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卫星数据最好的公司 航天宏图华为合作伙伴
嫩韭胡图图
2023-10-17 13:27:21

深耕遥感和北斗导航应用,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公司概述:公司是国内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领域龙头,业务覆盖产业链中下游。 航天宏图成立于 2008 年,经过 11 年的迅猛发展,于 2019 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致力于 将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行业应用产业化、应用服务商业化,经过多年研发探索形成以“核 心软件平台+行业应用+数据服务”为主要特征的稳定商业模式。公司对其遥感数据处理基 础软件 PIE(Pixel Information Expert)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 力,尤其适配于国产化高分等系列遥感卫星,有助于推进卫星应用领域的国产化进程。

发展历程:始于遥感卫星系统建设和行业应用,软件云服务和自建 SAR 星座拓宽产 业链纵深。公司发展历经 4 个阶段:(1)承包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设计,自研软件平台:成 立之初,公司通过参与环境减灾小卫星地面系统的设计项目积累技术经验,推出第一代 PIE 遥感基础软件。(2)抓住国家专项建设,发展遥感卫星行业应用:2010 年,恰逢国家重 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全面启动建设,公司通过参与高分专项先期技术攻关以 及行业应用示范系统建设,积累了大量遥感应用共性关键技术,推出 PIE2.0 和 3.0 版本, 实现 RS/GIS 一体化。公司还进一步依据行业需求研发构建上百个场景应用,逐步推进软 件平台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3)融合遥感与北斗导航应用:2014 年,北斗三号发射升 空,公司积极参与北斗三号地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近距离接触北斗导航技术和数据应用, 融合北斗元素推出 PIE-Map 初代产品,涉足遥感+导航的行业应用领域。(4)推出云化服 务,建设产业链上游自有数据源:2019 年,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逐步确立“核 心软件平台+行业应用+数据服务”的稳定商业模式。2020 年,公司推出基于华为云等公 有云构造的 PIE-Engine 遥感云服务平台,集成标准化的行业应用成果,提供面向多行业 的 SaaS 一体化应用服务,深入民用领域下沉市场。2021 年,公司通过定增募集 7 亿元,拟于 2022 年发射一组分布式干涉 SAR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涉足产业链上游卫星数据获 取环节,构建自有数据源,提升公司在民用市场产品服务竞争力。

PIE+行业是最大收入来源,云服务业务迎来发展良机:公司以 PIE 软件为核心,形成 了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PIE+行业、云服务三条产品线。

(1) 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是公司的起点,也是业务的“压舱石”。公司主要为政 府和特种领域客户提供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依据论证设计方案开展软件开 发、系统集成、装备研制等建设任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板块。2010 年以来,公司承担 国内众多陆地、海洋、气象观测等遥感卫星及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设计任务, 在该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20 年该板块营收 3.60 亿元,随政府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推进而稳定增长,占当年总营收的 42.54%。近三年占比下滑较多,主要系遥感软件平 台 PIE 行业应用业务增长所致。

(2) PIE+行业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公司深度挖掘行业需求,并自上而下推广, 为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特种领域、气象海洋、农业林业等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行业应 用软件和服务。2020 年板块营收 4.62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由 2018 年的 34.68%增长到 2020 年的 54.56%,为公司目前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3) 云服务是公司的潜在增长引擎。公司主要依托 PIE-Engine 云平台基础环境,在 线为行业客户提供山火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种植规划、病虫害防治指导等数据支持和管 理服务。公司通过与部委级政府部门签订云服务框架协议,下级部门执行推广的模式进行 SaaS 化服务的普及。2020 年本板块营收 0.25 亿元,同比增长 353.70%,虽然目前占总 营收比重较小,仅为 2.89%,但增长势头强劲。

营收净利持续高增,“四级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市场

近年来,公司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卫星应用行业的高投入, 公司于卫星遥感产业发展早期入局,紧抓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2006-2020) 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两个 10 年规划,成为国内卫星应 用领域龙头企业,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方面,公司 2020 年营收 8.47 亿元, 2016-2020 年 CAGR 为 44.35%;根据公司业绩快报披露(未审计),2021 年实现营收为 14.68 亿元,受益于公司在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特种领域等行业应用中的突出表现,同 比增长 73.42%。利润方面,公司 2020 年归母净利润为 1.29 亿元,2016-2020 年 CAGR 为 40.84%,根据业绩公司快报披露(未审计),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98 亿元,同比 增长 53.29%。

