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