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CDMO系列1-小分子CDMO_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2-06-28 21:37:05

Q&A


Q:海外CDMO订单有明显回升吗?

A:疫情期间有些订单流向中国,是因为海外产能变化和疫情需要的药物数量比较大,以辉瑞药物为例,和中国CDMO比较契合。首先要有很明显流向的地方,竞争力相当并且有一定产能,而海外优质产能也不多,疫情最开始2020年还有一些无法开工情况,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海外大的优质产能早就已经恢复营业。并且他们产能不像中国这样在近一两年有明显的扩张,我们获得订单本身也来自产能在全球的占比,CDMO在各地发展速度是有区别的。海外竞争力比较大的一个是欧美CDMO,很多顶级公司都扩产了,和药企差不多,小分子产能停滞,而大分子、制剂、新技术产能扩产。印度13、14年对中国CDMO竞争力大一些,订单、风格、竞争力和中国相似,研发力量很强,CRO有很大竞争力,CDMO反而是较弱,上市后供应链管理也可以,对物料控制等较强。但是对速度要求很高、灵活性强、定制化强等要求不满足,印度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公司都发展成药企了,CDMO在医药链条中处在不是很高的位置,印度很多企业追求变成药企,而CDMO对中国比较契合,所以从产能角度来看不容易转移回去。转项目需要较长时间,中国企业在这两年确实获得了一些机会,是否要转回去也要看做的好不好。现在在新项目选择和竞争过程中无法被优待,在做项目被转回去的趋势并没有看到。


Q:辉瑞自建产能是否反应了药企会在供应链方面做一些防备?

A:不是主流事件,辉瑞之前都在减少产能,本身该产品对产能使用是大于很多药物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事情。近几年建厂和买厂是有的,但多数都是在卖厂和取消产能,像诺华江苏等。辉瑞建厂是和这个药物用量相关,而CDMO本身产能在扩大,每年对全球药物所需产能的影响力会增加。比如整体需要做100个药,更多依赖于药物外包率和渗透率变化,同样的外包率和渗透率下药物所需产能是在减少的,药物单价越来越高,但是体积要求越来越小,以前是百吨级,现在很多是百公斤级或者几十公斤API。自建厂并不符合产能需求,是和药物特质相关,如果有真正很急的产能需要可以去买,辉瑞能承受运营成本,建厂是和一些确认需求相关的。未来不会跟风都去建产能,会在核酸、合成生物等其他领域布局产能,在小分子布局是很奇怪的,除非小分子量特别大,但是很多企业都不符合,以后大企业建厂并不会成为主流。公司去建设其他差异化产能是完全有可能的,制药企业本身是行业制造者,像赛诺菲、辉瑞等是以生产制造闻名,在新领域有新产能是正常的,CDMO公司在食物链不是最高级的,上面还有高端仿制药企、生物技术公司等,他们为新技术投产不影响CDMO,因为一流CDMO公司不是追求新颖,而是追求数量和稳定性。


Q:未来原料药和制剂会大规模转向中国吗?

A:第一,按照目前医保政策,制剂大规模转向中国不可能。药物订单的进入有一定轨迹可循,一个是中国企业很早接入,药物没有更换供应商,而且药物没有那么重要,第二个是买的管线,跟随Biotech进入大公司管线,这类项目是重要项目,往往前期不会换,从2、3期进入大药企管线。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某个地区有非常明确的地区设置,例如中国有很强临床需求,采购人员和技术团队有很强的参与度,中国会成为单独的供应区,这三张情况可以使得CDMO公司跟着项目往后面走。反之,如果管线非常重要而且明确供欧美市场,这类药就很难去抢,也本身不符合CDMO的宗旨。药物终端销售在哪里、临床在哪里,CDMO就在哪里,这是相对符合逻辑的。如果不是卖给医院或者市场,销售给药企很难跨区宣传,很难去打破,这些是高于CDMO能力选择的。一站式能力逐渐成熟后,后面再突破就不是CDMO单靠能力可以完成的,要在市场有相关的团队,第二是中国是该药企多数药物的重要市场。现在显然不是,很多药在中国将权益卖掉,还有进入Biotech也存在增加供应商。对于CDMO公司很难做到控制客户一直选公司,纯靠CDMO努力是有天花板的。制剂和API有区别,制剂整体不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制剂高附加值是指原料药也在公司做,如果API在其他地方做而制剂在公司生产,制剂本身代加工是没有太多钱的,因为是一个固定的物理过程。中国企业相对好的方法就是把API控制住,制剂给客户做,不要过多看制剂占比,能把API控制住就非常好了。


Q:海外新冠订单今年和明年的预期是什么情况?

A:新冠药物很火热,很多公司对新冠药各种疗法都在研究,即便流感化也需要药,逐渐变成常规适应症,不像之前预估新冠药是政府行为,以后变成市场化的行为。病人人口是有的,回到有效性、依从性等常规考虑,适应症会长期存在,研究确定性没有之前那么强,没有政府采购行为,常规用药人口已经建立起来了。订单交付因为新增产能在去年年底进行审计,今年春节前后新产能就可以用,90亿订单在今年10、11月就会完成,不出意外会确认收入,会尽早兑现。确认方法是辉瑞认可,把发票开出来,年内10、11月就可以交付完成。明年订单预期在今年2-5月一直在变,2月份认为会增长很多,5月份又认为非常低落,有很大可能明年和今年订单比较接近,最大区别是明年会把后面需求放过来,单独23年订单没有22年那么多,会把后面的产能需求做出来,之后需求是逐渐下降的,没有强的确定性。明年大概和今年差不多,只是可能会有后年或之后的量,在8、9月份会定下来,24、25年不会那么乐观。


Q:如果明年后面新冠订单没有了,国内企业能否将产能打满?

