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安克创新交流纪要20210615
修仙小锦鲤
航行五百年的公社达人
2021-06-16 20:54:47

时间:2021年6月15日
嘉宾:公司董秘张总、证代曾总
Q:消费电子品牌延续性是所有终端产品品牌中比较低的。研发会出现创新破坏性的东西,品牌是延续性的,这个过程中怎么看待研发和品牌?
A:我不觉得这是特别矛盾的事情。品牌是终极目标,安克愿景两个目标,塑造一组高端品牌,推出一组技术服务。不管早期能力薄弱,还是当前有一定研发团队和实力,中长期沉淀都在品牌的认同和认知。
从研发的角度,过去传统企业都需要解决如何满足消费者现在需求,和服务未来需求的产品。大家看过我们发展史,我们是从亚马逊渠道起来的,我们每次做创新仍然有依托。过去我们比较受益的点在于,基于线上消费者反馈做产品迭代,这仍然是很多产品做迭代更新的主要手段。这是根据渠道特点服务消费者手段。我们在此之上突破式创新。以往我们基于用户反馈,根据他们需求和痛点做产品改良。
现在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对组织结构调整。过去这种需求组织结构下,偏向于如何有效率、系统性做这个事情,需要客户反馈、产品经理等盯紧消费者需求。结构上我们在向第一代产品公司学习,学习怎么做市场洞察。我们有个团队,本身带着自己的方法论过来。我们广泛地把洞察任务分配到各个团队中。安克洞察体系相较于过去5-6年在提升的初步阶段,尝试把指标做更科学。产品序列中,不同产品有不同任务,我们尝试在旗舰产品上验证方法论。
Q:我们找一个细分技术,是做一个非产品的研发,提前做些技术?
A:我们现在做不了这个事情。企业要做和当前实力相当的事情。
Q:怎么看待亚马逊冻结竞品的影响?
A:短期影响不直接,长期我们是受益者。
短期影响不直接,是因为,所谓竞品只是看起来一样,但是消费群体是不一样的。可能选择有些竞品品牌的消费者更多趋向于选择功能性产品,以及偏向于性价比。选择安克产品的消费者对自己需求有清晰认知,同时愿意为高品质品牌付出溢价。
整体来讲,好处是,过去跨境很多操作手法是不合规的,比如不合理避税,产品端知识产权,国家财税体系操作手法擦边球,导致大家认为持续性难以判断,导致规模总量上行业中优质好品牌比较少。这次整顿对行业是推动。过去的从业者必须从合规方向做变化,同时给了新品类新团队机会。大家过去认为参考安克路线过于长期,很多人想快速成功,现在看快速成功不太有空间。未来能够沉下心做品牌的公司可能多一些。
同时我们中台能力在往外部延申。过去我们运营端和渠道端验证,证明这套体系行之有效,我们中台能力有提供服务化可能性。我们这个团队成立的时间不足一年,过去和海外优质品牌谈合作比较顺利,国内品牌会非常看重短期kpi实现和gmv增量。如果整个行业发展思路转变到良性,对于行业相关服务商有提升机会,会让更多人才关注跨境行业,更多时间做全球化品牌,安克正在招兵买马阶段,作为头部公司受益。
Q:扫地机、 tws不是定位偏高价格带?
A:eufy分两条线:扫地机有差距,甚至有代际上的差距,所以产品力不够的时候,没办法支撑起好的价位段,要围绕目标做提升;智能安防产品有一定领先性。充电到目标了。Tws旗舰产品149美金,围绕苹果配件产品,我们和苹果售价比较接近。虽然现实状况和目标有差距,但是我们还在往前走。
Q:耳机、扫地机价格带没那么高,是不是亚马逊规范对我们tws、扫地机还是有利的?
A:实事求是,我们不是一个用户群。
Q:下半场会推出新扫地机产品?
A:扫地机这个行业,我们在想法设法靠近一流团队产品力,招募优秀人才进入团队。下半年产品能够进一步缩短差距,但是很难就一步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不管激光类还是视觉类都在研发里面,我们最难的是想自己做,如果我们从市场采购,研发周期会短得多,但是我们觉得不光是做出产品,虽然我们底层研究的能力还比较弱,但是应用层技术研发能跟上。
Q:选品机制、产品设计机制如何,是否有相对失败案例?
