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对话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
金融民工1990
长线持有
2023-12-12 21:48:32

会议要点

1. 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

• 2024年计算机投资策略:下游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AI应用为核心

• 下游产业升级如智能制造将带来企业经营与设计工具的持续需求;国产化是推动升级的底层驱动力

• AI算力需求增长将推动应用进入新阶段,国产期待与替代为行业提供持续动力

2. 2024计算机投资策略透视

• 行业需求稳定,国产替代为核心驱动力。随着海外芯片限制加剧,国内芯片公司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渐成市场需求主体。

• AI芯片产业发展不足,但面对进口先进产品的降低标准,国产芯片需求仍将提升。

• AI应用上,C端应用层面入门门槛低,错误容忍度高,但竞争力弱;B端应用如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入门门槛高,错误代价大,性能要求高。

3. 产业升级与AI驱动

• 算力需求情况:尽管B端应用增长缓慢,其对算力的需求强烈,算力需求短期内仍将保持强劲。

• 国产替代影响:国产化趋势助推了AI算力,包括AI芯片与软件工具需求,国产技术在算力和工业软件方面的应用对未来增长至关重要。

• 智能制造趋势:智能制造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五到八年内将保持市场化趋向及产业升级,国产智能制造软件越发受欢迎。

4. AI催化ERP云化转型

• 智能制造和经营管理软件:当前智能制造持续快速增长;经营管理类软件从传统ERP过渡到云化,进一步叠加AI化,有望实现质的飞跃。

• 新兴设计工具软件:预计从明年起设计工具类软件将进入从0到1的突破期,特别是本土CAD、EDA等领域。

• 未来投资机会:下游产业升级,工业软件分为工具类、制造类与经营管理类,均处于不同快速发展阶段;整体行业渗透率低,具备穿越周期的强属性。

5. AI与国产替代叠加

• 工业软件需国产替代,拉动AI算力需求,AI和工业软件的发展呈现叠加效应,市场和宏观需求契合。

• 智能汽车行业达到拐点,整车生态国产化后提升竞争力,但注意盈利能力和技术同质化对公司影响。

• 医疗IT到达长周期拐点,下游需求强劲,明年预期恢复态势;金融资管类IT短期承压,预期明年初改善。

会议实录

1. 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

各位投资者大家好,我是广发计算机首席分析师刘雪峰。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对2024年的投资策略。我们的策略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下游产业升级、国产替代,以及AI应用的加速推进。这三个要素将是我们明年推荐的主要驱动因素。

首先,在分析细分领域之前,我想概述我们的核心观点。去年底至今,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大致相符,行业表现依然强劲,在所有行业中排位前列。明年,继续推荐这一行业的主要原因是几个核心因素。首先,围绕下游产业升级,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我们看到了一个积极的大趋势。这个趋势不仅限于智能制造,还包括设计工具等多个维度在扩展,倾向于触发加速发展的态势。在基本面上,下游制造业的升级将带动整个智能化企业经营管理和设计工具的持续需求,并且深层次地叠加了国产化要素。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AI的算力需求。今年上半年,我们分析了B端应用,在下半年,以微软的Office365和小型SaaS公司的产品为代表,我们预见它们将开启应用的新阶段。这将持续拉动算力的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国产替代成为了一个底层的驱动因素。面对全球范围内对国产替代的深刻认识,可见其持续性及穿透行业波动的重要性。

因此,无论是制造业的下游升级还是AI应用带来的算力需求,这些底层都有一个共同的大逻辑——国产替代。这三个要素,即下游产业升级、高端制造、AI,加上国产化阶段,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出它们之间的共通点和相互促进作用。

在整个行业中,我们有几个细分领域值得关注。我们依旧根据不同领域的增长特点和产业发展阶段进行分类,主要关注其成长性。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会重点讨论两个领域:人工智能和大工业软件。这两块是产业升级带动的重点范畴。

最后,我们也会简要提及智能驾驶、医疗IT和金融IT等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的详细报告,请参阅我们的完整分析报告。

今天我想强调的第一个领域是人工智能。AI场景的落地对算力的需求推动明显。随着大模型逐步商用,算力需求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上升。目前国外的应用已经较为全面,但国内也在不断进步,国产替代在这一过程中势必发挥重要作用。