毛利率近年有所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 2020 年首次转正。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基本 稳定在 50%-60%区间和 15%左右。其中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因为公司拓展商业 用户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的发展,导致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业务需要自行购置的数据增多, 成本增加所致。2021 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略有下滑,同比下降 8.45pcts 至 50%,主要系 收入合同结构发生变化,上半年确认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民用领域项目订单,军用领域订单 毛利较高,但项目验收与付款受到集中采购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影响,收入确认主要集 中在下半年。其次,公司现在承接大量卫星行业应用领域全国区县的前期试点,毛利率相 对较低。我们认为,伴随业务全国大规模推广,规模效应会逐步体现出,毛利率有望持续 改善。2020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大额转正,达到 0.75 亿元,主要系公司业务规 模不断扩大,同时加强了款项催收,整体回款较好所致。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技术创新和行业 Know-how 构筑核心壁垒。2021 年三季度,公 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41.49%,占收入比例为 15.36%,稳定维持在高位,主要系公司持续 加强核心产品的研发投入,推动民用端行业应用和云服务迅速落地所致。截至 2020 年末, 公司研发人员已增至 362 人,同比增长 15.29%,占人员总数的 23.69%,其中博士 28 人、硕士 145 人,合计占研发人员总数的 47.79%。公司专利储备自上市之后也迎来爆发,公 司累计拥有 403 个专利项目,2020 年新获得专利 153 个,为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总数的 65.22%,体现公司上市之后研发实力的迅猛增长。其中软件著作权 131 个,发明专利 15 个,实用新型专利 6 个,外观设计专利一个。

构建四级营销网络,打造下沉渠道优势。公司布局“总部(北京)-大区-省办-城市节 点”四级营销网络,更好触及下沉民用市场,构筑渠道壁垒。截至 2021Q3,公司已经在 全国 70 多个市设立了分支点分和办事处,相较 2020 年末增长 30 余个,覆盖华北、东北、 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大区。2020 年销售人员为 152 个,占公司总人数的 9.95%,同比增长 23.58%。截至 2021 年三季度末,公司营销网络扩张速度较快,销售费 用和管理费用均有所增长,分别同比增长 119%和 77%,占营收比例分别为 10.8%和 13.1%。 公司 2021 年上半年新增订单超 50%来自地方市场,2017 年仅占约 10%。营销网点的下 沉建设为公司带来的订单体量远远超过相关投入,为收入持续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为业内资深技术专家。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王宇翔、 张燕夫妇,截至 2021Q3 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 2.93%和 18.89%的股权,通过航星盈创 间接持有公司 13.59%的股权。其中,王宇翔先生毕业于中科院遥感所,现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卫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 等,2018 年 10 月,被科技部评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长期带领团 队从事卫星应用软件的国产化和卫星应用产业化工作,在卫星应用领域有较高的地位和深 厚的沉淀。

推出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引入华为 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提升人均创收。公司 先后完成两次股权激励计划,全面覆盖总监级以上和部门核心人员,降低核心员工流失风 险。2020 年,公司以 21 元/股价格向 110 名激励对象授予 253 万股限制性股票,并且将 云业务收入纳入考核目标,展现对云业务强势发展的信心。在绩效管理方面,2019 年以 来,公司与北京楚星融智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始实施华为的 IPD 体系。截至 2020 年底, 公司 CBB(可复用组件货架体系)组件数量达到 200 个,用户交付效率和质量提升 30% 以上,人均创收提升至 55.41 万元。公司还为进军特种领域市场提升相关人才储备,在 2020 年军转中吸纳近 150 个军转技术骨干,覆盖所有军种,帮助公司触及军用领域核心需求和 技术,为拓展军用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空间基础设施:引领国产化浪潮,瞄准新基建机遇

卫星产业建设提速,空基先行,遥感核心受益

从种类与功能维度区分,卫星产业包括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和遥感卫星;从产业链维 度区分,卫星产业的上中下游分别为卫星制造与发射、卫星数据处理和卫星数据应用。

1)卫星制造与发射是获取空间信息的根源。空间信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竞 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为抢占产业制高点,自“十一五”以来,我国通过国家投资打造了气象、 海洋、陆地全系列的遥感卫星体系和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星座。

2)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是卫星应用行业的制高点。卫星数据处理是指通过基础软件对 卫星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参数反演、特征提取、分布界定、变化监测等加工处理,获取可 以应用的信息的技术,是卫星数据应用向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大众化方向转变的基 础,是推广卫星行业示范应用及数据分析服务的驱动力,也是卫星应用行业实现规模化、 产业化的根本。

