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业绩爆发,股价腰斩,这一行业足够低估
花生投资见闻
2023-05-16 14:07:57

2022年,绝大多数医院的日子都是不好过的,不论眼科的爱尔还是牙科的通策,还是医美的华韩,他们2022年的成绩相比以往正常年份都要难看许多。

没开大医院只做小诊所的固生堂这样描述疫情造成的影响:报告期内,我们医疗服务网络内的30家线下医疗机构平均停业约31天。

这样的背景下,做临床服务的CRO业绩自然就不会太好看。好比药明康德,其WuXi Testing板块中与人体临床相关的CRO&SMO整体就只增长了6.4%,比起之前自然是大大失速了。按药明之前投资者交流的说法:“疫情对临床CRO的影响是最直接且难以挽回的,一方面临床试验进度难以追回,另一方面受试者脱落率提升,需要重新招募。2022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国有近一半的医院都无法接受CRA和CRC的访视。”

764be19e-c7ec-4010-b1e5-436f50c110d5.png

可就是这样的背景下,泰格医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85亿元,同比增长35.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40亿元,同比增长25.01%。

同药明康德一样,最受疫情影响的临床试验业务,也仍然实现41.25亿营收,同比2021年增长了37.8%,只是毛利掉了7个多点,但也比药明、康龙多。

3b518ff7-d1ad-4383-8d2f-609be248883a.png

包含方达控股在内的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一些数统业务及药物在实验室内的测试和分析),实现营收28.76亿,同比增长31.12%,毛利还上涨了0.28个百分点。

确实有点强。

我们看泰格的在手项目数,也是逐年甚至逐半年增加的,除了临床四期项目数量有少量下降(药物上市后,追踪真实世界的药物使用情况数据,这个一般都比较少),其余都是上涨的。

整个2022年,即便在全球融资金额放缓、国内疫情严重的大背景下,泰格的新增订单金额依然创了历史新高达96.73亿。截至年底,在手未执行订单金额达137.86亿,同比增长20.9%,按其2022年的营收,差不多需要两年才能做完,就目前这个在手订单情况而言,至少今年的增长是无忧的,而今年没有疫情了,没有封控了,不出意外,公司的订单增速只会比之前更好。

简单说了下泰格,我们来看看泰格的子公司,方达控股。在之前康龙化成的文章中所长有讲,康龙在产业内被称“小药明”,是最能像药明一样打通端到端一体化服务的,除了康龙之外,最有希望实现端到端的就属泰格,而泰格的端到端重任主要靠子公司方达实现。

泰格医药实现一体化的希望所在

2022年,方达全年实现营收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按汇率1:7粗略计算),同比增长35.8%,归母净利润259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1亿),同比增长37.0%,经调整净利(剔除股权激励及并购摊销等影响)36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3亿),同比增长12.4%。至于为什么经调整净利润大幅跑输营收,道理和康龙化成类似,这里就不复述了,大家可以移步看一下康龙化成的年报分析文章。

方达是一家创立于美国、靠生物分析起家(生物分析在美国处于前三名)的CRO,2005年进入中国,2019年上市,至今已经初步搭建成端到端一体化服务,从药物筛选、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实验室服务到制剂开发的CMC(其实就是CDMO药物生产,只不过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药物的能力,也就是临床三期及商业化订单暂时无法满足)都有涵盖。

如今方达正在建设4.6万平方英尺的后期临床试验大批量生产基地,预计会在2024Q1前完成,等这个生产基地投产后,就基本可以认为“方达+泰格”已经可以初步实现药物研发生产的端到端一体化服务。

在之前康龙化成/药明系的文章中所长有讲,不想做端到端一体化的CXO不是好的CXO,而且在未来能笑到最后的大CXO一定是一体化CXO。

毕竟下游创新药产业链本质是去中心化的,整个创新药产业链数量最庞大、最有活力、代表着创新和未来的是只有 idea和钱的小Biotech,这些小Biotech由于啥也没有,只能寻求一体化CXO的帮助。

相应企业一旦选定了合作的CXO,后续几乎就不太可能更换,即便是被大药企并购,也不太可能更换。所以,不做一体化的CXO,后期很可能会被弯道超车。药明生物从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全球第二,靠的就是端到端一体化的能力,曾经服务的客户都长大了,自然自己也就跟着长大了。

一方面背靠泰格,和泰格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是方达自己本就很出色,尤其是其“中美两国,同一质量体系”的解决方案,对海外想进军中国或想去海外上市的客户非常具备吸引力。

因此,其在手订单金额增长一直非常强劲。截至2022年底,方达拥有在手订单3.418亿美元,同比增长41.4%,这已经是连续4年实现超40%的增长,按其在手订单的情况,不说远了,至少今年的业绩是非常有保障的。

7e720146-2efd-43c5-8a63-cc4f17955e16.png

泰格还有个杀手锏

不想做一体化的CXO不是好CXO,不好好做投资的CXO也不是好CXO。

在之前《价值事务所max》盘点康龙化成对外投资的文章 “不参与投资的CXO不是好CXO,之康龙化成 ”中所长有讲,CXO作为医药行业的卖水人,天生对行业更敏感,由他们参与投资,胜率会远超专业的医疗投资机构。此外,还可以利用自己股东的身份提前锁定企业未来的CXO订单,通过早期投资保持对行业、对前沿技术的灵敏度。

因此,一个有追求的CXO应当好好做投资。

不论康龙化成还是凯莱英,在这方面都有点后知后觉,投资做得最好的莫过于药明和泰格。

毫不夸张地说,泰格的投资版图几乎涵盖了国内生物科技行业的未来……

截至2022年底,泰格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已经逼近100亿,而且多年来,投资从未亏损过,2022年也只是因为医药行业大熊市短暂有所回撤,也只是少挣了点而已。

也许再给泰格一点时间,他就成为医药圈的腾讯了……

最后附上市场对泰格医药、方达控股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

泰格医药:28.64亿、35.46亿、41.49亿

方达控股:3240万美元、4550万美元、6150万美元

PS:由于泰格医药有投资收益,归母净利润绝对不可能预测准,就单纯看作市场在乱拍脑袋吧。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泰格医药
工分
7.88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3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