2. 2024计算机投资策略透视

首先,该行业的需求本身是稳健的。长期来看,在当前大环境下,海外芯片的出口限制越来越严格,国产替代成为一种本质驱动力。在国内市场,我们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这股国产替代的趋势。这不仅仅是行政层面的指导,而是实际环境的必然选择。

当谈到AI芯片时,我们发现尽管与海外先进产品相比,在生态和部分指标上还存在差距,但在大环境和背景的加持下,拥有这些产品总比一无所有强。一方面,我们对进口先进产品的依赖正在减少,因为它们受到的限制正落到实处,标准不断下降,满足国内需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能够保障自主产品的供应持续性,以满足需求。

因此,只要产品可用,这一趋势就比被他国随时制约要好得多。这是一个能够跨越应用需求波动的基本逻辑,避开下游投资领域的波动。关于应用方面,我们今年6月至7月的报告提到,国内尽管拥有许多模式,但在商业应用层面,我们直观地感觉仍然存在差距。在训练方式和算力方面,我们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资源以减小这一差距,达到成熟和可商用的水平。

在应用方面,我们要指出C端应用迅速爆发的原因:技术门槛较低,准入门槛较低,而且容错代价相对较小。因此,涌现了大量应用。然而,这些应用的持续性和长尾效应较弱,它们的差异化竞争力并不突出。相较之下,B端垂直应用如工业、金融、医疗等领域的门槛更高,容错空间更小,犯错的代价也很大。综上,我们可以总结三点:一是性能功能要求完全不同,二是工具和经营管理需高信任度和低容错度,三是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挑战,我们必须在自主产品上不断创新和强化核心竞争力。

3. 产业升级与AI驱动

第二,安全性要求很高,无论是CP端还是B端,都要求非常高的安全标准,这和C端是不同的。第三,法律合规的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由于这些特殊的要求,下游产业的升级节奏会相对较慢。所以在短期内,C端相对活跃,但为什么我们认为算力需求还会持续增长呢?这种情况类似于挖矿与出售铲子的关系。尽管C端市场中差异化较小,能够突围的公司较少,可持续性弱,B端发展缓慢,但只要模型和应用的计算能力需求存在,就需要算力。换言之,无论是在模型训练还是应用部署方面,对算力的需求始终存在。

B端市场,虽然国内的应用进展不甚迅速,但企业对此仍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比如微软在四季度的部署,预示着未来可能推出更多版本或其他工具,这为国内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并可能增强他们的投资决心。因此,归根到底,不管是哪个端,不管发展速度如何,对算力的需求依然旺盛。

考虑到国产替代的趋势,算力的需求持续增长是确定无疑的。我们讨论的算力不仅仅局限于硬件,如AI芯片,还包括软算力,也称为软件工具。这些工具在商业化应用中至关重要。根据我们之前发布的数据库深度报告,软件工具是国产化的驱动力,与行业需求紧密相关。AI算力已成为企业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至于智能制造,我们将其分为两部分进行探讨:狭义的智能制造和经营管理软件,还有设计工具。从大背景来看,智能制造部分在前三季度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5到8年将继续保持。这种需求的自发增长与国家社会的产业结构升级大方向相契合,显示了市场的主动性与宏观发展趋势的共振。

我们回顾过去,制造业的利润率在几年前还相对较高,但到18、19年时急剧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产能过剩。智能制造的需求提升,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变化及挑战面前,显示了其稳定的增长趋势。智能制造的选用越来越倾向于国产化,反映出市场化阶段的来临。一旦软件跨过从0到1的初期难关,其发展将进入快速增长的良性循环。总的来说,智能制造领域,特别是管理软件,目前正处在一个快速拓展的阶段。

4. AI催化ERP云化转型

第二部分,我们讨论的是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如传统ERP等。以金蝶和用友为代表的ERP,在2003年到2011年间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实现了基本功能的普及。过去七八年又进行了向云端的转型。但现在的ERP已经趋于成熟,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

确实有新的增长点。这与我们之前提到的新一代GDP是相关的。长期看来,AI的应用将促使经营管理发生质的飞跃。当然,我们也多次讨论过,在B端应用上,其普及可能会比较缓慢。这并不是说没有推动力,而是要实现质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尽管过程本身发展很快。而C端的情况则相对简单——目前不仅Office软件在持续发展,我们见到后端管理软件和知识库中的前端ideas等开始整合,并逐渐演进成为提供咨询解决方案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趋势是确定无疑的,不过整体过程稍长。