3)卫星数据应用是卫星产业链的最终目的。产业链中上游卫星数据和处理分析技术 的发展促进卫星数据应用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目前我国卫星数据处理产业已 衍生出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气象海洋、水利等 20 多种行业应用,用于 支撑政府精细化监管与科学决策,并衍生出对卫星数据进一步加工解译,提供数据监测分 析或信息挖掘的相关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及设施的成熟发展,卫星应用产业也在积极布 局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新模式。通过将遥感、北斗卫星数据和影像处理分析、导航定位 等系统功能部署到云平台,产业链下游公司可对外提供数据、信息、软件与所需计算资源 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是卫星应用的基础,我国遥感行业起步较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0 年我国卫星总产值接近 4500 亿元,其中导航服务占比 80%左右,通信占比 15%左 右,遥感占比 5%左右,较国外遥感行业起步较晚,前期主要为政府服务,商业化进程整 体较为落后。

近年来,遥感卫星商业化进程加速,空间基础设施支持政策丰富。2006 年 2 月,国 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首次确立了高分辨 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并于 2010 年批准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已成功发射高分一号至 十四号卫星。2015 年 10 月,国家颁布《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2025)》,进一步提出建成遥感、通信、导航卫星三大系统及其他附属产品和服务, 对于遥感卫星系统构建七个星座、三类专题,最终达成构建国际化先进水平的空间基础设 施的目标,目前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建设了 25 颗遥感卫星,10 颗通信卫星和 20 颗导航卫星,基本形成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框架。

“十四五”空基建设市场空间广大,遥感导航卫星有望持续高密度发射。截至目前, 中国星座计划中组网高分专项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产卫星应用“走出去”, 向土耳其、巴西、埃及、伊朗、老挝等国家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将陆续补充发射,开 启高分遥感智能化发展新征程;风云系列计划于 2021 年发射风云四号 B 星和风云三号 E 星 2 颗卫星,在“十四五”期间还要发射 5 颗风云气象卫星,实现到 2035 年气象综合实 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气象强国的规划;北斗导航系统将于 2035 年建成以北斗系统 为核心的,更加广泛、融合、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公司起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游卡位优势明显

公司起于国家遥感重大科技专项,拓展导航和特种领域卫星应用建设。公司业务起始 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和卫星工程的总体设计,抓住两个“十年” 的时代机遇,通过参与国家空天基建布局,瞄准重大专项,积累超过 10 年的卫星地面应 用系统的业界经验,并在实践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参与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的建设任务,卫星发射支持空间基础设施业务线稳定增 长。通过瞄准以地球模拟器为代表的科技设施建设,以传统的风云、海洋卫星、资源卫星 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地面应用建设,以及从“十二五”、“十三五”开展的地球模拟器为代表 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积累经验,卡位中游地面系统建设赛道。受益于“十四 五”我国遥感卫星的持续高密度发射,公司空间基础设施业务线未来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在导航方面,2014 年公司承接北斗三号卫星地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涉足北斗导航应用 领域。

2)特种领域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公司未来 2-3 年的新增长点。公司为响应 国家“军民融合”号召,支持军队信息化建设,从 2021 年起开始承担军队卫星的地面系 统建设,逐渐扩大在军队卫星应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公司有望将在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业务中的成功经验运用于军用卫星的地说面系统建设上,提升市场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公司在卫星应用产业链中游主要提供的服务分为:

(1) 空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服务:公司参与企业建设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系统咨 询设计,主要客户为航天建设。后者通过招投标方式已承担国内绝大多数陆地观测、海洋观测、气象观测等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可研立项及初步设计论证任务,而公司已持续为 其提供遥感专业系统咨询设计服务。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8 年公司已累计完成 50 多颗 民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设计,在政府建设民用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设计领域处于绝对领 先地位。

(2) 空间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主要是围绕高效的卫星数据处理、多行业的卫星综合应 用和服务,重点建设卫星的数据服务、算法服务和产品服务。公司在此领域起步较早,迄 今参与约 95%以上的民用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总体设计,行业经验丰富。

公司自主研发的 PIE 平台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相较于国外的 遥感卫星应用基础软件平台,如美国 Harris 公司 ENVI、美国 ESRI 公司的 ArcGIS、加拿 大 PCI 公司的 PCI Geomatica 和美国 Google 公司的 Google Earth Engine 等竞品,公司 的 PIE 软件平台拥有以下竞争优势: 1) 能够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要求; 2) 契合卫星应用软件平台国产化政策需要,程序完全自主可控,已与国产硬件和操作 系统适配; 3) 更加适应国产卫星载荷特点及数据处理规范,如对国产高分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 支持国产 GF-3 雷达数据、GF-5 高光谱数据全流程处理等要求; 4) 销售区域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可以及时满足各地方售后服务需求。