A:线上这个选品逻辑是整个市场公开的。每个品类通过用户评论看需求和销量,不会有数量级上差异。一方面是倾听消费者声音、需求、痛点。另外,对行业发展体量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快速迭代的观测。看的是市场需求变化情况,以及用户痛点解决方案情况。全平台消费电子相关品类我们都看。通过系统化方式看,没有大家那么难,关键数据有没有看进去,感受到市场机会后,有没有能力把痛点转变为商业机会落地。我们看到的机会比我们能落地的产品要强得多。所有消费电子都有一些机会做创新和迭代。现有产品+创新/功能,都有能落地。我们优秀人才还没那么多。2016年我们开始正式进入产品公司,5-6年从充电品类慢慢拓展到几类品类。我们不断在消费品类网罗研发人才。
失败的案例很多,有些是我们错误估计自己人力。比如之前hud,采用贴膜或者底座玻璃方式,进行相关信息投射,其实是车载计算中心,和车载电脑、手机互联,投射地图导航。我们觉得产品创意没问题,现在一部分公司做这个产品还行。当时,产品demo出来,市场反馈调研、众筹都很好,线下渠道购买意向也很强,但我们错误评估自己产品研发和落地能力,做了一年多时间,赔了200多万美金,一个产品没卖,达不到用户满意要求,因为前端产品做再好,应用取决于分布式计算能力,如果谷歌服务不提供高品质接入,用户体验非常差。这个产品看起来是高大上产品,是很好的机会,但是不是机会。
数据线看起来是简单产品,迭代快,但是简单产品也有很好机会。我们做了5-6次产品迭代。我们把自己心态摆正,最终从解决消费者需求入手,看清楚自己现有能力,一步步拓展。
Q:现阶段做简单一点?
A:关键是核心需求能不能满足。
Q:未来2-3年,除了充电类,主要增长动力是耳机、扫地机?
A:我不太确定,品类机会我们持续看。现在我们看tws和扫地机是好品类,但是放在2-3年前说不准,很多变化不来自配件本身,有些是主件厂商推动,有些是杀手级应用推动。我们从简单产品切入,吸引好的产品设计师和用户工程师,通过用户方法论迭代产品,进入中后期会跳出用户评价做前瞻性创新尝试。至于未来收入利润贡献来自哪个品类,过去5-6年都做预测,但是没哪年是准的。
Q:我们每年都有30%-40%增速?
A:吃饭阵地都要守住,公司要发展得好,品类没那么重要,有一帮消费电子行业资深工程师,大家把事情做对,品类怎么更新迭代都没问题。
海翼智新的团队最早做过酷派,双通道四通道技术都是他们做的,hud也是他们做的但不成功,能力是在的,智能安防也是他们在做。很多产品由于产品体量不是特别大,一般消费者感知不是很深刻。当有大量机会时候我们切入,有很好底层支撑,以一个不错水平养活大体量人才团队,以不错目标将各行各业人才吸引进组织内部。消费电子单品类周期就那么长,不管多么重要品类,并且迭代会越来越快,但是总容量越来越大。
Q:很多单品类公司东西成熟,希望出海,包括手机厂商也想出海,怎么看待他们对我们竞争上影响?
A:首先大背景是中国国力强,疫情下看到中国产业制造业闭环,消费电子中国创新品牌优势增强,这是大趋势,一定有更多中国品牌不局限于消费电子,会走出国门。我们觉得这是好事,从历史上看,安克本来就是从简单品牌做起,我们在早阶段,需要行业有国际化人才,我们争取一个好的身位,吸引人才。过去2年我们不是很擅长做pr的团队,但我们也在喊打造智能硬件创业平台,希望他们进入到公司。3-4年前消费电子行业招聘,产品端人才不会考虑我们。国内做跨境电商是买手方式做快消。我们打电话人家不相信,招聘效率很低,很难把好的人才网罗进来,意味着简历数要乘以3-5倍,关键岗位10倍都有可能。我们希望有大量好的人才认为天生做品牌要做全球化市场,安克优势会被放大,因为国内能做全球化品牌的公司还是很少。
Q:长期来看,苹果亚马逊有很多硬件产品,未来有可能商业模式创新吗,不仅仅是硬件?
A:我不会说未来一定不做这些事情,但是现阶段是非常早的阶段,这个阶段,产品能力还在构建过程中。作为一个消费电子公司,我们的底层能力还非常弱,还没有办法深入到整个消费电子领域的基础技术层。我们自己对外讲,我们是现实理想主义者,首先要活下来,才有机会沉淀能力,还要向外界证明加入安克有前途,技术带头人才会考虑安克。这才能把我们上市后的能力扩散。
我们组织能力在发展,很多公司上市后改朝换代,找职业管理人运营公司。我们创始人野心大,自己提升很快,关键是中高管能力能不能匹配公司要求。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位很高目标。这两个公司能力顺利完成,我们才能考虑有没有提升商业模式可能性。一个公司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资源和实力,决定自己能做的事情。
Q:在我们内部,做企业有一个经营和规划。公司内部做规划、预测。资本市场觉得可预测性不高。内部经营层面怎么制定目标,做更长期的规划,内部流程怎么实现目标、分析市场?