对于经营管理和ERP而言,他们在过去几年完成了向云端的转型,并正在经历AI化的过程,这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增长方向。至于制造管理,在车间级别,它依然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包括离散型制造和连续性制造在内的智能制造和经营管理类标的,以及已经较好实现云化的企业,都遵循了这样的趋势。因此,在整个工业软件领域,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云化的经营管理类应用,其功能持续增强,并且这一过程在加速。

今年我们会进一步考虑将设计工具类扩展到整个工业软件领域。智能制造经过30年从0到1的突破后,现在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经营管理类的ERP则从云化到AI的堆叠,可以说是进入了第二次增长,或者如果把云化视为第一次增长的话,这就是第三次增长阶段。今年,我们还将关注通用CAD和EDA等设计工具类软件,预计从明年到后年将会有显著突破。

从产业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国产产品在明年到后年很可能迎来从0到1的突破期。因此,我们判断,设计工具类软件正在接近门槛,这类软件在去年尚显稚嫩,但展望今年及明后年将迎来其发展机遇。

总结来说,下游产业升级分为三大块:第一是智能制造,保持快速增长;第二是经营管理,云化和AI化再叠加,增长期延长;第三是设计工具类,从0到1的爆发期即将来临。这三部分的整合,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自然而然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不论是从事智能制造、设计工具,还是经营管理,尽管他们多年前就已着手研发,但直到现在,随着产能过剩和品牌自主设计的需求日益紧迫,市场需求才逐渐显现。这样的背景之下,设计工具即将进入关键阶段;智能制造从一个层面爬升到另一个层面;经营管理完成传统到云化,进而AI化的过渡。

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整个工业软件领域:工具类、制造类和经营管理类,每一部分都在经历不同的快速发展阶段或阶段间的重叠,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而且,以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整个工业软件领域的增长速度仍然十分显著。

我们想补充的是,工业软件具有强大的周期穿越特性,核心优势在于其低渗透率。制造业作为整个经济部门中的表现者,不论是在出口方面,还是产业升级中,都显得尤为突出,因此相较于其他行业,受到的影响更小,发展态势十分良好。

5. AI与国产替代叠加

本次我们分析的重点是工业软件需要产业升级。通过观察三季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显著的需求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板块——AI和算力,它们的需求正密切关联着行业的发展。

纵观AI产业的逻辑,与应用量无关,无论现有的应用是否能够长期存续。但随着模型变得日益成熟,需要大量的投入进行模型训练,尝试开发新应用的企业会日益增多。工业软件同样如此,他们的发展同时承载着国产化替代的逻辑。当前市场对国产替代展开的自发探索,不再仅仅局限于行政推动。因此,它并非单纯追求优先级,而更多是市场主体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自然结果。AI、工业软件及其国产化趋势都处于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表明市场主体与国家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根据过去几个季度甚至数年的表现,这两个领域的抗周期特性十分强劲。这是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此外,还有智能制造和智能汽车值得注意。以智能汽车为例,我们在今年四月的智能驾驶月报中提前指出,行业的拐点已经到来。行业增长正迎来新周期,带动相关企业和机构加大投入,中国汽车的出口表现也十分出色。然而我们也要警惕,智能汽车产业可能面临与华为服务器生态系统类似的挑战。随着国产生态的崛起,竞争力得到提升,但与国外厂商在自动化、盈利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改变。

当谈到智能驾驶时,我们可以断言行业增长趋势良好,将有更多公司入局。这意味着虽然受益主体增多,但各主体可能在展示其独特性时面临挑战。

关于医疗IT,经过疫情影响的一年,我们认为今年表现不佳。但明年可能迎来积极反弹,并且可能触及长周期的拐点。金融IT领域受下游支付能力和盈利能力担忧影响,估值一度受压。不过,预计明年上半年将迎来业绩反转,展现更明确的增长迹象。

总结来说,我们重点讨论了AI、工业软件的国产替代,医疗IT和金融IT。这些领域的共同点都体现了市场需求与国家宏观需求的高度匹配。本次会议的内容围绕上述领域及其背后的逻辑展开。我们将提供完整的年度策略报告,期待大家的阅读和交流。我是广发计算机的刘伟峰,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吉宏股份
S
格力电器
S
风语筑
工分
1.96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