A:如果CDMO行业受到影响,是从后向前的影响,头部的选择更多,能力是向下兼容。如果订单出现断崖了,同样的产能打满难度不大,因为有时间准备并且头部产能比较稀缺。新冠药不仅量大,连续生产和项目成熟度高,价值比较好,辉瑞产能的流动化占比较高,管道不是专用产能,是一部分可以转的柔性产能搭载了专用产能。这些柔性产能做新项目可以填满,辉瑞药因为特殊性,GMP批了好几步流动化产能,不用占用柔性产能资源。通过多个项目把柔性产能分解的难度不大,但是达到同样产值有困难。由于公司拿了后面产能导向的项目,不会引起价格明显下降。CDMO报价是成本加和制,把人力、管理等费用算在一起去报价,当产能本身比较少的时候,剩下产能去报价本身是比较贵的,这就不是根据市场来定了。当有多余的产能时选择会很多,反应釜控制可以选择对公司最合适的,价格就低很多。如果有很多反应釜,报价自然就低,竞争力很高。由于CDMO都是新药,没有性价比选项,优先考虑质量和交付。


QCDMO扩产的初衷是什么?

A:头部企业是正常扩产,原有产能比例比较大,扩产没有很夸张,本身体系就大,扩产时间比较长,需要2-3年,而且也不在一个地方扩产,扩产占比没有特别夸张,基本是在翻倍左右。凯莱英和合全等公司对国内小分子规模是有天花板预估的,当产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扩产意义就很小。我认为不会一直扩产,前面企业这轮扩产结束就到了国内小分子的终点,再扩产的话同质性很强,没有规模效应,只会增加安全隐患使得体系审计不合格,所以扩产是很克制的。只是扩产需要很长时间,扩产完要为3-4年做准备,而且产能扩完后对应的产能会超过实际的两倍,因为药本身在变小。扩产目的一部分来自辉瑞产品,第二是时间跨度,景气度到25年是比较清晰的,25年后小分子外包比例和管线相对固化,会有更多新赛道成熟起来,头部产能有6-8个工厂,像海外龙沙等也不建厂了,继续扩产只是单纯累加。



Q22-25年什么样的公司会有较大弹性?

A:增长率快的公司不在头部,稳定性是越往前越稳定,后面公司个数多。弯道超车是不存在的,地位基本固化,因为人员是同样的,而项目周期比较长,培育期很长。斜率最快的是目前缺一块的企业,缺M的增长机会多一些。


Q:药明出海的机会大吗?

A:可以,药明发展方式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管线搭建开创生产,有一定出海机会,已经培育了比较强的关系网,因为CDMO不完全取决于竞争能力,还有血统,但是这种发展模式不容易模仿。


QCDMO行业的入门门槛是低一些吗?

A:单说门槛是比较低,有两个象限维度,一个是更靠近市场、越靠近上市,还有在供应链中越靠近制剂和API,如果找四个象限,越晚期的API越难外包。入门做一些相对早期、数量不大的non-GMP没有那么高门槛,但是能接到偏晚期、上市的API需要经过3-4个药培育,后期供应链中有各种各样阶级,入门门槛很低,但是接到后期订单要5-6年时间。


Q:做制剂不如原料药利润高的原因是什么?

A:技术难度最高的不是API和制剂,这些需要的是绿色和稳定,难点是溶解体系和交付管理,包括前面信息整理,作为交付者对整体的把关。制剂相对便宜的原因是和API价格脱离,API单价会越来越高,制剂单价变化很慢,会逐渐被API超过。做制剂的原因一个代表着绝对的实力,第二是污染小很多,在生产以外的压力会小一些,最核心的原因是把项目留在自己手里,制剂不是那么赚钱但是有很高要求,导致九洲等企业的制剂一直没有起来,当API+制剂一站式服务使得公司获得API项目时,这就是最核心的原因。


Q:如何评价康龙化成CDMO业务?

A:康龙化成客户很多,不担心向下推动,因为他是属于CDO向CMO推动的企业前列,但是其速度也证明了难度较大,主流的像凯莱英、博腾都是先有后端,再往前面弥补。康龙代表着一类企业,会难走一些,超越主流公司会比较难,但康龙迟早会解决没有GMP证的问题,预期2-3年可以解决,管线非常丰富,研发技术能力不输凯莱英。


Q: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能否能有效回避国际关系风险?

A:有帮助,也达到了海外政策想法。第一海外是信息交换桥头堡,有些是单纯信息交流,像药明、普利在美国建研发中心对海外交付能力也有帮助。第二有些项目最好在海外有产能,占比不会太大,在国内把前面都做完,最后一步在美国做。最后是进行监管,美国要的不仅是创造工作条件,在海外东西越多越受控,满足对控制的要求。海外产能不会选择同质化的小分子生产,基本是制剂、大分子或者新兴研究。


Q:如何看未来小分子CDMO行业的增速?

A:头部是稳定性最强、受影响更小的,因为选择更多。速度快的是在后面企业,没有特别多指标去选,化学技术都差不多,专项公司天花板有限,占比不会太大。偏综合性、有一两个专长的公司有潜力,稳定性是在前面企业,后面企业增速快也超不过前面。康龙、美迪西、昭衍等企业会比较相似,也不具备向上超越能力。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兰石重装
工分
1.32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