A:这个方法论,从公司角度,是在消费电子品类里面不断看机会,看组织能力发展情况,能抓多少机会。比如华为人效、人均收入、产出,是有些指标。我们是从起步慢慢往上爬。到现在为止,组织能力、人员、商业基础,未来三年挑战目标是什么。这个往往是动态的,人的认知初级阶段是变化过程,变化比较多,内部是一个不断思考过程。如果作为具体目标,分散到各个事业部,我们方式是一年一次目标规划,由各个事业部基于所在品类、行业、方向提出部门战略,是基于三年部门战略,一年实施计划。公司层面,战略部门和洞察部门会配合他们做这个工作。一年计划是事业部为核心商讨,公司层面认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有些部门能力强,他的目标董事会认可就行,配置资源,每年2-4次看是否目标调整、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可以是董事会调,也可以职能部门触发。有些事业部人员早期能力不那么强,我们会看情况把目标定高或者打击。基本上我们每年目标就是这么做。过去3-4年意外事件也多,贸易战、加税、上下游出问题,这都是出现目标变化的原因。
Q:短期一点,我们确实体量大,行业龙头,尤其上市后,更重视品牌。体量大后,会有求稳心态吗?某些品类激进创新会对品牌伤害,某些小厂激进创新会有噱头?
A:基于某个产品特性和消费者需求,做极致突出产品端变化,我们不太倾向于做这样的事情。两个原因。安克的风格希望有增长,但希望可持续良性增长。快钱方式对组织文化伤害更大。另外,我们做到现在,会通过一套流程来做一些限制。目标是消费者对安克品牌认知一致性,不管安克子品牌做什么创新尝试,都有最基本品质要求。我们在做品质分层管理。我们历史出现过对品质要求把控过严,导致新品不能上市问题。我们也会拎出来管理。在公司不太大时候也经历了各种坑,真的讲清楚后,往往成为差异化优势。
Q:未来要设定流程做品质分层?
A:从创始人层面提出,概念上转变,该坚持坚持,基础标准不能松,但是对于创新产品尝试,守住品质底线同时,响应快速创新需求,作为课题提出。
Q:阳总和东平总性格两个极端,是否有内部分歧。两个人意见相左,是否有比较重要品类分歧,听了谁的?
A:首先公司文化是任何问题都可以摊开来吵。我们讲真话,坦诚沟通,再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大部分问题通过前两步就可以比较清楚。少数重要问题短期无法一致,但又必须决策。大部分时候,东平迁就阳萌。阳萌战略思考能力很强,东平能力强项在运营,对于组织把控、运营精细化管理,是公司草根创业到今天仍能精细化运营的原因。根据大家能力做妥协。但是阳萌在若干分歧都听自己的后也会听下东平的,这是微妙的关系。
Q:上下游供应链,芯片、原材料短期缺货严重,会影响销售吗?
A:现阶段还好,长期可能有一点。消费电子是大系统,过去我们采购量一直比较稳定,我们议价能力强一点。我们是行业中稳定采购商,供应商会给我们保供应优先级,供应商会倾向给我更多生意,危机是一时的。如果看历史上案例,疫情早期时候,物流的问题也很突出,费用成倍十倍上涨,我们没涨。我们稳定采购,签订年框,在后面不得不涨时候,要求分摊,要求多倾斜。基本上在这种危机中,我们比大部分同行好受一点。利润水平还不错,不管什么创新,都会考虑能力。我们所在行业每年都会有些风浪,我们维持比较好的毛利率水平,抗风险能力会强一些。所以我们一开始要做相对中高端,能议价品牌。
Q:去年下半年过多存货?
A:有疫情因素,有了补贴金后,美国人工作意愿没那么强,亚马逊大的公司海外仓雇佣工人数量不太稳定,仓位一直在降低,我们自己建仓,需要提前备货。线下业务过去几年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一百多个国家,产品品类也多一些,都是有影响。上游涨价,材料备货。
首先如果是紧张状况,我肯定没有心情悠闲聊天。但是我们长期关注,不能让存货长期高水位。
Q:净利率方向?