自研 PIE 软件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屡获国家机关支持。公司自主研发的 PIE 软 件平台在 2017 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是遥感类唯一入选的产品。2021 年 8 月,中央国家机关 2021 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协议供货采购项目进行国内公开电子招 标,公司 PIE-Map 桌面和 web 端成功入围。

PIE+行业:依托 PIE 平台化优势,加速拓展行业应用

遥感行业加速应用落地,两百亿空间持续打开

遥感行业应用已逐步进入成熟期。自 2015 年国家颁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 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始,国家就在政策上逐步鼓励遥感数据的民用和商业应用, 2018 年在遥感数据应用方面重点颁布了遥感数据开放的管理办法,推动数据共享、应用 推广,遥感数据应用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目前遥感卫星应用已经在国土资源、应急管 理、自然资源、气象、海洋、灾害普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卫星遥感服务市场稳定增长。2016-2020 年,全球卫星遥感服务市场规模从 97 亿美元发展为 16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3.86%。随着全球遥感卫星发射数量的增长和 遥感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Marketsand Market 预测全球遥感服务行业可维持现有平稳增速,在 2022 年达到 216.2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中国遥感应用市场加速打开,当前每年市场空间或近 200 亿元。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 持和地理信息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我国遥感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统计和预测,中国卫星遥感服务行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增速,连续 5 年增速在 15%以上, 市场规模在 2019 年达到 155 亿元,在当时占全球规模的约 15.64%(按 2019 年末汇率 1 美元兑 7 元人民币计算)。据美国 UCS 数据分析显示,截至 2021 年 4 月末我国商业遥感 卫星 59 颗,占在轨卫星总数的 27.4%,较 2019 年末的 21.4%有所增长,但较全球 50% 的占比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PIE 平台+插件:高效开发模式助力产品快速推广

公司自研开放式云架构遥感软件平台,对标 Google Earth 数字地球平台。公司目前 已将 PIE 软件迭代更新至第 6 版,升级至领先的云架构平台。PIE 软件平台从单一的遥感 影像处理软件,发展为内嵌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智能解译引擎、涵盖PIE-Ortho、PIE-Basic、 PIE-HYP、PIE-SAR、PIE-UAV、PIE-AI、PIE-Engine、PIE-SDK、PIE-SIAS 等产品模块, 并支持各行业的开发组织和个人进行二次开发的开放式软件平台,形成公司核心产品 PIE-Engine。

卫星行业应用插件化,提升遥感应用开发和推广效率。在遥感领域,公司基于在不同 行业应用涉猎经验,从初始针对性单品类服务或省会城市定制化开发业务中深化行业技术 积累,搜集各行业应用共性产品需求,研发出数百个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行业应用插件集, 可以按需组合使用,所形成的解决方案覆盖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海洋、 城市规划等十多个行业,极大提高了行业应用系统开发效率,显著降低开发成本,提升了 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有利于后续营销渠道迅速铺开推广。

依托北斗系统设立 PIE-Map 模块,补充导航卫星信息源。2014 年,公司参与北斗 3 号地面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承担了北斗 3 号卫星六大核心系统中的三个核心, 借此机遇涉足导航领域,新增完全自主可控的导航基础软件平台 PIE-Map 模块。PIE-Map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支持二次开发,可快速构建北斗导航行业应用,实现空间位置快速接 入、导航功能快速集成、监控数据统一分析和态势信息动态展示。同时 PIE-Map 内嵌二、 三维一体化地图引擎,解决了传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数据处理瓶颈问题,提供更大规模 数据的高效渲染、加强特效和多时空融合数据的动态变化演播,丰富各行业地图生成、增 强基于虚拟现实的多维多端深感知。目前公司 PIE-Map 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应急测绘、生态 保护区红外线监管和广西农业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平台等项目领域。

商业模式:依托标准化插件模块,针对性深度挖掘客户需求。公司通过招投标、比选、 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中标率在 70%左右,主要为卫星应用行业用户提供系统设计 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两种服务。 自上而下推广,逐级形成示范。由于公司客户的性质多为国家部委或军委及省级政府, 合同签订审批流程较长,实际合同签订时间较晚,平均生产周期在 0.5-1.5 年。但一旦签 订订单,就可以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其下属单位也会有与上级单位保持相同软件系统品 牌、规格和标准的需求,向下推广会较为顺利。

应用详解:气象/海洋领域优势稳固,新兴领域有望多点开花

公司在持续巩固气象、海洋、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优势行业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开 拓了特种行业、应急管理、数字乡村等领域的服务深度。

