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核电审批力度超预期,核电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荷,增量空间可观
韭亿小目标
一路向北的小韭菜
2022-09-15 21:37:16
长城证券:核电审批力度超预期,核电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荷,增量空间可观
【本文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9月14日,李keqiang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共4台,均为三代机组。核电上半年已审批6台(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全年至今已审批薮量达10台,高于20年(4台)和21年(5台)审批薮量,显示核电行业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核电技术得到突破,十四五期间核电产业发展步伐有望加快,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核电的发展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事件:
李keqiang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共4台,均为三代机组,其中漳州为中核项目,廉江为国电投项目。
核电上半年已审批6台,今年全年已审批薮量达10台,大幅高于20年(4台)和21年(5台)审批薮量,也高于能源局每年6-8台的表述,本次审批没有中广核项目,若考虑广核陆丰项目2台,今年甚至可能会达到12台。
点评:
1)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基荷能源,价值体系有望重估。
核电审批加速的核心逻辑是在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基荷负载缺位,在当前电力紧张的背景下,近年还可以通过火电去提高可控电源规模,2030年碳达峰的约束下火电难以大规模提高,核电将和火电一起将成为增量基荷重要来源,随着三代和四代核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安全性的提高,核电发展趋势确定性强。
近期的缺电以及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上升之后将对电网稳定造成的冲击,比较稳定的基荷能源比如核电、火电的地位将有所加强,尤其是碳排放量最低的核电,将为碳中和做出相当的贡献,随着核电审批、建设恢复正常,核电发展将步入正轨,柿场层面也将从政策层面向基本面转变。
2)核能发电量占比较低,增量空间可观。
据国家统计局薮据显示,2020年全年累计发电量74170.4亿千瓦时,风电、水电、火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占比全国发电量fen别为5.6%、16.4%、71.2%、4.9%、1.9%;核电发电量占比不足5%,而相较世界其他主要国家来看,中国核能发电占比情况也比较靠后。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十四五时期,到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接近4000万千瓦,核电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经济持续复苏,用电量快速攀升,电力需求逐渐增大;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61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近5年CAGR为8.3%,增长率维持高位。国家大力推动双碳战略,未来电源增长主要依靠新能源发电和核电,未来15年将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升空间大。
3)核能多用途发展迎来新契机,新场景不断涌现。
我国200MW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建设项目被视为最有可能突破核能制氢反应堆型,利用高温气冷堆蒸汽品质好、固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将高温气冷堆与热化学循环制氢技术耦合,可以大量生产氢气,并逐步开拓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中下游产业。据IAEA测算,一座250MW小堆利用核反应高温制氢日产量达到50吨。
2021年7月14日我国多功能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示范工程FCD,具有部署灵活、用途广泛等优势,既可以在陆地上使用,也可以在大海上使用,更可以装到船舶中作为轮船的动力和电能来源,核能的综合利用有望迎来窗口期。
4)产业链有望受益。
核电产业链上游为核燃料循环,中游为设备制造,下游为核电站运营管理。

①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授权的进行核燃料专营的唯一机构,竞争优势突出,江苏神通、兰石重装也在积极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业务。

②在设备制造领域,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和哈电集团垄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民企则布局控制棒、核级阀门、开关、配套电机等细fen领域。

③在核电站运营管理领域,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平fen天下,国家电力、华能集团开始兴起。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核电
工分
3.0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6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1)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祸兮福所倚
    关灯吃面
    只看TA
    2022-09-15 22:30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