A:几个原则。第一,正常年度,会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有影响的情况,外部状况大家都看到。对内有几个影响净利润率情况。我们对于品牌认知、未来需要打造品牌,底层认知发现变化,基于渠道品牌,我们来源于亚马逊,不希望终于亚马逊。去年下半年调高了纯品牌露出预算,过去1+%,没到过2%,去年调成2倍多。越来越多消费者达到品牌广告、品牌关键词。长期一定是有利变化。对于研发投入,去年研发费用6个点,如果有人才,短期会提升一点。
第二,安克品牌方面,大家认知的只是上市公司,海外不错,并不是华为、oppo这样国民知名度高的品牌。
第三,中国区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战役。中国市场非常大,而且过去三年中国市场具备新的能够议价的消费品牌的能力,希望把这方面提升。现在100多人的cn团队。国内新的打法,比如签代言人,流量明星产品结合,初步看起来还不错,viya李佳琦也在看,新媒介也在看,包括组微博团队。
外部,原材料涨价因素。如果猪肉涨价,农民就会养猪,电子行业也这样。过去特斯拉包了三阳,结果半年后开出了n多个类似三阳的厂。消费电子行业具备自己消化能力。中美贸易摩擦第一年大事,第二年又来了,第三年就这样。特别是能自己定价,会把成本涵盖进去。
Q:中国区发展战略扩展?
A:我们讲期待和大致状况。中国国力强,大家钱多,消费趋势一定会和海外发达国家一样,一定会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安克进入任何一个品类,都是基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产品憧憬。中国进步,出现相对庞大消费群体,个性化因素、文化、成长环境影响,都会固化成一类产品需求。我们尝试捕捉,匹配产品特性,我们做消费品牌。中国体量非常大,几乎是海外总和。中国市场消费者很多,而且有消费实力。实际上,我们中国刚起步。过去我们是基于欧美需求结构化定位的一类产品。今年我们公布了中国区数字,非常小,只有少数几个产品,接下来要基于中国市场需求找产品定义方向。
Q:国内外需求、渠道差别?
A:差别很明显,在慢慢缩小。十年前,为什么安克收入来自亚马逊单一渠道。国内有阿里、京东、拼多多。海外亚马逊一家占了全市场总量50%+(算了苹果、戴尔官网)。另外,消费力比较强的消费者在亚马逊高度集中。这是海内外平台不同的地方。
海外平台从运营端,亚马逊是一个非常重视消费者一致性体验,同时不鼓励过度竞争的渠道。国外也有刷单、假评论,国内一套有人搬到国外,平台态度不同。亚马逊打击非法经营决心更强势,售假是一棍子打死,先封店,再自证清白。刷评论,有消费者投诉,要先关店,再自证清白。我们从来不做假,行业都知道。
亚马逊消费者不会被强制留下评论。国内是默认好评。亚马逊没有评论就是没有评论。只有对产品有感情,无论正面、负面,才有评论。包括亚马逊商品详情页非常简单,白底,衣服都不能穿在人身上,运营策略不同。不鼓励过度竞争,国内价格战在国内不明显。这是为什么海外我们有时间、空间做出一定品牌。
Q:纯品牌的营销费用投放是从去年下半年突出?
A:对,以前也有,但是不多。
Q:中国市场从充电器、充电线切入?
A:国内扫地机便宜也是开水槽,扫拖一体。国外是木板+地毯,水槽是多余的,人家不选。即时充电,26800ma的国内没有多少人会买,海外卖断货。我们选品会基于现有产品品质、体验不错、国内消费者也能用上,从现有弹药库选东西用。未来中国成为主战场后,我们会为其配置独立供应链、研发体系。这个过程不会特别短。现在是在市场端把需求搞清楚。今年会觉得店铺可怜,就几个产品,今年大量销售额来源于几个产品销售。
Q:欧洲市场线下会更高一些?
A:没那么细,但是会和整体的线上:线下 7:3差不太多。
Q:欧洲市场增长比较快,亚马逊A8算法每个国家不太一样,我们和别人出海市场在欧洲市场差不多时间,不像美国市场那么有优势?
A:区别没那么明显,欧洲人挺认可美国品牌,甚至日本、韩国市场也会认可。会有地缘辐射性。新加坡卖得好,所有东南亚都可以。
Q:欧洲listing排名没美国那么高?
A:是我们自己没做,每个团队能力有区别。欧洲市场对于相对违规操作宽容度,相较于美国市场更宽松,有些就是不交消费税的。尤其过去人海战术几万个账号,被抓了账号连公司都不要了。我的销售团队在功能、特性、外观差异不太大的情况下,成本高15%-20%,我还要比别人卖得好,这个是不容易的。
Q:欧洲去年40%-50%增长?