1)气象海洋环保领域:优势显著,业内市场地位稳固。气象海洋卫星应用是公司的 传统优势领域,公司进入市场时间较早。公司与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建设”)和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航天建设全资子公司,简称“航天建筑”)等航 天科工系企业有着连续 10 年的良好合作基础,曾承接上述公司“十三五”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动力业务卫星和海洋遥感卫星的地面系统和软件研制项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四 号、风云三号(02)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工程。伴随气象海洋系列卫星发射,公司获取一 手行业经验并运用于业务之中。2021 年上半年,公司气象海洋环保业务模块收入 1.37 亿 元,占总收入比例 31.44%,仍占据大头。伴随国产替代加速与投入持续增加,我们认为 气象海洋环保业务板块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自然资源行业:实景三维市场空间广阔,“十四五”期间建设加速。2019 年 6 月, 自然资源部印发了《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拟 大力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建立国家地理实体数据库。2020 年以后,政策呈加速态势, 提出“两步走”计划:2020 年底完成 10 米格网 DEM 全国更新和优化;“十四五”期间完 成 5 米格网 DEM 全国覆盖。

2022 年 2 月 24 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建 设目标:1)到 2025 年,5 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覆盖,5 厘米分辨率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初步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覆盖,国家和省市县多级实景三维 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服务系统初步建成,地级以上城市初步形成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时 关联互通能力,为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提供三维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50% 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2)到 2035 年,优 于 2 米格网的地形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全国陆地及主要岛屿必要覆盖,优于 5 厘米分辨率的 城市级实景三维实现对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覆盖,国家和省市县多级实景三 维在线系统实现泛在服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城市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实 时关联互通,服务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80%以上的政府决 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该文进一步量化实景三维中国建 设目标,有助于相关预算持续明确,加速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速度。

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实景三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至 2025 年,我国实景三 维市场规模累计最高可达到 500 亿元,自然资源部测算市场空间约为 602 亿元,分“地形 级、城市级、部件级”三级陆续进行。2021 年自然资源部一般公共预算本年拨款 57.06 亿,同比下降 36.39%,但明确表示将合理保障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项支出需求。

公司承接两个国家级试点,未来项目收入有所保证,预计实景三维市场有望在 2022 年下半年逐步放量。公司依托 PIE-Ortho、PIE-UAV 和 PIE-Map 产品,实现大范围、高精 度 DOM、DEM 及大范围场景和局部精细化模型的无缝集成展示,参与实景三维中国软件 系统部分建设,我们预计市场空间约为 200-300 亿元。公司参与编制《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技术大纲(2021 版)》中的实体化、语义化核心环节,并承接四川、宁夏两个国家级实景 三维试点,我们预计在未来 3-5 年持续建设此项目。在传统自然资源检测方面,公司主要 提供调查监测评价和开发利用监管两方面服务,对土地利用、国土资源、森林与湿地资源 等自然资源检测和矿山开发、国有林区管理监管等服务。

3)应急管理领域:构建四级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推动遥感应急领域应用新场 景。2020 年 6 月 8 日,国务院正式启动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专项,组件风险普查领导 小组,由应急管理部牵头,自然资源部等 17 个部门共同参与,计划在 2022 年前构建“国 家-省-市-县”四级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体系,具体计划:1)2020 年完成北京房山、山东 岚山两个样板工程;2)2021 年完成全国 122 个试点普查工作,全面推进非试点市县调查 工作;3)2022 年全面完成 300 多个地级市、2800 多个县的评估与区划工作。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全国 122 个试点县灾害风险普查招标工作基本完成,落实财政资金 7 亿元;后 续需要在全国 300 多个地市和 2800 多个县实施。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的建立为卫星应用 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市级和县级广大下沉市场仍未覆盖,近两年应急应用领域仍有较大 增长空间。

公司积极参与试点工程与全面普查,同时逐步基于普查数据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助于 增强业务持续性。目前公司在风险普查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中国家级 试点房山样板工程,第二阶段全国 122 个试点县灾害风险普查招标工作中,公司参与程度 较高。2021 年,公司累计中单超 5 亿元,由于要求 2022 年底完成建设,我们预计公司 2022 年仍有较高的订单金额保障。除此之外,财政情况较好的城市自愿进行普查数据的 分析和可视化建设,协助当地政府进行灾害预警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实施精细化治理监控。 因此,公司中标当地风险普查项目后可以进一步封锁二期可视化项目,业务发展具有持续 性。同时,积极参与风险普查项目也为公司承担应急管理部后续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保 护修复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等 8 项重点工程 打下良好基础,对未来收入增长提供有效保障。