A:各种原因都有,看几个产品市场接受程度。很多产品也是品牌,但是品牌意义不大。Oppo、华为、一加都是品牌,但是品牌超出功能本身的,还是iphone、华为mate。
Q:人员增长比较快,是和财务规划挂钩,还是吸纳人才为主?
A:偏后者,唯一基于财务规划,是有多少利润,又可以招多少人。财务是保底东西,吃饱睡好,但是市场上有人,我们肯定希望先把人搞进来。安克是卡人效很严格的公司,卡中台、前端多些,后端人才我们觉得自己是短板,我们觉得我们在这点不设上限。
Q:人才关键,上市后没做激励计划?
A:不是好时间,比较尴尬。我们觉得上市的位置已经很高了,如果过分讲一些不切实际愿望,很难让持有股票、担负重任的老员工做事情,可能会把未来几十年都透支。现有股价做激励,吸引力不太够。深交所要求股权激励不能低于发行价。我不确定市场上有多少人认可我们公司,在这个时候做股权激励,可能会坑大家。这个事情我们考虑很多,我们做长期激励计划,去年1.69亿做经营效果分享,3100万在海翼智新。我们分了2个亿现金。之所以分现金,是现金有确定性。如果认可公司可以直接买股票。我们真的是替员工想,不如实在让大家拿到钱。虽然做期权,财报损益其实表现差不多。
Q:人员是加速的?
A:我觉得我们是在做这个事情,还没到达我们特别满意程度。领军的还不够。平均薪资40多万。华为人均工资75万。如果有公司要挖我们的人,需要在我们的基础上翻1.5-2倍,差不多翻到华为的水平,没那么容易实现。
最近一些相对senior人才来联系我们,和中国市场认知扩大有了解。第一,之前大家对我们不够了解。第二,我们自己处于变革比较频繁阶段,能力升级、人员规模团队不断变化。肯定有来来往往,有些人是因为觉得工作强度太大,太累了。
Q:我们公司招人是有新品类就招人?
A:不是,我们只要有人才就招。消费电子行业产品端、运营端领军人才,欢迎推荐。我们会要求过去履历证明过自己。
Q:我们竞争对手很强,需要条件更好才能吸收?
A:我们现在公司3000号人,过去12个月,1/3新员工。未来我们还想调整,把简单重复工作外包,把创新环节和人才留在内部。
Q:我们是渠道很强公司,如果产品能力很强,可以快速上规模?
A:我们有很多人,但是不想标出来让人挖。
Q:其他公司都是一年大几百在招,我们就100-200人?
A:我们希望招的人有实力、组织认同、创业意识,希望招来的人能发挥价值。
Q:充电线、充电宝库存好管理,扫地机有代际,我们怎么管理?
A:历史上,线上库存压力小,供应商有账期。未来30%或者更高线下业务,体量、品类、渠道的本身特性,决定了海外仓需要一定能力。很多线上渠道在做渠道效率提升,但是我们体量不能改变他们的习惯。除非我做到一定体量,沃尔玛海外仓共享程度会更好。
Q:跨境电商竞争加剧,我们是否有所改善?
A:我们定位是全球化品牌,不仅是跨境电商,一年几十亿线下收入。对我们来说,关键看自己想做什么。如果要做中高端品牌,选好品类,做tws就知道自己要跟bose和索尼竞争,如果没这个决心就别干了。
Q:运营成本?
A:平台佣金是一方面,影响take rate大因素是广告效率。疫情让更多人形成线上购物习惯,过去一美金广告投放的效率有提升。确实很多人被强制推到网上,线上购物如果物流能配上,是更好购物体验。
Q:我们现在传统品类,分品类看,未来充电类还会有增长吗?
A:一个我们做了5-6年的品类,我们后来没管,人家做了8-10亿,是大的充电器。很多时候行业有变化,我们对行业啥都不是,我们做好自己,上限不用想。任何一个品类都没做到行业天花板。
Q:研发人员分布?
A:和能力有对应。扫地机会多一些,算法高精尖人才会多一些。智新speaker、安防、长尾消费电子品类都在看。声学有100多人,其中有很多是比较知名的工程师。
Q:海外local?
A:占比十几%的员工,海外员工都是本地人。
Q:现金流?
A:结算方式问题,基于跨境看,
安克现金流还挺好。基于传统看,基于链路相对长一点。可能是因为fba模式导致的。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安克创新
工分
16.4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2)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1-06-16 23:25
    辛苦了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06-16 21:02
    1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