4)特种领域:国防军费开支持续上涨,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十四五”规划中明确 指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距离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 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2021 年全国财政安排 国防支出预算 1.3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8%,增加部分将用于加速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同时,我国国防建设将从“以武器平台为中心”转向“以 网络体系为中心”,充分发挥武器平台的效能。立鼎产业研究院研究表明,信息化装备提 高打击精度一倍,作战效能可有效提高 400%,因此装备的军费将向国防信息化方向倾斜, 未来特种领域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特种领域业务增量主要包括北斗单兵作战系统、地理测绘和战场环境保障等,均 有国家政策明确支撑。除了传统的卫星地面系统建设逐步开启,基于天基的情报侦察和态 势感知、战场环境仿真以及未来和 MR 等虚拟现实技术的仿真,北斗单兵终端的定型列装, 高精度地图、军事测绘等有望成为 2022 年新增量。

a.北斗单兵作战系统:国家为尽快落实北斗导航系统的地面应用,对特种领域设备配 装有大范围更新需求,“十四五”期间计划采购 80 万套。公司依托北斗、自组网、4G-LTE 等通信链路,以手持单兵终端、穿戴式设备为载体,构建一套面向单兵作战应用的系统, 提供战场环境信息才记、战场联通和指挥控制三大应用功能。由于公司参与时间较早,2021 年已进入部队试用环节,我们预计总体市场空间约 8 亿元左右。

b.地理测绘: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全球导航地图和地理环境测绘作为 保障国家军事实力海外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十四五”期间,预计有 约 20 亿元的市场规模。公司作为同时拥有军方保密资质和测绘甲级资质的三家公司之一, 依托于北斗导航系统自主研发的 PIE-Map 导航基础软件平台,预计可抢占达 50%以上的 市场份额。

c.战场环境保障项目:结合在气象海洋、地形测绘等遥感行业应用和北斗导航数据分 析的积累,公司参与特种领域战场环境保障项目,针对各级指挥机构,为联合作战指挥做 辅助决策支持,支持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在特种领域中进行“军-旅-团-营”下沉化配置,我 们预计总体市场规模约为 50-60 亿元。

2020 年公司特种领域收入 3.16 亿元,同比增长 149.50%。人才吸纳方面,自 2018 年起公司就开始储备技术干部等特种领域人员。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公司有近 150 人军 转的技术骨干,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储备丰富。

5)数字乡村:政策持续支持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数字乡村是国家“十四五”战略投 入的重点方向,2022 年 1 月 10 部委联合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发展乡 村数字经济。同时 2 月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 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包括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 农艺融合应用;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 盖;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数字乡村的建 设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方向。

公司围绕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涉农监测监管服务展开业务,该板块有望成为 2022 年值得重点关注的增量之一。数字农业农村板块是公司 2021 年下半年重新布局和打造的 行业线,公司紧密围绕数字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新型基础测绘、地理信息、遥感等 方面的技术优势,探索构建“天上看、空中拍、地上巡”全时空实时感知、全周期实时监 测、全要素实时评估的“天空地”一体化乡村数据资源体系、产业服务监测体系、乡村治 理服务体系、智慧民生服务体系,设计了数字乡村建设总体架构,形成了“1+1+4+N”模 式的框架和解决方案。 其中,“1”是天空地多源数据,“1”是数字乡村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平台,“4”是新 基建、农业、农村、农民四大领域,“N”是数字乡村应用场景。

云服务:推动 SaaS 生态构建,拟发射 SAR 卫星完善产业链布局

布局PIE 云服务平台,百亿空间星辰大海

下沉地方政府市场需求持续存在,成本与人才限制地方政府自主研发。随着城市智能 化管理的推进,契合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纲领以及政府购买服务趋势的发展,三四线地方 政府对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宏观治理监控的需求愈发明显。但是由于自建遥感系统成本过高, 但政府预算不足、专业系统维护人员招聘难度较大、对多个遥感行业应用有组合型要求等 问题,区县一级政府普遍没有自建和运维系统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体化一站式遥感 云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地方政府成本和风险,市场需求规模巨大。

产业链上游星网布局不断扩大,C 端消费级应用需求增速迅猛。通过大量卫星布局, C 端市场客户所要求的高精度、高质量的数据来源逐渐可以得到满足,结合人工智能、云 计算等技术的迭代,下游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同样,卫星 C 端应用产业链下游一 方面对应着遥感数据获取困难、数据处理专业性强、本地计算机算力有限的“高壁垒”, 另一方面又有 C 端市场数据应用时效性强、精度高等“高要求”,传统项目定制交付制难 以优质高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一站式云服务是推广遥感应用、做大生态的最佳途径。

公司提早布局云服务平台,从软件销售扩充布局 SaaS 一站式服务。2020 年 9 月, 公司有预见性地在华为云等公有云设施上线并发布了 PIE-Engine 云服务平台,商业模式 向以“订阅式”为核心的 SaaS 模式转变,逐步将公司的自有软件销售业务转化为云平台、 订阅制的服务方式。一方面,公司获得华为云等云基础设施的强大算力作为支撑,另一方 面,通过订阅式的商业模式降低使用技术壁垒,使得下沉的企业和政府用户更易接受,增 强用户粘性。在产品优化方面,PIE-Engine 的 SaaS 服务平台同样是开放式的平台生态, 公司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获取、处理更多数据,拓展更多细分领域的应用业 务,并提供免费 GPU 资源,支持其他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开放式平台生态可以积累大规 模样本和相关数据算法,帮助生态中的所有企业短时间高质量地处理数据,满足 C 端客户 较高的数据要求,实现生态内部的互利共赢,目前平台生态中已有多个小企业在农业和期 货等细分领域业务中获得成功。

2G 市场:地方政府签订框架协议,下属委办局推行。近两年,公司云服务业务板块 主要客户集中于 2G 下沉市场,为三四线城市提供一站式 SaaS 遥感云服务。公司提供的 服务从定制化服务向标准化结合定制服务转型,结合城市管理需要,将前期的研发实验性 项目产品向可复制性强的标准化服务转型,成本低且可持续性强,更易于快速向下推广至 市县区一级政府。在协议签订模式方面,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云服务框架协议,进一步与 各大委办局落实执行。公司针对当地环境特点,将当地所需的大气污染、环保、水体、森 林防火等遥感行业应用模块集合化,为地方政府提供个性化遥感云服务解决方案。在政府 客户财政预算、系统维护,政府信息化管理等需求被满足的同时,公司也可以从下沉市场 中总结遥感应用共性需求,在促进公司扩展研发行业应用模块品类的同时帮助公司打造标 准化、模块化产品,助力公司产品服务推广,实现供需双方共赢。

2B 市场:接触企业级客户,拓展商业应用新场景。公司推行标准化、订阅制的 SaaS 云服务同样利于公司拓展 2B 市场,发展付款能力较强的企业级用户。目前公司已经面向电力、保险、农业等商业公司提供 SaaS 服务,赋能卫星应用新型行业,拓展商业应用新 场景。 2C 市场:构建教育与社区生态,培养客户使用习惯。目前公司还没有在 2C 端市场大 规模推广云服务,但是公司积极布局 C 端应用,通过普及教育植入遥感云服务,在与 VR、 AR 等技术的融合上继续耕耘,培养用户习惯和生态,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定价方面,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的 SaaS 服务主要采用议价和定价两种收费模 式。议价收费主要面向行业大客户采用按季/年度,依据服务内容进行整体打包收费,金额 通常较大。定价收费指按照计量单位、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要素进行定价,由于公司所 提供的服务均与监测面积直接相关,服务价格按照每平方公里进行取费。在 2019 年上市 期间,公司提供的 SaaS 服务均采用议价收费模式,其中火情监测服务已经开始尝试定价 收费模式,价格为 150 元/平方公里/年。订单和收入方面,2020 年公司云服务平台收入自 2019 年的 0.05 亿元增长至 0.24 亿元,增速迅猛。目前已有 5 个地方政府和公司签订框架 协议,预计每个城市平均投入金额为千万级别,签约 3 年服务期限,每年需通过政府招投 标流程进行预算分配,因此收入略有滞后性。由于云服务收入确认模式为分摊制,2021 年云服务相关收入并未体现订单总量,2022 年起有望呈现高速增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拟发射 SAR 高分卫星,获取上游自有数据源

高精度、高分辨率 DEM 数据稀缺,我国多依赖进口。SAR 卫星可不受光照和气象条 件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时、远距离、快速、全数字化地获取精确三维信息,生产高精度、 高分辨率的 DSM、DEM 数据,可满足国家 1:5 万测绘制图的需求,大幅提升我国在基础 测绘信息领域的自主能力,提升测绘数据的更新率和覆盖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但是我国此类遥感卫星储备基本为零,专项民用领域中高分三号 SAR 遥感卫星主要面向 海洋气象用途,另一颗 2020 年发射的海丝一号 SAR 遥感卫星也主要面向海洋和海岸带科 学观测,不具备干涉测绘和形变监测能力,且尚未完成在轨测试,商用 SAR 遥感卫星更 是一片空白。

建设 SAR 卫星星座,为云服务提供自有数据源支撑,贯通产业链形成商业闭环。公 司于 2021 年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拟建设国内首个商业化分布式干涉 SAR 高分辨率遥感卫 星系统“宏图一号”,共一主三副四颗卫星。公司预计项目总投资额为 3.64 亿元,其中卫 星及发射成本约 2.2 亿元,项目建设期 2 年,预计 2022 年 10 月份卫星可完工出场,如 顺利 2023 年一季度可以发射升天。卫星设计使用寿命为 5 年,以 5 年为期限进行折旧。 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实时数据源可为公司各行业应用板块及云服务平台注入增长动力。在自然资源测绘方面,公司将可自主获取稀缺的 DEM 数据,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精度、快速测 绘的迫切需求;在特种领域中,更加精准模拟战场环境,并且为公司创造技术工具外的独 有数据源收入;在云服务平台发展方面,SAR 星座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遥感数据生产、 处理和应用的商业闭环,更迅速高效地对客户需求进行反应。待建设完成,公司将成为唯 一一家覆盖卫星应用领域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提供通导遥一体化服务的全产业链公司。

盈利预测

1)收入端:订单具备高确定性,支撑收入高增

自有软件销售业务:此业务主要为销售公司自主研发的 PIE 软件,专业性较高,主要 提供给科研院所、高校等专业部门使用。在基础软件产品国产替代继续拓展的基础上,公 司目前将自有软件销售转化为云服务化、订阅制的 SaaS 模式向客户提供服务,即本业务 线收入将逐步转移至新产品线分类中的“云服务”板块,因此自有软件销售业务收入将逐 步有所下滑,预计 2021-2024 营收增速为 0%/-10%/-10%/0%,计 2021-2024 年毛利率将 稳定在 98%。

系统设计开发收入:此业务主要包括技术开发收入和系统咨询收入,前者为公司为客 户提供软件系统,后者为公司向客户提交咨询或设计报告。我们认为,公司云服务产品线、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线和一部分 PIE+行业产品线中软件部分项目收入均集中于此模块。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此业务主要分为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和设计服务与空间基 础设施系统建设,前者为向国家重点、重大专项建设等“新基建”提供方案论证 和咨询设计服务,后者为基于空天数据提供的数据分析、多行业深层次综合应用 和服务,为客户提供观测数据、算法模型、信息产品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此业 务增速与卫星发射计划紧密相连。随着“十四五”期间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高密 度发射计划的稳步实施,公司依托过去传统空基建设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国家 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的建设任务,保持本业务线收入稳定增长。在军用卫星地面 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公司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号召,渗透军星空基市场,预计 在“十四五”期间其市占率将快速提升。预计 2021-2024 年公司空间基础设施建 设业务营收增速将稳定在 10%-15%。

PIE+行业应用业务:在国防及特种领域,公司承接军方北斗三号单兵装备(其中 软件部分)、地理测绘和战场环境三个项目,均介入较早,保证市场份额,预计 未来 4 年业务收入维持 40%左右增速。在应急管理领域,由于首次自然灾害综合 风险普查专项活动的开展,此业务收入于 2021 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公司在领域 中市场份额第一,通过订单收入绝对值测算,我们判断公司 2021 年收入达 3-4 亿元,2022-2024 年收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有应急管理部后续 8 个专项作 为支撑,后续营收增速有所保障。在自然资源领域,公司参与国家实景三维中国 专项建设,伴随政策持续支持,我们预计 2022 年市场逐步放量,有望带动业绩 快速增长。在气象海洋和环保领域,公司继续保持在这三个领域中的传统业务优 势,我们预计未来四年营收增速稳定在 20%。数字乡村领域,近期政策持续支持 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数字乡村是国家“十四五”战略投入的重点方向,公司围绕 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涉农监测监管服务展开业务,该板块有望成为 2022 年值 得重点关注的增量之一。

云服务:作为公司新兴业务板块,云服务收入有望持续爆发增长。目前已有 5 个 地方政府与公司签订云服务框架协议,正在接触的地方政府还有 4-5 家,预计每 个协议金额为每年千万级别,将保障公司业绩增长。同时,公司将云服务收入增 速纳入 2021-2023 年股权激励考核,保证在此期间每年 70%增速。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系统设计开发业务收入有望维持高速增长 2021-2024 营收增速为 75%/45%/42%/40%。考虑到业务结构略有变化及方案类合同增长,预计毛利率略下滑, 2021-2024 年毛利率将稳定在 49%。





作者利益披露:原创,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截至发文时,作者持有相关标的,下一个交易日内可能择机卖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中国卫通
S
中国卫星
S
航天宏图
工分
1.8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只看TA
    2023-10-17 13:35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于2023-10-29 18:43:03更新
    查看1条回复
  • 小豹和露娜
    孤独求败的机构
    只看TA
    2023-11-14 16:57
    前两天底部特别想买,一犹豫就错过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